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88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特别涉及在极容易压碎的薄壁容器上改良了口部、躯干部和底部形状以增大强度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鼓励节省和再利用塑料成形材料,且便于压碎回收废弃容器,要求容器薄壁化,众所周知,已出现一种可用手简单压碎废弃的薄壁容器。
然而,传统的薄壁容器例如采用聚丙烯(PP)时,内装每1ml容液所需的树脂重量为0.065g/ml(例如装500ml容液的容器需要32.5g树脂),但若进一步减小壁厚,使树脂重量低于0.05g/ml,就很难确保容器的保形性。
特别是因躯干部形成薄壁后,会减小躯干部的刚性和压曲强度,又由于与躯干部连接的容器底部周壁厚度减小,往往在容器落下时因冲击变形造成裂缝,还存在着容器底部压曲强度减弱的问题。
由此,在充填容液时,会造成容器躯干部变形或者容器底部周壁处的压曲,不能确保容器的直立稳定性。
又,在吹塑成形后的容器向作业台传送的工序中,当躯干部为椭圆形时,前后容器的长径面作线接触,故冲撞时极易变形。
又由于是线接触,因此会发生接触相互错位、容器相对传送方向偏斜等各种故障。
又由于肩部是薄壁,若口部不经改良和增强,则在吹塑成形后的容器向各作业台传送的工序中会发生各种故障,或者在充填容液后不能确保盖子的紧固性。
又,在容器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把持颈环及其下方,而且因肩部是薄壁,故很难把持容器来开闭盖子。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节省树脂材料、通过在躯干部和底部的所需部位配设增强肋以确保良好的保形性、又可简单地压碎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
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强化口部、容易把持盖子进行开闭的薄壁容器。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圆形容器,其特点是,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配设增强肋。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底周壁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形成,在底周壁的下端部围绕底周壁配设横肋,在所述左右侧壁的局部,大致垂直地形成横肋的下侧壁。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在底周壁的下端部围绕周壁配设横肋,大致垂直地形成横肋的下侧壁。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围绕底周壁的全周等间隔地配设凹部,该凹部的下侧壁位于底周壁的下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容器口部由外周设有螺纹的上部口筒部、凸设在其下方的把持环和从该把持环延续至肩部的下部口筒部构成,在把持环的外周面上刻有滚花,下部口筒部具有一定高度,其外周直径大于所述上部口筒部。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容器口部由外周设有螺纹的上部口筒部、凸设在其下方的颈环和从该颈环延续至肩部的下部口筒部构成,在颈环的外周面上刻有滚花,下部口筒部具有一定高度。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把持环的外周为方形。
为节省容器的树脂材料、制成薄壁容器,最好是采用容器单位容量的树脂重量为0.015g/ml~0.05g/ml的PP树脂、或者0.021~0.07g/ml的PE树脂吹塑成形。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吹塑容器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容器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容器的俯视图。
图4为容器躯干部的图2A-A线横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容器底部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7为容器躯干部第1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为容器躯干部第2实施例的吹塑容器侧视图。
