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

文档序号:31100450发布日期:2022-08-12 19:2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


背景技术:

2.人类一直梦想,像蝴蝶和鸟儿那样扇动翅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然而,人类研制出各种类型的飞机、直升机,却独独未能研制出扇动翅膀就能飞行的“扑翼飞机”,又称振翼机或仿生鸟。人们的飞天梦想就是从模仿鸟类的扑翼机开始的。扑翼机以它无需跑道、机械效率高等优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由于目前对扑翼空气动力学研究不足、材料和结构研究较少等,发展尚不成熟。
3.振翼机的发展趋势与其具体用途是分不开的,而扑翼机最有价值的领域在军用和民用上的体现分别是情报活动和日常出行。微型扑翼机成功研发完成后,可以给其加装摄像机和窃听器,利用其体积小,不易被发现的优点潜入敌国进行情报的获取。普通的固定翼或旋翼飞行器在飞行时会造成较大的声音,且耗油量大,而扑翼机飞行时则更加隐蔽,不易引起敌方察觉,且侦查时间更为持久,扑翼机还有一个显著的用途模仿鸟类直接对敌方发起打击。在民用方向,扑翼机则可能更多的应用在日常的交通出行上。与传统的固定翼飞机相比,扑翼机的优势是无需起飞滑落的跑道场地;与旋翼飞机(直升机等)相比,扑翼机的优势在于省燃料且噪声小。
4.在公开号为cn2057073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微型仿生扑翼机器人,包括电机、机架、主摇杆、摇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摇杆和连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摇杆设置在机架内,主摇杆的齿轮部分设置在机架内,主摇杆的摇杆部分穿过机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电机驱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一级传动花键轴相连接,从动齿轮通过轴承与机架相连,主摇杆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主摇杆的齿轮部分啮合,摇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从动齿轮和一个主摇杆上,主摇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主摇杆的摇杆部分末端与连杆通过铰链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从动摇杆的一端,从动摇杆与主摇杆轴承连接,从动摇杆、连杆均有两个。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仿生扑翼机器人仅能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机翼的扑动,而不能实现方向的转变,使得上述仿生扑翼机器人容易碰撞到障碍物。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两侧均安装有扑翼组件,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用于驱使扑翼组件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机壳尾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机壳尾部的尾部支座、固定于尾部支座上的数字舵机、与数字舵机的输出轴固定的拨动杆、转动安装于机壳尾部的尾翅以及与拨动杆连接并用于驱使尾翅绕尾
翅的转动轴转动的传动杆,且所述尾翅的转动轴轴线与数字舵机的轴线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字舵机用于控制转向组件,相对于模拟舵机其更有以下优势:在处理输入信号的方式不同:数字舵机是由主要由马达、减速齿轮、控制电路等组成,只需要发送一次pwm信号就能保持在规定的某个位置。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扑翼组件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的扑动,仿生鸟需要进行转向时,操作者只需使用遥控器控制数字舵机启停即可,数字舵机工作后带动拨动杆绕数字舵机的输出轴转动,在传动杆的传动作用下,尾翅绕其与机壳尾部的转动轴转动,以此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仿生鸟的转向运动。在控制仿生鸟向左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上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右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下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向下翻折。
9.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中空,所述机壳内壁自机壳头部向尾部依次固定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梯形板;
10.所述扑翼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滑动安装于第二连接件内的第一方料、套设于第一方料上并固定的第三连接件、与第一方料远离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的第四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中部转动连接的细棒料、与细棒料远离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远离第一方料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六连接件、设置于第六连接件内的第二方料以及与第二方料远离第六连接件的一端固定的第七连接件;
11.所述第五连接件远离细棒料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方料,所述第七连接件远离第二方料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套设于第三方料上的第八连接件,所述第三方料远离第五连接件的一端套设有第九连接件,所述第九连接件远离第三方料的一端插接有第四方料,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第一连接件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使用驱动组件驱使扑翼组件上下摆动时,操作者只需通过遥控器控制驱动组件驱使第一连接件转动,以此使得第一连接件绕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安装板的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第一方料、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细棒料、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二方料以及第七连接件均同步活动,仿生鸟两侧的扑翼组件均活动后,实现了整个仿生鸟的扑动飞行。