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

文档序号:25326433发布日期:2021-06-04 17:4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

1.本发明涉及飞机装配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


背景技术:

2.在飞机装配制造过程中,包含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机身机翼对接装配等流程。飞机装配是飞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飞机最终的制造精度和质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提高飞机装配效率和精度,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移动站位式飞机装配生产线,其中对于飞机在各个站位之间的转运以及在各站位上的支撑与调姿就显得尤为重要。
3.如中国专利cn208760920u所公开的一种柔性通用飞机支撑工装,在飞机的机头和两机翼位置采用了移动式支撑工装,可以满足飞机的一部分支撑和转运的要求。但是该支撑工装缺少机腹位置的移动支撑工装,因此该专利仍具有以下缺陷:在转运时,飞机的支撑转运效果不好,另外,不能满足在机腹部位进行操作的要求。
4.飞机的机腹底部一般从头到尾分布有一组支撑框,因此可以利用该组支撑框设计一种机腹的移动支撑平台,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其带有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能有效地对整个飞机进行支撑,方便飞机在各站位之间转运;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对飞机的机舱、发动机舱等进行装配操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包括分别支撑在机头、两机翼下方的机头顶升装置、机翼顶升装置,还包括位于机腹下方的带驱动装置的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该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从头到尾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机头顶升装置之间留有前起落架操作区域,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留有机舱操作区域,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之间设有发动机舱操作区域;发动机舱操作区域被第三支撑架分隔成升降操作台和固定操作台。本发明装置带有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可与机头顶升装置、机翼顶升装置配合,一起支撑飞机在各个站位之间转运。同时,让前起落架区域、机腹舱位区域、发动机舱位区域人机可达。并且,在装配作业时,飞机得到有效支撑,防止人员操作导致的飞机俯仰和侧翻,整体布局体现了模块化设计思想,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运动灵活。
7.驱动装置包括由两组agv驱动轮和四组转向支撑轮以及两组万向轮组成;两组agv驱动轮分别位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头部和尾部,并且呈直线排列;四组转向支撑轮分布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四角;两组万向轮位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中部。该布局方式有以下优点:1)agv驱动轮属于舵轮,配合转向支撑轮可以实现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全向进退、平移和回转,适合在空间紧凑的工作站位间移动,提高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灵活性;2)与传统的双轮差速驱动布局方式相比,直线布局驱动轮可以显著缩小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宽度,保证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进出站位时不与飞机和工作平台发生干涉,保证了人机可达性,拓展操
作人员活动空间;3)飞机机身长度决定了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跨度长、刚性低的特点,在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中部布置2组4个万向轮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避免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中部塌陷变形,提升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各支撑架的升降精度。
8.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头部、尾部都安装有激光扫描器。激光扫描器具备自动导航的功能。
9.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四周装有安全触边开关。安全触边开关具有防碰撞功能。
10.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电源系统,在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尾部设有与电源系统连接的供电插座。电源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均集成于支撑平台结构主体内部,蓄电池可实现平台运动供电,且在平台尾部提供了一个电源插座,可为平台中支撑平台托架、支撑脚的升降提供外部供电,此种布局设计提高了支撑平台空间利用率且方便后期平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11.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尾部设有操作面板。支撑平台操作面板位于平台尾部,方便人员操作。
12.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在发动机舱操作区域安装有格栅。飞机调试过程中会有航空液压油排出,在平台发动机舱位区域安装有格栅,可起到积流导液的作用,将航空液压油收集起来统一处理,提高支撑平台的安全性和整洁性。
13.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设有四组驻车装置,四组驻车装置分两列分布,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下方。驻车装置用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稳定支撑,4台驻车装置安装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前后各安装一对,可保证在平台停稳后驻车装置支撑脚受力均匀。
14.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整体布局可实现移动支撑平台全向移动和回转,适合场地紧凑、活动空间小的场合,支撑稳定,转运灵活。
16.2)整体布局满足前起落架操作区域、机腹舱位区域、发动机舱位区域人机可达性要求,方便在飞机发动机舱位区域设计有升降操作台和固定操作台。
17.3)结构十分紧凑合理,电源系统、驱动轮、转向支撑轮、驻车装置均集成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结构主体内部,便于维护。
18.4)机头顶升装置、机翼顶升装置,驱动轮、支撑轮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制造、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发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仰视图。
