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9265发布日期:2019-01-08 20:1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的不载人飞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可靠性越来越高,因此无人机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无人机需要执行抛投任务时,首先需要在无人机上装上抛投挂件。现有的抛投挂件通常为水平设置的挂杆,在无人机起飞前把需要抛投的物品挂设在挂杆上,然后控制无人机起飞并待其飞行到特定地点后,通过控制挂杆向左或者向右水平移动,而使得挂设在挂杆上的物品掉落。

抛投挂件上除了设置有用于挂设物品的组件外,还设置有电路结构。因此,在无人机上装上抛投挂件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机械连接,而且还要实现电路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抛投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同时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的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必须先进行机械连接,通过机械连接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后再进行电路连接,存在操作复杂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现有的水平移动的挂杆结构,容易导致挂杆或者物品因被卡往而无法水平移动,导致无法顺利进行物品抛投;

3.抛投完成后挂杆需要向着另一方向水平移动进行复位,而挂杆在抛投过程中一旦出现了变形,就会无法进行正常复位。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并能够保证抛投和复位动作的顺利进行,具有操作简单和结构合理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包括快拆件和抛投挂件;

所述快拆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固定外环,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外环内,所述固定外环的上表面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表面与抛投挂件的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接口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口槽对应的第二接口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定后,所述第二连接部随着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而旋转;

所述固定外环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卡接件卡接在第一卡接件上而与所述固定外环固定连接;

所述抛投挂件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多个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和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有扭矩输出端,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扭矩输出端与一旋转部相连,所述旋转部随着所述扭矩输出端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物品的挂钩,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扭矩输出端带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固定部接触或者分离。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快拆件能够同时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一方面,第一接口槽和第二接口槽上设置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电路接口,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定后,第一接口槽和第二接口槽之间即可保持相对静止,实现电路连接;另一方面,固定外环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实现了机械连接。因此,本快拆件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和结构合理等优点。而通过上述抛投挂件能够保证抛投和复位动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旋转部只需通过旋转即可实现与固定部接触或者分离,避免在抛投的过程中因物品或者旋转部被卡往而无法顺利进行抛投;另一方面,旋转部通过旋转的方式运动,即使旋转部因物品太重而出现变形,也能保证抛投完成后旋转部能够正常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基座,所述固定外环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基座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外环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固定外环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基座与抛投挂件的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主要起到连接作用,固定外环通过第一基座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基座与抛投挂件的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基座和固定外环之间,第一基座把第一连接部限定在固定外环的空间内旋转,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外环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支撑圆环,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固定外环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圆环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固定外环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圆环,且第一连接部的底部抵接于支撑圆环上,就可实现第一连接部在固定外环内旋转,为实现快拆功能提供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为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环的内壁上的盲槽,所述盲槽设置在所述支撑圆环的下方;

所述固定外环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盲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盲槽相连通;

所述第二卡接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上的若干个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安装槽相互匹配,所述凸起块经所述安装槽套入所述盲槽内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凸起块卡接在所述盲槽内而与所述固定外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起块通过安装槽套入盲槽内,然后令第二连接部与固定外环之间相对旋转,使得凸起块错开安装槽并卡在盲槽内,即可实现无人机和抛投挂件的机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的连接效果好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凸起块均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安装槽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安装槽的尺寸不相同,其中一个凸起块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凸起块的尺寸不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锁定件在第一连接部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同样地,第二锁定件在第二连接部上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而只有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互锁定后,第二连接组件才能够随着第一连接组件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一个安装槽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安装槽的尺寸不相同,对应地,一个凸起块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凸起块的尺寸不相同,能够起到标识作用,帮助操作人员确定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位置,更便于锁定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件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锁定件为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凸起嵌入定位凹槽后,即可相互锁定,此时第二连接组件就会随着第一连接组件的旋转而旋转,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两个部件的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外环的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限位凸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限位凸块在所述限位凹槽的范围内旋转。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连接部在一定范围内旋转即可实现与固定外环的连接或者不连接,因此,在固定外环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凹槽,再配合限位凸块即可通过第一连接部来限定第二连接部的旋转角度,更加方便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外环的侧壁上开设有锁定通孔,所述锁定通孔内可活动地设置有锁定插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锁定盲孔,所述锁定盲孔内设置有弹簧撞针;

