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阀和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979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回阀和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回阀及具有止回阀的液体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开昭60-89143号公报、实开平2-83257号公报中,揭示了止回阀或栓构造。该止回阀或栓构造,是在容器口设置弹性体,在该弹性体上设置缝隙,由对容器施加外压产生的容器内压而被挤出的液体等将缝隙张开而开口,在液体等排出了后撤消对容器本体施加的外压时,上述弹性体借助自身的复原力将缝隙关闭。
在前一公报中,是用弹性或挠性材料形成栓,该栓的外观为炮弹形,内部具有穹形的空洞,在其前端具有至少1条缝隙。
在后一公报中,是用弹性材料形成凹陷成圆弧状的薄板状上壁板,在其中央部具有缝隙。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作为阀机构要害部的、带有缝隙的弹性部露出在外面,所以,有时不小心会碰到该弹性部。
该弹性部必须具有能防止缝隙泄漏的相应弹性力,但是如果弹性力过高,则不容易排出,容器的便利性降低。为此,不要赋予它过度的弹性力,但是,为了密闭缝隙,除了该弹性体的弹性力外没有利用其它任何措施,所以,使缝隙持续保持贴紧,仅靠弹性力是不够的。因此,如图13所示,当在弹性体上施加了任何外力时,它容易变形,从而解除缝隙的贴紧,这样,容器内的液体泄漏或空气被吸入容器内。
更具体地说,目前大部分管状容器是用层压材料做成的,由于其本身是弹性体,所以容器本体的复原力强。即,由容器本体的复原力使得容器本体内成为负压,有时会使已被挤出到管嘴开口部的内容物质再返回容器内。但是,上述前一公报中,虽然有措施使得弹性部不因容器内压而过度膨胀,但是对于如何防止弹性部收缩,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如图14所示,弹性体朝筒状部被压扁、将缝隙张开的方向作用。
在上述后一公报中,也产生同样的情形。即,当容器内成为负压时,凹陷成圆弧形的上壁板成为与上述前者技术正相反的状况,缝隙容易张开。
上述二者技术在这样的情形下,其吸入空气的缺点比内容物泄漏的缺点更严重。
这样,已往的把缝隙作为简易阀使用的技术中,仅仅是做到在容器内压高时容许排出,在内压下降时停止排出,而并没有防止空气被吸入到容器内的技术思想。因此,作为阀机构是极为简单的构造,并且不能用于盛装食品、化妆品、化学药品等不希望产生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的物质的容器。
另一方面,需要计量的液体,有药品、化妆品、涂料、洗涤剂等。
在是药品等的情况下,多是要用计量杯从瓶中计量出一定的量使用。另外,一次用量比药品多的洗涤剂的液体容器,多数是把瓶盖作为计量杯使用或者采用泵式的合成树脂制瓶。前者是将计量杯从容器本体上取下使用,虽然能自由地计量所需的量,但是不适合于准确的计量。后者是在合成树脂制的容器本体的上方开口部设置手按式的泵,需要时用手按压该泵,排出内容物。这样,由手的一次按压动作排出的量几乎是一定的。
但是,具有计量杯的容器,是对着设在计量杯上的刻度把内容物从容器本体中倒出进行使用的,所以,不适于进行准确的计量,并且,倒出时不小心会溢出。另外,由于倒出口是经常开口的,所以,在分配用计量杯计量的内容物时,会从容器本体中流出多余量的物质。另外,如果盖未拧紧,万一容器翻倒,内容物就泄漏出来。
在泵式瓶中,泵的复原弹簧是金属制的,所以容器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做成,即使能用单一的材料构成,由于成本高,也是不现实的。而且,特别是在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的现在,也不能忽视垃圾处理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已往技术中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能切实发挥功能的止回阀、和具有该止回阀的容器。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液体计量功能的容器,能解决上述已往技术的问题,并且可用单一的材料构成,不仅构造简单,而且能用止回阀防止意外的排出,能进行准确的计量,防止计量液体以上量的液体从容器本体中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止回阀具有以下特征。
(1)是设在流体容器排出口的阀,具有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筒状体具有贯通的通路;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
(2)是设在流体容器排出口的阀,具有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筒状体具有贯通的通路;上述阀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该止回阀还具有只露出上述外皮体的开口部的保护盖。
(3)在流体的排出方向,在筒状体的前端与外皮体内面之间设有空间,阀体将该空间隔离为前后。
