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319发布日期:2019-08-09 21:1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



背景技术:

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比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

飞行器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

为了适用于某些场合,常需要使用具有折叠功能的机翼。目前机翼常采用的折叠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沿舵轴方向(对于翼则为垂直于翼根弦)的纵向折叠机构,一类是垂直于舵轴方向(对于翼则为平行于翼根弦)的横向折叠机构。横向折叠机构形式较为多样,通过横向设置两个锁紧点,使折叠机翼能承受较大的翼面法向载荷。此种折叠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锁紧较好,但剪断连杆会产生多余物,且展开锁紧的可靠性降低,同时该折叠机构无止锁功能,在振动量级较大或是气动热较严酷的环境中,折叠机构容易松动。

现有技术CN207292377U《一种合页折叠机构及横向折叠的机翼》公开了一种折叠机翼,但是这种机翼在实际生产制造中,由于折叠机构的部件繁杂、不仅生产成本大、装配麻烦,且还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解决了现有的折叠机翼展开状态不可靠、折叠机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通过机巧的设置各种“面”,以使折叠机翼具有简单的折叠机构,无需采用大量复杂的定位、限位部件,在保障折叠机翼具有稳定的展开状态、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便于后期装配以及提高实际的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包括机翼,所述机翼包括合页机构以及通过合页机构连接起来的内机翼和外机翼,所述合页机构包括转轴、轴复位弹簧、面复位弹簧以及页板组件,其中,

所述页板组件包括连接块以及平行于转轴轴线的页板,所述连接块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页板一侧的两端,连接块分别为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在连接块上远离页板的一侧的第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的轴线;

在连接块上远离页板的一侧的第一侧面上且靠近顶部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在其靠近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槽连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均与第一通槽上相对的部位围成通孔,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上的通孔同轴;

所述页板组件有两个,分别为右页板组件和左页板组件,所述右页板组件和左页板组件沿转轴轴线上的某个点旋转对称,一个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均位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即:右页板组件上的下连接块位于左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左页板组件上的下连接块位于右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之间;

同时,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上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均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平行并接触,即:右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与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平行并接触,同时右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与左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的第一侧面平行并接触;互相接触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二通槽拼组成与通孔同轴的孔,此时在垂直与转轴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于此平面的投影不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重合。同时,由于两个页板组件旋转对称,因此一个页板组件中与上连接块连接的挡板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上远离挡板的断面接触,以使页板组件均不能向与上连接块连接的挡板移动,从而实现轴向上一个方向的限位。

并且,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之间的最短间距D不小于转轴轴向长度上第一侧面的长度尺寸L;两个页板组件上的通孔同轴,即各个由对应的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围成的通孔彼此同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各个通孔,从下往上来说转轴的末端依次穿过:左页板组件上的上连接块的通孔、右页板组件上的下连接块上的通孔、左页板组件上的下连接块上的通孔、右页板组件上的上连接块上的通孔;

所述轴复位弹簧和面复位弹簧均固定在右页板组件和左页板组件之间,并处于预紧状态,右页板组件上的下连接块和左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沿着转轴的轴线彼此相对运动时,轴复位弹簧的预紧力增加,轴复位弹簧限制了页板组件在转轴轴向上的限位;右页板组件的页板和左页板组件的页板绕着转轴的轴线彼此相向转动时,面复位弹簧的预紧力增加。

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所围城的通孔与转轴同轴,因此第一通槽的轴线平行于转轴的轴线,第一侧面平行于转轴的轴线。

两个页板组件的页板分别与内机翼和外机翼连接,转轴位于内机翼和外机翼之间,可以将右页板组件与内机翼连接,左页板组件与外机翼连接,反之也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右页板组件与内机翼连接,左页板组件与外机翼连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说明。

