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身机翼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216发布日期:2019-04-09 22:1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身机翼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身机翼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是利用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飞机,固定翼无人飞行器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影响实施传输、高危地区探测功能,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现阶段固定翼的无人飞行器,是机翼和机体一体成型,这种一体成型的无人飞行器存在难以拆装,储存不容易的缺点,机体放置时占用较大的空间,机体模具制造复杂,制作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等缺点。而且机翼损坏后,维修成本大,维修难度增加。同时,由于机翼不能拆卸,在运输时需要大型的运输车辆,增加了运输成本,还不能保证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翼与机体一体成型,拆装不方便,不易储存和运输以及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身机翼连接结构,包括机身本体和对称设置于所述机身本体两侧的两个机翼本体,所述机身本体和机翼本体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所述机身本体包括机身框体,所述机身框体内、沿其横截面方向设置有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前连接板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两端开口的凸出方盒,所述后连接板的板面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角盒;

所述机翼本体包括机翼组件和楔形连接件,所述楔形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机翼组件与机身本体连接的端面上;

两个机翼本体上的所述楔形连接件分别从所述凸出方盒两端的开口插入,并且通过所述凸出方盒上设置的销钉固定;所述角盒分别与对应的机翼组件的端面贴合,并且通过所述角盒上设置的销钉固定;以实现所述机身本体和机翼本体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机翼组件包括机翼前梁和机翼后梁,所述机翼前梁和机翼后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肋连接;

所述楔形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机翼前梁邻近机身本体的一端,所述角盒与邻近所述机身本体的连接肋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肋包括位于机翼前梁和机翼后梁两端的翼根肋和翼稍肋,以及位于机翼前梁和机翼后梁中部的中间肋;

所述角盒与所述翼根肋贴合,通过销钉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楔形连接件与所述机翼前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机翼后梁上设置有副翼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凸出方盒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套箱背板,所述套箱背板由两块相互垂直设置的固定板组成,两块相互垂直的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凸出方盒的顶面或底面以及所述前连接板板面贴合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套箱背板的两块固定板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三角斜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凸出方盒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套箱背板,且分别位于所述凸出方盒顶面和底面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机身框体包括与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相互平行设置的前框体、中部框体以及后框体,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设置于所述中部框体和后框体之间;

所述前框体、中部框体、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以及后框体之间由多根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梁包括贯穿中梁、前下梁、后下梁以及后上梁;

所述贯穿中梁设置于所述前框体、中部框体、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以及后框体两侧中部,并依次与所述前框体、中部框体、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以及后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前下梁设置于所述前框体和中部框体两侧下部,并与所述前框体和中部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后下梁设置于所述后连接板和后框体两侧下部,并与所述后连接板和后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后上梁设置于所述中部框体、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以及后框体两侧上部,并依次与所述中部框体、前连接板、后连接板以及后框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机身机翼连接结构,将机身本体和机翼本体设计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并且通过相互插接,然后以快插销轴实现固定,实现了机身和机翼的快拆式结构,并且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即可完成拆装,结构合理,方便实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机身机翼连接结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机身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机翼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机翼前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机翼后梁结构示意图。

图6是翼根肋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中间肋结构示意图。

图8是翼稍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机翼本体与机身本体连接时,两个机翼前梁的楔形连接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机翼本体与机身本体连接时,角盒、翼根肋以及机翼后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套箱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角盒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快插销标准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贯穿中梁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前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中部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前连接板和凸出方盒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后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后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框体;2、中部框体;3、前连接板;4、后连接板;5、后框体;6、贯穿中梁;7、前下梁;8、后下梁;9、后上梁;10、卡槽;11、套箱背板;12、角盒;13、机翼前梁;14、机翼后梁;15、翼根肋;16、中间肋;17、翼稍肋;18、副翼结构;19、楔形连接件;20、固定板;21、三角斜梁;22、凸出方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翼无人飞行器机翼与机体一体成型,拆装不方便,不易储存和运输以及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身机翼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本体和对称设置于机身本体两侧的两个机翼本体,机身本体和机翼本体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机身本体如图2所示,包括机身框体,机身框体内、沿其横截面方向设置有前连接板3和后连接板4,前连接板3的板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两端开口的凸出方盒22,后连接板4的板面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角盒12;机翼本体如图3所示,包括机翼组件和楔形连接件19,楔形连接件19固定于机翼组件与机身本体连接的端面上;两个机翼本体上的楔形连接件19分别从凸出方盒22两端的开口插入,并且通过凸出方盒22上设置的销钉固定;角盒12分别与对应的机翼组件的端面贴合,并且通过角盒12上设置的销钉固定;以实现机身本体和机翼本体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上述机翼组件包括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肋连接;楔形连接件19固定于机翼前梁13邻近机身本体的一端,角盒12与邻近机身本体的连接肋贴合。

上述连接肋包括位于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两端的翼根肋15和翼稍肋17,以及位于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中部的中间肋16;角盒12与翼根肋15贴合,通过销钉固定。