22.图4是机头顶升装置和机翼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机头顶升装置和机翼顶升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前起落架操作区域1、机舱操作区域2、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机头顶升装置4、机翼顶升装置5、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7、第三支撑架8、第四支撑架9、操作面板10、固定操作台11、升降操作台12、格栅13、安全触边开关14、激光扫描器15、转向支撑轮16、驻车装置17、
agv驱动轮18、电源系统19、万向轮20、底座51、套管52、伺服电机53、预留扳手位54、顶升球头55、小齿轮56、大齿轮57、梯形丝杠58、轴承59、梯形丝杠螺母60。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8.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包括分别支撑在机头、两机翼下方的机头顶升装置4、机翼顶升装置5,还包括位于机腹下方的带驱动装置的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该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从头到尾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7、第三支撑架8、第四支撑架9;第一支撑架6与机头顶升装置4之间留有前起落架操作区域1,第一支撑架6与第二支撑架7之间留有机舱操作区域2,第二支撑架7与第四支撑架9之间设有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被第三支撑架8分隔成升降操作台12和固定操作台11。
29.机身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7、第三支撑架8、第四支撑架9,分别支撑于机身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和第四支撑框处,用于对机身结构的支撑、升降。其中,在机舱操作区域2布置机舱位操作平台,限载10人;升降操作台12可采用升降剪叉式操作台,满足机腹底部发送机舱人员可达,限载4人;固定操作台11,满足机腹底部发动机舱人员可达,限载1人(单侧)。
30.驱动装置包括由两组agv驱动轮18和四组转向支撑轮16以及两组万向轮20组成;两组agv驱动轮18分别位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头部和尾部,并且呈直线排列;四组转向支撑轮16分布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的四角;两组万向轮20位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中部。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通常也称为agv小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这里的agv驱动轮指该驱动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
31.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头部、尾部都安装有激光扫描器15。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四周装有安全触边开关14。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在第一支撑架6与第二支撑架7之间设有电源系统9,在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尾部设有与电源系统9连接的供电插座。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其尾部设有操作面板10。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在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安装有格栅13。机腹移动支撑平台设有四组驻车装置,四组驻车装置分两列分布,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架6和第三支撑架8下方。
32.在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前方和两侧分别配备有一台机头顶升装置4和两台机翼顶升装置5,顶升装置用于飞机机头和机翼的支撑定位,在站位工作以及转站过程中对飞机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飞机发生俯仰或侧翻。
33.机头顶升装置4和机翼顶升装置5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208760920u所公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图4、图5所示的方案。如图4、图5所示,包括底座51,底座51中部竖直设立有套管52,套管52内设有梯形丝杠58,梯形丝杠58的上端设有与其配合的梯形丝杠螺母60。套管52的顶部横向固定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56和大齿轮57。大齿轮57套在梯形丝杠58外并且与其螺纹连接,梯形丝杠58其上端连接有顶升球头55。小齿轮56的下方设有驱动其转动的伺服电机53,该伺服电机53固定在安装座上。小齿轮56的上方设有可手动驱动小齿轮的预留扳手位54。梯形丝杠58的上端位于轴承59内。这种方式的顶升装置,其预留扳手位54和伺服电机53分居安装座的上下两侧,方便手动和电动模式的切换。顶升机构位于安装座的中部,其整体布局结构合理,紧凑稳固,使用寿命长,效果好。
34.在用上述顶升装置支撑机头和机翼时,首先通过伺服电机53带动传动小齿轮56,传动小齿轮56便可带动传动大齿轮57,传动大齿轮57的旋转运动进一步转换为了梯形丝杆58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最终带动顶升球头55实现对机头、机翼的支撑。底座51底部的轮组支撑结构可根据负载在固定支撑和移动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对机头机翼的移动转运。
35.手动工作时,只是将传动小齿轮57的运动由伺服电机53驱动改为了由手动驱动,方法是通过位于齿轮端保护盖内的预留扳手位54驱动。
36.如上所示,本发明的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整套装备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前起落架操作区域1、机舱操作区域2和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三大活动区域,在发动机舱操作区域3设计了可升降平台,便于人员操作,整体设计尺寸满足人机可达要求,负载能力可以满足20人同时操作;机腹移动支撑平台采用两组agv驱动轮18驱动,4个转向支撑轮16分布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四角,在移动过程中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此外还有2个万向轮位于支撑平台中部位置,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支撑装置集成于机腹移动支撑平台结构主体之上,可以保证各支撑装置和机身的相对位置准确、结构可靠;机头顶升装置4和机翼顶升装置5为独立模块化设备,设计成可移动式结构,可单独移动,机头顶升装置4和机翼顶升装置5可单独升降,也可联动升降;驻车装置17安装于支撑平台结构主体上,为移动支撑平台提供站位内的稳定支撑;电源系统19均集成于移动支撑平台结构主体内部,结构紧凑合理,便于维护。
3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