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19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筒形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禽畜肉香肠、鱼肉香肠等熟食制品、乳酷等乳制品、果汁冻等甜点、辣酱等半固体制品或其他加工食品的包装的圆筒形包装体。
作为用于包装禽畜肉香肠等加工食品的圆筒形包装体,已经知道的有日本实公昭40-31106及在日本实公昭50-5916公报中所记载的包装体。


图13和
图14分别表示在日本实公昭40-31106及在日本实公昭50-5916公报中所记载的包装体。如图所示13,14,薄膜100的两边缘部分互相接合形成圆筒体104的纵向密封部102。被包装物106填入圆筒体104内。圆筒体104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被收缩成束,并用由铝等金属所制成的夹圈110将该收束部108扎结而形成圆筒形包装体112。
图13中,符号114表示沿圆筒形包装体112全周设置的开启带。拉开开启带114将会在圆筒形包装体112形成断开处,故可以容易地将圆筒形包装体112除去。另外,
图14中,符号118表示在圆筒形包装体112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所设置的开启带。开启带118具有与开启带114相同的作用。
然而,如果对此类带有铝等金属所制的夹圈的包装体进行采用金属探测方式的品质管理检查时,上述的金属夹圈会引起金属探测器的反应,从而给本以检查异物为目的的金属探测带来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金属夹圈而使其两端密封的圆筒形包装体,消除两端密封部中形成的针孔。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圆筒形包装体包括由薄膜制成的圆筒体、该薄膜的两边缘部分互相接合而形成的沿圆筒体长度方向延展的纵向密封部、以及圆筒体的两端密封部,该圆筒形包装体的特点在于,圆筒体长度方向两端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薄膜形成上述两端密封部。
所述纵向密封部在上述两端密封部内的位置是随机的或者方向不规则,有可能在两端密封部中形成针孔。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圆筒体两端的薄膜是重叠薄膜并将处于该两端密封部内的上述纵向密封部的部分夹于上述重叠薄膜的中间,在此状态下将该薄膜收缩成束,并向收缩成束的薄膜两侧施加压力,以至纵向密封部的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和与该部分重叠的薄膜互相熔融接合。
由于在上述两端密封部断面的几乎全部领域内,纵向密封部的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和与该部分重叠的薄膜互相熔融接合,因此,不用金属制夹圈也可以形成两端密封部,而且纵向密封部的该部分被夹于上述重叠薄膜的中间而不露出于两端密封部的表面,所以不用金属夹圈两端密封部中也不易产竹针孔,从而提高了密封质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用于制造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包装体的立式连续填充包装装置的正视图、
图1(B)是表示该装置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1所示的立式连续填充包装装置的薄膜圆筒体形成部和纵向密封部形成部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形成扁平部时的部分斜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扁平部被收缩成束板收缩成束时的部分斜视图;图5(A)是表示上述扁平部的剖面图,图5(B)是表示收缩成束部分被用超声波熔融接合时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包装体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形包装体的两端密封部的放大斜视图;图8是表示纵向密封部的另一结构的剖面图;图9(A)是表示比较例的扁平部的剖面图、图9(B)是表示比较例的收缩成束部分被用超声波熔融接合时的剖面图;
图10(A)、(B)、(C)、(D)是表示各种收缩成束板的俯视图;