当所述锁定通孔与所述锁定盲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弹簧撞针向外顶压所述锁定插销并插入所述锁定通孔内,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外环相互锁定;

当所述锁定插销向内移动时,所述锁定插销顶压所述弹簧撞针,并使得弹簧撞针退出所述锁定通孔,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所述固定外环内旋转。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无人机和抛投挂件之间实现了机械连接后,通过弹簧撞针插入锁定通孔内就实现了第一连接部与固定外环的固定连接,而不能继续转动,能够有效避免因误操作而引起的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顶面板、底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顶面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面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首尾相连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框架结构的另一端形成安装口,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安装口设置在支撑组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个支撑组件都是由顶面板、底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围成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以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而把驱动组件装在远离本体的一端,一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用来挂放更多的物品;另一方面,各个承重点均匀分布在重心的周围,使得无人机的重心更加稳定,使得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板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一延长板,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面板和所述延长板上;

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延长板下表面的一侧,所述旋转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延长板下表面的另一侧。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长板能够使得挂放的物品更加远离本体的中心,进一步扩大挂放物品的空间,而把固定部设置在延长板的下表面的一侧、旋转部活动设置在延长板下表面的另一侧,则能够使得物品在飞行的过程中总处于最下方,便于进行物品抛投。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旋转部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旋转部可活动地设置在限位槽内,使得旋转部在旋转的过程中保持在限位槽内运动,避免旋转部出现变形而导致无法旋转,保证旋转部能够实现正常的抛投和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镂空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减轻设备的重量,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包括连接件、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第三旋转杆和第四旋转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扭矩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三旋转杆和所述第四旋转杆依次相连;

所述第二旋转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二旋转杆与所述第三旋转杆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三旋转杆与所述第四旋转杆之间的夹角为120°。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第三旋转杆与第四旋转杆之间的夹角为120°,在第三旋转杆和第四旋转杆之间形成挂钩,保证旋转部不会像传统的挂杆一样被重物压弯;另一方面,在抛投的过程中旋转部向侧下方移动,而不是单纯的水平移动,避免出现物品被卡在挂钩上而导致无法抛投。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底部中央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面设置有一u型金属件,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u型金属件吸附在所述电磁铁的底面,当所述电磁铁断电时所述u型金属件从所述电磁铁的底面掉落。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磁铁具有反应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紧急救援等场景,同时也提高了本抛投挂件的装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通断电的第一开关,所述支撑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动作的第二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装载物品时,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即可控制u型金属件和驱动组件的状态,方便在无人机起飞之前装载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第三侧面板、第四侧面板、第五侧面板和第六侧面板,所述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二侧面板、所述第三侧面板、所述第四侧面板、所述第五侧面板和所述第六侧面板围成一正六边形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磁铁的圆形腔体,所述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三侧面板和所述第五侧面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竖条。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散热竖条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及时导出电磁铁在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电磁铁设置在圆形腔体内,能够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所述支撑组件,三个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三个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板、所述第四侧面板和所述第六侧面板的外侧表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个支撑组件均匀分布在本体上,保证无人机在飞行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快拆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第一连接组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第二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固定外环与第一连接组件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固定外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抛投挂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旋转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抛投挂件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电磁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12,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快拆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第一连接组件1的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第二连接组件2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固定外环12与第一连接组件1装配后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固定外环12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抛投挂件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支撑组件4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旋转部7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支撑组件4和驱动组件5的装配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抛投挂件的仰视图;图12是本发明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中电磁铁8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主要包括快拆件和抛投挂件两个部分。下面依次对快拆件和抛投挂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快拆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与抛投挂件的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固定外环12;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圆形结构,所述固定外环12为圆环形结构。

为了实现无人机和抛投挂件之间的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开设有第一接口槽1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口槽112对应的第二接口槽211,所述第一接口槽112和所述第二接口槽211上设置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电路接口。