由于一个页板组件中与上连接块连接的挡板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上远离挡板的断面接触,以使页板组件均不能向与上连接块连接的挡板移动,从而实现轴向上一个方向的限位;由于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上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均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平行并接触,因此两个页板组件之间在平行于转轴轴线的位置上存在面面接触,这限制了页板组件绕着转轴的轴线转动,导致在平行于转轴轴线的空间位置上存在面面接触的两个页板组件之间无法绕着转轴的轴线转动,由于同时由于轴复位弹簧和面复位弹簧分别控制两个页板组件之间的轴线运动以及周向转动,并处于预紧状态,因此两个页板组件之间也无法自行消除锁定,从而致使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合页机构在页板展平后处于锁定状态,即机翼展开时,其展开状态是稳定且无法自动变形的。

原态时,机翼处于展开状态,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之间的最短间距D不小于转轴轴向长度上第一侧面的长度尺寸L,因此用外力将两个页板组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使两个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互相靠近,以使L减小,至少减少一个D,即直至右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与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上的第一侧面在转轴轴线上不重合时,两个页板组件之间在平行于转轴轴线的位置上不存在面面接触,因此此时两个页板组件均可以绕着转轴的轴线转动,以实现两个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连接的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的功能,内机翼和外机翼在页板的转动下随之转动。在两个页板组件转动时,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上远离对应挡板的一端与右页板组件中上连接块上远离对应的挡板的一端共面,继续缩短L尺寸,能继续压缩轴向复位弹簧,继而能使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与右页板组件中上连接块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一定间距。在完成两个页板组件的转动后,仅需在转轴的径项上对两个页板施力,以抵消面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虽然此时轴向复位弹簧被压缩,但在转动页板组件的过程中,在垂直与转轴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在此平面的投影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的重合部位逐渐增大,即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接触,接触面垂直于转轴的轴线,因此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从而无需再轴向上施力以消除轴向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继而只需在转轴的径项上对两个页板施力。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连接的内机翼和外机翼在消除合页机构锁定并转动后,需要将机翼复原到展平的锁定状态时,进行如下操作:卸载克服面复位弹簧变形而施加在页板上的力,在面复位弹簧的施力臂的作用下,两个页板组件绕着转轴的轴线转动,直至转动到两个页板组件之间的第一侧面互相共面时,即转动到在垂直与转轴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中,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于此平面的投影不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重合时,即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不接触,此时轴复位弹簧失去轴向的来自连接块的限位力,继而向自身的原态伸展,从而使右页板组件中的上连接块远离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以使L 变大,直至左页板组件中的第一侧面与右页板组件中的对应的第一侧面产生面接触,以锁定合页机构,防止两个页板组件产生转动或者轴向移动,继而保证了机翼展开状态的稳定性,不会松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能使通过本实用新型在展开时,内、外机翼无法相对转动,在合页机构消除锁定时,又能产生相对转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由消除锁定并产生旋转时,能直接卸载作用在合页机构的外力,并通过自身的面复位弹簧以及轴复位弹簧恢复原态,利于本机构所应用的场合更加方便、快捷。当没有产生转动时,仅通过轴复位弹簧恢复原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合页机构在保证具有旋转功能的基础上,能使合页机构展平状态锁定;同时在消除锁定并转动后,直接卸载外力就能自动复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特别适在发射前能与之接触而发射后无法操作的机翼上。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展开状态的锁定紧通过页板组件上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面面接触、挡板与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之间的面面接触来实现,而无需采用其他外部构件来实现,在减少了所需零部件的同时,以使折叠机翼具有简单的折叠机构,无需采用大量复杂的定位、限位部件,在使折叠机翼具有稳定展开状态、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便于后期装配以及提高实际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机翼还包括附翼,所述附翼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起来的内附翼和外附翼,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铰板和铰接轴,所述铰板有两个,分别与内附翼和外附翼连接;所述铰接轴位于内附翼和外附翼之间,并与转轴同轴,其一端依次活动贯穿两个铰板;

