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9161发布日期:2021-07-16 21:3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外挂光电吊舱的快速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光电吊舱的安装是根据不同的飞机平台进行设计,尤其是对于重量超过30kg的光电吊舱,若安装装置设计不合理,安装起来较为吃力,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快速的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可适应绝大多数飞机平台,安装起来快速省力。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包括用于安装至飞机安装基座上的对外转接支架以及通过吊舱转接支架安装螺钉与对外转接支架连接的吊舱转接支架,吊舱转接支架通过防松螺母和减震器转接座安装螺钉安装有若干减震器转接座,每个减震器转接座上均通过减震器安装螺钉安装有三维等刚度减震器,所述的三维等刚度减震器上设置有吊舱安装螺钉,所述的对外转接支架上安装有对外转接支架安装螺钉。
5.所述的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其吊舱转接支架中心开设有缺口,所述的对外转接支架位于所述的缺口内。
6.所述的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其减震器转接座有四个。
7.进一步,所述的吊舱安装螺钉为国标gb32.2规格。所述的减震器转接座安装螺钉、吊舱转接支架安装螺钉和对外转接支架安装螺钉为国标gb5783规格。
8.本实用新型能够省时省力,实现光电吊舱的快速安装,对外转接支架通过适当改变外形及对外接口,可满足不同安装平台的要求,用于各种有人机、无人机光电载荷的安装。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转接座和三维等刚度减震器的安装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光电吊舱之后的示意图。
12.各附图标记为:1—防松螺母,2—吊舱安装螺钉,3—吊舱转接支架,4—减震器转接座安装螺钉,5—吊舱转接支架安装螺钉,6—对外转接支架,7—对外转接支架安装螺钉,8—减震器转接座,9—减震器安装螺钉,10—三维等刚度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安装装置,包括防松
螺母1、光电吊舱安装螺钉2、光电吊舱转接支架3,减震器转接座安装螺钉4,光电吊舱转接支架安装螺钉5、对外转接支架6,对外转接支架安装螺钉7,减震器转接座8,减震器安装螺钉9以及三维等刚度减震器10。
15.首先将对外转接支架6安装至相应飞机安装基座上,用对外转接支架安装螺钉7(一般选用规格gb5783)固定,并装上防松螺母1;将四个三维等刚度减震器10依次安装到减震器转接座8上,并用减震器安装螺钉9(一般选用规格gb70.1)固定;将装有三维等刚度减震器10的减震器转接座8依次安装到光电转塔上,并用光电吊舱安装螺钉2(一般选用规格gb32.2)固定,吊舱安装螺钉2的特点在于头部有小孔,可通过穿钢丝锁紧以实现光电吊舱在飞机振动平台的防松要求,螺钉紧固后,在螺钉头部穿φ1.5mm钢丝进行锁紧,避免光电吊舱长期处于振动环境所引起的松动;将吊舱转接支架3安装在减震器转接座8上,并用防松螺母1和减震器转接座安装螺钉4(一般选用规格gb5783)固定;完成后将光电转塔整体托起,从下向上绕过对外转接支架6和吊舱转接支架3之间的缺口,落在对外转接支架6上;对外转接支架6设有止口,当光电吊舱转接支架3同止口相遇,快速实现对外转接支架6和光电吊舱转接支架3安装孔位的对准;
16.通过转动光电吊舱,当对外转接支架6卡口同吊舱转接支架3相碰导致不能转动时,穿入吊舱转接支架安装螺钉5(一般选用规格gb5783)固定,最后将四个吊舱安装螺钉2穿入φ1.5钢丝防松,即完成安装。
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于适应光电吊舱,根据光电吊舱安装接口做出适应性改进,吊舱转接支架3中心开设有缺口,对外转接支架6位于缺口内,装机时光电吊舱通过缺口后放置在对外转接支架6上,再转动光电吊舱找到对外转接支架6和光电吊舱转接支架3的安装孔,可节省人力。
18.本实用新型的对外转接支架6主要用于适应安装平台,根据不同的安装平台做出适应性改进,大部分仅对对外安装接口作出改变即可适装,对外转接支架6装有止口,可实现对外转接支架6和光电吊舱转接支架3安装孔位的快速对准;可根据外部不同接口平台,改变对外转接支架即可实现装机。可根据外部平台振动特性及光电吊舱自身性能,选用不同三维等刚度减震器10,改变安装接口即可实现。光电吊舱同三维等刚度减震器10连接螺钉紧固后,通过穿钢丝可实现机载振动环境的防松,确保飞行安全。
1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