(4)阀体由弹性体做成,设在顶部附近的开口部是缝隙,该缝隙借助阀体自身的弹性力在常态下紧闭着,借助容器内压而解除紧闭而张开口。
(5)缝隙是由多个切口组合而成的。
(6)将筒状体和阀体一体地成形。
(7)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适合的形状,使筒状体的通路在筒状体内分支,并在避开阀体开口部位置的顶部设置开口,在常态下阀体的开口部闭合,筒状体的开口部与筒状体的上端表面紧密接触而被闭塞,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朝排出口方向膨胀时,两者的紧密接触被解除,阀体的开口部张开,可排出内容物。
(8)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适合的形状,在阀体的顶部内侧具有与筒状体的通路开口部配合而将其堵住的突起,在该突起的周围具有开口部,在常态下,阀体的突起堵住筒状体的开口部,但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突起被朝着排出口方向推出时,通路被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9)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配合的形状,在筒状体的顶部,设有朝排出口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其周围设有通路的开口,在阀体的顶部,具有与筒状体的突起配合而将通路堵住的开口,在常态下,筒状体的突起堵住阀体的开口部,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朝着排出口方向膨胀时,通路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0)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配合的形状,在阀体的顶部内侧,具有与筒状体的通路开口部配合而将其堵住的突起,在该突起的周围设有开口部,阀体可在筒状体前端与外皮体内侧之间在排出方向移动,在阀体与外皮体内侧之间,设有在常态下将阀体朝筒状体方向弹压的弹簧,在常态下,阀体的突起堵住筒状体的开口部,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突起反抗上述弹簧而朝排出口方向移动时,通路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1)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适合的形状,在筒状体的顶部设有朝排出口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其周围设有通路的开口,在阀体的顶部具有与筒状体的突起配合并堵住通路的开口,阀体可在筒状体的前端与外皮体内侧之间向排出方向移动,在阀体与外皮体之间设有在常态下将阀体朝压靠于筒状体上的方向弹压的弹簧,在常态下,筒状体的突起堵住阀体的开口部,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反抗上述弹簧朝排出口方向移动时,通路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2)在对容器施加的外压达到一定大小之前,阀体的开口张开着,内容物从排出口排出,当外压超过了一定大小时,阀体的上面与外皮体的内侧面紧密接触,将阀体的开口堵住,停止排出。
另外,具有本发明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止回阀,管和容器本体是用挠性材料形成的瓶、小挂包(ガゼツトバツグ)或立式小袋(スタンドパウチ)。
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排出内容物的排出口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排出口设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压上升时张开的开口部;在该液体容器的排出前端具有计量容器,在开口部具有带吸气口的盖,该吸气口具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由容器内负压张开的开口部,在计量分配时,分配一旦排出在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时,不会从容器本体中流出计量量以上量的内容物。
(2)具有排出内容物的排出口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排出口设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带贯通通路的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和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压上升时张开的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在液体容器的排出前端具有计量容器,在开口部具有设有吸气口的盖,该吸气口具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负压时张开的开口部,在计量分配中,倒出一旦排在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时,不会从容器本体中流出计量量以上量的内容物。