优选地,楔形连接件19与机翼前梁13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机翼本体由两根梁和三根肋构成,分别为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翼根肋15、中间肋16以及翼稍肋17,上述机翼后梁14上靠近翼稍处安装有副翼结构18,该副翼结构18采用常有的现有技术,固不详细描述其结构。

优选地,机翼前梁13带有一定弯度,如图4所示,弯度大小与机翼翼展方向上的弯度一致,其端部的楔形连接件19上设置有两个销孔,且两个机翼本体分别插入凸出方盒22后,两个楔形连接件19的楔形面相互贴合,并且通过凸出方盒22销钉实现相对固定,如图9所示;机翼前梁13呈方形细杆状,翼根处端面为“口”状,中部至翼尖位置处端面为“匚”状,以方便机翼本体的连接肋的连接。

优选地,机翼后梁14带有一定弯度,如图5所示,弯度大小与机翼翼展方向上的弯度一致,并且其也呈方形细杆状,翼根至翼稍整个端面均为“匚”状,便于连接肋连接。

优选地,翼根肋15结构如图6所示,整体呈鼠标状,由独立的两部分构成,头部和尾部,头部和尾部均为中空式结构,机翼前梁13位于头部和尾部之间,机翼后梁14端部插入尾部的空腔内,角盒12与该尾部外侧面贴合、并通过销钉固定,如图10所示,各部分接触面之间均通过强力胶粘的方式连接,尾部与机身本体相邻的侧面上开设有销孔,用于与角盒12上的销钉连接固定。

优选地,中间肋16结构如图7所述,整体呈鼠标状,由独立的三部分构成,头部、中部和尾部,机翼前梁13位于头部和中部之间,机翼后梁14位于中部和尾部之间,中部两端分别插入机翼前梁13和机翼后梁14的“匚”状凹槽内,各接触面之间通过强力胶粘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翼稍肋17结构如图8所示,整体呈鼠标状,有独立的两部分构成,头部和尾部,头部和尾部均为中空式结构,机翼前梁13位于头部和尾部之间,机翼后梁14端部插入该尾部的空腔内,尾部与头部相邻的一端插入机翼前梁13的“匚”状凹槽内,各部分接触面之间均通过强力胶粘的方式连接。

上述凸出方盒22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套箱背板11,套箱背板11由两块相互垂直设置的固定板20组成,两块相互垂直的固定板20分别与凸出方盒22的顶面或底面以及前连接板3板面贴合并固定连接。上述套箱背板11如图11所示,的两块固定板20中部固定设置有一三角斜梁21,即设置有一条加强筋,进一步提升整体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角盒12通过螺栓固定于后连接板4上,其左右侧面开设销孔,由于插入销钉与翼根肋15连接,且其与翼根肋15接触的侧面上、在销孔周围均匀分布四个小孔,通过设置垫片的方式,限制销钉在周向上的移动,如图12所示。

优选地,上述凸出方盒22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套箱背板11,且分别位于凸出方盒22顶面和底面的两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连接结构,实用的销钉采用快插销,该零件采用标准件,其尾部有一个沿径向开设的小孔,当销钉插入销孔后,在该小孔内插入一根圆形细棒,以限制销钉的轴向限位,如图13所示;该快插销实现了无人飞行器整体的快速拆装,不需要拆装工具,即可完成机身和机翼之间的快速插拔。

上述机身框体包括与前连接板3和后连接板4相互平行设置的前框体1、中部框体2以及后框体5,前连接板3和后连接板4设置于中部框体2和后框体5之间;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之间由多根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梁固定连接。

上述连接梁包括贯穿中梁6、前下梁7、后下梁8以及后上梁9;贯穿中梁6设置于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两侧中部,并依次与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固定连接;前下梁7设置于前框体1和中部框体2两侧下部,并与前框体1和中部框体2固定连接;后下梁8设置于后连接板4和后框体5两侧下部,并与后连接板4和后框体5固定连接;后上梁9设置于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两侧上部,并依次与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固定连接。

优选地,贯穿中梁6、前下梁7、后下梁8以及后上梁9均设置有两条,分别于机身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

优选地,贯穿中梁6整体呈梁式机构,如图14所示,具有一定弧度,其弧度大小与其连接的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的大小及位置相匹配;贯穿中梁6横截面呈“凸”字形,其与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的对应连接处,句向上下两侧伸出有耳片,方便其与各个框体以及连接板的连接。

上述前下梁7、后下梁8和后上梁9整体与贯穿中梁6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其长度以及与之连接的部件有所调整,固不再详细描述。

优选地,上述前框体1、中部框体2、前连接板3、后连接板4以及后框体5与各个连接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卡槽10,如图15、图16、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以配合连接梁的“凸”字形横截面结构,实现凹凸配合的连接结构,并加以螺栓或者其他形式的固定,从而构成结构稳定的机身本体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