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副翼连接接头位置变化的操纵效率提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2098发布日期:2018-06-15 2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副翼连接接头位置变化的操纵效率提高的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副翼连接接头位置变化的操纵效率提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副翼一个接头固定舵机转动副翼翼面,另一接头铰接的位置根据来流速度或攻角调整不同的位置,以提高翼面的连接刚度,使翼面载荷重新分布,以及减小翼面弹性变形,以提高副翼的操纵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的操纵效率定义如下:

式中:Cl为飞机滚转力矩系数;δa为副翼偏角;下标e表示弹性,下标r表示刚性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针对不同的飞行工况,选择副翼舵机接头,再选择机翼-副翼铰接接头的可能位置;

S2:建立机翼、副翼有限元模型以及相应的气动模型,设置来流速度、空气密度和相应的气动参数,并设置耦合气动和结构网格;

S3:进行不同副翼-机翼不同连接点的有限元方案的静气弹配平;得到副翼刚性面与弹性面的载荷及力矩,计算副翼操作效率,从中找到最优;

S4: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通过继电器接头开关,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连接机翼-副翼不同的连接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静气弹配平包括试验数据的引入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将机翼结构离散为多个一维和二维单元,机翼与副翼或后襟连接采用固支和铰支连接,并建立材料和单元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建立机翼、副翼和后襟的气动网格,并与结构相对应的网格耦合;定义副翼转轴和操作舵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定义来流速度及空气密度,副翼偏角,进行机翼、副翼静气弹配平;得到副翼刚性面与弹性面的载荷及力矩,计算副翼操作效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为采用三种工况,重复上面3个步骤,根据不同的机翼与副翼连接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操纵效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