(3)阀体的开口部是缝隙。
(4)上述的计量容器,可以替换安装不同容量的计量容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止回阀第1实施形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其要部纵断面图。
图3的(a)是筒状体的纵断面图,(b)是阀体的纵断面图,(c)是外皮体的纵面图。
图4是被阀体分隔的空间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调节尺寸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作用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关闭着盖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的(a)是设有一条缝隙时的正视图,(b)是其俯视图,(c)是表示缝隙张开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9的(a)至(e)是表示缝隙的应用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应用在瓶子上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应用在小挂包上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应用在立式小袋上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已往技术的说明图。
图14和图15是省略掉部分功能时的说明图。
图16、图17是表示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18是在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中,(a)是表示常态时的要部纵断面图,(b)是表示排出状态时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19的(a)是表示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的常态时的要部纵断面图,(b)是阀体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的要部纵断面图,(a)是表示排出状态,(b)是表示关闭状态。
图21的(a)是表示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的要部纵断面图,(b)是筒状体的俯视图。
图22是在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中,表示排出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23是第2实施形态中的、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中表示常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24是第2实施形态中的、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中,(a)是表示排出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b)是表示关闭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25是第2实施形态中的、筒状体和阀体的变化例中,(a)是表示常态的要部纵断面图,(b)是表示排出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26是将本发明的止回阀应用于具有液体计量功能的容器时的概念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液体计量功能的容器的第1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8是将其盖卸下了的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29是将其盖安装上了的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30是表示计量容器的替换状态的要部立体图。
图31是表示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排出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33是表示计量完成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图34是表示外气吸入状态的要部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在图1中,1是止回阀本体,2是排出口,3是容器本体。图2是止回阀本体周边的要部纵断面图。
