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183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热封性或可焊性塑料薄膜形成的用来装特定的可流动或可灌注产品的立式包袋,该包袋包括-两片相对立的依靠侧缝沿着侧边密封的侧壁;-一片能在侧壁下部之间扩展,与沿着横向底缝和沿着底部侧缝的各片侧壁密封的内部折叠的底壁;-一片能在侧壁上部之间扩展,与沿着横向顶连接部的各片侧壁连接,并和沿着顶缝的各片侧壁密封的内部折叠的顶壁;
根据本发明,该立式包袋特征为一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片和在两个侧壁片横边之间一个横向重叠区里覆盖在第一侧壁片的第二侧壁片,在重叠区里的侧壁片采用沿侧缝纵向可剥离连接的方式以及一种横向可剥离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侧壁片在横向可剥离连接外伸展成为一个握持件。这样该包袋靠夹紧和拉拔这个握持件很容易打开,籍此纵向可剥离式连接和横向可剥离式连接被打开。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一个侧壁和底壁之间的底缝可能会在后者和从底缝延伸到顶连接部的第一侧壁片之间产生,以致于它的横边靠近于上述顶连接部,在上述一个侧壁和顶壁之间的顶连接部会在后者和位于重叠区域较远的第二侧壁片之间产生。通过设置一个紧靠或直接与顶缝相邻的第一侧壁片的棱边,当包袋打开时,在包袋里面包装好的产品保持最佳特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一个侧壁和顶壁之间的顶连接部会在后者和从顶连接部向下一段距离延伸到底缝的第一侧壁片之间产生,在上述一个侧壁和底壁之间的底缝会在后者和位于重叠区域较远的、从底缝向上延伸到顶连接部的第二侧壁片之间产生,以致于它的横向棱边与上述顶连接部相邻。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它的自由边里给第二侧壁片的握持件设置两个间隔开的切口。因此很可能给包袋提供几个不同尺寸的开口。当抓紧两个切口之间的握持件时,就形成一个宽度基本上与切口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开口,第二侧壁片或翼片沿自两切口的延伸线被撕开。抓紧在一个切口和邻近侧缝之间一部分握持件,就形成一个宽度基本上与上述切口和沿着上述侧壁的纵向可剥离连接部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开口。也有可能抓紧两个切口之上的握持件,会形成一个宽度与两个侧缝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开口。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一侧壁片可有一个可剥离性热封在第二侧壁片内部密封中介层的外部密封中介层。
在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里,当包袋壁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基本上是由聚乙烯合成,第一侧壁片的外部密封中介层可以包括是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共聚物。由此可得,该立式包袋可由一种单一薄膜料所组成,它包含一个基本上由聚乙烯合成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和一个由聚乙烯与聚丙烯共聚合物合成的外部密封中介层。
在发明的第二后面提到的实施例中,当包袋壁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基本上是由聚丙烯合成,第一侧壁片的外部密封中介层可以包含改良聚丙烯,使聚丙烯维持一种可剥离的热封性能。由此可得,该立式包袋可由一种单一薄膜料所组成,它包含一个基本上是聚丙烯合成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和一个使聚丙烯维持一种可剥离的热封性能的改良聚丙烯合成的外部密封中介层。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侧壁片的重叠区域里的可剥离连接包括一个至少应用在其中重叠区域里侧壁片两个相对表面之一的热熔型剥离带。