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8824发布日期:2020-07-31 21: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无人机,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折叠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的无人机大多是多轴无人机,如四轴、六轴等,整机起飞重量很小,但是悬臂展开却很大,给无人机的运输、携带及保存等带来一定困难。例如,cn 204587305 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式八旋翼电动无人机,主要解决现有无人飞机用途单一、结构复杂、整机运输困难的问题。上述现有技术的无人机的八个旋翼等角度间隔地围绕机体设置,导致机体上搭载的应用载荷只能设置于机体正下方,且由于各方向都受到旋翼的阻挡,搭载的载荷只能向下开展作业,无法向斜上方发射武器或者进行观测,正如该现有技术中介绍的,该无人机只能适合于其说明书中所述的向无人机的下方进行喷洒等作业。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cn 207550499 u提出了一种电动无人机。该现有技术的电动无人机通过在机身下方设置一个没有遮挡的纵向载荷通道,可以方便设置光电吊仓和武器发射筒等载荷,避免观测和武器发射的时候与悬臂和螺旋桨等发生干涉,影响使用和作战效能,提高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另外,该现有技术通过设定优化的整体布局结构,降低了折叠之后的体积,便于无人机的低成本运输。上述现有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但是仍然存在改进的余地。尤其是当需要进一步缩小无人机的折叠体积,以便于快速拆装、运输的时候,现有无人机的折叠结构仍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3、另外,在缩小无人机折叠体积的时候,采用的折叠结构也需要在可靠性上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在现有折叠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减轻结构重量的潜力,也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折叠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折叠器,用于设置在无人机需要折叠的结构部件中,所述折叠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别套设在需要折叠的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一个铰接杆铰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以通过所述铰接杆彼此相对进行折叠;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配合面向外伸出有一个扣合形成的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可挤压连接所述锥形凸台的锥形帽;所述锥形帽通过一根螺杆挤压连接在所述锥形凸台的外侧。

3、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配合面上形成有相互卡扣的凸凹部。

4、优选地,所述锥形凸台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的第一半凸台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套管上的第二半凸台。

5、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凸台和第二半凸台之一上形成有可供所述螺杆穿过的螺杆通道部。

6、优选地,所述螺杆通道部的内侧设置有一个螺帽转接件;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杆通道部与所述螺帽转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杆将所述锥形帽挤压在第一半凸台和第二半凸台的外侧使二者扣合形成所述锥形凸台。

7、优选地,所述折叠器设置于无人机的可折叠的起落架中,所述可折叠的起落架包括位于机身的一侧的第一折叠支架,以及与第一折叠支架对应的位于机身的另一侧的第二折叠支架,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和第二折叠支架之间连接有两个拉杆;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朝向所述第二折叠支架折叠至与所述拉杆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二折叠支架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朝向所述第一折叠支架折叠至与所述拉杆平行的状态。

8、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支架折叠后紧邻所述拉杆;所述第二折叠支架折叠后紧邻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并将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夹持在所述第二折叠支架和所述拉杆之间。

9、优选地,所述折叠器设置于无人机的可折叠的悬臂系统中,所述可折叠的悬臂系统包括从所述机身的头尾两侧斜向外伸出的四个第一悬臂,以及从所述机身的中部两侧向外伸出的两个第二悬臂;位于所述机身的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悬臂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彼此相对地进行折叠。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悬臂被一个设置在其中的所述折叠器分隔成后臂部分和前臂部分;所述前臂部分可通过所述折叠器靠拢所述后臂部分折叠,所述后臂部分可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器靠拢所述机身的侧壁折叠,并将所述前臂部分夹持在所述后臂部分和所述机身的侧壁之间。

11、通过本申请的无人机折叠器,无人机的悬臂和起落架等结构均可以彼此靠拢进行快速折叠,可以获得更小的折叠体积,折叠效率更高,有利于无人机的储运。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折叠器,用于设置在无人机需要折叠的结构部件中,通过所述折叠器连接可彼此相对进行折叠的两个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所述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分别套设在需要折叠的所述两个部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通过一个铰接杆(283)铰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可以通过所述铰接杆(283)彼此相对进行折叠;所述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的配合面向外伸出有一个扣合形成的锥形凸台(285);所述锥形凸台(285)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可挤压连接所述锥形凸台(285)的锥形帽(286);所述锥形帽(286)通过一根螺杆(287)挤压连接在所述锥形凸台(285)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9)和第二套管(28)的配合面上形成有相互卡扣的凸凹部(28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凸台(285)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套管(28)上的第一半凸台(2851)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套管(29)上的第二半凸台(28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凸台(2851)和第二半凸台(2852)之一上形成有可供所述螺杆(287)穿过的螺杆通道部(287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通道部(2871)的内侧设置有一个螺帽转接件(2872);所述螺杆(287)穿过所述螺杆通道部(2871)与所述螺帽转接件(2872)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杆(287)将所述锥形帽(286)挤压在第一半凸台(2851)和第二半凸台(2852)的外侧使二者扣合形成所述锥形凸台(28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设置于无人机的可折叠的起落架(2)中,所述可折叠的起落架(2)包括位于机身(1)的一侧的第一折叠支架(20),以及与第一折叠支架(20)对应的位于机身(1)的另一侧的第二折叠支架(30),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和第二折叠支架(30)之间连接有两个拉杆(27);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朝向所述第二折叠支架(30)折叠至与所述拉杆(27)平行的状态;所述第二折叠支架(30)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朝向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折叠至与所述拉杆(27)平行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折叠后紧邻所述拉杆(27);所述第二折叠支架(30)折叠后紧邻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并将所述第一折叠支架(20)夹持在所述第二折叠支架(30)和所述拉杆(27)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设置于无人机的可折叠的悬臂系统(3)中,所述可折叠的悬臂系统(3)包括从所述机身(1)的头尾两侧斜向外伸出的四个第一悬臂(31),以及从所述机身(1)的中部两侧向外伸出的两个第二悬臂(32);位于所述机身(1)的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悬臂(31)可通过其中设置的所述折叠器彼此相对地进行折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臂(32)被一个设置在其中的所述折叠器分隔成后臂部分(131)和前臂部分(132);所述前臂部分(132)可通过所述折叠器靠拢所述后臂部分(131)折叠,所述后臂部分(131)可通过另一个所述折叠器靠拢所述机身(1)的侧壁折叠,并将所述前臂部分(132)夹持在所述后臂部分(131)和所述机身(1)的侧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31)的末端支撑的螺旋桨(5)位于所述第一悬臂(31)的上方并朝上布置,所述第二悬臂(32)的末端支撑的螺旋桨(5)位于所述第二悬臂(32)的下方并朝下布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折叠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别套设在需要折叠的两个部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一个铰接杆铰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可以通过所述铰接杆彼此相对进行折叠;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配合面向外伸出有一个扣合形成的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可挤压连接所述锥形凸台的锥形帽;所述锥形帽通过一根螺杆挤压连接在所述锥形凸台的外侧。通过本申请的无人机折叠器,无人机的悬臂和起落架等结构均可以彼此靠拢进行快速折叠,可以获得更小的折叠体积,折叠效率更高,有利于无人机的储运。

技术研发人员:庞振岳,曹庆旭,赵学松,孔令超,叶小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