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脚踏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464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雪地脚踏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在运载工具上装个将载荷转换为动力的装置。
迄今为止,人们曾制造过各种飞行工具,试图靠自身的体力来实现空中遨游,但终未获得成功。其因是人类无法凭借自身的体力,使这些运载工作达到飞行速度。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载荷本身亦是一种力。现今各种运载工具,没有考虑将其转换为动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设计一种能将载荷转换动力的装置。这种装置在运行时能把大部分载荷转换为动力,相应减少了载荷本身对地面形成的重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该装置的“十”字支架交叉点即轴心上,安装两组互为同步逆行的对称齿轮,载荷的两端分别垂直作用在每组的同一轴心、不同半径齿轮的动点上,长半径齿轮受力后带动短半径齿轮运转、短半径齿轮啮合在传动轴上,推动传动轴旋转。
本发明的两组齿轮上的长半径齿轮为受力齿轮,短半径齿轮为作功齿轮,载荷时因其重心由上至下呈悬挂状,重心支点在这两个齿轮的动点上,运行时,为使重心保持在同一位置,在每组齿轮上加了附加齿轮。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绘出。


图1、图2、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雪地脚踏飞机的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在同一轴心上的两组互为同步逆行的对称齿轮(A)、(B)(图1),“十”字支架(1),平行穿过空心传动轴(2)、(3),动力齿轮(A1)、(B1)和附加齿轮(Aa)、(Bb)的同一中轴穿过“十”字支架(1)的交叉点,载荷座椅(4),从“十”字支架(1)的上端插入,载荷两端支杆(5)、(6),分别作用在受力齿轮(A2)、(B2)及与(A2)、(E2)同步运行的作功锥形齿轮(E1)、(F1)的轴上(图2)(图3-1)、(E1)、(F1)同传动轴(2)、(3)啮合,滑板支杆(7)、(8)的上支点支撑在相同结构的(A3)、(B3)及(E2)、(F2)的轴上,所不同的是,(E2)、(F2)的轴端固定在“十”字支架(1)上(图3-2);(Aa)、(Ba)分别与(A2)、(A3)、(C)及(B2)、(B3)、(D)的外侧小半径齿轮相啮合,使之不偏离各自运行轨道。当载荷(人体)用脚蹬动(9),使(A1)运转,由反齿轮(10)带动(B1)同步逆行,同时其它各齿轮随之运行。载荷支杆(5)、(6)向下的垂直作用力通过(E1)、(F1)分别作用在传动轴(2)、(3)上(图2),使之旋转。由于(A2)与(B2)的半径(S1)和(P1)数倍大于(E1)与(F1)的半径(S2)和(P2),载荷作用在传动轴上的力就大,从而实现载荷转换为动力。传动轴(2)、(3)的外端齿轮,大干螺旋桨(11)、(12)的齿轮(图1),螺旋桨高速旋转,带动滑板可达到飞行速度,实现人力飞行。(机翼未在图中显示)。
权利要求
1.往雪地脚踏飞机上,加个载荷转换动力装置,该装置有两组在同一轴心互为逆转的对称齿轮(A)、(B),其特征是载荷(4)两端的垂直支杆(5)、(6)的重心支点分别作用在半径不同,在同一轴上的两个齿轮(A2)与(E1)及(B2)与(F1)的动点上,(E1)、(F1)与传动轴(2)、(3)的齿轮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两组对称齿轮(A)、(B)在同一轴心互为逆行,载荷(4)两端的垂直作用力(5)、(6),经齿轮(E1)、(F1),作用在传动轴(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载荷(4)直接作用在传动轴(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齿轮(A2)与(B2)的半径大于齿轮(E1)与(F1)的半径数倍,它们受到载荷两端(5)、(6)的作用力成反比。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载荷支杆(5)、(6)的作用力角度为9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在雪地脚踏飞机上装个能将载荷转换为动力的装置。该装置由同一轴心的两组互为同步逆行的对称齿轮,“十”字支架及两个传动轴组成。当给两组齿轮中的两个动力齿轮加力使之转动时,分别带动“十”字支架两侧受到载荷重力作用的两个长半径齿轮运输,长半径齿轮内侧的与之同一轴心、同步运行的短半径锥形齿轮,推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实现载荷重力的转换。
文档编号B64C1/16GK1157787SQ9511892
公开日1997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7日
发明者张朋心 申请人:张朋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