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锁定件113,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锁定件212,所述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相互锁定后,所述第二连接部21随着所述第一连接部11旋转而旋转。因此,所述第一接口槽112和所述第二接口槽211之间便可相对保持静止,从而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槽112和所述第二接口槽211上的电路接口能够时刻保持连接。

所述固定外环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122,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213,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二卡接件213卡接在第一卡接件122上而与所述固定外环1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122和所述第二卡接件21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之间固定连接,实现无人机和抛投挂件的机械连接。

具体工作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之间通过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相互锁定后,第二连接组件2就可以随着第一连接组件1旋转而旋转,第一接口槽112和第二接口槽211之间相对保持静止,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接口槽112和第二接口槽211上的电路接口能够时刻保持连接,进而实现了电路连接。进一步,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二卡接件213卡接在第一卡接件122上而与固定外环1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机械连接。如此一来,通过本快拆件就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和结构合理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还包括第一基座13,所述固定外环12的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基座13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13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外环1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3和所述固定外环12之间。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基座22,所述第二连接部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2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通过所述第二基座22与抛投挂件的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1具体结构为: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固定外环12和第一基座13,第一连接部11设置在第一基座13和固定外环12之间,第一连接部11可以在固定外环12内旋转。

第一基座13和第二基座22主要起到连接作用,固定外环12通过第一基座13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二基座22与抛投挂件的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另外,第一连接部11设置在第一基座13和固定外环12之间,第一基座13把第一连接部11限定在固定外环12的空间内旋转,使得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为了使得第一连接部11能够更好地在固定外环12内旋转,以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外环12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支撑圆环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1套设在所述固定外环12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圆环123上。支撑圆环123实际上就是设置在固定外环12的内壁上的一圈凸起,起到支撑第一连接部11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外环12的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凹槽1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121对应的限位凸块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带动所述限位凸块111在所述限位凹槽121的范围内旋转。

当第二连接部21带动第一连接部11随着旋转时,因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限位凸块111,因此第一连接部11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旋转,当限位凸块111抵接在限位凹槽121的两边时,就不能够进一步旋转,方便安装和拆卸。

把第一连接部11安装在固定外环12上的步骤具体包括:对准限位凸块111与限位凹槽121的位置,把第一连接部11从固定外环12的上方套入,并使得第一连接部11的底部抵接于支撑圆环123上。此时,第一连接部11就可在固定外环12内旋转。

为了使得第二连接部21能够更好地安装在固定外环12上,所述第一卡接件122为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环12的内壁上的盲槽,所述盲槽设置在所述支撑圆环123的下方;所述固定外环12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124,所述安装槽124设置在所述盲槽的下方并与所述盲槽相连通。

对应地,所述第二卡接件213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外壁上的若干个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安装槽124相互匹配,所述凸起块经所述安装槽124套入所述盲槽内后,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通过所述凸起块卡接在所述盲槽内而与所述固定外环12固定连接。

把第二连接部21安装在固定外环12上的步骤具体包括:对准安装槽124与凸起块的位置,把凸起块从安装槽124中套入,使得凸起块进入到盲槽,然后转动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1转动时便会带动凸起块转动,从而使得凸起块错开安装槽124并与盲槽卡接。

在上述结构中,凸起块的数量与安装槽124的数量相同,每个凸起块的形状和与其对应的安装槽124的形状相同,且凸起块的尺寸小于与其形状相同的安装槽124的尺寸,以便于安装。凸起块与安装槽124相互匹配,即是每个凸起块都有与其对应的安装槽124,使得各个凸起块能够套入盲槽内。具体安装时,先选定一个方向,使得各个凸起块能够刚好穿过对应的安装槽124而进入到盲槽内,凸起块完全进入盲槽后,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随即相互锁定,此时第二连接组件2便可随着第一连接组件1旋转而旋转。进一步,旋转第二连接部21使其与固定外环12相对旋转,使得凸起块错开安装槽124并卡在盲槽内时,便可使得第二连接部21和固定外环12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安装槽124和所述凸起块均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安装槽124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安装槽124的尺寸不相同,其中一个凸起块的尺寸与另外两个凸起块的尺寸不相同。即三个安装槽124中的两个尺寸一样,而另一个安装槽124与这两个安装槽124的尺寸不同,对应地,三个凸起块中的两个尺寸一样,而另一个凸起块与这两个凸起块的尺寸不同。

