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6237发布日期:2020-01-14 23:4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运输携带的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复合式无人机是具有旋翼和固定机臂的无人机,同时兼具垂直起降和长时间滞空巡航的无人机。对于复合式无人机而言,其有着巡航时间长、起飞方便的特点,但由于其固定翼的存在,使地面运输时或者集群投放时对空间的占用量过大,增大了运输成本。目前的复合式无人机大都是将固定翼固定在机身两侧,连接固定翼上的旋翼舵机与机身中的控制板的供电线缆是整体式的布设在固定翼上的,不便于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运输携带的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包括无人机的机身,所述机身的头部设有动力浆,所述机身的两侧设有可拆卸的固定翼,所述固定翼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提供垂直起降动力的旋翼,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固定翼上的可插拔式的电连接结构,该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自所述机身中的控制板引出的机身线缆以及埋设于所述固定翼的下翼面内的机翼线缆,所述机身线缆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机翼线缆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拆卸式地电连接,所述机翼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翼的电机以及所述固定翼中的其他电气部件电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中,所述机身的两侧固定有与该所述机身一体成型的固定翼根,相应的所述固定翼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地连接在对应侧的所述固定翼根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中,所述固定翼包括采用聚赛龙pp1120hf制成的实心的主翼板,所述主翼板的下翼面设有用于埋入所述机翼线缆的埋线槽,所述所述主翼板的下翼面还包覆有防护罩板。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中,所述主翼板在与所述固定翼根连接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装纳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埋线槽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内设有贯通该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至少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槽口大于所述第一引线槽的槽口,所述第一线槽内设有用于将所述机身线缆的接入端压紧在所述第一引线槽内的压线块,所述第二连接头内设有贯通该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至少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二线槽的槽口大于所述第二引线槽的槽口,所述第二线槽内设有用于将所述机翼线缆的接入端压紧在所述第二引线槽内的压线块,所述第一线槽的外端面设有第一电接触端子,所述第二线槽的外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接触端子相对配合的第二电接触端子,所述第一电接触端子与所述机身线缆的接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触端子与所述机翼线缆的接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中,所述第二连接头上设有可按压翘起的咬接板,所述咬接板的咬接端设有咬合齿,所述第一连接头上设有与所述咬合齿配合的限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于固定翼上的可插拔式的电连接结构可快捷地将固定翼从机身两侧拆卸分离,避免其受线缆的牵制,便于复合无人机的运输以及组装后的拆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翼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翼与固定翼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卡接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6在另一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在另一视角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拆卸的复合式无人机,该复合式无人机包括无人机的机身1,机身1的头部设有动力浆(图中未标识),机身1的尾部设有尾翼(图中未标识)。机身1的两侧设有可拆卸的固定翼2,固定翼2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提供垂直起降动力的旋翼3。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该复合无人机还包括布设于固定翼2上的可插拔式的电连接结构,该电连接结构包括自机身1中的控制板引出的机身线缆7以及埋设于固定翼2的下翼面内的机翼线缆8。机身线缆7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头5,机翼线缆8的引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头6,第一连接头5与第二连接头6可拆卸式地电连接。机翼线缆8的另一端与旋翼3的电机以及固定翼2中的其他电气部件电连接。作为一种实施例的说明,固定翼2中的其他电气部件是用于控制固定翼2后缘处的减速翼板(图中未标示)的伺服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1的左右两侧固定有与该机身1一体成型的固定翼根11,相应的固定翼2通过连接件4可拆卸式地连接在对应侧的固定翼根11上。固定翼2包括采用聚赛龙pp1120hf制成的实心的主翼板21,聚赛龙pp1120hf材料轻便,可以减轻机身重量,提升续航能力,降震减噪,提升整机抗冲性能,减少金属材料对远程信号干扰,采用聚赛龙pp1120hf进行一体成型的工艺简单。实心的主翼板21可以适当增加固定翼2的重量,避免无人机在飞行时因机翼过于轻薄产生的抖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主翼板21的下翼面设有用于埋入机翼线缆8的埋线槽22,固定翼根11内也相应地设置有用于引出机身线缆7的线槽(图中未示出)。当固定翼2内安置有传感器或有信号线需要连接旋翼3的电机时,信号线也可经主翼板21下翼面的埋线槽22接入。主翼板21的下翼面还包覆有防护罩板23,在需要维护时,拆下防护罩板23即可使得埋线槽22露出,方便对机翼线缆8进行维护。防护罩板23可以采用边缘卡口的形式固定在主翼板21上,也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主翼板21上。主翼板21在与固定翼根11连接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装纳第一连接头5和第二连接头6的容纳腔24,容纳腔24与埋线槽22连通。在接好第一连接头5和第二连接头6后,将其放入容纳腔24内,然后通过连接件4将固定翼2与固定翼根11固定连接起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连接头5与第二连接头6采用插接的方式电连接。第一连接头5内设有贯通该第一连接头5的至少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线槽51,第一线槽51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引线槽52,机身线缆7设置在第一引线槽52内。第一线槽51的槽口大于第一引线槽52的槽口,第一线槽51内设有用于将机身线缆7的接入端压紧在该第一引线槽52内的压线块(图中未示出),防止机身线缆7的接入端脱出。第二连接头6内设有贯通该第二连接头6的至少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二线槽61,第二线槽61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引线槽62,机翼线缆8设置在第二引线槽62内。第二线槽61的槽口大于第二引线槽62的槽口,第二线槽61内设有用于将机翼线缆8的接入端压紧在第二引线槽62内的压线块(图中未示出),防止机翼线缆8的接入端脱出。第一线槽51的外端面设有第一电接触端子521,第二线槽61的外端面设有与第一电接触端子521相对配合的第二电接触端子621,第一电接触端子521与机身线缆7的接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接触端子621与机翼线缆8的接入端电连接。在将第一连接头5插接在第二连接头6内时,第一电接触端子521与第二电接触端子621抵接,两者产生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头6上设有可按压翘起的咬接板63,该咬接板63的咬接端设有咬合齿631,第一连接头5上设有与该咬合齿631配合的限位台阶53。为了方便插接或拔出与第二连接头6卡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头5,该第一连接头5的其中两相对侧壁上设有防滑部54,防滑部54上设有防滑齿,防滑部54成三角形结构,在拔出方向和插接方向上分别具有按压的斜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于固定翼上的可插拔式的电连接结构可快捷地将固定翼从机身两侧拆卸分离,避免其受线缆的牵制,便于复合无人机的运输以及组装后的拆卸维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