这样一个热熔型剥离带很容易运用,还能给该可剥离连接提供一个容易控制的剥离强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该可剥离连接包含一个位于两个侧壁片重叠区里的薄膜带,并且牢固地(不可剥离地)热封在两个侧壁片之一上,优选为第二侧壁片时,该薄膜带基本上相应邻近侧壁片的密封中介有第一密封中介表面,可剥离地热封在另一个侧壁片上,优选为第一侧壁片时,该薄膜带有第二密封中介表面,可剥离地热封在邻近侧壁的密封中介上。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使得使用具有同样外部和内部密封中介的塑料薄膜成为可能。当密封中介基本上是由聚乙烯合成,该薄膜带的第一密封中介表面也由聚乙烯合成,有利的是,它的第二密封中介表面可以是聚乙烯与聚丙烯的共聚物。当包袋壁的外部和内部密封中介层都使用聚丙烯合成的塑料薄膜,薄膜带的第一表面相应由聚丙烯合成,而它的另一表面由可使聚丙烯维持一种可剥离性热封性能的改良聚丙烯合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该可剥离连接包含一个位于重叠区里两个侧壁片之间的薄膜带,它有第一和第二密封中介层,借此薄膜带牢固地(不可剥离地)热封在各自的侧壁片上。上述薄膜带还包含一个与至少一个外部中介层相连的中间层,其撕开阻力弱于在中间层与上述密封中介层之间的剥离强度。通过在不牢固密封中介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分层作用,撕开密封线缝两侧上的不牢固密封层,该可剥离连接就被打开。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使得使用具有同样外部和内部密封中介的塑料薄膜成为可能-如上所提到的-它基本上可由聚丙烯或聚乙烯合成,该薄膜带的密封中介层基本上也可由聚丙烯或聚乙烯合成。
当一种压敏胶粘剂,例如一种热熔型胶粘剂被用作中间层,上面的实施例进一步使得给包袋提供一定重合性成为可能。当打开包袋的可剥离连接,该中间层-象上面提到的-就暴露出来,该中间层是一种自密封胶,它在初次打开上述包袋之后,还能粘在相对侧壁片的表面。
最后根据本发明,可剥离连接的剥离强度可在每20毫米施加100至800克力的范围内,优选为每20毫米施加200至600克力,最好每20毫米施加300至500克力。


图1至图3所示,侧壁1包括第一下侧壁片1a和形成襟翼并在横向重叠区域15里覆盖在第一侧壁片1a上的第二上侧壁片1b。重叠区域15被下侧壁片1a的上边16与襟翼片的下边17所限制。在重叠区域15里襟翼片1b依靠一横向可剥离连接18与位于侧缝区里的两纵向可剥离连接19,20与下侧壁片1a热密封连接。横向可剥离连接18从襟翼片的下边17隔开,以致于当开袋时可剥离连接18,19,20被打开,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握持件21以供握住。
在襟翼部1b的最底下自由边17处给握持件21提供了两个间隔开的切口22,23。握住两个切口之间的握持件21,襟翼1b基本和两切口22,23成一直线被撕开,在它们之间的可剥离连接18剥落。因而形成一个宽度基本与两切口22,23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开口。抓紧在两切口之一与邻近侧缝之间的握持件,例如切口23和侧缝5,襟翼基本和切口23成一直线被撕开,同时可剥离连接19和在可剥离连接19和切口23之间的横向可剥离连接18也剥落。因而会形成一个宽度基本与切口23和可剥离连接19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开口。最后,通过抓紧两切口22,23上的握持件,便于打开两纵向可剥离连接19,20之间襟翼1b,以致于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宽度基本与其间两纵向可剥离连接的距离相对应的开口。
在下侧壁片1a的外表面和襟翼片1b的内表面之间的可剥离连接18,19,20,通过形成密封中介层的下侧壁片1a的外表面24(见包袋的相对应部分)可得,该外表面通过热封在第二侧壁片上部或襟翼1b内表面25的内部密封中介层上形成可剥离式密封。当襟翼部1b的内表面25由聚乙烯构成,则下侧壁片1a的外表面24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一种共聚物构成,因而通过热封可得到一个可剥离式连接。这种连接里应注意的是,包袋的所有侧壁1,2,3,4可方便地由层压件构成,见包袋相对应部分,它的内表面基本是由包含聚乙烯的一个密封中介层组成,外表面是由包含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上述共聚物的一个密封中介层组成。