第一锁定件113在第一连接部11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同样地,第二锁定件212在第二连接部21上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而只有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相互锁定后,第一连接部11才能够随着第二连接部21的旋转而旋转。若各个安装槽124的尺寸都相同,则在安装前先需要确认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的位置。因此,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安装槽124和凸起块,就能够起到标识作用,只要使得各个安装槽124与各个凸起块相对应,就可以使得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能够相互锁定。通过这样的设置,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确定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的位置,更便于锁定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定件113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锁定件212为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上表面。把第二连接部21从固定外环12的下方装入固定外环12后,各个定位凸起嵌入对应的定位凹槽内,此时,当第二连接部21旋转时,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产生作用力,驱使第一连接部11随着旋转。

为了使得安装完成后无人机和抛投挂件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外环12的侧壁上开设有锁定通孔,所述锁定通孔内可活动地设置有锁定插销,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外壁设置有锁定盲孔,所述锁定盲孔内设置有弹簧撞针。

当锁定通孔与锁定盲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弹簧撞针向外顶压锁定插销,并且,此时弹簧撞针插入锁定通孔内,此时第一连接部11与固定外环12相互锁定。具体地,当要把需要第一连接部11与固定外环12相互锁定时,旋转第二连接部21,使得锁定通孔与锁定盲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弹簧撞针由其自身弹力而沿着固定外环12的半径由圆心向外顶压锁定插销,使得弹簧撞针插入锁定通孔内,这时第一连接部11与固定外环12相互锁定,进而实现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相互锁定。

当驱动锁定插销向内活动时,锁定插销压缩弹簧撞针,并使得弹簧撞针退出锁定通孔,此时第一连接部11可以固定外环内旋转。具体地,当需要把第二连接组件2从第一连接组件1上拆卸下来时,驱动锁定插销沿着固定外环12的半径向圆心运动,此时锁定插销压缩弹簧撞针并迫使弹簧撞针退出锁定通孔,因弹簧撞针退出了锁定通孔,这时只要旋转第二连接部21就可使得弹簧撞针顶在了固定外环12的侧壁上,此时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可以相互活动。

进一步,可通过一扳手驱动锁定插销向内移动。扳手的一端设置有平顺过度的抵接台,用户掰动扳手的另一端时,抵接台逐渐推动锁定插销在锁定通孔内向圆心移动,从而迫使弹簧撞针退出锁定通孔。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技术方案中,扳手无法带动锁定插销复位。锁定插销复位的过程中,需要旋转第二连接部21使得锁定通孔与锁定盲孔处于同一直线上,通过弹簧撞针的弹力把锁定插销向外推,再掰动扳手使得抵接台离开锁定插销,使得弹簧撞针进入锁定通孔,即完成锁定插销的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快拆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和第二连接组件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固定外环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外环12内,所述固定外环12的上表面与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的下表面与抛投挂件的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开设有第一接口槽1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口槽112对应的第二接口槽2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锁定件113,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锁定件212,所述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相互锁定后,所述第二连接部21随着所述第一连接部11旋转而旋转;所述固定外环1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122,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213,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二卡接件213卡接在第一卡接件122上而与所述固定外环12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中的快拆件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第一接口槽112和第二接口槽211上设置有用于进行电连接的电路接口,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一锁定件113和第二锁定件212相互锁定后,第一接口槽112和第二接口槽211之间则保持相对静止,实现电路连接;另一方面,固定外环12和第二连接部21通过第一卡接件122和第二卡接件213固定连接,实现了机械连接。因此,本快拆件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与抛投挂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路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和结构合理等优点。

如图7所示,抛投挂件包括本体3和设置在所述本体3上的多个支撑组件4。具体地,所述本体3上设置有三个所述支撑组件4,三个所述支撑组件4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三个所述支撑组件4均匀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周围。