如图3的(a)、(b)、(c)所示,止回阀2由筒状体4、阀体5、外皮体6和图2所示的保护盖7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筒状体4形成为锥形,以便减少容器本体侧端部8的流体阻力。筒状体4也具有保持阀体5形状的功能,最好用不容易变形的硬度的材料做成。
如图3(b)所示,阀体5做成为中空的炮弹形,在其前端设有缝隙9。阀体5由橡胶等的弹性体形成,缝隙9在常态下借助阀体5自身的弹性力(复原力)密闭着。但是,用手挤压容器本体3等对容器本体3施加外力时,在该外力作用下容器变形,在容器内压的作用下缝隙9的密闭能容易地解除而成为开口部。
如图3(c)所示,还具有覆盖该阀体5的外皮体6。外皮体6具有限制阀体5膨胀变形的功能。外皮体6形状与阀体5几乎相同,但在其前端,设有常开口的排出口2。外皮体6最好用多少有些弹性的材料做成。排出口2与图2所示的盖11上的突起12配合,借助两者的紧密接触,可防止残留在排出口通路20内的内容物(液体、半流动体等)与空气接触而氧化。
在外皮体6的外面设有凸缘13,如图2所示,该凸缘13与容器本体3的筒状部14的前端嵌合,并由保护盖7固定住。保护盖7与设在容器本体3的筒状部14外侧的螺纹螺合。
假如不是这样的构造,而是如图14所示那样没有筒状体的构造时,由于容器本体3的弹性(复原)力使容器内压成为负压时,阀体5朝内侧变形,缝隙9张开,在阀体与外皮体之间产生间隙,空气会流入容器本体内。另外,如果是图15所示那样没有外皮体6的构造时,阀体只是膨胀,缝隙9几乎不张开。因此,如本发明所示,必须使筒状体4、阀体5和外皮体6的3个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筒状体4的前端15与阀体5的内侧面16之间、以及在阀体前端17与外皮体内侧面18之间分别设有空间A、B。空间A是从容器本体内通过筒状体4的通路19来的内容物滞留区,其容积越大,越用分散的力挤压阀体5内侧面16。空间B决定阀体5的移动量。该空间B的上下方向高度C越大,阀体5膨胀得越大,缝隙9张开形成的开口部也越大。这些空间A、B与图5所示筒状体4的通路口径D、排出口口径E一起,根据内容物的粘度而可适当变更,以便进行排出量和排出容易程度(为了排出而施加在容器本体上的外压的大小)的调节。
上述构造的本发明止回阀2,其作用如图6所示。
即,用手挤压容器本体3等对容器本体3赋予外压时,该外压使容器的内压上升,内容物如图中长箭头所示,朝着排出口2被挤出。被挤出的内容物通过筒状体4的通路19进入空间A中。于是,空间A内的压力上升,将阀体5前端的内面16朝外挤压,所以,一边使空间B缩小一边膨胀,直到阀体前端17与外皮体6的内面18相接触。与此同时,设在阀体5前端的缝隙9张开,内容物流出,从外皮体6前端的排出口2排出。
撤消了容器本体3的外压时,缝隙9借助阀体5的弹性(复原)力而闭合,排出停止,由于阀机构尤其是阀体5是在被内容物浸渍着的状态下闭合的,所以,空气不会从阀体5进入容器本体3侧。
在不使用时,如图7所示,当关闭盖11时,设在盖11中心的突起12与排出口2前端紧密接触,阻断与空气的接触。通过做成这样的构造,在阀体5的内侧有空间A,即使阀体5容易朝容器本体3侧变形,由于尽量使被阀体5分隔的空间A、B间的压力平衡,即使一旦朝容器本体3侧被拉入、缝隙9张开,只要保持平衡,也会回到常态,缝隙9保持密闭。盖11本身除了图7所示的嵌合式外,也可以是图未示的带铰链的形式、螺旋式等的所有的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是在中心设有突起12来阻塞排出口2的构造。
如上所述,通过调节筒状体4的口径D、排出口的口径E、空间A、B,可以使从排出口2排出的内容物从一滴一滴地滴下到连续地流出,可自由地控制其排出方式。
图8(a)至(c)分别表示设在阀体5前端的缝隙9。(a)是设有一条缝隙9时的正视图。(b)是其俯视图。(c)是缝隙张开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9(a)至(e),是各种形态的缝隙9的俯视图。
另外,设在阀体5上的开口并不限于缝隙9,只要是具有由于容器内压上升开口、在内器内压消除时自动关闭的作用的机构均可,也可以是如后述的开口孔。
图10至图12是本发明的止回阀2应用在各种容器本体3上的例子。图10是应用在塑料瓶上的例子,该塑料瓶常用于盛装洗发香波等,其容器本体3在外压作用下可变形。图11是应用在楔形袋上的例子。图12是应用在立式小袋上的例子。图11和图12都表示袋状容器。这样,在用手挤压容器本体3施加外压而使容器本体内产生内压,使内容物排出的所有形式的容器上都可采用本发明的止回阀。反之,象玻璃瓶等那样的、容器本体不会因外压而变形的容器,不能采用本发明。
图16至图20是表示本发明止回阀2的其它实施形态。
图16是表示具有2条缝隙。图17是表示将筒状体4和阀体5形成为一体的构造。这时,可以用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将全体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用塑料等的硬质材料形成筒状体4,再用阀体5的弹性材料覆盖住筒状体4。即使全体用柔软材料形成,只要把筒状体部分21做得足够厚,就可以抑制朝内侧的变形,但是,最好是筒状体部分21比较硬,具有开口部的顶部若能确保关闭开口部所需要的充分弹性力,则还是柔软的更好些。
图18的各图表示将筒状体4的通路19延长到与阀体5相接触的顶部,并分叉成2股。这时,筒状体4的顶部15与阀体5的前端部内侧16紧密接触,将通路19的开口部堵塞住。因此,作为阀机构,由该部分和设在阀体5上的缝隙9形成为二级构造。即,如图18(b)中箭头所示,从容器本体3被挤出并通过筒状体4的通路19来的内容物,将阀体5推上,在筒状体前端15与阀体前端部内侧16之间形成空间A,用该内压将阀体5进一步上推并使其膨胀,将缝隙9扩张开,然后,从外皮体6的排出口2排出。当然,如果只有前者也能充分发挥阀的功能,所以,设在阀体5上的也可以不是缝隙9而是开口孔,可根据所用的液体的粘度决定。
