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出风型涵道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9247发布日期:2023-03-15 03:1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强出风型涵道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涵道风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强出风型涵道风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涵道风扇(ducted fan)是一种在扇叶的外围设置圆筒以形成涵道的风扇,较同样直径的孤立风扇而言,能产生更大的风力,且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可利用涵道阻挡气动声向外传播。
3.现有的涵道风扇大多具有扇叶的数量较少(通常为3~7片)、扇叶的攻角较小且涵道较短的特征,例如公告号为cn203428021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涵道风扇,因而存在风压较小的问题,通常只适合在直进直吹的场景中进行应用。当此种涵道风扇的出风口受到物体阻挡或者应用在具有细长形管状的风道端口的暖风机等产品上时,很容易因风压不够而导致风吹不出来,进而引起风的反向回流并在涵道的进风口处形成回流风,导致进气量成倍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强出风型涵道风扇,风量大,风压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包括主圆筒、扇叶、电机、机座和支撑片,所述电机安装在机座之上,所述机座通过若干片支撑片与主圆筒相连接,所述主圆筒的涵道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9~15片所述扇叶分别环绕设置主圆筒的涵道之中且由电机驱动转动,各片所述扇叶与主圆筒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
6.作为优选,各片所述扇叶的攻角均为55
°
~75
°

7.作为优选,所述机座设有插口且具有弹性,所述机座的插口口部设有若干个切口,所述机座的插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电机插接在机座的插口处且输出轴贯穿机座的通孔。
8.作为优选,所述主圆筒的外壁处设有若干个定位接头。
9.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和各片扇叶分别设置在机座相对的两侧处,所述电机位于主圆筒的涵道之外。
10.作为优选,还包括延伸圆筒,所述延伸圆筒同轴安装在主圆筒设有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处。
11.作为优选,所述延伸圆筒远离主圆筒的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设有扩口部。
12.作为优选,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罩设在电机之外,所述导流罩远离主圆筒的涵道的出气口的一端设有收窄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通过将扇叶的数量增加至9~15片,从而可在高速转动下时提升风压,同时令各片扇叶与主圆筒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使涵道尾部
加长,解决风的回流,增加进气量,进而提升风量,可有效避免在出风口受到物体阻挡时发生风吹不出去的现象,还可适应暖风机等具有极窄增压出气口的产品的使用;
15.2.通过在主圆筒设有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处同轴安装延伸圆筒,可进一步加长涵道尾部,解决风的回流问题,并且位于延伸圆筒的自由端的扩口部还可增大进风面积,加强进风;
16.3.通过在电机之外罩设导流罩,同时在导流罩的自由端处设置收窄部,可利用导流罩对回流风进行导向,避免其重新进入主圆筒的涵道内。
1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19.图2是实施例一在去除电机后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实施例一在去除电机后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实施例一在去除电机后的仰视图;
22.图5是实施例一在去除电机后的俯视图;
23.图6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24.图中:1-主圆筒、2-扇叶、3-电机、4-机座、41-切口、5-支撑片、6-定位接头、7-延伸圆筒、71-扩口部、8-导流罩、81-收窄部。
实施方式
25.实施例一:
26.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包括主圆筒1、扇叶2、电机3、机座4和支撑片5,所述电机3安装在机座4之上,所述机座4通过若干片支撑片5与主圆筒1相连接,所述主圆筒1的涵道与电机3的输出轴同轴设置,9~15片所述扇叶2分别环绕设置主圆筒1的涵道之中且由电机3驱动转动,各片所述扇叶2与主圆筒1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1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具体而言,9~15片的扇叶2可在高速转动下时提升风压,而加长的涵道尾部可解决风的回流,增加进气量,进而提升风量,从而有效避免在出风口受到物体阻挡时发生风吹不出去的现象,还可适应暖风机等具有极窄增压出气口的产品的使用。
27.各片所述扇叶2的攻角均为55
°
~75
°
。其中,大攻角的扇叶2可进一步提升风压。
28.所述机座4设有插口且具有弹性,所述机座的插口口部设有若干个切口41,所述机座的插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电机3插接在机座的插口处且输出轴贯穿机座的通孔。如此设计,便于电机3的安装,可有效提升涵道风扇的装配效率。
29.所述主圆筒1的外壁处设有若干个定位接头6,用于与暖风机等产品相连接。
30.所述电机3和各片扇叶2分别设置在机座4相对的两侧处,所述电机3位于主圆筒1的涵道之外。其中,电机3靠近主圆筒1的涵道的出风口设置。
31.工作过程如下:
32.在工作过程中,电机3驱动各片扇叶2在主圆筒1的涵道内转动。此时,空气沿着进风口进入主圆筒1的涵道内,再在穿过各片扇叶2之后,从而出风口离开。
33.实施例二:
34.参阅图1至图5,还包括延伸圆筒7,所述延伸圆筒7同轴安装在主圆筒1设有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处。延伸圆筒7可进一步加长涵道尾部,解决风的回流问题。
35.所述延伸圆筒7远离主圆筒1的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设有扩口部71。扩口部71可增大进风面积,加强进风。
36.还包括导流罩8,所述导流罩8罩设在电机3之外,所述导流罩8远离主圆筒1的涵道的出气口的一端设有收窄部81。如此设计,可利用导流罩8对回流风进行导向,避免其重新进入主圆筒1的涵道内。
37.其他同实施例一。
38.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圆筒(1)、扇叶(2)、电机(3)、机座(4)和支撑片(5),所述电机(3)安装在机座(4)之上,所述机座(4)通过若干片支撑片(5)与主圆筒(1)相连接,所述主圆筒(1)的涵道与电机(3)的输出轴同轴设置,9~15片所述扇叶(2)分别环绕设置主圆筒(1)的涵道之中且由电机(3)驱动转动,各片所述扇叶(2)与主圆筒(1)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1)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各片所述扇叶(2)的攻角均为55
°
~75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4)设有插口且具有弹性,所述机座的插口口部设有若干个切口(41),所述机座的插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电机(3)插接在机座的插口处且输出轴贯穿机座的通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圆筒(1)的外壁处设有若干个定位接头(6)。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和各片扇叶(2)分别设置在机座(4)相对的两侧处,所述电机(3)位于主圆筒(1)的涵道之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圆筒(7),所述延伸圆筒(7)同轴安装在主圆筒(1)设有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圆筒(7)远离主圆筒(1)的涵道的进气口的一端设有扩口部(7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8),所述导流罩(8)罩设在电机(3)之外,所述导流罩(8)远离主圆筒(1)的涵道的出气口的一端设有收窄部(8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强出风型涵道风扇,包括主圆筒、扇叶、电机、机座和支撑片,所述电机安装在机座之上,所述机座通过若干片支撑片与主圆筒相连接,所述主圆筒的涵道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9~15片所述扇叶分别环绕设置主圆筒的涵道之中且由电机驱动转动,各片所述扇叶与主圆筒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扇叶的数量增加至9~15片,从而可在高速转动下时提升风压,同时令各片扇叶与主圆筒的涵道的进气口的间距大于与主圆筒的涵道的出气口的间距,使涵道尾部加长,解决风的回流,增加进气量,进而提升风量。进而提升风量。进而提升风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东科集成家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8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