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网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672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技术中的旋翼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网格结构。



背景技术:

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装有旋翼和固定翼面。具有起降距离短、能作低速低空飞行、简单轻巧、便于隐蔽等特点,但不能垂直起降、不能悬停。可用于空中摄影、武器发射、战地侦察等。旋翼机主要包括机架及机身,机架是旋翼机的骨架,其他部件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机架上,旋翼机机身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像一只风车,旋翼系统仅在起动时由自身动力驱动,称之为预旋,起飞之后靠空气作用力驱动;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由于旋翼为自转式,传递到机身上的扭矩很小,因此旋翼机无需单旋翼直升机那样的尾桨,但是一般装有尾翼,以控制飞行。在飞行中,旋翼机同直升机最明显的分别为直升机的旋翼面向前倾斜,而旋翼机的旋翼则是向后倾斜的。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旋翼机在起飞时,旋翼也可通过“离合器”同发动机连系,靠发动机带动旋转而产生举力。这样可以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几乎以陡直地向上爬升,但还不能垂直上升,也不能在空中不动(即“悬停”)。等升空后再松开离合器随旋翼在空中自由旋转。旋翼机飞行时,升力主要由旋翼产生,固定机翼仅提供部分升力。有的旋翼机甚至没有固定机翼,全部升力都靠旋翼产生。

旋翼由桨毂和数片桨叶构成,桨叶又称为旋翼片,桨毂安装在旋翼轴上,形如细长机翼的桨叶则连在桨毂上。桨叶旋转时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这是主要的),如果相对气流的方向或各片桨叶的桨距不对称于旋翼轴,还产生垂直于旋翼轴的分力。一副旋翼最少有两片旋翼片组成,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旋翼片的结构一般为空心结构,强度较差,当旋翼片遇到阻碍物时,容易发生折弯破坏,做成实心结构由于质量大,可以承受更高的强度,但很重,会影响旋翼机的飞行,而且增加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网格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翼机的空心旋翼片强度较低,实心结构的旋翼片增加成本重量较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重量轻、降低成本)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网格结构,包括至少两条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相互交叉构成网格结构,所述支撑筋条设置在中空的旋翼机旋翼片内,且所述支撑筋条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固定连接,所述网格结构将所述旋翼机旋翼片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空腔,且所述支撑筋条材质的刚性不低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材质的刚性,不同的所述支撑筋条的宽度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支撑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筋条包括支撑体本体和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粘贴带,支撑体本体通过粘贴带固定在所述旋翼片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筋条之间通过粘结剂或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为蜂窝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的网孔均为六边形且所述网格结构的网孔中任一内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筋条为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旋翼片本体为长方形,所述支撑筋条为空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本体和所述旋翼片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网格结构,包括至少两条支撑筋条,支撑筋条相互交叉构成网格结构,支撑筋条设置在中空的旋翼机旋翼片内,且支撑筋条与旋翼机旋翼片的内壁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固定连接,网格结构将旋翼机旋翼片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空腔,且支撑筋条材质的刚性不低于旋翼机旋翼片材质的刚性,不同的支撑筋条的宽度尺寸相同。当旋翼机旋翼片遇到阻碍物时,不容易发生折弯破坏,又避免了将旋翼片做成实心结构导致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旋翼机旋翼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旋翼片;2-网格结构;3-支撑筋条;4-旋翼机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旋翼机旋翼片11的内壁网格结构2,包括至少两条支撑筋条3,所述支撑筋条3相互交叉构成网格结构2,所述支撑筋条3设置在中空的旋翼机旋翼片1内,旋翼片1位于旋翼机机身4的上部,且所述支撑筋条3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1的内壁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固定连接,所述网格结构2将所述旋翼机旋翼片1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空腔,且所述支撑筋条3材质的刚性不低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1材质的刚性,不同的所述支撑筋条3的宽度尺寸相同。

旋翼片1的结构一般为空心结构,强度较差,当旋翼片1遇到阻碍物时,容易发生折弯破坏,做成实心结构由于质量大,可以承受更高的强度,但很重,会影响旋翼机的飞行,而且增加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翼机旋翼片1遇到阻碍物时,不容易发生折弯破坏,又避免了将旋翼片1做成实心结构导致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筋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机旋翼片1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果支撑筋条3发生破坏或断裂,会影响网格结构2的整体强度,支撑筋条3与旋翼机的旋翼片1采用螺栓连接的设置方式,便于更换受损的支撑筋条3,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筋条3包括支撑体本体和连接结构,所述支撑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粘贴带,支撑体本体通过粘贴带固定在所述旋翼片1本体的内壁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筋条3之间通过粘结剂或螺栓连接,增加了支撑筋条3与支撑筋条3之间的稳固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网格结构2为蜂窝状结构。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网格结构2的网孔均为六边形且所述网格结构2的网孔中任一内角为钝角,使得旋翼片1与阻碍物碰触时,网格结构2的强度更大,更能有效地保护旋翼片1的完整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筋条3为条状结构。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网格结构2为一体成型结构,增加了网格结构2的强度,从而增加了旋翼片1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旋翼片1为长方形,所述支撑筋条3为空心结构,减轻了整体的旋翼机的重量,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筋条3和所述旋翼片1的材质相同,保证支撑筋条3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