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0949发布日期:2024-02-09 12: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航空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背景技术:

1、现有经济舱航空座椅仅具有乘坐的功能。近年来,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收益,减小座椅排间距,增加座位数以达到增加载客量已成为趋势。随着座椅排间距的缩小,乘客的乘坐姿态被压缩,在久坐的情况下,乘客身体容易产生不适感,从而有想站立起来活动筋骨的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诉需求,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通过结构调节达到乘客可站可坐需求的经济舱航空座椅,来满足提高乘客舒适度体验的需求,从而提升航空公司对乘客的服务质量,缓解经济舱综合征。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航空座椅姿态狭窄,难以为乘客提供舒适站姿,当同排乘客坐满后,位于内部的乘客进出不便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航空座椅,包括:骨架;座盆,与所述骨架可转动地连接;靠背,与所述座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一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二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所述座盆与骨架转动配合呈第三角度且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呈第四角度时,所述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骨架用于航空座椅的整体固定,具体地,骨架可以固定在客舱的地面上;座盆与骨架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靠背与座盆之间可以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可转动地连接方式。通过座盆、骨架、靠背三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呈第一角度且座盆与靠背呈第二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入座的入座姿态;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呈第三角度且座盆与靠背呈第四角度,航空座椅形成可供乘客站立的站立姿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第四角度既可以为一个固定角度值也可以代表在一个数值区间的角度值,比如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夹角为0度且座盆与靠背之间夹角为85-120度,航空座椅形成入座姿态;当座盆与骨架之间夹角为65-90度且座盆与靠背之间夹角为135-180度,航空座椅形成站立姿态。

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航空座椅,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设于骨架和座盆之间,并至少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座盆相对骨架转动;第二调节机构,设于座盆与靠背之间,并至少与座盆或靠背可转动地连接,用于通过调节自身长度驱动靠背相对座盆转动。

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相连,当第一调节机构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座盆相对于骨架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座盆相对于骨架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具体地,第一调节机构可以采用滑杆和滑槽配合实现长短变化,可以采用套筒和杆配合实现长短变化。

8、第二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靠背和座盆相连,当第二调节机构伸长或缩短时,将带动靠背相对于座盆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为保证靠背相对于座盆的正常转动,第一调节机构应至少有一端与骨架或座盆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两端分别与骨架和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转轴连接、铰接等。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与骨架和座盆中的一个相连;第一伸缩杆,与骨架和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机构的长度。

1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通过采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一连接杆套接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相对运动;其中,第一连接杆与骨架或座盆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骨架或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一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骨架和座盆之间的转动量。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与靠背和座盆中的一个相连;第二伸缩杆,与靠背和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从而调节第二调节机构的长度。

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机构与第一调节机构采用相同结构,其中,第二调节机构通过采用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长度调节,具体地,第二连接杆套接于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滑动配合,通过液压、气压或电机驱动第二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相对运动;其中,第二连接杆与靠背或座盆相连,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靠背或座盆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如铰接、转轴连接,从而将第二伸缩杆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量转变为靠背和座盆之间的转动量。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设有:安装孔,所述座盆通过安装孔与骨架可转动地连接。

14、所述座盆设有:第一旋转孔,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骨架与座盆转动配合时,所述安装孔与第一旋转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旋转孔,所述靠背通过第二旋转孔与座盆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调节机构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座盆可转动地连接;连接座,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连接座相连。

15、所述靠背设有:第三旋转孔,与所述第二旋转孔对应设置,所述靠背与座盆转动配合时,所述第三旋转孔与第二旋转孔具有相同中心轴线;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孔与靠背可转动地连接。

16、在该技术方案中,骨架的安装孔与座盆的第一旋转孔对应设置,骨架和座盆通过安装孔和第一旋转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骨架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座盆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第一旋转孔;座盆的第二旋转孔与靠背的第三旋转孔对应设置,座盆和靠背通过第二旋转孔和第三旋转孔配合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靠背两侧靠近座盆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旋转孔,座盆两侧靠近靠背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旋转孔。第一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座盆的第一连接孔铰接,第一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骨架上的固定销铰接。第二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座盆的连接座铰接,第二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靠背的第二连接孔铰接。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扶手,设有连接销,所述扶手通过连接销与靠背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还设有: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伸缩长度。

18、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椅背对应两个扶手,扶手上设有连接销,连接销与靠背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实现扶手与靠背的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扶手上设置有调节按钮,调节按钮用于控制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伸缩。

19、在使用上述方案中的经济舱航空座椅过程中,当需要调整经济舱航空座椅由坐姿状态至站立状态时,操作调节按钮,使第一调节机构的第一伸缩杆伸出,推动座盆绕第一旋转孔逆时针转动;再使第二调节机构的第二伸缩杆缩回,推动靠背绕第二旋转孔顺时针转动,调节靠背相对于座盆角度,当第一调节机构伸出最大值时,靠背运动到最高位置,经济舱航空座椅调整到站立状态。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的经济舱航空座椅可实现从站姿到坐姿的调节,即使在座椅排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乘客仍然可以利用姿态实现姿势转换,避免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产生的不舒适感。扶手安装在靠背上,并能相对靠背转动,当需要将座椅从坐姿状态调整至站立状态时,扶手位置始终能够保持在较舒适的状态。该经济舱航空座椅能够在密集排布的情况下,让乘客最大限度的实现姿态调整,提升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方便里座乘客出入。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