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5781发布日期:2018-11-24 10:5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转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收折的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本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无人飞行器(unmannedaerialvehicle,uav)的研发成本逐渐降低,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物品运输、食物运输及运动摄影等。从而,无人飞行器市场将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且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无人飞行器藉由螺旋桨而飞行,而随着机体设计的增大,螺旋桨的尺寸也随之增加。为了便于收纳,可将螺旋桨的桨叶设计为折叠式或可拆卸式。

以折叠式的桨叶而言,可藉由螺丝锁附桨叶,使桨叶能够以螺丝为轴旋转以进行折叠。然而,此种设计方式仅藉由螺丝固定桨叶,无法在旋转方向上限位桨叶,从而当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足时桨叶可能无法完全展开。并且,此种设计方式对桨叶的固定效果较弱而使驱动力的传递效率较差,且易造成桨叶松脱及损坏。以可拆卸式的桨叶而言,是藉由公母螺纹来固定螺旋桨,此种设计方式可直接将桨叶从马达旋转卸下,以便于收纳。然而,此种设计方式是利用螺旋桨的旋转方向反向于所述公母螺纹的旋紧方向的原理,使桨叶随着马达的驱动而自动旋紧,从而当旋转速度下降时,桨叶会因惯性而旋转松脱。还有一种拆卸式的桨叶,是藉由马达与桨叶互相搭配的卡扣结构来进行桨叶的拆装,然而卡扣结构一般由马达上的弹片来限制桨叶上的卡扣回退,其在长时间使用下易产生弹性疲乏、间隙变大、磨耗等问题。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动装置,结构稳固且便于收纳。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转动装置,包括一转动组件及一限位组件。转动组件包括一驱动单元以及至少一转动件。至少一转动件连接于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适于驱动转动件以一第一轴线为轴而相对于驱动单元转动。限位组件包括一限位件、至少一第一柱体以及一卡扣件。限位件配置于转动组件上且适于限位转动件。第一柱体连接于限位件,限位件位于转动件及卡扣件之间且可相对于第一柱体沿着第一轴线移动。卡扣件可动地配置于限位件上且具有至少一卡扣部。当卡扣件移动至一卡扣位置时,卡扣部卡扣于第一柱体并阻止限位件沿第一轴线远离转动件,且当卡扣件移动至一第一释放位置时,卡扣部分离于第一柱体并释放限位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转动装置中,转动件上的限位件用以限位转动件,使转动件固定为展开状态,且限位件上的卡扣件用以阻止限位件远离转动件,藉以稳固地对转动件进行固定。此外,卡扣件可移动而释放限位件,使限位件能够远离转动件,从而转动件可相对于驱动单元折叠为收合状态,使转动装置易于收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转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3a绘示图1的卡扣件释放限位件。

图3b绘示图3a的限位件释放转动件且转动件折叠为收合状态。

图4是图1的转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转动装置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转动装置100例如是无人飞行器(unmannedaerialvehicle,uav),且转动装置100包括一主体50、一转动组件110及一限位组件120。主体50例如是无人飞行器的机体,转动组件110例如是无人飞行器的螺旋桨组件且包括一驱动单元112以及至少一转动件114(绘示为两个)。驱动单元112例如是马达且配置于主体50上。各转动件114例如是桨叶且各转动件114的一端部(未标号)连接于驱动单元112,驱动单元112适于驱动这些转动件114同时以一第一轴线a1为旋转轴而相对于驱动单元112同时转动,以提供转动装置100飞行动力。限位组件120配置于转动组件110上,当驱动单元112驱动这些转动件114时,带动限位组件120一起相对于驱动单元112转动。

此外,各转动件114的该端部以平行于第一轴线a1的一第二轴线a2为轴而连接于驱动单元112,且各转动件114可相对于驱动单元112分别转动,使用者可据以将各转动件114调整为展开状态或收合状态,详述如下。

限位组件120包括一限位件122、至少一第一柱体124(绘示为两个)以及一卡扣件126。限位件122配置于转动组件110上且适于限制各转动件114以第二轴线a2为轴而相对于驱动单元112的转动。各第一柱体124例如是螺丝且连接于限位件122。其中,限位件122滑设于第一柱体124且位于各转动件114及卡扣件126之间,各第一柱体12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轴线a1。从而,限位件122可相对于各第一柱体124沿着第一轴线a1朝远离各转动件114的方向或靠近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

图3a绘示图1的卡扣件释放限位件。图3b绘示图3a的限位件释放转动件且转动件折叠为收合状态。卡扣件126可动地配置于限位件122上且具有至少一卡扣部126a,卡扣部126a对应至第一柱体124于限位件122上所配置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卡扣部126a绘示为两个,分别位于卡扣件126的两相对端部,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扣部126a的数量仅需对应第一柱体12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当卡扣件126移动至图1所示的卡扣位置时,卡扣件126的两卡扣部126a分别卡扣于两第一柱体124并阻止限位件122沿第一轴线a1朝远离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限位件122阻止转动件114以第二轴线a2为轴而转动,使转动件114稳固地固定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当卡扣件126移动至图3a所示的第一释放位置时,卡扣件126的两卡扣部126a分离于两第一柱体124并释放限位件122,使限位件122能够如图3b所示沿第一轴线a1朝远离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