图11(A)、(C)是表示收缩成束板凹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1(B)、(D)是表示在上述凹部内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密封部的剖面图;
图12(A)、(C)是表示收缩成板凹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2(B)、(D)是表示在上述再现部内部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密封部的剖面
图13(A)、(B)分别是表示现有的圆筒形包装体的侧视图及展视图;
图14(A)、(B)分别是表示另一种现有的圆筒形包装体的侧视图及展视图。
图6和图7、8所示的圆筒形包装体是由亚二氧乙烯树脂薄膜等具有良好隔氧性的薄膜F所形成。该薄膜F的两边缘部分Fa和Fb互相重叠,熔融接合形成纵向密封部S1,该纵向密封部S1沿圆筒体的长度方向延展。
由薄膜F形成的圆筒体的纵向两端部分收缩成束形成收缩成束部2,该收缩成束部2内熔融接合的薄膜形成的两端密封部3,不需要金属夹圈等扎结手段。如为增加密封部3的密封效果,也可使用由金属以外的材料(如塑料等)制成的夹圈。
如图3、4和图9所示,为了形成收缩成束部2,由薄膜F形成的圆筒体的相应部分被压扁并排除其中的被包装物而形成扁平部Fr,该扁平部Fr的薄膜被有规则地折叠成束。
图5进一步详细地表示了收缩成束中2的形成过程。如图5(A)所示,由薄膜F形成的圆筒体的相应部分被压扁并排除其中的被包装物而形成扁平部Fr,同时,纵向密封部S1处于该扁平部Fr的部分被置于扁平部Fr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最好是中心位置。收缩成束板将收缩成束力P,P施加与扁平部Fr宽度方向的两端使扁平部Fr收缩成束。如果需要的话,可对扁平部Fr施加如图5(A)所示之导向力Ga、Ca、Gb、Gb,其结果,扁平部Fr薄膜被有规则寺折叠收缩成束。
如图5(B)所示,纵向密封部S1处于收缩成束部2的部分被夹于折叠收缩成束的薄膜Fr的中间,即位于收缩成束部2的内部。在收缩成束部2中,纵向密封部S1不仅位于X方向的大约中心位置而且位于Y方向的大约中心位置。
如图5(B)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采用超声波喇叭形体4和砧体5使收缩成束部2熔融接合。超声波刺叭形体4和砧体5的加压面4a、5a与含有纵向密封部S1部分的薄膜折叠面Fs平行,该加压面4a、5a沿X方向加压与收缩成束部2的重叠薄膜,并施与超声波使收缩成束部2的薄膜熔融接合。其结果,纵向密封部S1处于收缩成束部2的部分被夹于收缩成束部2薄膜的中间,即位于收缩成束部2的内部且大约中心位置,同时,与含有纵向密封部S1部分的薄膜折叠面Fs平行的加压面4a、5a将该薄膜折叠面Fs与位于其前后的薄膜折叠面一起熔融接合。在收缩成束部2中,由于在纵向密封部S1的熔融结块部分以及此左右两侧的薄膜边缘部分Fa、Fb的前后左右存在着均等分布的薄膜,所以加压面4a、5a施加的压力能均等地作用于收缩成束部2的薄膜。
由于加压面4a、5a施加的压力均等地作用于收缩成束部2,故在收缩成束部2的Y方向不易产生不均等的压力。因此,收缩成束部2内的薄膜F(包括纵向密封部S1的熔融结块部分)能被均等寺熔融接合,其结果是熔融接合的质量被提高,密封部3中不易产竹针孔。
上述圆筒形包装体是采用如
图1(A)所示的立式连续填充包装装置制造的。
图1(B)是表示该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导辊11a、11b将从薄膜卷10拉出的薄膜F引至如图2所示的成形部12形成圆筒状,同时,薄膜F的边缘部分Fa、Fb被引至成形部12两边缘部分12a、12b之间互相重叠。成形部12的下面设有一对高频率电极13a、13b,该高频率电极13a、13b将薄膜F边缘Fa、Fb的重叠部分的大约中心部位加压并熔融接合形成纵向密封部S1,从而形成圆筒体,该圆筒体由传送辊14a,14b传送下方。
填充喷嘴15从上方插入成形部12的中心,加工食品等被包装物由填充泵16经过填充喷嘴15填充入圆筒体。
填入被包装物后被继续传送至下方的薄膜F圆筒体在每隔一定距离处被压平辊18a、18b压平,将被压平部分内的被包装物挤出该部分而形成扁平部Fr。如图3所示,纵向密封部S1处于该扁平部Fe的宽W的大约中心位置。
图1所示之收缩成束/密封机20与圆筒体的下降豆腐同步升降驱动。当收缩成束/密封机20下降时,扁平部Fr被收缩成束形成收缩成束部2,并用超声波在收缩成束部2的上下间隔一定距离的两处位置熔融接合形成密封部,继而在上述两处的密封部之间的收缩成束部切断得到圆筒体包装体。
具体如图4所示,收缩成束/密封机20的收缩成束板21a、21b和收缩成束板22a、22b向着扁平部Fr的扁平面两侧互相接近,将收缩成束力P、P施加与扁平部Fr宽度方向两侧使扁平部Fr收缩成束。如果施加图5(A)所示的导向力Ga、Ga、Gb、Gb,扁平部Fr则能有规则地折叠形成收缩成束部2,并使纵向密封部S1处于使扁平部Fr的部分夹于收缩成束部2内的薄膜之间。
