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9128发布日期:2022-10-15 00:4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以飞机等飞行器作为工具的下投式探空系统逐渐成为高空气象探测领域的新趋势,下投探空系统一般是由吊舱舱体结构、探空仪存储箱、控制系统、传送发射装置等部分组成。探空仪存储箱用于存放探空仪,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探空数据同时还负责与飞机平台进行通信,吊舱的传送发射装置是由控制系统控制装填探空仪直到落入加速轨道,而后完成发射动作的装置。该装置帮助探空仪运输至发射通道,并提供发射动力,为探空仪成功发射提供保障。
3.现有技术中下投式探空系统利用弹射筒或者螺旋供弹式发射装置。弹射筒是通过筒本体内的推板和弹性组件,依靠被压缩的弹性组件,探空仪得以释放。这种装置较易出现卡壳则现象,导致无法完成探测任务,稳定性不高。螺旋供弹式发射装置利用舱体内限位板及运输装置限制探空仪移动路线及方位,使其到达可投放的通道中给以一定的初速度将探空仪投出舱体。这种方式虽较弹射筒式故障率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放成功率,但在探空仪螺旋传输过程容易发生转筒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下投式探空仪投放机构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故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包括:
6.发射轨道;
7.传送机构,沿所述发射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传送机构上安装有推动件;
8.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送机构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传送机构带动所述推动件沿所述发射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
9.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一侧,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发射轨道垂直设置。
10.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链条和链轮,所述链轮转送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上,所述链条绕设安装在所述链轮上,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啮合配合,至少一个所述链轮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安装。
11.可选地,所述发射轨道的至少一端安装有检测组件,以监控探空仪本体是否从所述发射轨道上投放完成。
12.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的端部。
13.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配合安装。
14.可选地,所述发射轨道为直线槽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发射轨道安装在发射架,所述发射架背离所述发射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发射蒙皮。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包括:发射轨道;传送机构,沿所述发射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传送机构上安装有推动件;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送机构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传送机构带动所述推动件沿所述发射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
18.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在进行探空仪本体的投放工作时候,探空仪本体进入到发射轨道上,使推动件位于探空仪本体后方。驱动机构启动,带动传送机构工作,带动推动件沿发射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而推动探空仪本体沿发射轨道运动,并最终从发射轨道中发射。在探空仪本体发射过程中,探空仪本体的加速过程较长,发射过程更加平稳,且探空仪本体发射过程中均在轨道上在推动件的推动下运动,探空仪本体始终在推动件的驱动下加速运动,能够有效避免探空仪本体在发射过程中的卡壳等故障,能够大大提升探空仪本体的发射成功率。而且通过增长探空仪本体的加速路程,降低了探空仪本体的加速度,减少了探空仪本体发射过程中发生的受到的损害,保护了探空仪本体的安全性。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所述传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发射轨道一侧,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发射轨道垂直设置。通过使推动件与发射轨道垂直设置,在探空仪本体发射过程中,推动件能够始终与探空仪本体的前进方向垂直,使得推动件能够推动探空仪本体平稳加速,提升探空仪本体发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下投式探空仪投放装置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发射轨道;2、推动件;3、驱动机构;4、发射架;5、发射蒙皮;6、链条;7、链轮;8、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9.实施例
30.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投式探空仪传送投放装置,包括:发射轨道1、传送机构和驱动机构3。
31.发射轨道1沿探空仪本体的发射方向水平布置。传送机构沿发射轨道1的延伸方向设置,传送机构上安装有推动件2。驱动机构3安装在发射轨道1上,驱动机构3与传送机构传动配合,以驱动传送机构带动推动件2沿发射轨道1的延伸方向运动,利用推动件2推动探空仪本体沿发射轨道1加速运动并使探空仪本体从发射轨道1的尾部出发,并从发射轨道1的头部水平发射。
32.具体地,发射轨道1为直线槽结构,发射轨道1采用薄板折弯成型,铆接固定。在发生轨道下方设置发射架4以增加发生轨道的稳定性,发射架4下方设置发射蒙皮5以增加装置整体的抗腐蚀性和承载能力。发射架4采用铝材质,双面铣销成型。蒙皮采用环氧树脂材料,与发射架4采用结构胶固化成型。传送机构安装在发射轨道1一侧,推动件2与发射轨道1垂直设置。传送机构包括链条6和两个链轮7,链轮7转送安装在发射轨道1上,链条6绕设安装在链轮7上,链条6与链轮7啮合配合,其中一个链轮7与驱动机构3配合安装。作为推动件2的挡板固定安装在链条6上,在链条6的带动下沿发射轨道1的侧壁滑动。
33.发射轨道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作为检测组件8的红外传感器,用来监控探空仪本体是否从发射轨道1上投放完成,以及监控探空仪本体是否落入到发射轨道1中等待发射。驱动机构3安装在发射轨道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为驱动电机,传送机构中的一个链轮7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配合安装。
34.针对以往投放机构加速度较大时,容易损伤探空仪本体及影响探空仪本体发射后的开伞的问题,现设计一种加速段增长的传送投放机构。采用链条6作为主要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可自成一个模块,可以整体安装或拆下,以方便后续维护和维修。在实际引用时,探空仪传送投放装置分布于发射系统的底部,当系统准备投放探空仪时,主控制器发出投放准备指令,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链条6运动进而驱动作为推动件2的挡板到达指定位置。探空仪本体落入到发射轨道1,挡板复位运动到探空仪本体的尾部,此时投放准备动作完成。在探空仪进入发射轨道1后,发出投放指令,驱动电机启动,通过链条6传动带动挡板推动探空仪本体进行发射,同时发射系统的舱门打开,探空仪本体顺利出舱,打开伞开始探测数据。
35.探空仪本体在发射系统中由探空仪存储箱储存,当系统准备投放探空仪时,地面站发出投放准备命令,探空仪本体掉落至投放装置的发射轨道1内。发射轨道1设置为直线槽结构还能对落下的探空仪本体进行限位,避免探空仪本体从发射轨道1上脱落。投放命令
给出后,控制发射轨道1及驱动电机为探空仪本体的发射提供初速度,下投式探空仪传送投放装置和舱门配合运动将当前的探空仪本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后投放至舱外,顺利完成开伞进行气象数据的探测工作。下投式探空仪传送投放装置加速段增长后,降低了探空仪本体的加速度,保护了探空仪本体。装置不会出现转筒卡顿等情况,能够大大提升探空仪本体的发射成功率。而且通过增长探空仪本体的加速路程,降低了探空仪本体的加速度,减少了探空仪本体发射过程中发生的受到的损害,保护了探空仪本体的安全性。
36.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传送机构为一对传送辊和绕设在传送辊上的传送带,传送机构安装在发射轨道1的底部,作为推动件2的挡板向上垂直设置。
37.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发射轨道1为直线凸型导轨,在探空仪本体上设置凹槽与发射轨道1上的凸起滑动配合。
3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