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3196发布日期:2021-07-09 13:4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已经不再专属于某些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大的行业和领域了,除了在农业、勘探、专业摄影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外,无人机也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无人机由多组彼此固定的机臂和机架组成,螺旋桨位于最外层,并且需要进行特别的保护,需要专用的容器,收纳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控装置,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桨结构,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滑钮,所述螺旋桨结构包括收束槽、转动杆,所述收束槽的内壁右侧设置有卡扣控制器,所述收束槽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内卡齿定位杆,所述转动杆的左侧设置有螺旋桨,所述转动杆的右侧与装置主体的内部铰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卡杆,所述转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阻力装置,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
7.优选的,所述螺旋桨结构共有四个,且四个所述螺旋桨结构分别设置在装置主体的顶端、底部、左侧、右侧。
8.优选的,所述卡扣控制器包括二号卡杆,所述二号卡杆的右侧与收束槽内壁右侧铰接,所述二号卡杆的正面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二号卡杆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二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
9.优选的,所述滑钮共有四个,所述滑钮的背面通过连接槽与二号卡杆的正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阻力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中部铰接有阻力卡杆,所述阻力卡杆的顶端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共两个两个。
11.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与阻力卡杆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侧与挡板固定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转动杆,带动螺旋桨收束进收束槽内,压缩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同时通过转动杆底部固定连接的一号卡杆与卡扣控制器内部二号卡杆卡接,实现可折叠便捷收束的目的。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滑钮,使二号卡杆与一号卡杆分离,通过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将转动杆及螺旋桨推出至限位块与装置主体外壁接触,实现便捷打开螺旋桨的目的,同时在推动转动杆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杆右侧的阻力装置与弧形内卡齿定位杆阻力活动卡接,大大的减少了转动杆的转动速度,有效的防止了因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推理过大造成螺旋桨撞击装置主体外壁在成损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正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桨结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扣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主体、2中控装置、3螺旋桨结构、4滑钮、5收束槽、6转动杆、7卡扣控制器、71二号卡杆、72连接槽、73二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 8弧形内卡齿定位杆、9螺旋桨、10限位块、11一号卡杆、12阻力装置、121 底座、122阻力卡杆、123复位弹簧、124挡板、13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翼式无人机可折叠螺旋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控装置2,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螺旋桨结构3,螺旋桨结构3共有四个,且四个螺旋桨结构3分别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顶端、底部、左侧、右侧,装置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滑钮4,螺旋桨结构3包括收束槽5、转动杆6,收束槽5的内壁右侧设置有卡扣控制器7,卡扣控制器7包括二号卡杆71,二号卡杆71的右侧与收束槽5内壁右侧铰接,二号卡杆71的正面左侧开设有连接槽72,二号卡杆71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二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73,滑钮4共有四个,滑钮4的背面通过连接槽72与二号卡杆71的正面固定连接,收束槽5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内卡齿定位杆8,转动杆6的左侧设置有螺旋桨9,转动杆6的右侧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铰接,转动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转动杆6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一号卡杆11,转动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阻力装置12,阻力装置12包括底座121,底座121的右侧中部铰接有阻力卡杆 122,阻力卡杆122的顶端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3,底座1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24共两个两个,复位弹簧123的一侧与阻力卡杆122 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23的另一侧与挡板124固定连接,转动杆6的底
部中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
24.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转动杆6,带动螺旋桨9收束进收束槽5内,压缩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同时通过转动杆6底部固定连接的一号卡杆11与卡扣控制器7内部二号卡杆71卡接,实现可折叠便捷收束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滑钮4,使二号卡杆71与一号卡杆11分离,通过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将转动杆6及螺旋桨9推出至限位块10与装置主体1外壁接触,实现便捷打开螺旋桨9的目的,同时在推动转动杆6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杆6 右侧的阻力装置12与弧形内卡齿定位杆8阻力活动卡接,大大的减少了转动杆6的转动速度,有效的防止了因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推理过大造成螺旋桨9撞击装置主体1外壁在成损坏。
25.工作时(收束时),旋转转动杆6,带动螺旋桨9收束进收束槽5内,压缩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同时通过转动杆6底部固定连接的一号卡杆11 与卡扣控制器7内部二号卡杆71卡接,完成收束。
26.打开时,滑动滑钮4,使二号卡杆71与一号卡杆11分离,通过一号弧形自复位转动杆13将转动杆6及螺旋桨9推出至限位块10与装置主体1外壁接触,同时在推动转动杆6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杆6右侧的阻力装置12与弧形内卡齿定位杆8阻力活动卡接,大大的减少了转动杆6的转动速度,使转动杆6稳定带动螺旋桨9打开。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