尽管图3表明侧壁1,2和底壁及顶壁4,3是由各个膜片密封在一起而形成,还是应该理解为包袋是依靠所示虚线26至29而成的一种单一薄膜料所组成。
根据本发明,可采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塑料层压件来制造该包袋,关于此点,举例包括当用一种单一薄膜料制造包袋时,一个有一个外部和内部密封中介层的层压件需要在侧壁1的襟翼部1b和下侧壁片1a之间具有可剥离连接。这可依靠OPP共挤制件/PETP(聚脂)/PE层压件得到,里面的PE层在里侧,见成品袋相对应部分,OPP共挤制件表示一个共挤压的定向聚丙烯膜层,每一边都带有一个包含OPP和PE的共聚物的狭长的密封中介层。为了得到加强的屏障性能,例如可在PETP层和PE层或OPP共挤制件膜层之间提供一层屏障,例如一层铝膜。而且该PETP层可用一层定向聚酰胺(OPA)代替。
用一个单一薄片料制造包袋的另一个选择是采用一个具有聚丙烯的内密封中介层和改良聚丙烯的外密封中介层的膜片,通过热封给内聚丙烯层提供一个可剥离连接。象上面提到的,也可在内部聚丙烯层和外部改良聚丙烯层之间形成一层PETP膜片或一层OPA膜片和任选一层由铝膜形成的屏障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包袋的站立性能和稳定性,在侧壁1,2上会比顶壁及底壁3,4采用更牢固或坚硬的膜片。在这个实施例中,包袋由五个膜片料组成。使用象上面提到的同样的层压件,侧壁(至少是下侧壁片1a)上会比顶壁及底壁采用更厚的层压件,上侧壁片1b和侧壁2仍然可采用一个PETP/PE层压件(或PETP/PP层压件),向内的PE层见包袋的相对应部分。一个PE/PETP/PE层压件(PP/PETP/PP层压件)或是上面的OPP共挤制件/PETP/PE层压件(或一个改良的PP/PETP/PP层压件)可用作顶壁及底壁。后面的层压件也可用作下侧壁1a。在这个实例里PETP可用OPA代替,这些层压件可包含一个由铝膜形成的屏障层。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该包袋可在立式填充和密封机器上用一个单一薄片制成以及用五个分开的薄片制成。同样可适用于预制袋,也就是从一个侧缝分开的成品袋的生产上。
现参照图1至图3,图3表示在第一上侧壁片1b和下侧壁片1a之间重叠区15的可剥离连接38,39,40的另一个实施例。这些可剥离连接以热熔带30的形式施加在两个侧壁片1a和1b之间重叠区里上侧壁片1b的内表面25上。通过密封工具激活热熔带,在密封区38,39,40里的侧壁1a和1b之间就形成了可剥离连接38,39,40,它们的宽度与使用的密封工具的宽度相对应。当然在可剥离连接的实施例中,以上所有层压件可用作侧壁。然而由于热熔带30本身要在上侧壁片1b和下侧壁片1a之间提供可剥离连接,如有一内密封中介层,事实上任何层压件或膜片都可用作侧壁。
图4表示上侧壁片1b和下侧壁片1a之间的可剥离连接的第三个实施例,不过主要表示的是横向可剥离连接48。上述可剥离连接,特别是横向可剥离连接48包括一个在侧壁片1a和1b的重叠区15里提供的薄膜带50,通过固封方式与上侧壁片1b密封,通过可剥离式密封方式与下侧壁片1a密封。由薄膜带50得到的特征是包括面向上侧壁片1b的第一表面51,相应于形成上侧壁片1b内表面25的密封中介层形成一个密封中介层,还包括面向下侧壁片1b的第二表面52,通过热封在形成下侧壁片1a外表面24的密封中介层上形成一个可剥离式密封中介密封层。上侧壁片1b内表面25和下侧壁片1a外表面24大体是由PE或PP组成,薄膜带50的第一表面51大体也是由PE或PP组成,而第二表面52可由以上提到的包含PE和PP的共聚物或是以上提到的改良的PP。当可剥离连接48被打开或是剥离开,薄膜带50仍保留在上侧壁片1b上,因而不会阻止袋中产品的灌注,同时可从上侧壁片1a的上横边16处灌注。
图5表示上侧壁片1b和下侧壁片1a之间重叠区的可剥离连接的第四个实施例。这些可剥离连接,主要见图5所示横向可剥离连接58,包括一个位于重叠区15的薄膜带60,相应于形成下侧壁片1a外表面24的密封中介层和形成上侧壁片1b内表面25的密封中介层,拥有第一表层61和第二表层62,上述薄膜带因此被不可剥离地热封在上述表面。在两个表层61和62之间提供中间层63,它可剥离式连接在第二表层62上,最佳状态是稳固地连接在第一表层61上。第二表层62的撕开阻力还小于在上述层与中间层63之间的剥离强度。通过拉拔握持件21打开可剥离式连接58,相应于所用密封工具边缘,层62沿着缝边64被撕开。此外相应于密封带在层62与中间层63之间产生分层。考虑到可剥离式连接和相对下侧壁片1a相应部分压紧中间层63的暴露部分进行初次使用之后的包袋的重复使用性,中间层63使用了压敏粘胶剂。
