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变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3086发布日期:2019-05-31 21:22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变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飞机螺旋桨设计技术,涉及一种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变距机构。



背景技术:

我们常见的涡桨发动机(如涡桨-6发动机和t56发动机),发动机带动一个螺旋桨旋转,螺旋桨与发动机对接时,采用转接器的方式将螺旋桨内的油路与螺旋桨调节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油路相连,从而实现螺旋桨的桨叶角度调节。

共轴对转螺旋桨由前排螺旋桨和后排螺旋桨组成,前后两排桨的旋转方向不同。本发明是针对采用机械液压调节方式的共轴对转螺旋桨,且前桨和后桨各自一套变距机构。由于共轴对转螺旋桨配套发动机的结构限制,发动机提供两个输出轴,传扭轴用于驱动前桨的旋转但不传递螺旋桨的拉力/负拉力,桨轴用于驱动后桨的旋转并传递螺旋桨的拉力/负拉力。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传扭轴从桨轴中心穿过,在设计后桨变距油路时,需要考虑到传扭轴与转接器的布置问题。由于前桨变距的油路也需要发动机提供,因此,需要解决发动机的滑油油路如何进入到前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变距机构,实现前桨和后桨自动变距和中距限动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轴对转螺旋桨的变距机构,包括前桨油缸、拨套、活塞、贝塔管外管、贝塔管内管、滑油管、盖板、后桨油缸、后桨转接器、滑油转接器、前桨转接器、芯子;所述活塞将前桨油缸分为大距油腔c和小距油腔d;所述滑油管将后桨油缸分为大距油腔a和小距油腔b。

每一台螺旋桨至少提供三条油路,分别是大距油路、小距油路和中距限动油路,前后两台螺旋桨不少于六条油路,实现前桨和后桨自动变距和中距限动的功能;在发动机桨轴端设有螺旋桨的滑油转接器,后桨的油路通过转接器直接进入到后桨,后桨的滑油传输由滑油管实现;前桨的滑油进滑油转接器、发动机传扭轴进入到前桨转接器中,前桨的油路经传扭轴进入到传扭轴内部的轴套中,前桨的滑油传输由贝塔管外管和贝塔管内管实现;

在后桨的滑油转接器中:大距油路和小距油路分别与螺旋桨的大距油腔和小距油腔相连;中距限动油路与大距油腔相连,但与大距油路分布在螺旋桨滑油管不同的轴向位置上。

在前桨转接器中:大距油路和小距油路分别与螺旋桨的大距油腔和小距油腔相连;中距限动油路与小距油腔相连,但与小距油路分布在贝塔管外管不同的轴向位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分别布置两套变距机构,可以实现对前排螺旋桨和后排螺旋桨桨距的分别控制,使得两台螺旋桨的效率达到最高,由此产生的拉力最大,提升飞机的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部壳体、2-螺钉ⅰ、3-前桨油缸、4-拨套、5-活塞、6-前桨桨壳、7-贝塔管外管、8-贝塔管内管、9发动机传扭轴、10-滑油管、11-支撑环、12-螺钉ⅱ、13-后桨桨壳、14-盖板、15-密封垫、16-后桨油缸、17-滑油管大距油路孔、18-芯子大距油路、19-滑油管中距限动油路孔、20-芯子中距限动油路、21-后桨转接器小距油路、22-滑油转接器小距油路、23-桨轴、24-前桨转接器中距限动油路、25-前桨转接器小距油路、26-前桨转接器大距油路、27-螺钉ⅲ、28-前桨转接器、29-滑油转接器、30-后桨转接器、31-滑油转接器大距油路、32-后桨转接器大距油路、33-胶圈、34-连杆、35-销子、36-芯子小距油路、37-滑油管小距油路孔、38-芯子、39-拨套小距油路孔、101-油路孔ⅰ、102-油路孔ⅱ、103-油路孔ⅲ、104-油路孔ⅳ、105-油路孔ⅴ、106-油路孔ⅵ、107-油路孔ⅶ、108-油路孔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共轴对转发动机具有两根输出轴分别是传扭轴9和桨轴23,前桨通过前桨桨轴安装在后桨桨壳13上。为实现前桨和后桨能够分别变距,采用了两套变距机构方案。

后桨和前桨的变距油路连接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后桨变距油路连接情况

表2前桨变距油路连接情况

桨叶角变化过程

为了适应发动机功率上调或下降,螺旋桨的桨距需要进行调节,可以分为桨距增大过程和桨距减小过程。

桨距增大过程

前桨:螺旋桨控制系统来的高压油通过前桨转接器28大距油路26、油路孔ⅳ104和油路孔ⅴ105,经贝塔管内管8内部油路孔ⅰ101进入到螺旋桨c腔;此时螺旋桨小距油腔d的滑油,通过拨套4上的小距油路孔39以及油路孔ⅱ102,经贝塔管外管7和内管8间形成的油路通过油路孔ⅲ103进入到前桨转接器28中的小距油路25,通过控制系统回到发动机油箱。

后桨:螺旋桨控制系统来的高压油通过滑油转接器29中的大距油路22,进入到后桨转接器30大距油路32,经过芯子38中的大距油路18和滑油管10中的大距油路孔17进入到螺旋桨大距油腔a;此时螺旋桨小距油腔b中的滑油通过滑油管10上的小距油路孔37,进入到芯子38中的小距油路36,经后桨转接器30上的小距油路21进入到滑油转接器29中的小距油路31,通过控制系统(图示未表示)回到发动机油箱。

桨距减小过程

前桨:螺旋桨控制系统来的高压油通过前桨转接器28小距油路25、油路孔ⅲ103,经贝塔管外管7和内管8间形成的油路进入到螺旋桨d腔;此时螺旋桨大距油腔c的滑油,通过油路孔ⅲ103进入到贝塔管内管8内部的油路经油路孔ⅴ105和油路孔ⅳ104进入到前桨转接器28中的大距油路26,通过控制系统回到发动机油箱。

后桨:螺旋桨控制系统来的高压油通过滑油转接器29中的小距油路31,进入到后桨转接器30小距油路21,经过芯子38中的小距油路36和滑油管10中的小距油路孔37进入到螺旋桨小距油腔b;此时螺旋桨大距油腔a中的滑油通过滑油管10上的大距油路孔17,进入到芯子38中的大距油路18,经后桨转接器30上的大距油路32进入到滑油转接器29中的大距油路22,通过控制系统(图示未表示)回到发动机油箱。

中距限动功能实现过程

为保证飞行安全,不允许螺旋桨桨距超过某一限制值,这个过程即为中距限动过程。前桨和后桨实现中距限动过程如下:

前桨:螺旋桨变小距时,贝塔管外管7和内管8随着活塞5一起轴向移动,当螺旋桨变小距时,贝塔管外管7上的油路孔ⅲ103移动到后桨转接器30上的凸肩时,油路孔ⅲ103关闭,从螺旋桨控制系统来的高压油无法进入到小距油腔,因此螺旋桨无法继续变小距,实现中距限动的目的。

后桨:螺旋桨变小距时,油缸16轴向移动,带动连杆34进行变距,当盖板14移动到滑油管10上的大距油路孔17时,大距油腔的滑油无法通过油路18、32和22回油,只能通过滑油管10上的中距限动油路孔19进行回油,而芯子38上的中距限动油路20被控制系统关闭,无法继续回桨,实现中距限动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