内附翼位于内机翼后缘的一侧,并与内机翼连接,外附翼位于外机翼后缘的一侧,并与外机翼连接。

内附翼和外附翼由于分别与内机翼以及外机翼连接,因此在页板组件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或者绕着转换走转动时,内附翼以及外附翼分别随着内机翼以及外机翼运动。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保证具有旋转功能的基础上,能使合页机构展平状态锁定;同时在消除锁定并转动后,直接卸载外力就能自动复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特别适用于一些能在初始状态与之接触而工作状态无法操作的设备上。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展开状态的锁定紧通过页板组件上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面面接触、挡板与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之间的面面接触来实现,而无需采用其他外部构件来实现,在减少了所需零部件的同时,以使折叠机翼具有简单的折叠机构,无需采用大量复杂的定位、限位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便于后期装配以及提高实际的使用便利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将连接组件设置成与合页机构一样具有面面锁定功能的连接时,提高了附翼展开的稳定性,改善了合页机构工作状态的工况;

3.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将限定面设置成斜面,以使在消除面面接触的锁定以便于后续的旋转动作时,由于限定面为斜面,因此在沿转轴轴向相对移动内机翼和外机翼时,限定面之间会立马产生一个间隙,继而不会在轴向移动中产生面面接触的磨损,保证限定面的高精度,避免摩擦导致损耗、产生间隙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主视图;

图9为图6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产生轴向移动的主视图;

图11是在图10基础上产生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14为页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D处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转轴,2-轴复位弹簧,3-面复位弹簧,4-页板,4a-上连接块,4b-和下连接块,4c-第一侧面,5-第一通槽,6-挡板,7-第二通槽,8-右页板组件,9-左页板组件,10-挡盘,11- 施力臂,12-螺旋缠绕圈,13-内机翼,14-外机翼,15-内附翼,16-外附翼,17-第一铰板, 18-第二铰板,19-铰接轴,20-第一定位块,21-第三通槽,22-第一挡块,23-第四通槽,24- 第二定位块,25-第五通槽,26-第二挡块,27-第六通槽,28-第二侧面,29-第三侧面,30-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附图中,由于页板、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挡板采用一体成型,因此并未在图中绘出上述部件之间的分割线;第一铰接板、第一定位块、第一挡块和限位块30采用一体成型,因此并未在图中绘出上述部件之间的分割线;第二铰接板、第二定位块24、第二挡块采用一体成型,因此并未在图中绘出上述部件之间的分割线。

实施例1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包括机翼,所述机翼包括合页机构以及通过合页机构连接起来的内机翼13和外机翼14,所述合页机构包括转轴1、轴复位弹簧2、面复位弹簧3以及页板组件,其中,

所述页板组件包括连接块以及平行于转轴1轴线的页板4,所述连接块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页板4一侧的两端,连接块分别为上连接块4a和下连接块4b,在连接块上远离页板4的一侧的第一侧面4c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槽5,所述第一通槽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1的轴线;

在连接块上远离页板4的一侧的第一侧面4c上且靠近顶部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6,在其靠近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槽5连通的第二通槽7,所述第二通槽7均与第一通槽 5上相对的部位围成通孔,上连接块4a和下连接块4b上的通孔同轴;

所述页板组件有两个,分别为右页板组件8和左页板组件9,所述右页板组件8和左页板组件9沿转轴1轴线上的某个点旋转对称,一个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均位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4a和下连接块4b之间,即:右页板组件8上的下连接块4b位于左页板组件9的上连接块4a和下连接块4b之间,左页板组件9上的下连接块4b位于右页板组件 8的上连接块4a和下连接块4b之间;

同时,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上连接块4a上的第一侧面4c均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平行并接触,即:右页板组件8的上连接块4a上的第一侧面4c 与左页板组件9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平行并接触,同时右页板组件8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与左页板组件9的上连接块4a的第一侧面4c平行并接触;互相接触的第一侧面4c上的第二通槽7拼组成与通孔同轴的孔,此时在垂直与转轴1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于此平面的投影不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重合。同时,由于两个页板组件旋转对称,因此一个页板组件中与上连接块4a连接的挡板6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4b上远离挡板6的断面接触,以使页板组件均不能向与上连接块4a连接的挡板移动,从而实现轴向上一个方向的限位。

并且,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4b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4b之间的最短间距D不小于转轴1轴向长度上第一侧面4c的长度尺寸L;两个页板组件上的通孔同轴,即各个由对应的第二通槽7与第一通槽5围成的通孔彼此同轴,所述转轴1的一端依次穿过各个通孔,从下往上来说转轴1的末端依次穿过:左页板组件9上的上连接块4a的通孔、右页板组件8上的下连接块4b上的通孔、左页板组件9上的下连接块4b上的通孔、右页板组件8上的上连接块4a上的通孔;