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一侧的侧壁固定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安装板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马达的输出轴固定的主动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并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以及与从动齿轮转动连接的牵引杆,所述从动齿轮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主动齿轮两侧,所述牵引杆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上,所述牵引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靠近主动齿轮一侧的位置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驱动组件驱使第一连接件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遥控器控制马达工作,马达工作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以此使得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均转动,从动齿轮通过牵引杆牵引第一连接件,以使得仿生鸟两侧的上下摆动以
实现整个仿生鸟扑动。
15.进一步的,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的牵引杆端部位于从动齿轮靠近从动齿轮边缘的位置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从动齿轮通过牵引杆牵引第一连接件转动过程中的协调性,有利于减小此过程中所受阻力。
17.进一步的,所述梯形板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机壳两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供滑块两端滑移连接的滑槽,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用于折叠扑翼组件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牵引组件和动力组件;
18.所述牵引组件包括设置于滑块端部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球头连接件、与球头连接件靠近滑块的一端插接的第一连接杆、与球头连接件远离滑块的一端插接的第二连接杆以及与球头连接件中部活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滑块端部之间、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件之间及第三连接杆与第六连接件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使滑块沿滑槽往复滑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飞行时,操作者只需通过动力组件驱使滑块沿滑槽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滑动,以此使得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牵引球头连接件,使得球头连接件牵引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绕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轴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转动,以便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和第七连接件均朝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摆动,扑翼组件得以折叠,有利于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飞行。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滑块端部之间、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件之间及第三连接杆与第六连接件之间均通过钢球活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扑翼组件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协调性,降低了扑翼组件的各连接件之间产生相互阻碍的概率。
2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与机壳内底壁靠近机壳尾部一侧的位置固定的三角板、固定于三角板与梯形板之间的横板、固定于三角板侧壁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的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滑块并螺纹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动力组件驱使滑块沿滑槽滑动时,操作者只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螺杆转动,由于螺杆贯穿滑块并螺纹连接,以此使得滑块沿滑槽往复运动,从而便于扑翼组件的折叠和展开工作的进行。
24.进一步的,所述梯形板顶部固定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水平部端部与三角板远离机壳尾部一侧的侧壁固定,所述l形板水平部上表面与滑块底面抵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板对滑块的运动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增强了滑块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板远离机壳尾部一侧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方料,所述支撑方料贯穿梯形板侧壁并与第二安装板侧壁固定。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方料的设置,使得三角板、梯形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得以固定,增强了仿生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侧壁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轴将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增强了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扑翼组件和驱动组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本技术中,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扑翼组件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的扑动,仿生鸟需要进行转向时,操作者只需使用遥控器控制数字舵机启停即可,数字舵机工作后带动拨动杆绕数字舵机的输出轴转动,在传动杆的传动作用下,尾翅绕其与机壳尾部的转动轴转动,以此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仿生鸟的转向运动;
