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1118发布日期:2024-02-09 12:1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辅助设备,具体为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


背景技术:

1、虽然现有的无人机起降平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有可改善的空间。

2、例如公告号为cn21673481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属于无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该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具有容纳无人机降落的中空部;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与所述箱体的内表面;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蜗杆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涡轮齿轮,所述涡轮齿轮的涡轮部分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涡轮齿轮的齿轮部分啮合;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第一摆杆在所述传动轮的带动下执行转动操作,进而驱动所述箱盖执行开启或关闭操作。通过该申请的方案,节省了无人机起降平台占用的停放空间。

3、上述的设备虽然减少了起降平台的占用面积,但是其实际使用中,无人机降落至箱体中时或者从箱体中起飞时,一旦升降角度发生偏移,极易导致机翼撞击箱壁,从而使得机翼受损,实际使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不便性,因此亟需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的设备虽然减少了起降平台的占用面积,但是其实际使用中,无人机降落至箱体中时或者从箱体中起飞时,一旦升降角度发生偏移,极易导致机翼撞击箱壁,从而使得机翼受损,实际使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不便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带有承载腔室的箱体及其顶部的箱盖,所述箱盖分为对称状ab两部分,所述箱体开口端嵌入有导轨,且导轨至少为一个,所述导轨上连接有电滑块,且电滑块连接在箱盖ab两部分上,用于箱盖ab两部分分离和贴紧,所述导轨和电滑块采用蓄电池供电以及外接开关控制,所述箱体的内部放置有隐藏板,用于无人机承载,所述隐藏板两面的两侧皆铰接有绞杆,且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箱盖的ab两部分上,所述绞杆的安装位置位于隐藏板中线的两侧,所述箱盖ab两部分分离至最大间距时,箱盖、绞杆和隐藏板处于同一平面;

3、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数量为四个,分布在箱体外侧的四角处,采用电滑块带动箱盖ab两部分分离,配合上ab两部分通过绞杆带动隐藏板上升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展开后承载面更大,便于无人机进行降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起飞和降落平台面积更大,实用性更强,且对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垂直度需求较少。

4、进一步的,所述箱盖ab两部分与绞杆铰接位置的外侧连接有遮挡套,且遮挡套呈左右对称式开口状,对箱盖的铰接处进行保护。

5、进一步的,所述隐藏板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限位槽中安装有工形架,用于对无人机脚架卡位,提升无人机在隐藏板上的稳定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嵌入安装有铁皮,且工形架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磁石,使得工形架和限位槽运动状态更加稳定。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在箱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内部旋转活动套接有螺纹杆,便于在不平整的土地上,将箱体整体调至接近水平状态,便于无人机起降。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和螺纹套采用扭力转轴进行可旋转式活动套接,使其非使用状态下,可以被收起。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导轨、电滑块、隐藏板和绞杆,采用电滑块带动箱盖ab两部分分离,配合上ab两部分通过绞杆带动隐藏板上升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展开后承载面更大,便于无人机进行降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起飞和降落平台面积更大,实用性更强,且对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垂直度需求较少。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承载机构(1),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带有承载腔室的箱体(110)及其顶部的箱盖(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111)分为对称状ab两部分,所述箱体(110)开口端嵌入有导轨(112),且导轨(112)至少为一个,所述导轨(112)上连接有电滑块(113),且电滑块(113)连接在箱盖(111)ab两部分上,用于箱盖(111)ab两部分分离和贴紧,所述导轨(112)和电滑块(113)采用蓄电池供电以及外接开关控制,所述箱体(110)的内部放置有隐藏板(114),用于无人机承载,所述隐藏板(114)两面的两侧皆铰接有绞杆(115),且绞杆(115)的另一端铰接在箱盖(111)的ab两部分上,所述绞杆(115)的安装位置位于隐藏板(114)中线的两侧,所述箱盖(111)ab两部分分离至最大间距时,箱盖(111)、绞杆(115)和隐藏板(114)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111)ab两部分与绞杆(115)铰接位置的外侧连接有遮挡套(116),且遮挡套(116)呈左右对称式开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板(114)上开设有限位槽(117),且限位槽(11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限位槽(117)中安装有工形架(118),用于对无人机脚架卡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7)的内壁上嵌入安装有铁皮,且工形架(118)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磁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座(210),所述固定座(210)连接在箱体(110)的外侧,所述固定座(210)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套(211),且螺纹套(211)的内部旋转活动套接有螺纹杆(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10)和螺纹套(211)采用扭力转轴进行可旋转式活动套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带有承载腔室的箱体及其顶部的箱盖,所述箱盖分为对称状AB两部分,所述箱体开口端嵌入有导轨,且导轨至少为一个,所述导轨上连接有电滑块,且电滑块连接在箱盖AB两部分上,用于箱盖AB两部分分离和贴紧,所述导轨和电滑块采用蓄电池供电以及外接开关控制,所述箱体的内部放置有隐藏板。本技术采用电滑块带动箱盖AB两部分分离,配合上AB两部分通过绞杆带动隐藏板上升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展开后承载面更大,便于无人机进行降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起飞和降落平台面积更大,实用性更强,且对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垂直度需求较少。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豪,于城镇,刘飞鸿,朱纹怡,王爱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橙鱼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