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1930发布日期:2024-02-09 12:2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平板车,具体涉及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


背景技术:

1、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2、机场主要使用平板车运输旅客行李和飞机运输的货物等,平板车主要通过牵引杆连接到拖车上,通过拖车施加动力运输货物,而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与拖车的连接是可拆卸的,例如现有技术cn215436601u公开的一种平板车,这使得平板车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的脱钩情况,脱钩后的平板车将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行,可能冲撞飞机和机组人员,危害飞机飞行安全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此外,平板车上的行李和货物等也会遭到损坏,导致乘客的利益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平板车的使用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避免平板车脱钩后惯性冲撞飞机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包括车体和牵引杆,所述车体与所述牵引杆活动连接,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自动制动机构,所述自动制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与所述牵引杆之间,

4、所述自动制动机构包括刹车机构和触动机构,所述刹车机构与所述触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刹车机构基于所述牵引杆与所述触动机构的抵靠而与所述车体接触实现制动。

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动机构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穿过所述刹车机构与所述刹车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刹车机构能够沿所述导向部件相对所述触动机构移动。

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部件包括u形固定支架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固定支架的两端连接,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刹车机构与所述刹车机构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刹车机构能够沿所述导向杆滑动。

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动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刹车机构两侧的第一施力结构和第二施力结构,所述刹车机构基于所述第一施力结构和第二施力结构施加的力而改变与所述车体的相对位置。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施力结构为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刹车机构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侧面和u形固定支架。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施力结构为刹车顶杆,所述刹车顶杆设置于所述刹车机构的第二侧面,所述刹车顶杆的第一端抵靠所述刹车机构的第二侧面,第二端穿过所述u形固定支架与所述u形固定支架活动连接,当所述牵引杆脱钩时,所述牵引杆垂落,所述牵引杆与所述刹车顶杆抵靠,进而推动所述刹车机构,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刹车机构移动至与所述车体接触,制动车体。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前轮和后轮,所述刹车机构设置于靠近所述前轮的位置。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杆和设置于所述刹车杆两端的刹车板,所述刹车板对应两侧的前轮的位置设置。

13、优选地,所述刹车板设置为弧形,以增大刹车板与车轮的接触,进而提升制动效果。优选地,所述刹车板采用橡胶材质,以增大刹车板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制动效果。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杆包括杆体和牵引头,所述杆体和牵引头通过惯性减震构件活动连接。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惯性减震构建包括前限位板、后限位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牵引头部分伸入所述杆体内,所述后限位板设置于伸入所述杆体内的所述牵引头上,所述前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杆体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后限位板和所述前限位板之间。

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杆上还设置有人工驻车机构,所述人工驻车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牵引杆保持竖直的固定机构和用于制动车轮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与所述自动制动机构的结构相同。

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止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自动制动机构的上方,所述牵引杆连接于所述止动机构与所述自动制动机构之间。

1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止动机构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牵引杆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选择地连接使得所述牵引杆能够保持竖直,进而抵靠所述止动机构的刹车顶杆,使得所述止动机构的刹车组件与所述前轮接触而保持驻车状态。

1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挂扣,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贯穿所述牵引杆与所述牵引杆枢转连接的止锁踏板,所述止锁踏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挂扣匹配的钩体,另一端设置有踏板,

20、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踏板的一侧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牵引杆连接,借助所述第三弹性件的拉力和牵引杆本身的重量,使得所述止锁踏板的钩体与所述挂扣稳定连接,从而持续保持牵引杆与所述制动机构的刹车顶杆的接触。

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通过自动制动组件的设置,在平板车出现脱钩情况时,也能够由牵引杆抵靠触动组件,进而带动刹车组件与车轮接触,制动平板车,避免平板车在机场内滑行冲撞而产生危险,提高平板车的运行安全程度;

23、2、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牵引头和杆体的弹性活动连接能够为平板车在行进过程的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惯性作用提供缓冲,一方面能够减少由于加速减速对牵引头的磨损和对动力车头的冲撞,另一方面对整车在水平方向都有减震作用,减少惯性作用对平板车上的仪器设备或旅客行李等的损害。

24、3、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设计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200)和牵引杆(300),所述车体(200)与所述牵引杆(300)活动连接,所述车体(200)上还设置有自动制动机构(400),所述自动制动机构(400)设置于所述车体(200)与所述牵引杆(3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机构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穿过所述刹车机构(410)与所述刹车机构(410)活动连接,所述刹车机构(410)能够沿所述导向部件相对所述触动机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刹车机构(410)两侧的第一施力结构(423)和第二施力结构(424),所述刹车机构(410)基于所述第一施力结构(423)和第二施力结构(424)施加的力而改变与所述车体(200)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结构(423)为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刹车机构(410)的第一侧面(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结构(423)和第二施力结构(424)分别与所述导向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410)包括刹车杆(413)和设置于所述刹车杆(413)两端的刹车板(414),所述刹车板(414)对应两侧的前轮(220)的位置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00)包括杆体(310)和牵引头(320),所述杆体(310)和牵引头(320)通过惯性减震构件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减震构件包括前限位板(311)、后限位板(321)和第二弹性件(330),所述牵引头(320)部分伸入所述杆体(310)内,所述后限位板(321)设置于伸入所述杆体(310)内的所述牵引头(320)上,所述前限位板(311)设置于所述杆体(310)上,所述第二弹性件(330)设置于所述后限位板(321)和所述前限位板(31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00)上还设置有人工驻车机构(5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11)为挂扣,所述第二连接件(512)为贯穿所述牵引杆(300)与所述牵引杆(300)枢转连接的止锁踏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制动带减震平板车,包括车体和牵引杆,所述车体与所述牵引杆活动连接,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自动制动机构,所述自动制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与所述牵引杆之间,所述自动制动机构包括刹车机构和触动机构,所述刹车机构与所述触动机构活动连接,基于所述牵引杆与所述触动机构的抵靠而使得所述刹车机构与所述车体接触,实现制动。本技术使用简便,无需多余操作,在牵引杆脱钩后能够实现自行制动,使得平板车减速,避免冲撞,造成的人员和财物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韩鹤光,任会平,郑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