图6表示了根据本发明与如图1,3所示包袋的大尺寸相协调的立式包袋的可供选择的一个实施例,还是包括两个对立的侧壁71,72和对立的顶壁和底壁73,74。相应于图1至图3的侧缝5,6,侧壁71,72依靠侧缝(没有表示)密封在一起。底壁74沿着一个底壁折线83向里折叠,并沿着两个对立的下横向底缝77,78与侧壁71,72密封。相应地顶壁73沿着一个顶壁折线84向里折叠,并沿着两个对立的上横向顶缝81,82与侧壁71,72密封。折叠的顶壁73和底壁都是自身密封并沿着侧缝与侧壁密封。如图1至图3所示的包袋,该包袋相应于边缝9,10形成斜缝。
图6中所示立式包袋的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侧壁71的结构与图1至图3所示的立式包袋不同。该侧壁71包括第一上侧壁片71a,以及在横向重叠区85中覆盖在第一侧壁片71a上的第二下侧壁片71b。第一侧壁片71a依靠横向顶缝81与上顶壁73密封,并从顶缝81向下延伸一小段距离。第一侧壁片71a在下横边86处结束。第二侧壁片71b依靠横向底缝77与底壁74密封,并从那里向上延伸。第二侧壁片71b在位于横向顶缝81下的上横边87处结束。重叠区域85限制在下侧壁片71b的上边87与上侧壁片71a的下边86之间。在重叠区域85里,第二侧壁片71b依靠一个横向可剥离连接88和两个位于邻近侧缝区(没有表示)的纵向可剥离连接(没有表示)与第一侧壁片71a热封连接。横向可剥离连接88与第二侧壁片71b的上边87隔开,当开袋时可剥离连接88被撕开,形成一个握持件91。
依靠热封第二侧壁片71b的内部密封中介层,从可剥离密封中介层形成第一侧壁片71a的外表面94(见包袋的相对应部分),又在第二下侧壁片71b的内表面和第一侧壁片71a的外表面之间提供了可剥离连接88,其中上述密封中介层形成内表面95。侧壁片71b的内表面95基本上由聚乙烯组成,侧壁片71a的外表面71a可由包含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共聚物或是由包含聚乙烯和聚丁烯的混合物组成,以致于通过热封可得到一个可剥离式连接。相应地侧壁片71b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基本上由聚丙烯组成,则侧壁片71a的外部密封中介层可由改良聚丙烯组成,通过聚丙烯热封可得到一个可剥离式连接。
侧壁片71a和侧壁片71b以及其它壁72,73,74可由上面提到的OPP共挤制件/PETP/PE层压件或改良的PP/PETP/PP层压件构成。至于包袋壁可用的材料,可见包袋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及图3至图5所示两个侧壁片之间的可剥离连接的实施例里所提到的描述。因此该立式包袋的图6所示实施例里使用了图3至图5所示可剥离连接的实施例也是可以理解的。
权利要求
1.立式包袋,由热封性或可焊性塑料薄膜形成的用来装特定的可流动或可灌注产品,包括-两个对立的侧壁(1,2;71,72)是依靠侧缝(5,6)沿着它的侧边密封在一起;-向内折叠的底壁(4;74)在侧壁(1,2;71,72)下部之间形成,且沿着横向底缝(7,8;77,78)以及底部侧缝与各个侧壁(1和2;71和72)密封;-向内折叠的顶壁在侧壁(1,2;71,72)上部之间延伸,沿着横向顶连接部(11,12;81,82)与各个侧壁相连,并沿着顶部侧缝与各个侧壁(1,2;71,72)密封;其特征在于,一个侧壁(1;71)包括第一侧壁片(1a;71a)以及在两个侧壁片(1a,1b;71a,71b)横边(16,17;86,87)之间的横向重叠区(15;85)里覆盖第一侧壁片(1a;71a)的第二侧壁片(1b;71b),在重叠区(15;85)里的侧壁片(1a,1b;71a,71b)是依靠纵向可剥离连接部(19,20;39,40)以及横向可剥离连接(18;38;48;58;88)连接起来,第二侧壁片(1b;71b)延伸到横向可剥离连接部(18;38;48;58;88)之外,形成了一个握持件(21;9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在底壁(4)与从底缝(7)向顶连接部(11)延伸的第一侧壁(1a)之间形成了上述一个侧壁(1)和底壁(4)之间的底缝(7),以致于其横边(16)相邻于上述顶连接部,并且在顶壁(3)与位于重叠区(15)最外层的第二侧壁片(1b)之间形成了上述一个侧壁(1)与顶壁(3)之间的顶连接部(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个侧壁(71)和顶壁(73)之间的顶连接部(81)在顶壁(73)与从顶连接部(81)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到底缝(77)的第一侧壁片(1a)之间形成,在上述一个侧壁(71)与底壁(74)之间的底缝(77)在底壁(74)与位于重叠区(85)最外层,并从底缝(77)向上延伸到顶连接部(81)使其横边(87)相邻于上述顶连接部的第二侧壁片(71b)之间形成。