图9为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a)为侧壁面的表面图,(b)为图(a)的A-A线横剖视图,(c)为图(a)的B-B线横剖视图。
图10为容器躯干部第3实施例的吹塑容器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容器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2为容器躯干部的图11A-A线横剖视图。
图13为容器躯干部的横剖视图,(a)为扁平的大致六角形、(b)为扁平的大致八角形。
图14为容器底部第4实施例的吹塑容器主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16为增强肋又一实施例的说明图,(a)为底部主视图,(b)为仰视图。
图17为容器底部第5实施例的吹塑容器主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容器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7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20为图17所示容器底部的横肋说明图,(a)为局部剖视主视图,(b)为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21为容器底部变形时的说明图。
图22为容器底部第6实施例的容器主视图。
图23为图22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24为图22所示容器底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5为容器底部第7实施例的容器的侧视图。
图26为图25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27为沿图26A-A线的容器底部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28为容器底部第8实施例的容器的主视图。
图29为图28所示容器的仰视图。
图30为容器底部的剖视图。
图31为容器口部第9实施例的吹塑容器的主视图。
图32为图31所示容器的侧视图。
图33为容器口部第10实施例的容器口部的说明图,(a)为口部主视图,(b)为图(a)的A-A线外形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图纸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A为由直接吹塑或延伸吹塑成形的薄壁扁平状吹塑容器,由口部1、肩部2、躯干部3和底部4构成,树脂原料采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及其它合成树脂,以单层或层叠形式吹塑成形。
口部1由上部口筒部5、位于口部中间部的把持环6和从其下方与肩部连接的下部口筒部7构成。
在上部口筒部5的外周面设有螺纹8,把持环6的外周面从口部1的上部口筒部5和下部口筒部7凸出,沿着外周面的局部或全周刻设有滚花9。
下部口筒部7具有手指把持所需的一定高度,其外周直径小于把持环,但大于上部口筒部5,与肩部2连接。
在肩部2与躯干部3的中间形成阶梯部10。如图3和图4所示,肩部2和躯干部3的剖面形状是前后呈椭圆形、两侧为平面的扁平状剖面11。
躯干部3由前后壁12和左右侧壁13构成。侧壁13为将前后壁12的椭圆面切裁后形成的垂直平面,其上端延伸到肩部2,由狭窄的弧状壁14将其端边与前后壁12的端部之间连接在一起。
躯干部3的前后壁12沿着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横向延伸的凹槽15,凹槽15使前后壁面12形成了上下方向波纹形的壁面。
左右侧壁13以一定的角度与弧状壁14相交,在侧壁13的表面,沿着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多个圆形的增强凹部16。
在躯干部3的下端部,配设与上部之间有高低差的鼓出状周壁17,与底部4连接。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底部4由底周壁18和底壁19构成。底周壁18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20和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左右侧壁21形成。
又如图5所示,倾斜的侧壁21的下端部21a和前后壁20的下端部20a与容器中心的距离大体一致,尽可能减小其差别。
换言之,将底壁19的外周做成长径与短径之差较小的椭圆状,侧壁21呈倾斜状,其上端与扁平状躯干部的长径部侧壁13连接,下端与外径小于扁平状躯干部长径部的底壁19的外周连接。
