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型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33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子母型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盛装两种液体的包装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中,常常需要将两种液体配合使用,如果将这两种液体分别放置于两个独立的瓶子内,则在使用、销售和存放等方面均会造成很多不便,而且占用空间较大。ZL97228520公告了“一种双体包装瓶”,它是将两个瓶体并排制成一体结构,这种结构在向瓶内罐入液体时,则会有很多的不便,而且瓶体本身不易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子母型包装瓶,该包装瓶克服了用已有的包装瓶盛装两种配合使用的液体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由母瓶1和子瓶2组成,母瓶1和子瓶2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瓶嘴3-1和瓶嘴3-2,母瓶1和子瓶2为各自独立的瓶体,母瓶1外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纵向凹槽4,凹槽4贯通至母瓶1的顶部,子瓶2设置在凹槽4中,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相吻合,子瓶2的外侧面7与母瓶1的外表面8形成为同一圆弧过渡的一个瓶体的结构。使用时母瓶1和子瓶2可以分别盛装需要配合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液体,由于子瓶2是设置在母瓶1的凹槽中,而且子瓶2和母瓶1形成为一整体结构,在使用、销售和存放时,母瓶1和子瓶2互不分离,因此使用、销售和存放都很方便,而且占用空间小。由于母瓶1和子瓶2各为独立的瓶体,因此在罐装液体时,可分别向母瓶1和子瓶2内罐装,装满液体后再将母瓶1和子瓶2结合,因此十分方便。独立的母瓶1和子瓶2还容易加工。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
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由各自独立的母瓶1和子瓶2组成。母瓶1和子瓶2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瓶嘴3-1和瓶嘴3-2,在两个瓶嘴上分别设有瓶盖9-1和瓶盖9-2。母瓶1外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纵向凹槽4,凹槽4贯通至母瓶1的顶部,子瓶2设置在凹槽4中,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为相互吻合的圆弧面。凹槽4的底部为一水平面10,子瓶2的底面11与水平面10相吻合。子瓶2的外侧面7与母瓶1的外表面8形成为一个圆柱面结构,在母瓶1和子瓶2的外面缠有包装贴12。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为相互吻合的梯形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在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之间有一压敏胶层13,压敏胶层13将子瓶2和母瓶1粘接在一起,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1.子母型包装瓶,它由母瓶(1)和子瓶(2)组成,母瓶(1)和子瓶(2)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瓶嘴(3-1)和瓶嘴(3-2),其特征在于母瓶(1)和子瓶(2)为各自独立的瓶体,母瓶(1)外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纵向凹槽(4),凹槽(4)贯通至母瓶(1)的顶部,子瓶(2)设置在凹槽(4)中,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相吻合,子瓶(2)的外侧面(7)与母瓶(1)的外表面(8)形成为同一圆弧过渡的一个瓶体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为相互吻合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凹槽(4)的底部为一水平面(10),子瓶(2)的底面(11)与水平面(10)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子瓶(2)的外侧面(7)与母瓶(1)的外表面(8)形成为一个圆柱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在母瓶(1)和子瓶(2)的外面缠有包装贴(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为相互吻合的梯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型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在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之间有一压敏胶层(13)。
专利摘要子母型包装瓶,它涉及一种能盛装两种液体的包装瓶。它由母瓶(1)和子瓶(2)组成,母瓶(1)和子瓶(2)的顶部分别设有一瓶嘴(3-1)和瓶嘴(3-2),母瓶(1)和子瓶(2)为各自独立的瓶体,母瓶(1)外壁的一侧形成一个纵向凹槽(4),凹槽(4)贯通至母瓶(1)的顶部,子瓶(2)设置在凹槽(4)中,子瓶(2)的内侧面(5)与凹槽(4)的内表面(6)相吻合,子瓶(2)的外侧面(7)与母瓶(1)的外表面(8)形成为同一圆弧过渡的一个瓶体的结构。该瓶可盛装需要配合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液体,生产、使用、销售和存放都很方便。它还具有占用空间小,瓶体易加工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B63/00GK2536497SQ0221120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1日
发明者吕庆饶, 太仙玉 申请人:吕庆饶, 太仙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