4.如前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第二侧壁片(1b)的握持件(21)在它的自由边(17)里具有两个间隔开的切口(22,23)。
5.如前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片(1a;71a)具有外部密封中介层(24;94),它可剥离地热封在第二侧壁片(1b;71b)的内部密封中介层(25;95)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包袋,其中包袋壁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基本上由聚乙烯(PE)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片(1a;71a)的外部密封中介层(24;94)是由包括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共聚物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包袋,其中包袋壁的内部密封中介层基本上由聚丙烯(PP)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片(1a;71a)的外部密封中介层(24;94)包含改良聚丙烯,通过改良能由聚丙烯热封得到可剥离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中至少之一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侧壁片(1a;1b)的重叠区(15)里的可剥离连接包括一个热熔型的可剥离带(30),将它应用在重叠区(15)里侧壁片(1a;1b)的两个相对表面(24,25)中至少其一上。
9.如权利要求1-4中至少之一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可剥离连接(48)包括位于两个侧壁片(1a,1b)重叠区的薄膜带(50),它牢固地(不可剥离地)热封在两个侧壁片之一上,优选为第二侧壁片(1b)时,基本相应于邻近侧壁片的密封中介,该薄膜带(50)有第一密封中介表面(51),可剥离式热封在另一侧壁片上,优选为第一侧壁(1a)时,该薄膜带(50)有第二密封中介表面(52),可剥离式热封在邻近侧壁的密封中介上。
10.如权利要求1-4中至少之一所述的立式包袋,其特征在于,包含薄膜带(60)的可剥离连接(58)位于两个侧壁片(1a,1b)重叠区里,它有第一和第二外部密封中介层(61,62),由此薄膜带(60)牢固地(不可剥离地)热封在各自的侧壁片(1a,1b)上,上述薄膜带还包括一个与外部密封中介层(62)中至少一个可剥离式相连的中间层(63),其撕开的阻力弱于在中间层(63)和上述密封中介层(62)之间的剥离强度。
全文摘要
一种立式包袋由热封性塑料膜片组成,它包括沿侧边依靠侧缝(5,6)密封的两个相对立的侧壁(1,2),在侧壁(1,2)的下部之间形成一个向内折叠的底壁(4),沿着横向底缝(7)和底部侧缝与各自的侧壁(1,2)密封,在侧壁之间扩展形成一个沿着横向顶连接部(11,12)与各自侧壁(1,2)相连的向内折叠的顶壁(3),并沿着顶部侧缝与各自的侧壁(1,2)密封。其中一个侧壁(1)包括第一侧壁片(1a)和在重叠区(15)里覆盖在第一侧壁片(1a)上的第二侧壁片(1b)。在重叠区(15)里两个侧壁片(1a,1b)依靠沿侧缝(5,6)的纵向可剥离式连接(19,20)和横向可剥离式连接(18)连接起来。第二侧壁片(1b)越过横向可剥离式连接(18)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握持件(21)。
文档编号B65D75/00GK1352613SQ00805792
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9日
发明者W·舒尔茨 申请人:阿姆科挠性物品欧洲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