这样,就使侧壁21的下端部外径小于上端部外径、即扁平状躯干部的椭圆的长径,在吹塑成形时,可根据倾斜角度相应减少吹塑比,如图6所示,下端部21的壁厚大于侧壁13的壁厚。
其倾斜角度由所需的躯干部壁厚和底壁周边的壁厚来设定。
在底周壁18与躯干部3的鼓出状周壁17间的连接部上,沿着全周设有上横肋22,在前后壁20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纵肋23。
在底周壁18的下端部,沿着全周配设下横肋24,在该下横肋24的下侧,连接着底壁19,该底壁19做成中央部向上凹陷的弯曲面25。
下面说明成形方法。本发明的容器是用传统的直接吹塑或延伸吹塑成形。
按照传统技术,在采用PP树脂的直接吹塑制成可确保保形性且能简单压碎的薄壁容器时,使用0.067g/ml的树脂重量。但本发明通过在躯干部壁面和底部周壁上配设增强部,减少了单位容量的树脂重量,将树脂重量降低到0.015-0.05g/ml。按照传统技术,在采用PE树脂的直接吹塑制成可确保保形性且能简单压碎的薄壁容器时,要使用0.096g/ml的树脂重量,但本发明通过在躯干部壁面和底部周壁上配设增强部,减少了单位容量的树脂重量,将树脂重量降低到0.021-0.07g/ml。在采用PET树脂时,本发明在躯干部壁面和底部周壁上配设增强部,通过双轴延伸吹塑成形也可获得相同效果。
薄壁容器躯干部周壁的厚度小于0.6mm,但为了更便于压碎,躯干部周壁的厚度最好小于0.3mm。
在实施例中,躯干部侧壁的厚度为0.1-0.15mm,躯干部的前后壁为0.15-0.3mm。
下面说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先说明躯干部3的作用和效果。前后壁12的强度因横向延伸的凹槽15而增大,侧壁13与弧状壁14的交叉部形成了垂直的角部,具有与增强肋相同的作用,与侧壁13一起起着躯干部支柱的作用。
又由于在侧壁13表面等间隔地配设多个增强凹部16,因此可提高躯干部的压曲强度。
侧壁13的表面为平面,故在成形后容器的传送工序中,当前后的容器碰撞时是与侧壁13作面接触,不会出现变形。
又由于侧壁13是面接触,因此使传送容器的长径方向与传送方向并列,容器的排列不会紊乱。
下面说明底部4的作用和效果。底周壁18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20和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左右侧壁21形成。因侧壁21倾斜,故侧壁21的下端部21a的壁厚大于侧壁13。
由此,可增大底周壁的强度,提高抗落下冲击的强度。
另外,底周壁18因上下的横肋22、24和纵肋23而增大强度,故可防止容器底部周壁在容器落下时因冲击而变形或者产生裂缝,还可提高抗压曲的强度。
下面说明与容器壁厚的关系。例如,在采用PP时,若将躯干部壁面的厚度减薄至0.6mm以下,虽然也会因容器的落下冲击造成底部周壁变形或者裂缝,但即使在那种场合,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也完全可防止变形或裂缝的产生。
下面说明口部的作用和效果。口部1虽然比躯干部2壁厚,但比传统的产品相比薄,故通过在口部的中间部形成向外凸出状的把持环6来增大口部的强度。
由于在把持环的下面设定有可伸入手指的一定高度,因此可把持容器,在其外周面通过设置滚花9,以使把持的容器不会转动。
下面说明躯干部、底部和口部的变形实施例。
(第1实施例)先说明躯干部的第1实施例。配设在侧壁表面的增强部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的是圆形的增强凹部16,但也可配设图7所示的增强部。
在图7a中,配设了方形的平底凹部16a。
在图7b中,配设了横向延伸的凹形肋16b。
在图7c中,方形的平底凹部16c中配设了X字形的凸状肋16d。
在图7d中,在侧壁的表面配设了X字状的凹槽16e或凸状肋16f。采用凸状肋16f时,肋的上端面为面接触,可获得与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图7e是配设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状凹状肋。
这些增强部均可实现上述侧壁的作用和效果。
(第2实施例)下面说明改变了侧壁结构的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改变了上述实施形态的躯干部侧壁形状,口部、肩部、底部等的结构、躯干部的剖面形状以及前后壁的结构相同,故给图的符号添加了a字并作简单说明,以下以侧壁为中心说明。
在图8中,吹塑容器Aa由口部1a、肩部2a、躯干部3a和底部4a构成。
躯干部3a由与前述实施形态相同形状的前后壁12a和左右侧壁30构成。
侧壁30沿其表面的全周边缘形成一定宽度的端边部31,该端边部31的内侧为平底凹部32。
平底凹部32在其底面沿着上下方向以一定间隔配设横向延伸且与左右端边部31连接的多个凸状肋33。