所述轴复位弹簧2和面复位弹簧3均固定在右页板组件8和左页板组件9之间,并处于预紧状态,右页板组件8上的下连接块4b和左页板组件9的上连接块4a沿着转轴1的轴线彼此相对运动时,轴复位弹簧2的预紧力增加,轴复位弹簧2限制了页板组件在转轴轴向上的限位;右页板组件8的页板4和左页板组件9的页板4绕着转轴1的轴线彼此相向转动时,面复位弹簧3的预紧力增加。

第一通槽5与第二通槽7所围城的通孔与转轴1同轴,因此第一通槽5的轴线平行于转轴1的轴线,第一侧面4c平行于转轴1的轴线。

两个页板组件的页板4分别与内机翼13和外机翼14连接,转轴1位于内机翼13和外机翼14之间,可以将右页板组件与内机翼13连接,左页板组件与外机翼14连接,反之也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右页板组件与内机翼13连接,左页板组件与外机翼14连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说明。

由于一个页板组件中与上连接块4a连接的挡板6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4b上远离挡板6的断面接触,以使页板组件均不能向与上连接块4a连接的挡板移动,从而实现轴向上一个方向的限位;由于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上连接块4a上的第一侧面4c均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平行并接触,因此两个页板组件之间在平行于转轴1轴线的位置上存在面面接触,这限制了页板组件绕着转轴1的轴线转动,导致在平行于转轴1轴线的空间位置上存在面面接触的两个页板组件之间无法绕着转轴1的轴线转动,由于同时由于轴复位弹簧2和面复位弹簧3分别控制两个页板组件之间的轴线运动以及周向转动,并处于预紧状态,因此两个页板组件之间也无法自行消除锁定,从而致使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合页机构在页板展平后处于锁定状态,即机翼展开时,其展开状态是稳定且无法自动变形的。

原态时,机翼处于展开状态,一个页板组件中的下连接块4b与另一个页板组件中下连接块4b之间的最短间距D不小于转轴1轴向长度上第一侧面4c的长度尺寸L,因此用外力将两个页板组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使两个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互相靠近,以使L 减小,至少减少一个D,即直至右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4a上的第一侧面4c与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在转轴1轴线上不重合时,两个页板组件之间在平行于转轴1 轴线的位置上不存在面面接触,如图10所示,因此此时两个页板组件均可以绕着转轴1的轴线转动,以实现两个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连接的两个连接部件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的功能,内机翼13和外机翼14在页板4的转动下随之转动,如图3和11所示。在两个页板组件转动时,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上远离对应挡板6的一端与右页板组件中上连接块 4a上远离对应的挡板6的一端共面,继续缩短L尺寸,能继续压缩轴向复位弹簧,继而能使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与右页板组件中上连接块4a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一定间距。在完成两个页板组件的转动后,仅需在转轴1的径项上对两个页板施力,以抵消面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虽然此时轴向复位弹簧被压缩,但在转动页板组件的过程中,在垂直与转轴1 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在此平面的投影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的重合部位逐渐增大,即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接触,接触面垂直于转轴的轴线,因此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从而无需再轴向上施力以消除轴向复位弹簧的回复力,继而只需在转轴1的径项上对两个页板施力。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连接的内机翼13和外机翼14在消除合页机构锁定并转动后,需要将机翼复原到展平的锁定状态时,进行如下操作:卸载克服面复位弹簧变形而施加在页板上的力,在面复位弹簧的施力臂的作用下,两个页板组件绕着转轴1的轴线转动,直至转动到两个页板组件之间的第一侧面4c互相共面时,即转动到在垂直与转轴1轴线上的平面中的正投影中,左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的任意平行于此平面的投影不与右页板组件中的连接块上同平面的投影重合时,即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与另一个页板组件的连接块远离对应挡板的一侧不接触,此时轴复位弹簧2失去轴向的来自连接块的限位力,继而向自身的原态伸展,从而使右页板组件8中的上连接块远离左页板组件9 的下连接块,以使L变大,直至左页板组件9中的第一侧面4c与右页板组件中的对应的第一侧面4c产生面接触,以锁定合页机构,防止两个页板组件产生转动或者轴向移动,继而保证了机翼展开状态的稳定性,不会松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能使通过本实用新型在展开时,内、外机翼无法相对转动,在合页机构消除锁定时,又能产生相对转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由消除锁定并产生旋转时,能直接卸载作用在合页机构的外力,并通过自身的面复位弹簧3以及轴复位弹簧恢复原态,利于本机构所应用的场合更加方便、快捷。当没有产生转动时,仅通过轴复位弹簧恢复原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合页机构在保证具有旋转功能的基础上,能使合页机构展平状态锁定;同时在消除锁定并转动后,直接卸载外力就能自动复原,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特别适在发射前能与之接触而发射后无法操作的机翼上。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展开状态的锁定紧通过页板组件上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面面接触、挡板与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之间的面面接触来实现,而无需采用其他外部构件来实现,在减少了所需零部件的同时,以使折叠机翼具有简单的折叠机构,无需采用大量复杂的定位、限位部件,在使折叠机翼具有稳定展开状态、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便于后期装配以及提高实际的使用便利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做出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所述机翼还包括附翼,所述附翼包括连接组件以及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起来的内附翼15和外附翼1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铰板和铰接轴19,所述铰板有两个,分别与内附翼15和外附翼16连接;所述铰接轴19位于内附翼15和外附翼16之间,并与转轴1同轴,其一端依次活动贯穿两个铰板;

