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624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与带有防伪珠的瓶相配套的瓶盖。
现有技术中,实用新型专利00216458.2号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瓶盖,该技术是通过在瓶盖顶部装有一可抽出的增力插销,在直接旋转瓶盖无法将防伪珠拧断的情况下,抽出顶部的增力插销,用加大旋转半径从而增大力矩的办法来拧断防伪珠。这种技术的缺陷是,由于增力插销的长度受瓶盖顶部形状的限制,人手无法握紧增力插销,手的力量无法发挥,增力倍数显得有限,效果不明显,在实际运用中仍有少数防伪珠不能拧断的现象。在防伪珠较为牢固时,为拧断防伪珠经常需开启者竭尽全力才能开启,由于插销较小,插销的棱角对人手的反作用力较大,开启者经常因为硌手而出现护疼不敢用力的情况,导致少数瓶子无法通过正常使用方法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开启瓶盖时使增力效果更加明显、开启更为方便轻松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瓶盖,包括盖体以及盖体侧面与防伪珠相对应并能压损防伪珠的观察窗,其特征在于盖体的顶部置有能嵌入或夹住杆状物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开启时,只要将筷子之类的杆状物体嵌入缺口,扳动杆状物便可带着瓶盖一起旋转,观察窗的侧壁挤压防伪珠使其被挤压脱落。用本实用新型开启此类瓶子时,由于筷子之类的杆状物体较长,与受瓶盖顶部形状制约的增力插销相比,旋转力臂明显增加,增力效果明显,加上较长的杆状物体更易于人手握紧,方便发力,因此使得此类瓶子的开启变得更为方便轻松。
以下通过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图。
其中,1为瓶子,2为瓶子上的防伪珠,3为瓶盖,4为缺口,5为立柱,6为杆状物体,7为观察窗,8为凸边。
实施例1请参照
图1、图2,瓶盖3通过螺纹或瓶扣盖扣以及其它方式与瓶子1连接,防伪珠2在观察窗7内,盖体的顶部缺口4为一贯通的凹槽所构成,该凹槽是相对于盖顶凹进的。开启时,将杆状物体6嵌入凹槽4,如图2所示,扳动杆状物体6使其带动瓶盖3一起旋转,观察窗7的侧壁挤压防伪珠2使其被挤压脱落。
实施例2请参照图3、图4,瓶盖3通过螺纹或瓶扣盖扣以及其它方式与瓶子1连接,防伪珠2在观察窗7内,盖体的顶部缺口为置在盖顶上的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立柱所构成,置在盖顶上的至少两个立柱可以构成至少两个缺口。本实施例采用了瓶盖3的顶部有两个立柱5并形成两个缺口4。开启时,将杆状物体6置入两个缺口4,并反别两个立柱5,使其带动瓶盖3一起旋转,观察窗7的侧壁挤压防伪珠2使其被挤压脱落。
实施例3请参照图5、图6,瓶盖3通过螺纹或瓶扣盖扣以及其它方式与瓶子1连接,防伪珠2在观察窗7内,瓶盖3的顶部有一凸出于盖顶的凸边8,凸边8上至少开有一个相对于凸边8凹进的槽口4,为开启的稳定,通常是在盖顶的凸边8上相对称的位置设置两个槽口4。开启时,将杆状物体6压入两个槽口4,如图6所示,扳动杆状物体6使其带动瓶盖3一起旋转,观察窗7的侧壁挤压防伪珠2使其被挤压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瓶盖,包括盖体以及盖体侧面与防伪珠相对应并能压损防伪珠的观察窗,其特征在于盖体的顶部置有能嵌入或夹住杆状物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的顶部缺口为一贯通的凹槽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的顶部缺口为置在盖顶上的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立柱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置在盖顶上的至少两个立柱可以构成至少两个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的顶部缺口为置在盖顶上的至少一个槽口所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瓶盖,包括盖体以及盖体侧面与防伪珠相对应并能压损防伪珠的观察窗,其特征在于:盖体的顶部置有能嵌入或夹住杆状物的缺口。本实用新型开启时,只要将杆状物体嵌入缺口,扳动杆状物便可带着瓶盖一起旋转,观察窗的侧壁挤压防伪珠使其被挤压脱落。由于杆状物体较长,旋转力臂明显增加,增力效果明显,加上较长的杆状物体更易于人手握紧,方便发力,因此使得此类瓶子的开启变得更为方便轻松。
文档编号B65D55/12GK2464666SQ0026855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毅 申请人:上海嘉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