其作用和效果是,侧壁30的端边部31起着纵肋的作用,凸状肋33则成为横向的增强肋,故增大了侧壁30的强度,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的侧壁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说明配设在平底凹部32上的各种增强部的变形例。上述实施例是将凸状肋33作为增强部,但也可配设图9所示的增强部。
图9a配设了X字状的凸状肋33a。
图9b配设了横向延伸的凸状肋33b,并在上下方向配设一条或两条纵向凸状胁33c。
这些增强部均可获得与上述侧壁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3实施例)下面说明改变了躯干部前后面形状的第3实施例。
口部、肩部、底部等的结构及躯干部剖面形状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故给符号添加了b字并作简单说明,以下以前后面的结构为中心说明。
如图10至图12所示,躯干部3b由包括前壁40a和后壁40b的剖面为椭圆形的前后壁40和左右侧壁41构成。侧壁41为将前后壁40的横剖面的椭圆面切裁后形成的垂直平面,其上端延伸至肩部2b,其端边与前后壁40端部之间由狭窄的弧状壁42连接。
在躯干部3b的前后壁40的两壁40a、40b上,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横向延伸的圆弧状凹部43,利用凹部43,使前后壁40沿上下方向形成峰顶和谷底连续的、弯曲成波状的壁面即波面。
也可只在前壁40a或后壁40b中的任一方形成由凹部43形成的波面。
凹部43的个数为偶数,波面的峰顶部位于前后壁4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
左右的侧壁41以一定的角度与弧状壁42相交,在侧壁41的表面,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多个圆形的增强凹部44。
下面说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躯干部3b的前后壁40由于在其前壁40a和后壁40b双方或在任一方上等间隔地配设横向延伸的凹部43,并沿着上下方向将壁面做成弯曲成波状的波面,因此可增大躯干部的刚性和抗压强度。
并且,通过将凹部个数设定为偶数,使波面的峰顶部位于躯干部的壁面中央。
在躯干部的波面的峰顶部与谷底部之间,峰顶部的刚性更强。
在把持容器时,通常是用手指夹持躯干部的壁面中央,而若在此部位形成峰顶部,就可防止躯干部的变形。
若在躯干部上下之间施加弯曲力矩,则容易使躯干部中央变形,但当中央部是峰顶部时,就可避免容器的变形。
又由于侧壁41为垂直平面,且以一定的角度与前后壁40端部的弧状壁42相交,因此其交点作为角部起着与增强肋相同的作用,增大躯干部3b的弯曲强度。
下面,通过实验例来说明躯干部的前后壁面形成波面、侧壁形成垂直平面即平直面的效果。
(实验例1)以PP树脂作为原料,使用17.5g树脂来成形600ml的容器(单位容量的树脂重量为0.0292g/ml),其口部、肩部、底部的形状与实施形态相同,躯干部的侧壁为平直面,而其前后壁形状改变。
对有无由横向延伸的凹部形成的、沿上下方向弯曲成波状的波面的躯干部作了强度测定。
与无波面时相比,躯干部强度在设单侧波面时为+84.7%,双侧波面时则为+167%,抗压强度也增大。
(实验例2)其次,关于侧壁形成垂直面、即平直面的效果,对躯干部壁面为无侧壁的椭圆柱面的场合与有垂直侧壁(平直面)的场合进行比较,测定了躯干部强度,与无平直面时相比,压曲强度为+22.9%、短径方向的刚性为+19.1%、长径方向的刚性为+48%、抗压强度为+12.5%,可见将侧壁形成平直面后,可提高压曲强度、躯干部的刚性以及抗压强度。
(实验例3)接着,采用实验例1用过的容器,即,两面具有由横向延伸的凹部形成的、沿上下方向弯曲成波状的容器,改变配设在躯干部壁面的凹部个数,对躯干部中央的刚性进行比较,与凹部个数为3个相比,使躯干部中心凹陷一定量的力在4个时为169%、5个时为112%、6个时为148%,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凹部个数为偶数时,换言之,当波面的峰顶部位于躯干部中央时,躯干部的强度比个数为奇数时增大。
本项实验结果也可应用于将侧壁13做成垂直平面的、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吹塑容器。
上述第3实施例采用的是剖面椭圆形的扁平状,但也可是图13所示的六角形或八角形的扁平状。
下面说明底部的变形实施例。
先说明配设在底周壁上的上下横肋和纵肋。上述实施形态的容器的纵肋23采用了图1所示的呈矩形凹部的增强肋,但纵肋也可是将凹部连续成波状的波状肋或椭圆形凹部(未图示),而不限于矩形凹部。
作为配设在底周壁上的增强肋,以上说明的是将上横肋和下横肋以及配设在上横肋与下横肋之间的纵肋组合形成的增强肋,但也可根据容器的壁厚和使用的树脂,只设置其中一种肋,或者由两种肋组合配设。