一个所述支撑组件4上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5、一个固定部6和一个旋转部7。其中,所述驱动组件5上设置有扭矩输出端51,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扭矩输出端51与旋转部7相连,所述旋转部7随着所述扭矩输出端5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部7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物品的挂钩,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扭矩输出端51带动所述旋转部7与所述固定部6接触或者分离。在进行物品抛投的过程中,所述固定部6是不动的,而所述旋转部7则被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所述扭矩输出端51带动,与所述固定部6接触或者分离。

在旋转部7上设置有用于挂设物品的挂钩后,旋转部7只需通过旋转即可实现与固定部6的接触或者分离,当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接触时,旋转部7与固定部6之间相互闭合,物品则可挂设在挂钩上;而当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分离时,挂设在挂钩上的物品则随之掉落。旋转部7通过旋转的方式而不是水平移动的方式与固定部6的接触或者分离,能够避免物品或者旋转部7被卡往而无法抛投,同时也能保证抛投完成后旋转部7能够正常复位。在本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5为舵机,采用舵机作为驱动组件5,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无人机上,以更好地控制旋转部7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挂设上物品后,旋转部7上承受的很大的压力,而三个支撑组件4均匀设置在本体3的周围,能够很好地分配重量,极大地提高无人机在飞行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8所示,每个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顶面板41、底面板42、第一侧板43和第二侧板44;所述顶面板41、所述第一侧板43、所述底面板42和所述第二侧板44首尾相连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本体3相连,所述框架结构的另一端形成安装口,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安装口设置在支撑组件4上。为了减轻设备质量,从而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所述第一侧板43和所述第二侧板44为镂空结构。

每个支撑组件4都是由顶面板41、底面板42、第一侧板43和第二侧板44所围成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以本体3为中心向外延伸,而把驱动组件5装在远离本体3的一端,一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用来挂放更多的物品;另一方面,各个承重点均匀分布在重心的周围,使得重心更加稳定,有利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底面板42在远离所述本体3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一延长板45,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底面板42和所述延长板45上;所述固定部6设置在所述延长板45下表面的一侧,所述旋转部7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延长板45下表面的另一侧。延长板45的设置,使得驱动组件5能够进一步向外延伸,进一步扩大了物品挂放空间,并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在支撑组件4上安装驱动组件5的过程中,驱动组件5的一部分伸入到支撑组件4内部,而另一部分则设置在延长板45的上方。底面板42和延长板45共同支撑起驱动组件5。

驱动组件5的扭矩输出端51设置在其前方,旋转部7的一端设置在扭矩输出端51上,旋转部7的另一端延伸到延长板45下表面的一侧。如此一来,固定部6和旋转部7就设置在延长板45下表面的对应两侧,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旋转,即可实现旋转部7与固定部6接触或者分离。

优选地,所述延长板45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部6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一限位槽46,所述旋转部7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槽46内。旋转部7可活动地设置在限位槽46内,使得旋转部7在旋转的过程中保持在限位槽46的范围内运动,避免旋转部7出现变形而导致无法旋转,保证旋转部7能够实现正常的抛投和复位。

如图9所示,所述旋转部7包括连接件71、第一旋转杆72、第二旋转杆73、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连接件71的作用在于使得旋转部7与扭矩输出端5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71与所述扭矩输出端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7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72、所述第二旋转杆73、所述第三旋转杆74和所述第四旋转杆75依次相连;所述第二旋转杆73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旋转杆72与所述第二旋转杆73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二旋转杆73与所述第三旋转杆74之间的夹角为120°,所述第三旋转杆74与所述第四旋转杆75之间的夹角为120°。

与传统的挂杆不同,在本技术方案中,旋转部7为一个类似正六边形的结构。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旋转,在旋转部7与固定部6分离的过程中,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旋转,第一旋转杆72、第二旋转杆73、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一起在限位槽46的范围内运动,第四旋转杆75慢慢地与固定部6分离,第四旋转杆75与固定部6之间的开口越来越大,最后物品就可以开口间掉落。而在装载物品的过程中,先在旋转部7上挂设物品后,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旋转,第一旋转杆72、第二旋转杆73、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一起在限位槽46的范围内运动,第四旋转杆75慢慢地与固定部6接触,在第四旋转杆75与固定部6之间的开口越来越小并最后闭合,便可把物品锁定在固定部6与旋转部7内。

