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放电器和包括该静电放电器的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9781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静电放电器和包括该静电放电器的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放电器和包括静电放电器的飞行器,更具体地,涉及在安装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安装方位的调节和确定等方面具有改进之处的静电放电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例如飞机、航空航天器、火车和汽车之类的高速运动体中,通常需要设置静电放电器(静电释放器)。特别地,在飞机中,静电放电器是用于通过将电流(静电)向大气缓慢地释放来保护飞机相关结构的必备器件。在飞机中,静电放电器可以安装在机翼(例如外侧副翼后缘和/或小翼后缘)、VTP (垂直安定面)、HTP (水平安定面)、方向舵和/或升降舵处。
[0003]参照图1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相关技术的一种静电放电器安装在飞机方向舵上的情况的示意图),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A包括基底安装部12A和放电本部14A。静电放电器1A安装在飞机的方向舵20A (图1中仅示出方向舵20A的一部分)上。基底安装部12A通常呈大致长方形板体。放电本部14A沿基底安装部12A的纵长方向固定地安装或一体地形成在基底安装部12A的横向居中位置处。方向舵20A具有设置在方向舵20A的后缘22A处的由金属制成的后缘轮廓件24A。后缘轮廓件24A通常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包封方向舵20A的后缘22A(在图1中,后缘轮廓件24A从右侧包封方向舵20A的后缘22A)。通过将静电放电器1A的基底安装部12A安装至方向舵20A的后缘轮廓件24A,静电放电器1A得以机械地固定至方向舵20A同时导电地连接至方向舵20A(后缘轮廓件24A)进而导电地连接至飞机的其它相关结构。
[0004]一方面,按照飞机设计要求,后缘轮廓件24A的沿飞机飞行方向FD的宽度FDW通常较小(例如,在某一型号的飞机中,要求后缘轮廓件的宽度为50-55_)。另一方面,出于确保静电放电器1A的稳固安装和足够电接触面积的考虑,基底安装部12A的面积进而其长度L不适合设定为过小(例如,在某一型号的飞机中,基底安装部的长度为82_),因而基底安装部12A的长度L通常大于后缘轮廓件24A的宽度FDW。再一方面,出于最小化由放电本部14A引起的风阻以及最小化放电本部14A本身受力(风力)的考虑,放电本部14A需要安装成与飞行方向FD—致(例如,在图1中的示例中,静电放电器1A及其放电本部14A需要以图示方式相对于方向舵20A定向)。
[0005]由此,如图1所示,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A中,为了避免静电放电器1A的基底安装部12A以部分悬置方式直接地安装至后缘轮廓件24A而造成安装不稳固和/或电接触不良,需要经由附加的金属板30A来将静电放电器1A安装至方向舵20A(金属板30A以部分悬置方式直接地安装至后缘轮廓件24A,然后基底安装部12A再通过紧固件40A安装至金属板30A)。
[0006]这样,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A中,由于在安装中需要使用附加的金属板30A而造成重量增加、安装复杂化和影响空气动力学表面。另外,也会由于所采用的金属板30A和基底安装部12A的部分悬置安装方式而影响空气动力学表面(引起湍流效应)并且也造成安装不便。另外,放电本部14A与基底安装部12A的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的结构还会造成静电放电器1A(具体为基底安装部12A)无法灵活地适应于方向舵20A的相对较窄的后缘轮廓件24A,而且特别地,还造成无法在安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放电本部14A相对于基底安装部12A和方向舵20A (后缘轮廓件24A)的角度从而难以确保放电本部14A安装成与飞行方向FD —致。
[0007]参照图2(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相关技术的另一种静电放电器安装在飞机升降舵上的情况的示意图),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B也可以包括基底安装部12B和放电本部14B。静电放电器1B安装在升降舵20B上。
[0008]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B中,类似地,基底安装部12B的长度L通常大于升降舵20B的后缘轮廓件24B的沿飞机飞行方向FD的宽度FDW。如图2所示,静电放电器1B以与图1中的部分悬置方式不同的方式安装至升降舵20B。然而,在这一不同安装方式中,也需要使用附加的金属板30B,以期改善静电放电器1B与升降舵20B(后缘轮廓件24B)之间的电接触、并且填平升降舵20B的后缘轮廓件24B与升降舵20B的本体区域26B之间的通常呈凹陷状的交界部28B从而确保静电放电器1B的稳固安装。
[0009]这样,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B中,类似地,由于在安装中需要使用附加的金属板30B而造成重量增加、安装复杂化和影响空气动力学表面。另外,也会由于金属板30B和基底安装部12B不仅安装在后缘轮廓件24B上而且还向上地安装在升降舵20B的本体区域26B上(也称为跨骑安装方式)而更加向上突出而影响空气动力学表面并且也造成安装不便。另外,类似地,放电本部14B与基底安装部12B的固定连接或一体形成的结构还会造成静电放电器1B (具体为基底安装部12B)无法灵活地适应于升降舵20B的相对较窄的后缘轮廓件24B,而且特别地,还造成无法在安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放电本部14B相对于基底安装部12B和升降舵20B (后缘轮廓件24B)的角度从而难以确保放电本部14B安装成与飞行方向FD —致。
[0010]另一方面,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静电放电器1A和静电放电器1B中,并未设置分度机构从而无法方便地和精确地调节和确定放电本部相对于基底安装部和方向舵/升降舵(后缘轮廓件)的角度进而难以确保放电本部安装成与飞行方向一致。
[0011]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内容旨在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12]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总概要,而不是本实用新型完全范围或本实用新型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安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基底安装部进而整个静电放电器的安装/组装方式的静电放电器。