(第4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将上述实施形态的底周壁增强肋用于圆形容器,是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形成剖面圆形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形态不一样。
在图14中,剖面圆形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AC由口部50、肩部51、躯干部52和底部53构成。
口部5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省略说明。
肩部51和躯干部52的横剖面为圆形,在肩部51与躯干部52之间形成阶梯部54,在躯干部52的躯干周壁55上,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横向延伸的凹槽56,利用凹槽56,使躯干周壁55的壁面成为上下方向波状起伏的壁面。
在躯干部52的下端部,配设与上部之间具有阶梯的鼓出状周壁57,与底部53连接。
如图14和图15所示,底部53由底周壁58和底壁59构成,底周壁58以一定角度倾斜。
在底周壁58与躯干部52的鼓出状周壁57之间的连接部设有沿全周的上横肋60,在底周壁58的全周面,以一定间隔设有多个纵肋61。
在底周壁58的下端部配设沿全周的下横肋62,该下横肋62的下侧与底壁59连接,该底壁59的中央部向上凹陷形成弯曲面63。
如图15所示,底壁59的外周直径明显小于躯干周壁55,底周壁58的上端与躯干周壁55连接,底周壁58的下端部64与底壁外周连接,呈倾斜状。
下面说明采用上述底部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由于底周壁58的下端部64的直径小于躯干周壁55,减少了吹塑比,因此壁厚大于躯干周壁55,增大了底周壁58的强度,提高抗落下冲击的强度。
又由于利用增强肋60、61、62增大了底周壁58的强度,故可防止容器底部周壁在容器落下时因冲击而变形或者产生裂缝,还可提高抗压曲的强度。
下面说明底周壁的增强肋采用波状肋的变形实施例。
在图16中,52a为躯干部,53a为底部。底部53a由底周壁58a和底壁59a构成。
在躯干部52a与侧周壁58a之间的连接部设有上横肋60a,底周壁58a在其下端与底壁59a连接。
在底周壁58a的表面配设波状肋65,其沿周向形成呈波状延伸的凹部或凸部,可增大上下方向和周向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是在躯干部的壁面配设横向延伸的凹槽,将躯干部做成沿上下方向波状起伏的壁面,但也可不用凹槽而配设波状肋,也可将躯干部壁面作为平直面配设适量的增强肋。
(第5实施例)下面说明将底部的增强肋做成特定形状的实施例。
容器的口部、肩部和躯干部的结构与上述实施形态的容器相同,故添加d字并省略说明,只对底部作一说明。
如图17至图20所示,底部4d由底周壁70和底壁71构成。底周壁70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72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73形成。
在底周壁70的下端部,沿全周配设横肋74,该横肋74的下侧与中央部形成向上凹陷的弯曲面75的底壁71的接地底端壁71a连接。
横肋74是由上侧壁74a与下侧壁74b形成的凹槽,横肋74的上下两个侧壁的连接部以及各侧壁74a、74b与底周壁70间的连接部均以圆弧状连接。
在侧壁73的局部,与侧壁73的倾斜角度相关,下侧壁74b大致垂直,上侧壁74a稍许倾斜。
下面说明采用上述底部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底周壁70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72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73形成,通过使侧壁73倾斜,如图20所示,可使侧壁73的下端部73a的壁厚t1大于躯干部侧壁的壁厚t2。
由此,可增大底周壁70的强度,提高抗落下冲击的强度。
并且,在侧壁73的局部,横肋74的下侧壁74b大致垂直,横肋74位于底壁74的接地底端壁71a的附近,再加上壁面厚,可明显增大底周壁70的压曲强度。
与底周壁70上不设肋的壁面作比较性实验,就可确认压曲强度增加约25%。
若树脂重量少,容器底部的壁厚也小,则施加在容器上的重量会使底周壁70和底壁71从图21中的a状态变形为b状态。
在此场合,横肋74的下侧壁74b将底周壁70的下端部后下压、使接地点向外移动,并使底壁71本身弯曲变形,中央部略微上升,但因下侧壁74b大致垂直,故可增大抗压曲的强度。
并且,因躯干部和底部的强度增大而可确保容器的形状,又由于利用横肋74可明显提高底部的压曲强度,因此可确保容器的直立稳定性。