32.2、本技术中,使用驱动组件驱使第一连接件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遥控器控制马达工作,马达工作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以此使得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均转动,从动齿轮通过牵引杆牵引第一连接件,以使得仿生鸟两侧的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扑动;
33.3、本技术中,当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飞行时,操作者只需通过动力组件驱使滑块沿滑槽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滑动,以此使得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牵引球头连接件,使得球头连接件牵引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绕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轴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转动,以便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和第七连接件均朝向靠近机壳尾部的一侧摆动,扑翼组件得以折叠,有利于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飞行。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7.图3是图1删除机壳和转向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1、机壳;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梯形板;131、滑块;132、l形板;14、滑槽;2、扑翼组件;20、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一方料;23、第三连接件;24、第四连接件;25、细棒料;26、第五连接件;261、第三方料;27、第六连接件;28、第二方料;281、第九连接件;2811、第四方料;29、第七连接件;291、第八连接件;3、驱动组件;31、马达;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牵引杆;4、转向组件;41、尾部支座;42、数字舵机;43、拨动杆;44、尾翅;45、传动杆;5、折叠机构;51、牵引组件;511、球头连接件;512、第一连接杆;513、第二连接杆;514、第三连接杆;52、动力组件;521、三角板;522、横板;523、电机;524、螺杆;6、支撑方料;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
”ꢀ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包括机壳1、扑翼组件2、驱动组件3、转向组件4以及折叠机构5。机壳1内部中空,机壳1的头部模仿鹰头设计,机壳1的尾部模仿鱼尾骨设计。机壳1内壁固定有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梯形板13,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梯形板13自机壳1头部向机壳1尾部依次设置,且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和梯形板13之间相互平行。
46.扑翼组件2设有两组并分布于机壳1两侧,且扑翼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1、第一方料22、第三连接件23、第四连接件24、细棒料25、第五连接件26、第六连接件27、第二方料28以及第七连接件29。第一连接件2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第一连接件2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1和第二安装板12相互靠近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2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20远离第一安装板1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方料2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方料22滑动安装于第二连接件21内。第三连接件23套设于第一方料22上并固定,第四连接件24与第一方料22远离第二连接件21的一端固定连接。细棒料25为圆杆状结构,其一端与第四连接件24中部靠近机壳1头部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五连接件26的一端与细棒料25远离第四连接件2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六连接件27中部与第四连接件24远离第一方料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方料28设置于第六连接件27内并固定,第七连接件29与第二方料28远离第六连接件27的一端固定。
47.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连接件26远离细棒料2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方料261,第七连接件29远离第二方料28的一端转动安装有套设于第三方料261上的第八连接件291,第三
方料261远离第五连接件26的一端套设有第九连接件281,第九连接件281远离第三方料261的一端插接有第四方料2811。
48.驱动组件3安装于机壳1内,用于驱动组件3用于驱使第一连接件20转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扑动,且驱动组件3包括马达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以及牵引杆34。马达31与第二安装板12远离第一安装板11一侧的侧壁固定,马达31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安装板12并转动连接。主动齿轮32的轴线与马达31输出轴的轴线重合,其一侧的侧壁与马达31的输出轴固定。从动齿轮33的轴线与马达31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从动齿轮33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2上,从动齿轮33与主动齿轮32啮合,从动齿轮33设有两个并对称分布于主动齿轮32两侧。牵引杆34的一端与从动齿轮33靠近从动齿轮33边缘的位置转动连接,牵引杆34的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从动齿轮33上,且牵引杆34远离从动齿轮3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20靠近主动齿轮32一侧的位置转动连接。