也就是说,限位件122适于沿第一轴线a1移动于图1及图3a所示的限位位置与图3b所示的第二释放位置之间,即限位件122可沿着第一轴线a1朝靠近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至如图1及图3a所示的限位位置以及朝远离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至如图3b所示的第二释放位置。当限位件122移动至图1及图3a所示的限位位置时,限位件122将转动件114限位于图1及图3a所示的展开位置。当限位件122移动至图3b所示的第二释放位置时,限位件122分离于转动件114,从而两转动件114可分别以对应的第二轴线a2为轴相对于驱动单元112转动至图3b所示的收合位置,使转动装置100易于收纳。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120包括一第二柱体128,第二柱体128例如是螺丝且连接于转动组件110、限位件122及卡扣件126。第二柱体128位于第一轴线a1上并沿第一轴线a1延伸,且卡扣件126及限位件122枢设于第二柱体128。从而,卡扣件126以第一轴线a1为轴而可转动地配置于限位件122上,且适于转动于图1所示的卡扣位置与图3a所示的第一释放位置之间。

图4是图1的转动装置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柱体124具有一第一止挡部124a。当卡扣件126位于图1及图4所示的卡扣位置时,卡扣件126的各卡扣部126a位于对应的第一柱体124的第一止挡部124a与限位件122之间,且各第一止挡部124a与限位件122之间的距离d1(标示于图4)接近于或等于对应的卡扣部126a的厚度t(标示于图4)。从而,卡扣部126a被第一止挡部124a与限位件122限位为无法沿第一轴线a1移动。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柱体128具有一第二止挡部128a。卡扣件126枢设于第二止挡部128a与限位件122之间,且第二止挡部128a与限位件122之间的距离d2(标示于图4)大于卡扣件126的厚度t。从而,当卡扣件126从如图1及图4所示的卡扣位置以第一轴线a1为轴而转动至图3a及图3b所示的第一释放位置时,卡扣件126具有沿第一轴线a1移动的空间,则限位件122对应从限位位置被释放,卡扣件126与限位件122可同时沿着第一轴线a1相对于第二柱体朝远离各转动件114的方向移动,直到限位件122移动至如图3b所示的第二释放位置,各转动件114被释放并以第二轴线a2为轴相对于驱动单元112而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转动至如图3b所示的收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a1位于两第一柱体124之间,且卡扣件126的两卡扣部126a例如为钩状,两卡扣部126a的开口方向如图1所示相反。藉此,卡扣件126沿第一轴线a1的旋转可使两卡扣部126a同时朝相反方向卡扣至两第一柱体124并抵靠于第一柱体124的第一止挡部124a与限位件122之间,且卡扣部126a与对应的第一柱体124为紧配合,以防止卡扣件126松脱。而卡扣件126沿第一轴线a1的反向旋转可使两卡扣部126a同时分离于两第一柱体124。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扣件126可藉由其它适当结构及移动方式而卡扣或分离于第一柱体12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22具有相对的两限位壁122a。当卡扣件126在图1所示的卡扣位置且限位件122于图1及图3a所示的限位位置时,两限位壁122a分别抵靠转动件114的相对两侧,以在垂直于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止挡转动件114以第二轴线a2为轴而相对于驱动单元112的转动,使转动件114固定于展开状态。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122可藉由其它适当形态的结构来止挡转动件11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转动组件110还包括一固定件116及至少一第三柱体118(绘示为两个),其中第三柱体118的数量对应于转动件114的数量。固定件116藉由两第四柱体130(例如为螺丝)固定于驱动单元112,且第二柱体128连接于卡扣件126及限位件122并固定于固定件116上,则卡扣件126与限位件122可沿着第一轴线a1于第二柱体128的第二止挡部128a与固定件116之间移动,且限位件122同时是沿着第一轴线a1相对于各第一柱体124移动。第二柱体128位于第一轴线a1上并沿第一轴线a1延伸,各第三柱体118例如是螺丝且连接于固定件116而位于第二轴线a2上。两转动件114的端部分别通过两第三柱体118而沿第二轴线a2枢设于固定件116上,且被限位于固定件116与驱动单元112之间,即各转动件114的端部枢设于对应的第三柱体118,以使各转动件114以第二轴线a2为轴而相对于驱动单元112及固定件116转动。当限位件122位于如图3a所示的限位位置时,限位件122抵靠于固定件116上且各转动件114的端部被限位于两限位壁122a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藉由其它适当构件来枢设转动件11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12、转动件214、固定件216、第三柱体218、限位件222、第一柱体224、第一止挡部224a、卡扣件226、卡扣部226a、第二柱体228、第二止挡部228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前述实施例的驱动单元112、转动件114、固定件116、第三柱体118、限位件122、第一柱体124、第一止挡部124a、卡扣件126、卡扣部126a、第二柱体128、第二止挡部128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5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限位组件220还包括一弹性件229,弹性件229例如是金属弹片且配置于固定件216及限位件222之间,且弹性件229例如是套设于第二柱体228。藉由在固定件216及限位件222之间配置弹性件229,可避免因卡扣件226的磨耗而使构件之间产生间隙,以确保限位件222可稳固地限位转动件21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转动装置中,位于转动件上的限位件用以限位转动件,使转动件固定为展开状态,且限位件上的卡扣件用以阻止限位件朝远离转动件的方向移动,藉以稳固地对转动件进行固定,则转动装置运作时可降低转动件的震动而有较高的稳定性。此外,卡扣件可移动至第一释放位置而释放限位件,使限位件能够从限位位置朝远离转动件的方向移动至第二释放位置,从而转动件可相对于驱动单元折叠为收合状态,使转动件可快速收折而转动装置易于收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需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50:主体

100:转动装置

110:转动组件

112、212:驱动单元

114、214:转动件

116、216:固定件

118、218:第三柱体

120:限位组件

122、222:限位件

122a:限位壁

124、224:第一柱体

124a、224a:第一止挡部

126、226:卡扣件

126a、226a:卡扣部

128、228:第二柱体

128a、228a:第二止挡部

130:第四柱体

229:弹性件

a1:第一轴线

a2:第二轴线

d1、d2:距离

t: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