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238发布日期:2019-05-17 20:0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生存能力强,机动性好,使用方便,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拥有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能够实现悬停及垂直起降的功能,适用范围广。而为了充分发挥无人机快速组装使用的优势,现有技术中对于无人机便携性和易组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可拆卸机翼已经普遍应用,而且现有可拆卸机翼大多采用螺母和螺钉相配合的紧固方式,使得装配及维修拆装过程较长,从而降低了拆装效率,且若为提高拆装效率,难以保证所有的螺母和螺钉均能紧固装配,以致影响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对于机翼组装还采用碳纤维管插接连接方式,但是仅仅依靠碳管无法满足强度需要,仍需要螺母紧固。而且机翼上的电气部件连接更是需要单独连接。因此,如何在提高无人机便携性的前提下,实现外场免工具快速组装完整的飞行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工具对机翼进行组装、碳管直联强度不达标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装卸,使元器件布局更加合理,满足强度需要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与机身可分离连接的机翼,机翼的前方设有若干螺旋桨,机翼的后方设有副翼,副翼连接舵机,机翼中部设有与机身可分离连接的碳纤维管,机翼与机身连接面两侧分别设有拔插式电连接器,两侧电连接器分别连接螺旋桨及机身内的控制器;机翼连接面上设有若干组可分离连接的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位于连接面两侧的卡扣及卡座。

优选的,所述舵机位于机身内部,舵机与副翼的控制连杆位于机翼连接部后方。

优选的,所述机翼、碳纤维管及副翼沿着长度方向分段设置,每个机翼分段的连接面上均设有电连接器,机翼分段的前方设有螺旋桨,副翼分段与分段舵机控制连接,分段舵机与该机翼分段的电连接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管的前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组辅助碳管,所述机翼和机身内均设有固定辅助碳管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机身前方设有可拆卸的鸭翼,机翼末端设有可拆卸的翼尖。

优选的,所述鸭翼与翼尖的连接方式包括连接面两侧的卡接装置,卡接装置的前后分别设有辅助碳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通过卡接装置的辅助固定,实现机翼的快速可靠连接,无需任何工具,大大提高安装效率;2.实现了机翼上电气元件的电连接,通过电连接器进一步加强了连接强度,减少单独接线步骤,一插即合;3.机翼的模块化设置,能够提高机翼分段的可更换性;4.副翼连杆单独控制,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机翼连接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机翼连接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机翼分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翼尖及鸭翼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机翼分段I,21.辅助碳管,211.辅助碳管插孔,22.电连接器,221.电连接器分插头,23.碳纤维管,24.舵机,241.控制连杆,25.卡接装置,251.卡扣,252.卡座,3.机翼分段II,4.翼尖,5.螺旋桨,6.鸭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机翼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与机身可分离连接的机翼,机翼的前方设有若干螺旋桨5,螺旋桨作为动力机构沿着机翼前方间隔分布,机翼的后方设有副翼,副翼连接驱动其转动的舵机24,机翼中部横向穿过一条碳纤维管23,碳纤维管位于机翼中部,通过该碳纤维管实现机翼与机身可分离连接。机翼与机身结合面与碳纤维管垂直,为了对该连接面进行固定,机翼与机身连接面两侧分别设有拔插式电连接器22,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分别位于机身和机翼的内部,通过电连接器分别实现螺旋桨与机身内的控制器电连接。而该机翼连接面上设有若干组可分离连接的卡接装置25,其中卡接装置包括位于连接面两侧的卡扣251及卡座252,卡扣及卡座的连接面与机翼机身连接面相齐平,卡扣和卡座也分别固定在机翼与机身内部,实现机翼插接固定。

本申请中的卡接装置卡座中部设有凹陷的卡槽,而卡扣前方设有凸起,配合时将凸起与卡槽对齐推入卡槽内部,卡槽将凸起卡紧即可实现定位固定。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翼为整体式结构,即机翼上不存在连接面,机翼与机身可分离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副翼转动,舵机与副翼对应设置,舵机24位于机身内部,舵机的控制连杆位于机翼和机身的连接面上,通过控制连杆实现副翼的调整,控制连杆位于机翼连接部后方。当机翼与机身分离连接时,通过销轴将控制连杆与副翼连接即可实现舵机的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机翼分段设置,即机翼、碳纤维管23及副翼沿着长度方向分段且相互可分离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机翼分成两段机翼分段I2和机翼分段II3,机翼分段I2和机身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而机翼分段I2和机翼分段II3之间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机翼分段的连接面上均设有电连接器22,电连接器分插头221穿过机翼分段I2与下一级连接。这样机翼分段的螺旋桨均能实现控制连接。

而对于副翼的控制,机翼分段II3中均设有单独控制该段副翼的舵机,因此副翼分段与分段舵机控制连接,而该分段舵机与该机翼分段的电连接器连接,从而实现该段螺旋桨和分段舵机的电控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碳纤维管的前后侧分别设有若干组辅助碳管21,图中所示,该辅助碳管21沿着连接面设置多组,辅助碳管相对较短,机翼和机身内均设有固定辅助碳管的插孔,辅助碳管起到定位及加固连接的作用。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机身前方设有可拆卸的鸭翼6,机翼末端设有可拆卸的翼尖4。鸭翼与翼尖的连接方式包括连接面两侧的卡接装置,卡接装置的前后分别设有辅助碳管2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