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025发布日期:2019-02-15 21:1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固定翼无人飞机主要降落方式为滑降和伞降,滑降对降落场地要求极高,一般飞行任务中无法找到满足条件的场地;无人机使用伞降的方式要方便很多,但是常规的开伞方式存在多种问题,如伞舱打开困难、降落伞卡舱内不出伞、伞绳缠死和伞绳挂尾翼导致无法顺利打开的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的飞机降落困难,伞降结构不安全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创新型下开伞结构。开伞方向选择下开方式大幅度增加了开伞成功率,以伞头顶端缠绕伞舱盖于舱盖一起脱离的方式减小了伞出舱的阻碍因素,并且舱盖打开后伞受重力和风力同时作用,进一步加大开伞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所述无人机的中部包括收纳于所述无人机内的降落伞,所述无人机的底部通过伞舱盖将所述降落伞收纳于所述无人机内;所述降落伞的伞绳从所述伞舱盖穿出并绕过所述无人机的尾部,然后从所述无人机的尾部上方牵引到所述无人机的重心位置处并配置于固定部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降落伞的伞绳;在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时,保证所述伞绳处于拉紧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无人机的尾翼为V形。

优选的是,还包括舱盖后卡扣和舵机;所述舱盖后卡扣用于固定所述伞舱盖的后部,所述舵机用于通过舵机摇臂控制所述伞舱盖的前部,通过所述舱盖后卡扣和舵机可控制地将所述伞舱盖配置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上。

有选的是,所述伞舱盖上包括通孔,所述降落伞的伞绳在所述通孔处配置伞绳固定节,所述伞舱盖通过所述伞绳固定节配置于所述降落伞的伞绳上。

优选的是,所述无人机的尾部包括用于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的尾部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伞舱盖为碳纤维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降落伞的伞绳为凯夫拉绳。

优选的是,所述降落伞的伞头包括牵引伞。

优选的是,所述降落伞通过螺旋层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无人机内。

优选的是,所述无人机的机身上包括用于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的降落伞采用无人机腹部收纳,在伞舱盖打开时其连同降落伞通过无人机的尾部向上最后完全打开,这样的结构保证无人机的降落伞的打开效率,防止无人机开伞过程中舱盖打开、伞不出舱、伞绳缠绕以及伞绳容易挂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的伞舱盖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装置,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中部包括收纳于所述无人机内的降落伞2,所述降落伞2的伞头包括小牵引伞,小牵引伞用于保证降落伞顺利拉出,所述降落伞2通过螺旋层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内。同时无人机机体1内包括用于配置所述降落伞2的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的底部包括伞舱盖4,所述无人机的底部通过伞舱盖4将所述降落伞2收纳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内。所述伞舱盖4的前后两侧包括舵机6和舱盖后卡扣5,所述舱盖后卡扣5配置于机体的后部,其用于固定所述伞舱盖4的后部,所述舵机6用于通过舵机摇臂7控制所述伞舱盖4的前部,通过所述舱盖后卡扣5和舵机6可控制地将所述伞舱盖4配置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上。

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从所述伞舱盖4穿出并绕过所述无人机的尾部,所述无人机的尾部包括用于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的尾部凹槽9,然后伞绳8从所述无人机的尾部上方牵引到所述无人机的重心位置处并配置于固定部10上,所述固定部10用于固定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固定部10保证无人机降落时的安全姿态,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为方便所述降落伞2从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顺利地移动到无人机的上部,所述无人机的尾翼11为V形,伞绳8配置于V形之间。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为凯夫拉绳,保证其强度。

所述伞舱盖4为碳纤维材料,所述伞舱盖4上包括通孔12,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在所述通孔12处配置伞绳固定节,所述伞舱盖4通过所述伞绳固定节配置于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上,即通过所述伞绳固定节将所述伞舱盖4固定于所述伞绳8上。

在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时,保证所述伞绳8处于拉紧状态,对于一些类型的所述无人机,其机身上可以包括用于配置所述降落伞的伞绳8的凹槽,将所述伞绳8整体藏于无人机机体1的表面上。

在使用时,通过遥控控制使所述舵机6工作,舵机6带动机械摇臂7,使飞行中的无人机的底部伞舱盖4的前端松开,在重力的作用下伞舱盖4沿舱盖后卡扣5向外部下方翻转,由于伞舱盖4通过伞绳固定节被固定在所述伞绳8上,因此,伞舱盖4带动所述降落伞2向下拉出,防止由于速度过快降落伞2不能有效拉出,然后降落伞2沿着底部向后张开,到达最远处时,由于降落伞2绕过无人机的尾部,因此伞绳8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时降落伞2绕过无人机的尾部向上,从而完全打开,无人机垂直下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