内附翼15位于内机翼13后缘的一侧,并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内机翼13连接,外附翼位于外机翼14后缘的一侧,并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外机翼14连接。

内附翼15和外附翼16由于分别与内机翼13以及外机翼14连接,因此在页板组件沿着转轴1的轴线方向移动或者绕着转换走1转动时,内附翼15以及外附翼16分别随着内机翼13以及外机翼14运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连接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所述铰板分别为与内附翼15 连接的第一铰板17和与外附翼16连接的第二铰板18,在所述第一铰板17的一侧且远离合页机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块20,在所述第一定位块20上远离第一铰板17的第二侧面28 上设置有第三通槽21,在第二侧面28上且远离合页机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22,在所述第一挡块22上设置有第四通槽23,所述第四通槽23与第三通槽21连通,且第四通槽23 与第三通槽21相对的部位组成第一配合通孔;

在所述第二铰板1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4,在所述第二定位块24远离第二铰板 18的第三侧面29上设置有第五通槽25,在第三侧面29上且靠近合页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26,在所述第二挡块26上设置有第六通槽27,所述第六通槽27与第五通槽25上相对的部位组成第二配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通孔与第二配合通孔同轴;

所述铰接轴19靠近合页机构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配合通孔以及第二配合通孔,且合页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接第二侧面28与第三侧面29接触,同时第二定位块24远离合页机构的一端与第一挡块22上靠近合页机构的一端接触,第二侧面28与第三侧面29在平行于铰接轴19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与第一侧面4c在平行于铰接轴19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一致,均为L;

右页板组件8上的下连接块4b和左页板组件9的上连接块4a沿着转轴1的轴线彼此相对运动时,第一挡块22与第二挡块26互相远离。

连接组件可以直接采用合页机构,且还可以去除面复位弹簧3以及轴复位弹簧2进行使用。

用外力将两个页板组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使两个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互相靠近,即直至右页板组件的上连接块4a上的第一侧面4c与左页板组件的下连接块4b上的第一侧面4c在转轴1轴线上不重合的过程中,外机翼14同左页板组件9同步运动,继而使与外机翼14连接的外附翼16同步运动,从而使与外附翼16连接的第二铰板18向机翼方向移动,当右页板组件的第一侧面4c与左页板组件的第一侧面4c在转轴1轴线上不重合时,同步地,第二侧面28与第三侧面29在转轴1轴线上不重合。