图19和图20是表示带排出调节功能的构造。即,在阀和排出口当开口时,随着容器内压的上升,排出量产生变化,但当不小心使容器本体3的内压上升等时,内容物会从排出口2射出。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点,设有防止机构。图19(a)是常态的纵断面图,(b)是阀体的俯视图。图20(a)是排出状态的纵断面图,(b)是关闭状态的纵断面图。箭头都表示内容物(液体、半流体等)的流向。
即,在阀体5上,朝着内侧设有与筒状体4前端的开口部22配合的突起23,在图19(a)所示的常态时,筒状体4的前端开口22与阀体5的突起23配合紧密接触,将通路19的开口部22堵塞住。因容器本体3内压上升而被挤出并通过通路19来的内容物如图20(a)所示地,将阀体5的突起23推上,解除二者的紧密接触。于是,间隙打开,从这里流出,从设在阀体5的突起23周围的开口24流出,再从外皮体6的排出口2排出。
但是,当容器本体内压进一步上升时,如图20(b)所示,阀体5的突起23被进一步推上,其上面即阀体5的前端17与外皮体6的排出口2的下端25相接触,将排出口2堵住。
借助该构造,内容物只在一定的容器本体内压时排出。即,一不留神挤压了容器本体3而对容器本体3施加了意外的外压时,内容物不会排出。因此,该构造对于需要内容物滴出时极为合适,可防止连续地排出。
另外,能将内容物排出的施加在容器本体3上的压力幅度的设定,除了如前所述调节图5所示筒状体4的通路19的口径D、阀体5的开口部口径、以及外皮体6的排出口2的口径E外,还可以调节阀体5的弹性力强度、从阀体5的上端到外皮体6的排出口下端的距离。这时,如果必须确保阀体5与外皮体6之间空间B的容积时,也可以在阀体5的顶部设置突起。
图21和图22是表示设在筒状体4顶部的突起26与设在阀体5上的开口孔27配合而形成的阀机构。图21(a)是常态时的纵断面图,(b)是筒状体4的俯视图。图22是排出状态的纵断面图。
在筒状体4的突起26的周围设有开口孔22。在图中是设有4个开口孔,但也可以设置任意个。
如图22所示,从图未示的容器本体3内被挤出的内容物,经过筒状体4的通路19从内侧推压闭塞着开口孔22的阀体5。于是,与筒状体4的突起26紧密接触着的阀体5的开口孔27被推上,二者间产生间隙,内容物从外皮体6的排出口2排出。
图23至图25表示不同的实施形态。
二者中,阀体5均可在筒状体4与外皮体6之间的空间B内移动。该实施形态中,在阀体5与外皮体6之间设有弹簧28,在常态下,阀体5与筒状体4紧密接触着。
阀机构的基本构造与前述各构造相同。即,图23表示设在阀体5上的突起23与筒状体4的前端开口部22紧密接触。图25表示筒状体4前端的突起26与阀体5的开口孔27紧密接触。
二者都是因容器本体3的内压上升而被挤出的内容物将阀体5推上时,阀体5反抗弹簧28而滑动并开口,所以,内容物从这里流出,再从外皮体6的排出口2排出。图23和图24与图19例同样地,在一定以上的容器本体内压时,阀体5堵住外皮体6的排出口2,防止排出。图23表示常态,图24(a)表示排出状态,(b)表示关闭状态。
图26表示将保护盖7的上部形成为杯状来设置计量部29的构造。可以计量从排出口2排出的内容物。这时,该计量部29最好用透明材料做成。
在该例中,将盖11卸下后,使计量部29朝上,挤压容器本体3,计量所需要的量。极适合于药品、洗涤剂容器。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的止回阀应用于具有液体计量功能的容器的实施形态。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液体计量容器的立体图。图中,30是液体计量容器,3是容器本体,7是保护盖,29是计量容器(下面称为杯),31是吸气口,32是吸引管。
图28是本发明的要部即保护盖7附近的纵断面图。在保护盖7的内侧中央部,在其凹入部分设有止回阀1,其前端的排出口2插入设在保护盖7中央的开口32内,朝着杯29内开口。
止回阀1插入在筒状部件14内,筒状部件14嵌入保护盖7内侧的凹部。该保护盖7与筒状部件14的结合也可采用螺纹。在筒状部件14的下部垂下着吸引管33,其前端伸到容器本体3的底部,用于吸上容器本体3底部的液体。该吸引管33的粗细(内径)根据所用液体的粘度而变更。在是高粘度液体时,内径粗,在是低粘度液体时,内径细。
在图28中,11是杯29的盖。该盖11的纵断面是T字形,即,在圆盘状部件34的中央,突设有杆状部件35。在圆盘状部件34的外周设有台阶36,如图29所示,该台阶36与杯29的上端37嵌合。杆状部件35的前端变细,顶住止回阀1的前端开口部2,将开口堵住。
杯29用螺纹固定在保护盖7的上端。保护盖7与杯29的结合方法,除了用螺纹外也可以用嵌合,但必须保证储存在杯29内的液体不泄漏。为此,使用O形环也是有效的。但是,杯29不是固定的,是可以卸下的。这样,可容易将杯29卸下进行清洗。另外,如图30所示,最好能替换与所计量的量相应的、不同容量的杯29。杯29最好用透明材料做成,并设有刻度,这样能从侧面容易地计量所需要的量。
如图28所示,在保护盖7的侧面设有吸气口38。在图28中,设有从保护盖7的侧面朝向中心的贯通孔39。在保护盖内部设有台阶40,在与筒状部件14的外周之间设有间隙41。贯通孔39朝着该间隙41开口。
贯通孔39的侧面开口部,在一定的深度处内径增大,筒状部件42嵌入在该部分,止回阀43插入其内部。另外,用盖44防止止回阀43的脱落。在盖44上,在其中心设有空气吸入口45。