[00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基底安装部进而整个静电放电器能够灵活地适应于相对较窄的后缘轮廓件的静电放电器。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安装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放电本部相对于基底安装部和后缘轮廓件的角度从而易于确保放电本部安装成与飞行方向一致的静电放电器。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静电放电器的通用性而无需针对例如不同的飞机型号和安装部位等而准备一系列不同的静电放电器的静电放电器。
[00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重量增加、组装复杂化和影响空气动力学表面等不利情形的静电放电器。
[00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电接触的静电放电器。
[00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和精确地调节和确定放电器主体相对于基底安装部和方向舵/升降舵的角度的静电放电器。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利地根据所确定的角度使放电器主体相对于基底安装部和方向舵/升降舵定位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放电器主体安装成与飞行方向一致的静电放电器。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静电放电器的飞行器。
[00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静电放电器,包括:基底安装部,所述基底安装部适于安装至运动体的支撑导电结构;以及放电器主体,所述放电器主体适于安装至所述基底安装部。在所述基底安装部与所述放电器主体之间设置有在所述静电放电器的现场安装过程中允许所述放电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底安装部旋转地定向至预定安装方位的安装方位调节机构。所述静电放电器还包括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适于将已定向至所述预定安装方位的所述放电器主体固定至所述基底安装部。
[002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还包括适于以分度方式调节所述放电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底安装部的旋转角度的大小的分度机构。
[002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分度机构包括适于粗调所述旋转角度的大小的第一分度机构,以及所述第一分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放电器主体处的周向地分布的第一定位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安装部处或者设置在中间体处的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齿啮合的周向地分布的第二定位齿,所述中间体布置在所述基底安装部与所述放电器主体之间。
[002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第二定位齿设置在所述中间体处,所述分度机构还包括适于精调所述旋转角度的大小的第二分度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分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体处的第一精调定位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安装部处或者设置在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基底安装部的锯齿板处的适于与所述第一精调定位齿啮合的第二精调定位齿。
[002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第一分度机构的定位齿的齿距对应于4至14圆弧度数范围中的一个度数,而所述第二分度机构的精调定位齿的齿距对应于0.5至1.5圆弧度数范围中的一个度数。
[002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第一分度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分度机构还包括刻度。
[002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安装方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轴部和形成在所述放电器主体中的轴孔,所述第一轴部适于插在所述轴孔中以便允许并引导所述放电器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底安装部旋转。
[002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基底安装部分体地形成并且适于穿过形成在所述基底安装部处的第一通孔,或者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基底安装部一体地形成或固定地连接。
[003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放电器主体包括放电本部和内部中介体,所述内部中介体适于匹配地容纳在形成于所述放电本部处的接纳槽中以便限制所述放电本部相对于所述内部中介体的旋转,以及所述轴孔形成在所述内部中介体中。
[003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轴孔为通孔,所述第一轴部的末端为螺纹末端,以及所述静电放电器还包括构成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适于与穿出所述轴孔的所述第一轴部的末端螺纹连接以便将所述内部中介体固定至所述基底安装部,由此所述第一轴部兼作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一部分。
[003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静电放电器中,所述中间体呈板状,在所述中间体处形成有圆孔,所述内部中介体适于容纳在所述圆孔中,以及,所述第一定位齿为设置在所述内部中介体的外周处的外定位齿,而所述第二定位齿为设置在所述圆孔的内周壁处的内定位齿,或者所述中间体呈板状并且在所述中间体处设置有圆形凸部,在所述内部中介体处则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圆形凸部的圆形槽,以及,所述第一定位齿为设置在所述圆形槽的内周壁处的内定位齿,而所述第二定位齿为设置在所述圆形凸部的外周处的外定位齿。
[00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