收缩成束完了之后、超声波喇叭形体4和砧体5立即互相接近,用超声波将收缩成束部2的上下部隔一定距离的两处位置熔融接合形成密封部。在收缩成束部2内,含有纵向密封部S1部分的薄膜折叠面Fs与超声波喇叭4及砧体5的加压面基本上平行。因此,如图5(B)所示,喇叭形体4的加压面4a及砧体5的加压面5a能在安定的状态下均等地加压于收缩成束部2Y方向的上述两处位置,并使之熔融接合形成密封部。然后,将此两处密封部之间的收缩成束部2用刀具23切断而形成已如图6所示的圆筒形包装体。
图10(A)、(B)、(C)、(D)是表示收缩成束板21a、21b的凹部25、26的各种形状,
图11(A)、(C)是
图10(A)、(B)的凹部25、26的放大图、
图11(B)、(D)是
图10(A)、(B)的凹部25、26中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密封部的剖面图。
图11(A)、(C)是
图10(C)、(D)的凹状部分25、26的放大图、
图11(B)、(D)是
图10(C)、(D)的凹状部分25、26中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密封部的剖面图。
图12(A)、(C)是表示收缩成板凹部25、26的放大俯视图,
图12(B)、(D)是表示在上述再现部内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密封部。试验证明
图10(A)、(B)、(C)所示的形状适合于制造本实用新型之包装体,其中
图10(A)、(B)的形状为最佳。
包装体的原材料除上述亚二氯乙烯树脂薄膜(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クレハロン”)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例如三层构造的聚乙烯类树脂,其内外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形成,中间层由乙稀乙稀醇共聚物或间二甲苯类聚酰胺树脂等隔氧性树脂形成。
如上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体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两端薄膜形成密封部,所以不需要使用金属制夹圈。
另外,纵向密封部处于包装体两端的部分被置于收缩成束薄膜的中心位置,因此在熔融接合时压力能均等地施加而形成均一的两端密封部,故该密封部不易产生针孔或破裂而引起密封不良。
权利要求1.一种圆筒形包装体,包括由薄膜制成的圆筒体、该薄膜的两边缘部分互相接合而形成的沿圆筒体长度方向延展的纵向密封部、以及圆筒体的两端密封部,其特征在于,圆筒体长度方向两端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薄膜形成上述两端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两端密封部内的薄膜是折叠成重叠薄膜,上述纵向密封部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收缩成束夹于该重叠薄膜中间,且纵向密封部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和与其重叠熔融接合的薄膜而形成上述两端密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向密封部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夹于上述重叠薄膜的中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食品包装的圆筒形包装体。该包装体的特征为,薄膜的两边缘部分互相接合形成沿圆筒体长度方向延展的纵向密封部,圆筒体长度方向两端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的薄膜形成的两端密封部。在圆筒体两端的薄膜是在被折叠并使上述纵向密封部处于圆筒体两端的部分被夹于折叠薄膜中间的状态下收缩成束并熔融接合,因此不需要使用金属制夹圈而能形成密封部,并且消除两端密封部形成的针孔。
文档编号B65D75/06GK2448754SQ0024256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8日
发明者冈田伸吾, 绿川浩二, 大西章二 申请人: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