(第6实施例)下面说明将上述第5实施例用于横剖面为圆形的容器的实施例。
在图22中,横剖面为圆形的薄壁吹塑容器Ae由口部80、肩部81、躯干部82和底部83构成。
肩部81和躯干部82的横剖面为圆形,在肩部81与躯干部82之间形成阶梯部84,在躯干部82的躯干周壁85上,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设横向延伸的凹槽86,利用凹槽86,使躯干周壁85成为沿上下方向波状起伏的壁面。
在躯干部82的下端部,配设与上部之间具有阶梯的鼓出状周壁87,与底部83连接。
如图22和图23所示,底部83由底周壁88和底壁89构成。底周壁88倾斜一定角度,其下端部88a与中央部向上凹陷形成弯曲面90的底壁89的接地底端壁89a连接。
底壁89的接地底端壁89a的外周直径明显小于躯干周壁85,底周壁88的上端与鼓出状周壁87连接,底周壁88的下端部88a与底壁89的接地底端壁89a的外周连接,呈倾斜状。
在底周壁88的下部沿全周配设横肋91。
如图24所示,该横肋91的剖面形状与上述第5实施例相同,成为由上侧壁91a、下侧壁91b的两个侧壁和底周壁88的壁表面构成的三角形,横肋91的各侧壁91a、91b与底周壁88壁面的连接部以及侧壁91a与侧壁91b的连接部呈圆弧连接。
横肋91的下侧壁91b以一定的角度与底周壁88相交,与底周壁88的倾斜角度相关,横肋91的下侧壁91b大致垂直,上侧壁91a稍许倾斜。
下面说明采用上述底部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底周壁88的下端部88a的壁厚t1因直径小于躯干周壁85而减少了吹塑比,故其厚度小于躯干周壁85的壁厚t2,可增大底周壁88的强度,提高抗落下冲击的强度。
并且,横肋91的下侧壁91b大致垂直,横肋91位于底壁89的接地底端壁89a的附近,再加上壁面厚,可明显增大底部的压曲强度。
(第7实施例)下面说明将上述第5实施例的底周壁的肋变形后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5实施例的底周壁上改用横肋,在相当于该横肋位置的底周壁的侧壁下端部分,以所定间隔配设凹部。
在图25中,薄壁的扁平吹塑容器Af的口部1、肩部2和躯干部3与第6实施例相同,故对符号添加f,且只对底部100作出说明。
在图25至图27中,100为扁平状容器的底部,由底周壁101和底壁102构成。
底周壁101由前后壁103和左右侧壁104构成。侧壁104与第5实施例相同地倾斜一定角度,在侧壁104的下端部104a,以一定间隔在接地底端壁102a的附近配设凹部105。
如图26和图27所示,凹部105具有方形的平底壁106、连接该平底壁106与底周壁101壁面的上下连接壁107a、107b以及左右连接壁108a、108b。下侧的连接壁107b位于底周壁101下端部的接地底端壁102a的附近,大致呈垂直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由于下侧的连接壁107b位于底周壁101下端部的接地底端壁102的附近且大致呈垂直状,因此,与上述第5实施例的横肋相同,可增大底部的压曲强度。
(第8实施例)下面说明将上述第7实施例中的凹部用于圆形容器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第7实施例的底周壁的下端部等间隔地配设凹部。
如图28至图30所示,薄壁的圆形吹塑容器Ag的底部110由底周壁111和底壁112构成。底周壁111倾斜一定角度,其下端部111a与中央部向上凹陷形成弯曲面的底壁112的接地底端壁112a连接。
底壁112的接地底端壁112a的外周直径明显小于躯干周壁,底周壁111的上端与躯干周壁连接,底周壁111的下端部111a与底壁112的接地底端壁112a的外周连接,呈倾斜状。
在底周壁111的下端部111a上,以一定间隔在接地底端壁112a的附近配设凹部113。
凹部113具有方形的平底壁114、连接该平底壁114与底周壁111壁面的上下连接壁115a、115b以及左右连接壁116a、116b。下侧的连接壁115b位于底周壁111的下端部111a的接地底端壁112附近,大致呈垂直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由于下侧的连接壁115b位于底周壁111的下端部111a的接地底端壁112a的附近且大致呈垂直状,因此,与上述第5、第6实施例的横肋相同,可增大底部的压曲强度。
上述第7和第8实施例是将凹部做成方形,但也可是椭圆形凹部或正方形凹部。
(第9实施例)下面说明口部的变形实施例。
在图31和图32中,吹塑容器Ah由口部120、肩部121、躯干部122和底部123构成、肩部121、躯干部122和底部123与前述实施形态中的容器相同。
口部120由上部口筒部124、位于口部中间部的颈环125和从其下方延伸到肩部的下部口筒部126构成。
在上部口筒部124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127,在颈环125的外周面上,沿全周刻设有滚花128。
