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4214发布日期:2022-04-06 17:5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无线充电应用于无人机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军用领域扩展到民用及商用领域。目前,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时,其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降落充电,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实行降落,此时需降落到指定地点,因而诞生了停放机构;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停放机构主要用于防止无人机直接落地被污染,或者出现与地面的撞击而被损坏,无法满足其他特定需求,如充电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包括停机平台、引导机构、定位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引导机构及定位模块均安装于停机平台上方,且所述引导机构围成供无人机停放的降落腔,无人机在降落腔内与充电模块对接,并完成充电。
5.优选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平台,以及通过无线充电平台实现无线充电的超级电容,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外漏于停机平台上端面,所述引导机构安装于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超级电容安装于停机平台内。
6.优选的,所述停机平台呈柜状结构,内部中空状,上端面具有一空腔;所述无线充电平台贴合停机平台上端内壁,覆盖空腔,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所述超级电容设置在无线充电平台下方,并置于一安装架上。
7.优选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及若干导向件,所述下连接件及上连接件均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设置,所述下连接件固定在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上连接件通过若干导向件与下连接件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下连接件的内径小于上连接件的内径,使围成的降落腔呈倒置的圆台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固定在停机平台上端面的风向仪、导航设备及天线设备,所述风向仪、导航设备及天线设备均设置在引导机构外围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人机的停放,并实现快速充电,满足无人机的高效工作效率;配备使用的引导机构,上端开口大,满足无人机的降落误差,并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精准的落在无线充电平台上,实现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的示意图。
14.其中:1、停机平台,11、空腔,2、充电模块,21、无线充电平台,22、超级电容,23、安装架,3、引导机构,31、下连接件,32、上连接件,33、导向件,4、风向仪,5、导航设备,6、天线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如图1所示,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包括停机平台1、引导机构3、定位模块及充电模块2。
17.停机平台1呈柜状结构,内部中空状,上端面具有一呈圆形的空腔11;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散热孔,及用于抬放的把手。
18.充电模块2包括无线充电平台21,以及通过无线充电平台21实现无线充电的超级电容22,无线充电平台21外漏于停机平台1上端面,超级电容22安装于停机平台1内;具体的,无线充电平台21贴合停机平台1上端内壁,覆盖空腔11,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超级电容22设置在无线充电平台21下方,并置于一安装架23上。
19.引导机构3安装于无线充电平台21上,并处于停机平台1上方,其结构包括下连接件31、上连接件32及若干导向件33,下连接件31及上连接件32均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设置,下连接件31固定在无线充电平台21上,上连接件32通过若干导向件33与下连接件31连接;同时,下连接件31的内径小于上连接件32的内径,使围成的降落腔呈倒置的圆台形结构,上端开口大,满足无人机的降落误差,并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精准的落在无线充电平台21上,实现无线充电。
20.关于无线充电,以“电磁感应式”技术为例,无线充电平台21内置送电线圈,无人机内置受电线圈,送电线圈与超级电容22连接,产生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由传输端(无线充电平台21)转移至接收端(无人机),进而完成无线充电;同时,也可采用“电场耦合式”技术,利用通过沿垂直方向耦合的两组非对称偶极子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传输电能,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场将电能从发送端转移到接收端。
21.定位模块包括固定在停机平台1上端面的风向仪4、导航设备5及天线设备6,风向仪4、导航设备5及天线设备6均设置在引导机构3外围侧,在无人机降落过程中,实现精准定位导航。
2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停机平台、引导机构、定位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引导机构及定位模块均安装于停机平台上方,且所述引导机构围成供无人机停放的降落腔,无人机在降落腔内与充电模块对接,并完成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平台,以及通过无线充电平台实现无线充电的超级电容,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外漏于停机平台上端面,所述引导机构安装于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超级电容安装于停机平台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平台呈柜状结构,内部中空状,上端面具有一空腔;所述无线充电平台贴合停机平台上端内壁,覆盖空腔,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所述超级电容设置在无线充电平台下方,并置于一安装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包括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及若干导向件,所述下连接件及上连接件均呈圆环形结构,并同轴设置,所述下连接件固定在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上连接件通过若干导向件与下连接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的内径小于上连接件的内径,使围成的降落腔呈倒置的圆台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固定在停机平台上端面的风向仪、导航设备及天线设备,所述风向仪、导航设备及天线设备均设置在引导机构外围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自动充电结构,包括停机平台、引导机构、定位模块及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平台,以及通过无线充电平台实现无线充电的超级电容,所述引导机构安装在无线充电平台上,并围成供无人机停放的降落腔;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人机的停放,并实现快速充电,满足无人机的高效工作效率;配备使用的引导机构,上端开口大,满足无人机的降落误差,并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精准的落在无线充电平台上,实现无线充电。实现无线充电。实现无线充电。


技术研发人员:于明坤 刘宇泰 王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