将连接组件设置成与合页机构一样具有面面锁定功能的连接时,提高了附翼展开的稳定性,改善了合页机构工作状态的工况。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铰板17的一侧且靠近合页机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0,在限位块 30上设置有轴线与第一配合通孔轴线重合的第三配合通孔,所述铰接轴19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配合通孔、第二配合通孔以及第三配合通孔。

限位块30的设置以限定第二定位块24的移动距离,以防止轴复位弹簧2被过度压缩,保证复位弹簧的良好压缩性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各个实现周向锁定的面进行实施说明。

如图14-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所述第一侧面4c、第二侧面28与第三侧面29统称为限定面,所述通孔、第一配合通孔与第二配合通孔均统称为限定孔,所述限定面与对应的限定孔的轴线相交,形成锐角夹角α,在垂直于限定面的平面中投影,以限定孔轴线与对应限定面的投影线之间的交点为原点0,轴线为Y轴,垂直于Y 轴且过交点的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所形成的夹角α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中。

若是直接采用平行于转轴1轴线的平面来实现面面接触的锁定时,在消除面面接触的锁定以便于后续的旋转动作时,由于限定面与转轴1轴线平行,因此在轴线上移动的整个过程中,互相接触的限定面之间一直处于面面接触状态,继而会产生摩擦损耗,继而导致在面面接触锁定状态时,限定面之间存在间隙,而无法保证良好的机翼展开的锁定状态,内机翼和外机翼之间以及内附翼和外附翼之间会在原本互相接触的限定面之间的间隙范围内产生转动。

而本方案中,将限定面设置成斜面,以使在消除面面接触的锁定以便于后续的旋转动作时,由于限定面为斜面,因此在沿转轴1轴向相对移动内机翼和外机翼时,限定面之间会立马产生一个间隙,继而不会在轴向移动中产生面面接触的磨损,保证限定面的高精度,避免摩擦导致损耗、产生间隙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状态。

所述夹角α为2°~6°,优选的取值为3.81°。

实施例5

所述轴复位弹簧2为螺旋圆柱压缩弹簧,其套设在转轴1上,并位于右页板组件8上的下连接块4b和左页板组件9的上连接块4a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面复位弹簧3为扭簧,其螺旋缠绕圈套设在转轴1上,其两个施力臂分别各与一个页板4的板面接触。

面复位弹簧3有两个。

排列方式一:面复位弹簧3为扭簧,轴复位弹簧2套设在转轴1上,面复位弹簧3螺旋缠绕圈可以直接套设在转轴1上,此时,轴复位弹簧2位于两个面复位弹簧3之间,或者两个面复位弹簧3接触,轴复位弹簧2位于一个面复位弹簧3和一个下连接块4b之间;

排列方式二:面复位弹簧3为扭簧,轴复位弹簧2套设在转轴1上,面复位弹簧3螺旋缠绕圈直接套设在轴复位弹簧2上。

这两种设置方式效果差异不大,使用者根据实际的部件尺寸以及使用方便性可自行选择。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适用场合之一进行实施说明。

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机翼用于导弹的弹体上,作为弹体的机翼。将弹体放在发射筒之前,先消除合页机构的面锁定,然后使外机翼相对于内机翼转动,以缩短机翼的翼端距离弹体的距离,接着再将其放置在发射筒内,机翼在发射筒内时,其被筒壁约束,不能伸展,保持折叠状态;导弹发射后,机翼脱离筒壁的约束,扭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两个页板组件转动,直至转动到两个页板组件之间的第一侧面4c互相共面时,轴复位弹簧2失去轴向的来自连接块的限位力,继而向自身的原态伸展,从而使右页板组件8中的上连接块远离左页板组件9的下连接块,以使L变大,直至左页板组件9中的第一侧面4c与右页板组件中的对应的第一侧面4c产生面接触,以锁定合页机构,防止两个页板组件产生转动或者轴向移动,机翼完成自动伸展,并保持稳定的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上、下、左、右的定位是相对于附图所展示的位置来说的,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位置与本实用新型是展示的位置不一样时,上述定位随之改变。图中所绘制的弹簧的旋向仅是弹簧位置示意图,实际中可自行选择左旋、右旋或者上述两者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