下部口筒部126具有手指伸入该下部口筒部126并把持容器所需的高度,与肩部121连接。
口部120壁厚比肩部121和躯干部122厚,但与传统产品相比仍属较薄,故通过在口部的中间部形成颈环125,并在其外周面上设有滚花128,以增大口部120的强度,并且在容器传送时把持容器不让其乱动,并在拧紧盖子时不使容器转动。
在颈环125的下方设有一定高度的下部口筒部126,故也可将手指伸入颈环125与肩部121之间的下部口筒部126把持容器。
由此,在使用时可以简单地开闭盖子。
(第10实施例)前述实施形态的容器是将把持环6的外周形状做成圆形,但也可将把持环6a的外周做成图33所示的正八角形或正六角形。
此时,也可缩小下部口筒部7a的外径,也可将下部口筒部7a的外周做成相似性地小于把持环6a外周的方形。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通过改良躯干部和底部的形状,提高了刚性和压曲强度,因此,可用少量的树脂形成薄壁,起到节省树脂材料的目的。
另外,因是薄壁,故容易压碎,可减小废弃容器的体积。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圆形容器,其特征在于,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配设增强肋。
2.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薄壁扁平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形成,在底周壁的下端部围绕底周壁配设横肋,在所述左右侧壁的局部,大致垂直地形成横肋的下侧壁。
3.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薄壁扁平状容器,其特征在于,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形成,在左右侧壁上以一定间隔配设凹部,该凹部的下侧壁位于底周壁的下端部,大致呈垂直状。
4.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圆形容器,其特征在于,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在底周壁的下端部围绕周壁配设横肋,大致垂直地形成横肋的下侧壁。
5.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圆形容器,其特征在于,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倾斜一定角度,围绕底周壁的全周等间隔地配设凹部,该凹部的下侧壁位于底周壁的下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
6.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口部由外周设有螺纹的上部口筒部、凸设在其下方的把持环和从该把持环延续至肩部的下部口筒部构成,在把持环的外周面上刻有滚花,下部口筒部具有一定高度,其外周直径大于所述上部口筒部。
7.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是由口部、肩部、躯干部和底部构成的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口部由外周设有螺纹的上部口筒部、凸设在其下方的颈环和从该颈环延续至肩部的下部口筒部构成,在颈环的外周面上刻有滚花,下部口筒部具有一定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把持环的外周为方形。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由每一单位容量0.015-0.05g/ml树脂重量的聚丙烯树脂、或者每一单位容量0.021-0.07g/ml树脂重量的聚乙烯树脂成形。
全文摘要
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容器的躯干部由前后壁和侧壁构成,前后壁的横剖面为椭圆形,设有横向延伸的凹槽,侧壁是将前后壁的椭圆两端切裁后形成的垂直平面,其表面设有多个增强部。容器底部由与躯干部连接的底周壁和底壁构成,底周壁由稍许倾斜的前后壁和倾斜一定角度的左右侧壁形成,在底周壁上配设增强肋。
文档编号B65D1/02GK1509944SQ03178720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27日
发明者秋山善男, 古盐秀一, 米山正史, 德田博昭, 田边隆次, 富山茂, 米山茂, 一, 史, 昭, 次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