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隔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2204发布日期:2019-08-23 22:5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多旋翼无人机隔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机身内的隔框领域,尤其是一种布局合理、能集成安装多个飞控元器件的多旋翼无人机隔框。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飞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有无人机内部应用的电子元件及其繁多,尤其是针对多旋翼无人机,数量较大的电子元件需要按照特定的线路进行相连,进而导致线路的连接上显得杂乱,不仅在外观看来不美观,而且经常会发现线路打结干扰电子元件的情况,这直接影响无人机是否能正常飞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规划、整理多旋翼无人机内部电子远近及其所需的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隔框的技术方案,包括复合材料制成的安装板及飞控隔框,所述飞控隔框装于安装板之上,该安装板下方还设置有一支撑底;

所述飞控隔框具有多个安装位,各安装位的安装板对应处均开设有穿线孔;

位于多个安装位中心处的安装位为飞控安装位,剩余的安装位围绕所述飞控安装位排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飞控隔框为矩形隔框,且其中心处的矩形安装位为所述飞控安装位,该飞控安装位周边还设置有两个电池舱、两个GPS安装位、一个PPK安装位及数据传输安装位,其中:

所述两个电池舱对称的分布于飞控安装位左、右两侧,所述一个PPK安装位及数据传输安装位相邻设置且位于一个电池舱旁;

所述两个GPS安装位对称的分布于飞控安装位上、下两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飞控隔框还包括一支撑顶,所述支撑顶为一环形体且为于飞控隔框之上,且其通过等距分布的多个支撑片与安装板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片的数量为六个且均与所述飞控隔框一体相连,所述支撑顶固接于支撑片之上且位于飞控隔框之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为中空板体,其中空处四周通过碳板围设,形成中部下凹式结构,该下凹处的底面为电路板安装位,该安装板的周边沿其径向朝外侧延伸形成能与无人机机身内腔配合支撑的支撑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体为六个且等距的分布于安装板周边,形成六边形的安装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各支撑体开设有U形槽,以与无人机机身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及多个支撑板,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矩形部分对应所述电路板安装位设置;

多个支撑板围绕所述矩形支撑框架设置,并与所述矩形支撑框一体相连,形成装于安装板下面的支撑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板对称的分布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上、下两侧,各支撑板位于对应支撑体的所述U形槽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两个辅助立板,两辅助立板对称的分布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并位于对应支撑体的所述U形槽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安装板及飞控隔框配合形成一个将电控元器件整合为一体并合理分布及安装的结构,达到集中设置、合理规划的目的,本新型在达到整洁的同时还避免了走线杂乱,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另,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材料这种材质,根据无人机的结构来拼装内部隔框,从而支起无人机内部腔体,起到加强无人机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无人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飞行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有无人机内部应用的电子元件及其繁多,尤其是针对多旋翼无人机,数量较大的电子元件需要按照特定的线路进行相连,进而导致线路的连接上显得杂乱,不仅在外观看来不美观,而且经常会发现线路打结干扰电子元件的情况,这直接影响无人机是否能正常飞行。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隔框的技术方案,包括复合材料制成的安装板及飞控隔框,所述飞控隔框装于安装板之上,该安装板下方还设置有一支撑底,所述飞控隔框具有多个安装位,各安装位的安装板对应处均开设有穿线孔;其中,位于多个安装位中心处的安装位为飞控安装位,剩余的安装位围绕所述飞控安装位排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安装板及飞控隔框配合形成安装较大数量电控元器件的安装位,同时根据无人机内部电子元件进行设计,把电子元件合理放到无人机隔框内,达到多个电控元器件集中、且合理规划的安装,在达到整洁的同时还避免了走线杂乱,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隔框的技术方案,包括复合材料制成的安装板1及飞控隔框2,所述飞控隔框2装于安装板1之上,该安装板1下方还设置有一支撑底3。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飞控隔框2具有多个安装位,各安装位的安装板对应处均开设有穿线孔;其中,位于多个安装位中心处的安装位为飞控安装位21,剩余的安装位围绕所述飞控安装位21排布。

进一步的说: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飞控隔框2为矩形隔框,且其中心处的矩形安装位为所述飞控安装位21,该飞控安装位周边还设置有两个电池舱22、两个GPS安装位23、一个PPK安装位24及数据传输安装位25,其中:所述两个电池舱22对称的分布于飞控安装21位左、右两侧,所述一个PPK安装位24及数据传输安装位25相邻设置且位于一个电池舱22旁;所述两个GPS安装23位对称的分布于飞控安装位21上、下两侧。

具体的说:请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飞控隔框2是由垂直相交的两个长板2-1及两个短板2-2所形成,所述两个长板2-1及两个短板2-2形成一矩形框体,其中所述两个短板2-2中任一短板2-2的两端分别垂直固接于两个长板2-1的相对侧面,进而该矩形框体中的各长板的端处均向外延伸;其中,由两个长板2-1及两个短板2-2内侧面围成的矩形框体为所述的飞控安装位21,而两个长板2-1及两个短板2-2外侧面围成所述电池舱22,形成飞控安装位21两翼电池舱22的设计,所述两个短板2-2中任意一个短板2-2旁设置有一小板2-3,该小板2-3平行于该短板2-2设置,并与对应电池舱22配合形成所述的PPK安装位24及数据传输安装位25;所述两个长板2-1对应飞控安装位21的一段均具有一弯折片2-4,所述弯折片2-4为两个GPS安装位,进而所述飞控隔框内集中了多个电控元器件的安装位,同时具有合理规划,集中设计等优点。

更详细的说: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的飞控安装位21的底板高于其两侧电池舱22的底板设置。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飞控隔框2还包括一支撑顶4,所述支撑顶4为一环形体且为于飞控隔框2之上,且其通过等距分布的多个支撑片41与安装板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41的数量为六个且均与所述飞控隔框2一体相连,所述支撑顶4为一圆形环体且其固接于支撑片41之上且位于飞控隔框2之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安装板1为一平板且其中部下凹,该下凹处的底面为电路板安装位11,该安装板的周边沿其径向朝外侧延伸形成能与无人机机身内腔配合支撑的支撑体1-1,所述各支撑体1-1开设有U形槽1-2,以与无人机机身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1-1为六个且等距的分布于安装板周边,形成六边形的安装板。

结合图2及图6所示,所述支撑底3包括一矩形支撑框架3-1及多个支撑板3-2,所述矩形支撑框架3-1的矩形部分对应所述电路板安装位21设置;多个支撑板3-2围绕所述矩形支撑框架设置,并与所述矩形支撑框3-1一体相连,形成装于安装板1下面的支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板3-2对称的分布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上、下两侧,各支撑板3-2位于对应支撑体的所述U形槽1-2设置:还包括两个辅助立板3-3,两辅助立板3-3对称的分布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3-1的左、右两侧,并位于对应支撑体3-2的所述U形槽设置。

更详细的说:所述支撑底3中的矩形支撑框架3-1是由四个板体首尾垂直相连形成的正方形体,其形状与尺寸与所述电路板安装位相适配,所述的支撑板3-2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3-1一体相连并分布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3-1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