止回阀43的构造比前述排出路径的止回阀1简单,仅仅是前述阀体5的构造。当然,也可以做成为与前述止回阀1相同的构造。该吸气口在容器本体内的压力为正压时关闭,为负压时打开。
该吸气口38在本实施例中是设在盖7上,但也可以设在容器本体上。
下面,说明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液体计量容器的使用。
如图31所示,用手指等挤压容器本体3,使内压上升。由于内压的上升,内容物(液体)进入吸引管32朝着排出口流动。然后,如图32所示,使止回阀1开口,流出到杯29内。这时,仅仅是排出侧的止回阀1开口,吸气侧的止回阀43是关闭着的。继续对容器本体3加压,一直到液面到达杯的刻度为止。
图33表示在杯内计量了所需要量的状态。杯29中储存了所需量时,松开挤压容器本体3的手,消除加在容器本体3上的外压时,止回阀1借助阀体5的弹性自动地闭合。于是,如图34所示,容器本体3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使得容器本体内成为负压,这时,吸气口38的止回阀43打开,外气流入容器本体内。当容器本体内压与容器外气压平衡时,吸气口38的止回阀43借助自身的弹性力而自动闭合。然后,倒出杯内的液体即可。
结果,在把计量后的内容物从杯内排出(分配)时,不会从排出口2流出多余的量,即使容器本体不小心被翻倒,内容物也不会流出。
工业实用性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构造,所以,可提供适合于使内容物(液体、半流体等)滴出的止回阀、和具有该止回阀并且保存性高的容器。
即,可极容易地控制加在容器上的压力,使得内容物滴出。而且,由于阀机构部件不露出,所以,阀机构不会受到外压等,切实保证止回阀的作用,可切实防止空气逆流到容器本体内。
因此,非常适用于装有不宜与空气接触的厌气性物质(食品、化妆品、化学药品等)的瓶。
内容物的排出量调节,也可根据粘度自由地调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计量功能的液体容器,可适用于多种容器,只要是具有柔软性的液体容器则可适用于多种多样的容器。可容易地进行内容物的排出量调节,并且能容易地进行计量。
而且,即使不小心对容器本体加压,其内容物也不会排出,所以,不会从容器本体中排出多于所计量量的量,计量精度高。
另外,由于计量杯可卸下清洗,所以很卫生。
权利要求
1.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是设在流体容器排出口的阀,具有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筒状体具有贯通的通路;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部具有开口部。
2.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是设在流体容器排出口的阀,具有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筒状体具有贯通的通路;上述阀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部具有开口部;该止回阀还具有只使外皮体的开口部露出的保护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流体的排出方向,在筒状体的前端与外皮体内面之间设有空间,阀体将该空间前后隔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由弹性体做成,并且设在其顶部附近的开口部是缝隙,该缝隙借助阀体自身的弹性力在常态下紧闭着口,在容器内压作用下解除密闭而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缝隙是由多个切口组合而成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一体地形成筒状体和阀体。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适合的形状,使筒状体的通路在筒状体内分支,并在避开阀体开口部位置的顶部设置开口,在常态下阀体的开口部闭合,筒状体的开口部与筒状体的上端表面紧密接触而闭塞,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朝排出口方向膨胀时,两者的紧密接触解除,阀体的开口部张开,可排出内容物。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适合的形状,在阀体的顶部内侧具有与筒状体的通路开口部配合而将其堵住的突起,在该突起的周围具有开口部,在常态下,阀体的突起堵住筒状体的开口部,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突起被朝着排出口方向推压时,通路被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配合的形状,在筒状体的顶部设有朝排出口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其周围设有通路的开口,在阀体的顶部具有与筒状体的突起配合而将通路堵住的开口,在常态下,筒状体的突起堵住阀体的开口部,但当容器内压上升、阀体朝着排出口方向膨胀时,通路被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配合的形状,在阀体的顶部内侧具有与筒状