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6482发布日期:2020-07-21 12:30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民用领域主要分为工业级应用与消费级应用。而现有技术的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由于存在结构性缺陷,大多数的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的载重都不超过5kg,虽然通过多集成、大质量的挂载,其载重量能够超过5kg,但需要配套相应的飞行平台,而现实中又缺泛合适的飞行平台,因此难以广泛推广应用。另外,现有的无人机还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飞行器的拉力不够,不能满足大载重的大拉力需求;(2)受可携带的电池数量限制及起飞重量的限制,航程和滞空时间不足,一般有效续航时间约20分钟,达不到理想的工作效;(3)载荷能力低,无法满足多集成挂载,尤其不适合大载重的飞行要求;(4)机体结构拼凑感强,强度不足,使用寿命短;(5)飞行安全系数低,平衡性差,起降不安全,不能应付大载重的突发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无人机存在载荷能力低、无法满足多集成挂载、强度不足,使用寿命短、飞行安全系数低、平衡性差和起降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具有载荷能力强、可满足多集成挂载、强度大,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系数高、平衡性好和起降安全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体、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供电系统和起落架,其结构特点在于:机体由机舱和六个支臂构成,支臂与机舱通过螺纹部件连接,构成易装拆结构;在机舱底部设有螺杆结构、用于连接挂载平台,以挂载多集成、大质量载荷设备,形成多挂载大载重结构;动力系统包括六组驱动结构,所述六组驱动结构对应设置在六个支臂中、形成各支臂独立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各由电调的电机和螺旋桨构成;各驱动结构分别与飞控系统电连接,以通过电调控制电机和螺旋桨运动,形成大载重多旋翼驱动结构;飞控系统集成于机舱内底部,包括gps天线、信号接收器、主控器、imu传感器和电源管理器,其控制输出端与动力系统和起落架连接,形成整体控制结构;供电系统集成到机舱内部,包括锂电池和分电板,为动力系统和飞控系统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地,机舱和六个支臂采用碳纤维一体成型,最大可承重25kg,起落架由碳纤维管构成,强度可支撑30kg。

进一步地,飞控系统包括主控器、电源管理器、imu传感器、gps天线、led指标灯和信号接收器;电源管理器将分电板提供的高压电转换稳压的低压电源,为主控器提供工作电压;gps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imu传感器转换飞行姿态信息,提供给主控器;led指标灯直接连接主控器,显示飞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信号接收器直接与主控器连接,再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地面站或遥控器建立通讯关系。

进一步地,机舱及机臂由模压一体成型,由至少三层3k碳纤维布模压构成。

进一步地,电调固定在机舱的骨架上,控制输入端与主控器连接、电源输入端与分电板连接,由主控器提供控制信号,由分电板提供供电电压;电调的输出端通过硅胶线连接上机臂的拔插端子公头,再通过拔插方式与下机臂的拔插端子母头连接,拔插端子母头通过硅胶线与电机连接,螺旋桨通过桨夹与四颗螺钉固定安装在电机上。

进一步地,电机为大功率高能效电机,其导线通过银线绕制,使电流快速在银线表面通过。电流过流更大响应更快,同时降低铜损,有效降低电机温度。

进一步地,电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正弦波驱动信号,以输入无杂波驱动电流,形成foc正弦波驱动,能有效降低自身发热,智能算法使得电机控制更高效、精准、稳定。

进一步地,螺旋桨采用泡沫中空结构,以有效减轻重量、提高桨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机体由机舱和六个支臂构成,支臂与机舱通过螺纹部件连接,构成易装拆结构;在机舱底部设有螺杆结构、用于连接挂载平台,以挂载多集成、大质量载荷设备,形成多挂载大载重结构;动力系统包括六组驱动结构,所述六组驱动结构对应设置在六个支臂中、形成各支臂独立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各由电调的电机和螺旋桨构成;各驱动结构分别与飞控系统电连接,以通过电调控制电机和螺旋桨运动,形成大载重多旋翼驱动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无人机存在载荷能力低、无法满足多集成挂载、强度不足,使用寿命短、飞行安全系数低、平衡性差和起降不安全等问题,具有载荷能力强、可满足多集成挂载、强度大,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系数高、平衡性好和起降安全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3、本实用新型由于飞控系统集成于机舱内底部,包括gps天线、信号接收器、主控器、imu传感器和电源管理器,其控制输出端与动力系统和起落架连接,形成整体控制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无人机存在飞行安全系数低、平衡性差和起降不安全等问题,具有飞行安全系数高、平衡性好和起降安全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强化身结构,定制大功率电调、电机、螺旋桨等动力系统模块,通过调整六轴的平衡稳定性达到高载荷长航时的优化。具有如下实质性效果:高效能、大拉力,最大拉力从普遍的5kg提升到7.3kg;从常规的30分钟提升到超过60分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载重能力达到10kg,足以满足多集成、大质量挂载的需求;机体一体成型,轻量化、强度高,进一步降低起飞重量的情况下,加大载荷能力,以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超过50%的动力冗余,有效保障飞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整机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机舱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机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机臂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持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持架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图中各部件名称对应附图标记如下:1-机舱,2-机臂,3-挂架平台,4-起落脚,101-机舱盖,102-gps天线,103-锂电池,104-机舱隔板,105-机舱骨架,106-信号接收器,107-电调,108-主控器,109-imu传感器,110-电源管理器,111-分电板,112-gps支架,113-gps支架固定环,114-信号接收器天线,115-拔插端子公头,116-led指标灯,117-上机臂,201-拔插端子母头,202-机臂螺纹锁,203-下机臂,204-电机,205-螺旋桨,206-桨夹,207-金属螺丝,301-碳管,302-碳板,303-金属管夹,304-塑胶管塞,305-不锈钢螺丝。

