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吊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005发布日期:2018-06-19 21: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单光吊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光吊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发展势头迅猛,广泛应用于航拍、勘测、搜救等领域。其中无人机云台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航空摄影方面,而当下针对无人机云台的研究和实用新型主要围绕航拍的清晰度有关,以期获得稳定的航拍图像。现有的单光吊舱清晰度不够高体积过大,重量过重,与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产生了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单光吊舱,用于解决现有的单光吊舱清晰度不够高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单光吊舱,包括摄像头外壳、变焦可见光摄像头、减震板、第一舵机以及第二舵机;

所述单光吊舱通过减震板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所述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单光吊舱通过铝柱与螺丝相配合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震板通过减震球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外壳通过两侧螺丝固定变焦可见光摄像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震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板由上至下排列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变焦可见光摄像头通过两个舵机可以切换到任意位置,采用高精度两轴稳定平台,有效隔离飞机扰动、振动;内置连续变焦可见光摄像机,拥有优秀的图像质量和细节捕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单光吊舱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单光吊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舵机与第二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摄像头外壳;

20、变焦可见光摄像头;

30、减震板;

40、第一舵机;

41、第一连杆;

50、第二舵机;

51、第二连杆;

6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光吊舱,包括摄像头外壳10、变焦可见光摄像头20、减震板30、第一舵机40以及第二舵机50,所述单光吊舱通过减震板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所述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41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51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

本实施例中,舵机是一种位置(角度)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第一舵机40以及第二舵机50可以转动角度,即第一舵机40可以带动第二连杆转动角度,第二舵机50可以带动摄像头外壳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光吊舱通过铝柱与螺丝相配合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单光吊舱与机身采用铝柱与螺丝连接,减震球辅助连接,使得吊舱能够更好拍摄,还可以免除机身与吊舱的碰撞。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板30通过减震球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外壳10通过两侧螺纹孔60与螺丝的配合固定变焦可见光摄像头20。摄像头外壳通过螺丝将变焦可见光摄像头夹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板3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板30由上至下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无人机,包括单光吊舱以及机身,所述单光吊舱通过减震板30与机身相连接。

使用过程中,减震板30通过减震球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第一连杆41的一端固定在减震板30上,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第一舵机40相固定,第二连杆5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舵机40的输出转轴上,第二连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舵机50相固定,摄像头外壳10固定在第二舵机50的输出转轴上,变焦可见光摄像头20固定在摄像头外壳10内。

区别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变焦可见光摄像头通过两个舵机可以切换到任意位置,采用高精度两轴稳定平台,有效隔离飞机扰动、振动;内置连续变焦可见光摄像机,拥有优秀的图像质量和细节捕捉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