旋转部7设置成为类似正六边形的结构,在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之间形成用于挂设物品的挂钩,利用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之间的120°夹角,当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分离时,挂设在挂钩上的物品能够顺利划过第四旋转杆75,从而在第四旋转杆75与固定部6之间的开口掉落,能够有效避免抛投不成功。

一方面,第三旋转杆74与第四旋转杆75之间的夹角为120°,在第三旋转杆74和第四旋转杆75之间形成挂钩,保证旋转部7不会像传统的挂杆一样被重物压弯;另一方面,在抛投的过程中旋转部7向侧下方移动,而不是单纯的水平移动,避免出现物品被卡在挂钩上而导致无法抛投。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本体3的底部中央还设置有电磁铁8,所述电磁铁8的底面设置有一u型金属件9,当所述电磁铁8通电时所述u型金属件9吸附在所述电磁铁8的底面,当所述电磁铁8断电时所述u型金属件9从所述电磁铁8的底面掉落。

除了在本体3的周围通过旋转部7挂有物品外,还可以在本体3的下方挂上物品。在u型金属件9上装载物品时,先控制电磁铁8断电,把物品挂在u型金属件9上,然后把u型金属件9放在电磁铁8的底面,再控制电磁铁8通电使得u型金属件9吸附在电磁铁8的底面,就可完成在u型金属件9上装载物品。当无人机飞行到特定地点后,只需要控制电磁铁8断电,电磁铁8失去磁性后物品就会随着u型金属件9掉落,完成抛投。

通过电磁铁8和u型金属件9进行抛投,电磁铁8具有反应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紧急救援等场景。同时,物品通过u型金属件9挂在本体3的下方,提高了本抛投挂件的装载能力。

所述u型金属件9的材质为铁。铁是一种优良的硬磁材料,采用铁作为u型金属件9的材质,电磁铁8通电后能够使得u型金属件9更好地吸附在电磁铁8上。另外,为了防止生锈,在u型金属件9的表面设置有一镍保护层,所述镍保护层采用电镀的方式设置在u型金属件9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3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8通断电的第一开关31,所述支撑组件4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5动作的第二开关32。

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电磁铁8通断电和控制驱动组件5动作才能实现抛投,而在装载物品的过程中,若仍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电磁铁8通断电和控制驱动组件5动作,就会给装载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操作人员必须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电磁铁8断电和控制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远离固定部6,装上物品后,再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电磁铁8通电和控制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接触。因此,在本体3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磁铁8通断电的第一开关31,支撑组件4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组件5动作的第二开关32。在装载物品的过程中,按下第一开关31控制电磁铁8断电,装上物品后再按下第一开关31控制电磁铁8通电,即可把物品锁定在u型金属件9上;同样的,按下第二开关32就可控制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分离,装上物品后再按下第二开关32,控制驱动组件5带动旋转部7与固定部6接触,即可把物品锁定在旋转部7上。因此,通过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就能方便地进行物品装载。

优选地,所述本体3包括第一侧面板、第二侧面板、第三侧面板、第四侧面板、第五侧面板和第六侧面板,所述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二侧面板、所述第三侧面板、所述第四侧面板、所述第五侧面板和所述第六侧面板围成一正六边形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磁铁8的圆形腔体,所述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三侧面板和所述第五侧面板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竖条。

一方面,散热竖条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及时导出电磁铁8在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电磁铁8设置在圆形腔体内,能够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使得控制无人机的电磁信号和控制电磁铁8的电磁信号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优选地,本体3为一正六边形的筒状结构,三个所述支撑组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板、所述第四侧面板和所述第六侧面板的外侧表面上,能够使得三个支撑组件4均匀分布在本体3上,保证无人机在飞行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挂杆通过水平移动的方式进行物品抛投,在本抛投挂件中,旋转部7通过旋转的方式与固定部6接触或者分离。一方面,旋转部7只需通过旋转即可实现与固定部6接触或者分离,避免在抛投的过程中因物品或者旋转部7被卡往而无法顺利抛投;另一方面,旋转部7通过旋转的方式运动,即使旋转部7因物品太重而出现变形,也能保证抛投完成后旋转部7能够正常复位。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