体的通路开口部配合而将其堵住的突起,在该突起的周围设有开口部,阀体可在筒状体前端与外皮体内侧之间在排出方向移动,在阀体与外皮体之间设有在常态下将阀体朝向压紧在筒状体上的方向弹压的弹簧,在常态下,阀体的突起堵住筒状体的开口部,当由于容器内压上升阀体突起反抗上述弹簧而朝排出口方向移动时,通路被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筒状体的上端和阀体的内面做成为相互配合的形状,在筒状体的顶部设有朝排出口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其周围设有通路的开口,在阀体的顶部具有与筒状体的突起配合并堵住通路的开口,阀体可在筒状体的前端与外皮体内侧之间在排出方向移动,在阀体与外皮体之间设有在常态下将阀体朝压紧在筒状体上的方向弹压的弹簧,在常态下,筒状体的突起堵住阀体的开口部,但当由于容器内压上升、阀体反抗上述弹簧朝排出口方向移动时,通路被开放,可排出内容物。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于容器的外压达到一定大小之前阀体的开口张开着,内容物从排出口排出,当外压超过了一定大小时,阀体的上面与外皮体的内侧面紧密接触,将阀体的开口堵住,使排出停止。
13.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止回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是用挠性材料做成的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是小挂包形容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是立式小袋。
17.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具有排出内容物的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该排出口设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由于容器内压上升而张开的开口部;在该液体容器的排出前端具有计量容器,在开口部具有带吸气口的盖,该吸气口具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负压作用下张开的开口部,在计量分配时,在分配暂时排出到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时,不会从容器本体内流出计量的量以上的量的内容物。
18.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具有排出内容物的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在该排出口设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带贯通通路的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和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在常态下闭合、由于容器内压上升而张开的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在液体容器的排出前端具有计量容器,在开口部具有带吸气口的盖,该吸气口具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负压作用下张开的开口部,在计量分配中,在分配一旦排出于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时,不会从容器本体中流出计量的量以上的量的内容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止回阀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开口部是缝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止回阀,具有筒状体、覆盖该筒状体的阀体、覆盖该阀体的外皮体;上述筒状体具有贯通的通路;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做成,在其前端附近具有开口部;上述外皮体在其前端部具有开口部。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具有排出内容物的排出口,在该排出口设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压上升后张开的开口部;在该液体容器的排出前端具有计量容器,在开口部具有带吸气口的盖,该吸气口具有逆流防止阀,该逆流防止阀具有在常态下闭合、在容器内负压时张开的开口部,在计量分配中,在分配一旦排出于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时,不会从容器本体中流出计量以上量的内容物。
文档编号B65D47/20GK1498184SQ0280657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5日
发明者萩原忠, 谷直也, 原忠 申请人:萩原忠, 原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