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减震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218发布日期:2019-05-17 20:0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减震机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降落时震动给无人机电子元件带来的损伤的无人机减震机身。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飞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无人机滑行降落之时,由于降落速度快,落地过程产生震动,该震动对于无人机及其附着在无人机机体上的电子元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因无人机上安装多种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数量较大,造成现有无人机机身内部线路的连接上都较为杂乱,不仅在外观看来不美观,而且经常会发现线路打结干扰电子元件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增加无人机机身减震效果,从而降低振动对无人机内电子元件的损伤造成的损伤,且减震隔框对机身架构的加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减震机身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机身外壳及减震隔框,所述减震隔框装于机身外壳内并填充机身外壳内腔,形成无人机的减震机身结构;

所述减震隔框为泡沫隔框或硬海绵隔框,该减震隔框上开设有部件安装槽,该减震隔框内还设置有散热结构及走线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与走线结构均与安装槽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或/和散热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走线结构为走线孔或/和走线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减震隔框为泡沫隔框或硬海绵隔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减震隔框由多个隔框块沿机身外壳方向依次卡接或粘接形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个隔框块分别为依次置于机身外壳内的电池容置块、相机底座容置块及飞行控制面板容置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容置块上开设有电池安装槽,而电池安装槽的底面为阶梯面,该电池容置块的底面开设有能与电源、相机电连接的走线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相机底座容置块上开设有圆筒状安装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飞行控制面板容置块上开设有一配合飞控板安装的飞控板安装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机身外壳内置有一能配合安装电气元件的减震隔框,所述减震隔框为耐高温的泡沫隔框或硬海绵隔框,从而有效提升无人机机身于降落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无人机的减震能力;另,本方案中还在减震隔框上开设散热结构及走线结构,从而实现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有效的散热,从而提升整个机身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机身的使用寿命,而走线结构的设置辅助的将机身内各电气元件的导线有序排布,提升整个机身电气元件分布的整洁性及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隔框与电源面板平台装配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隔框与电源面板平台装配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隔框与电源面板平台装配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隔框与电源面板平台装配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无人机滑行降落之时,由于降落速度快,落地时产生震动,该震动对于无人机及其附着在无人机机体上的电子元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因无人机上安装多种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数量较大,造成现有无人机机身内部线路的连接上都较为杂乱,不仅在外观看来不美观,而且经常会发现线路打结干扰电子元件的情况。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无人机减震机身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机身外壳及减震隔框,所述减震隔框装于机身外壳内并填充机身外壳内腔,形成无人机的减震机身结构;所述减震隔框上开设有部件安装槽,该减震隔框内还设置有散热结构及走线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与走线结构分别与安装槽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机身外壳内置有一能配合安装电气元件的减震隔框,所述减震隔框为耐高温的泡沫隔框或硬海绵隔框,从而有效提升无人机机身于降落过程中的减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无人机的减震能力;另,本方案中还在减震隔框上开设散热结构及走线结构,从而实现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有效的散热,从而提升整个机身的散热效果,从而提升机身的使用寿命,而走线结构的设置辅助的将机身内各电气元件的导线有序排布,提升整个机身电气元件分布的整洁性及美观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无人机减震机身的技术方案,其包括机身外壳1及减震隔框2,所述减震隔框2装于机身外壳1内并填充机身外壳内腔,形成无人机的减震机身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机身外壳1是选择碳纤维材料制成,从而具有质量轻,强度大且能有效确保机身稳定及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所述减震隔框2为能将多个电子元件有序且稳定的安装于机身外壳1内的固定框体,所述减震隔框2为泡沫隔框或硬海绵隔框,所述减震隔框2上开设有部件安装槽,该减震隔框2内还设置有散热结构及走线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与走线结构均与安装槽连通。具体的说:所述减震隔框2可由模具成型或经三维雕刻成型。

具体的说: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或/和散热槽,所述走线结构为走线孔或/和走线槽,所述散热孔或/和散热槽的选择开设则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决定,所述散热孔为通孔,而散热槽则为能实现空气流动从而实现散热的凹槽,另,所述走线孔或/和走线槽的选择开设则是根据具体实际走线情况进行决定,一般情况下使用走线槽,而走线槽为能埋设线路的凹槽。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减震隔框2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由多个隔框块沿机身外壳方向依次卡接或粘接形成,一体成型的在操作过程中较为麻烦,因多个隔框块后置于机身外壳1内,具有方便操作及安装等优点,进而从实际加工便捷性及加工成本出发将减震隔框2采用多个隔框块的结构成为较多设计师、生产加工厂家所青睐。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减震隔框2由多个隔框块沿机身外壳方向依次卡接或粘接形成。具体的说:所述相邻隔框块之间可以通过机械结构性的卡扣相互连接,也可在粘接面打胶以实现隔框块之间的相互年相连,而在实际操作、加工工序及成本考虑,在相邻的隔框块之间通过打胶形成黏胶层配合相连成为优选连接方式及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减震隔框2由三个隔框块沿机身外壳方向依次粘接形成,所述相邻隔框块的对接侧面通过黏胶层进行粘接相连;具体的说:所述三个隔框块分别为依次置于机身外壳内的电池容置块21、相机底座容置块22及飞行控制面板容置块23。

更详细的说: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电池容置块21上开设有电池安装槽211,而电池安装槽211的底面为阶梯面,该电池容置块21的底面开设有能与电源、相机电连接的走线槽,于电池安装槽的底面上开设有10个散热孔212且各散热孔开设于电池安装槽211底面上,各散热孔212为矩形孔且其为通孔,10个散热孔212倾呈两列五行矩阵排布,各散热孔212倾斜设置,而两列散热孔212对称设置,其中靠近相机底座容置块22一侧的一通孔为走线孔213且其与一贯通走线槽3连通,所述走线孔213为两个且分别置于十个散热212孔两侧,所述电池容置块21一侧开设有一配合安装天线的线槽214,该线槽处能安装天线且天线能穿过外壳并伸出于外壳;所述相机底座容置块22上开设有圆筒状安装槽221,该圆筒状安装槽221一侧开设有一走线孔222,该走线孔222为通孔且呈圆形,该走线孔222所述贯通走线槽3连通;所述飞行控制面板容置块上开设有一配合飞控板安装的飞控板安装槽231,所述飞控板安装槽231为矩形浅槽,且于电池安装槽231的底面上开设有12个散热孔232,各散热孔232为矩形孔且其为通孔,12个散热孔232倾呈两列六行矩阵排布,各散热孔232倾斜设置,而两列散热孔232对称设置,其中远离相机底座容置块22一侧的一通孔为走线孔且其与一贯通走线槽3连通。

如图2至图5所示,上述的贯通走线槽3为一开设于减震隔框底面边沿的凹槽,该贯通走线槽3通过三个隔框块粘接且贯通相连,开设于相机底座容置块22的走线孔开设于贯通走线槽内。从而形成贯通连接多个电子元件的走线结构,形成能够有效散热且相互贯通的走线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上述的三个框架块均为半块结构,其上开设的安装槽能固定对应的电气元件,各框架块装于机身外壳下半部,若想达到进一步实现机身减震,则可以将剩余为填充满的半个空腔填充泡沫块或硬质海绵块,形成一能够将机身外壳填充满的减震结构。三个框架块的后方还设置有一电源面板平台4,该电源面板平台4为一平板且其上开设有走线孔及散热孔,该电源面板平台能搭接于飞行控制面板容置块边沿。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