49.需要使用驱动组件3驱使扑翼组件2上下摆动时,操作者只需通过遥控器控制马达31工作,马达31工作后带动主动齿轮32转动,以此使得与主动齿轮32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33均转动,从动齿轮33通过牵引杆34牵引第一连接件20转动,以此使得第一连接件20绕第一连接件20与第一安装板11的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21、第一方料22、第三连接件23、第四连接件24、细棒料25、第五连接件26、第六连接件27、第二方料28以及第七连接件29均同步活动,仿生鸟两侧的扑翼组件2均活动后,实现了整个仿生鸟的扑动飞行。
50.转向组件4安装于机壳1尾部,转向组件4设有两组并对称设置,每组转向组件4均包括尾部支座41、数字舵机42、拨动杆43、尾翅44以及传动杆45。尾部支座41固定于机壳1尾部,数字舵机42固定于尾部支座41上,数字舵机42的输出轴轴线与马达31输出轴的轴线平行。拨动杆43的一端与数字舵机42的输出轴固定,尾翅44安装于机壳1尾部并转动连接,且尾翅44的转动轴轴线与数字舵机42的轴线重合。传动杆45为圆杆状结构,其一端与拨动杆43远离数字舵机42的一端连接,传动杆45的另一端与尾翅44固定,用于驱使尾翅44绕尾翅44的转动轴转动。数字舵机42用于控制转向组件4,相对于模拟舵机其更有以下优势:在处理输入信号的方式不同:数字舵机42是由主要由马达31、减速齿轮、控制电路等组成,只需要发送一次pwm信号就能保持在规定的某个位置。驱动组件3用于驱使扑翼组件2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的扑动,仿生鸟需要进行转向时,操作者只需使用遥控器控制数字舵机42启停即可,数字舵机42工作后带动拨动杆43绕数字舵机42的输出轴转动,在传动杆45的传动作用下,尾翅44绕其与机壳1尾部的转动轴转动,以此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仿生鸟的转向运动。在控制仿生鸟向左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上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右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下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
51.梯形板13顶部设置有滑块131,机壳1两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供滑块131两端滑移连接的滑槽14,折叠机构5安装于机壳1内并用于折叠扑翼组件2,折叠机构5包括牵引组件51和动力组件52,且牵引组件51包括球头连接件511、第一连接杆512、第二连接杆513以及
第三连接杆514。球头连接件511设置于滑块131端部与第三连接件23之间,第一连接杆512、第二连接杆513和第三连接杆514均为圆杆状结构,第一连接杆512的一端与球头连接件511靠近滑块131的一端插接,第二连接杆513的一端与球头连接件511远离滑块131的一端插接,第三连接杆514的一端与球头连接件511中部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512与滑块131端部之间、第二连接杆513与第三连接件23之间及第三连接杆514与第六连接件27之间均通过钢球活动连接。
52.动力组件52用于驱使滑块131沿滑槽14往复滑动,动力组件52包括三角板521、横板522、电机523以及螺杆524。三角板521为三角形板状结构,其底面与机壳1内底壁固定。横板522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一端与三角板521靠近机壳1头部一侧的侧壁固定,横板522的另一端与梯形板13靠近机壳1尾部一侧的侧壁固定。电机523固定于三角板521侧壁上,其输出轴的轴线与马达31的输出轴轴线平行。螺杆524的轴线与电机523输出轴的轴线重合,其一端与电机523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螺杆524贯穿滑块131并螺纹连接。当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飞行时,操作者只需通过动力组件52驱使滑块131沿滑槽14向靠近机壳1尾部的一侧滑动,以此使得滑块131通过第一连接杆512牵引球头连接件511,使得球头连接件511牵引第二连接杆513和第三连接杆514,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21绕第二连接件21与第一连接件20之间的转动轴向靠近机壳1尾部的一侧转动,以便第三连接件23、第四连接件24、第五连接件26、第六连接件27和第七连接件29均朝向靠近机壳1尾部的一侧摆动,扑翼组件2得以折叠,有利于仿生鸟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飞行。
53.为增强滑块131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梯形板13顶部固定有l形板132,l形板132的水平部端部与三角板521远离机壳1尾部一侧的侧壁固定述l形板132水平部上表面与滑块131底面抵接,以此对滑块131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为增强仿生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三角板521远离机壳1尾部一侧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方料6,且支撑方料6贯穿梯形板13侧壁并与第二安装板12侧壁固定,第二安装板12与第一安装板11相互靠近的侧壁之间通过连接轴7固定连接。
54.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自动收翼的仿生鸟的使用原理为:数字舵机42用于控制转向组件4,相对于模拟舵机其更有以下优势:在处理输入信号的方式不同:数字舵机42是由主要由马达31、减速齿轮、控制电路等组成,只需要发送一次pwm信号就能保持在规定的某个位置。驱动组件3用于驱使扑翼组件2上下摆动以实现整个仿生鸟的扑动,仿生鸟需要进行转向时,操作者只需使用遥控器控制数字舵机42启停即可,数字舵机42工作后带动拨动杆43绕数字舵机42的输出轴转动,在传动杆45的传动作用下,尾翅44绕其与机壳1尾部的转动轴转动,以此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仿生鸟的转向运动。在控制仿生鸟向左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左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上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右上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44向上翻折;控制仿生鸟向左下方转弯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右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控制仿生鸟向下飞行时,操作者需通过数字舵机42控制仿生鸟两侧的尾翅44向下翻折。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