参照图1-图7,本实施例涉及的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体、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供电系统和起落架4,机体由机舱1和六个支臂2构成,支臂2与机舱1通过螺纹部件连接,构成易装拆结构;在机舱1底部设有螺杆结构、用于连接挂载平台,以挂载多集成、大质量载荷设备,形成多挂载大载重结构;动力系统包括六组驱动结构,所述六组驱动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六个支臂2中、形成各支臂独立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各由电调107的电机204和螺旋桨205构成;各驱动结构分别与飞控系统电连接,以通过电调107控制电机204和螺旋桨205运动,形成大载重多旋翼驱动结构;飞控系统集成于机舱1内底部,包括gps天线102、信号接收器106、主控器108、imu传感器109和电源管理器110,其控制输出端与动力系统和起落架4连接,形成整体控制结构;供电系统集成到机舱1内部,包括锂电池103和分电板111,为动力系统和飞控系统供电。

本实施例中:

机舱1和六个支臂均采用碳纤维一体成型,最大可承重25kg,起落架4由碳纤维管构成,强度可支撑30kg。

飞控系统包括主控器108、电源管理器110、imu传感器109、gps天线102、led指标灯116和信号接收器106;电源管理器110将分电板11提供的高压电转换稳压的低压电源,为主控器108提供工作电压;gps天线102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imu传感器109转换飞行姿态信息,提供给主控器108;led指标灯116直接连接主控器108,显示飞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信号接收器106直接与主控器108连接,再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地面站或遥控器建立通讯关系。

电机204为大功率高能效电机,其导线通过银线绕制,使电流快速在银线表面通过。电流过流更大响应更快,同时降低铜损,有效降低电机温度。

电调10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正弦波驱动信号,以输入无杂波驱动电流,形成foc正弦波驱动,能有效降低自身发热,智能算法使得电机控制更高效、精准、稳定。

螺旋桨205采用泡沫中空结构,以有效减轻重量、提高桨叶的工作效率。

机舱1及机臂2由模压一体成型,由至少三层3k碳纤维布模压构成。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

参照图1-图7,相对于四轴无人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二个机臂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分解无人机的整体质量;通过快速调整每个电机的动力输出,达到更精细化的姿态控制,从而保证无人机姿态的稳定性;通过加强电机的功率,调整螺旋桨的效率,增加动力电源,以加大无人机的载重能力,可使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机达到长航的效果;设置在无人机机舱底部用于连接挂载平台的螺杆结构,可以方便连接通用挂架、构成易装拆式连接结构;而通过装配不同结构的通用挂架,可以挂载多集成、大质量等载荷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碳纤维模压成型,具有质轻而高强度的特点。通过将常规的二层碳纤维布结构调整为三层纤维布结构,使整体强度增加1/3,机体最大承重能力高达25kg;另外模压一体成型工艺可以有效减少零件和紧固件数量,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重量,另一方面提高机体的连接强度,从而对机体结构强化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将电调107固定在机舱1的骨架105上,控制输入端与主控器108连接、电源输入端与分电板111连接,由主控器108提供控制信号,由分电板111提供供电电压;电调107的输出端通过硅胶线连接上机臂的拔插端子公头115,再通过拔插方式与下机臂的拔插端子母头201连接,拔插端子母头201通过硅胶线与电机204连接,螺旋桨205通过桨夹206与四颗螺钉207固定安装在电机204上,具有结构简洁、安装及使用方便等特点。

电机204为大功率高能效电机,其导线通过银线绕制,使电流快速在银线表面通过,电流过流更大响应更快,同时降低铜损,有效降低电机温度;电调107采用foc正弦波驱动,驱动无杂波电流,有效降低自身发热,智能算法使得电机控制更高效、精准、稳定。具有响应快速、驱动力大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螺旋桨205采用泡沫中空结构,有效减轻重量同时,提高桨叶的工作力效。

机体由一个机舱和六个支臂构成,均采用碳纤维一体成型,最大可承重25kg,支臂与机舱通过螺纹部件连接,可拆卸独立运输,减少机体运输体积,机舱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挂载平台的螺杆,可通过装配不同的挂架,挂载多集成、大质量等载荷设备。起落架由碳纤维管构成,结构简单,强度可支撑30kg。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大载重旋翼无人机,基于由常规四轴优化为六轴,通过机体结构优化,使用一体成型加工的工业级机壳,配合定制的大功率电调、电机、螺旋桨等动力系统模块,实现方案简单可靠,解决了工业级无人机载重低、航时短、安全系数低、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使之可广泛应用于多集成设备的载荷飞行任务。

通用挂架3通过金属管夹303与机舱底部的螺杆连接,并通过螺丝锁死,安装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挂载平台可以适配市面上大部分载荷挂架,同时也可以通过装配不同的挂架,以挂载多集成、大质量等载荷设备。

动力系统工作原理:电调接收并分析来自主控制器的信号,然后通过直流电转换为特定脉冲交流电的方式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而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转换器,螺旋桨205是将电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或升力的装置。

供电系统直接电两块大容量锂电池串联组成,锂电池安装于机舱内,固定在机舱隔板上。通过硅胶导线连接分电板,为飞控系统及动力系统提供电源。

机舱底部设计有通用挂架3,由两条碳管301、四个金属管夹303、两块固定碳板302、不锈钢螺丝305以及塑胶管塞304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