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运竹的运输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681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运竹的运输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包装结构,特别涉及开运竹的运输包装桶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开运竹运输包装结构,由于开运竹并未被定位在包装桶内,所以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因搬动而使开运竹倾斜或倾倒,从而使开运竹的根部并未完全浸渍在水中,而使开运竹的寿命缩短,在长时间的海运状态下,很容易因此而干枯、死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运竹的运输包装结构,以防止因搬动而使开运竹倾斜或倾倒而带来的缺水造成开运竹干枯或死亡。
本实用新型的开运竹的运输包装结构,由桶身、套设在桶身顶端的上盖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为一具有设定深度的透明桶体,且桶身底部固定有一内盆,该内盆底部中央位置设一限位凸块,藉此对开运竹的中心管的底端进行限位;在所述上盖底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向下凸设一卡抵凸起,且该卡抵凸起恰可对开运竹之中心管的顶端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开运竹之运输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桶身上端适当部位设有一提带,以供提拿整个包装完成后的开运竹。
本实用新型的开运竹之运输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而呈数级台阶状向下延伸的结构形态。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包装结构,开运竹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被限位在上盖的卡抵凸起与桶身的限位凸块上,使得开运竹的上/下两端均可分别被定位,而据此达到能够确实将开运竹定位于桶身内部的目的,以避免开运竹在运输过程中倾倒。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示图。
图号标示开运竹1中心管11 包装桶2 桶身21提带21 卡抵凸起221上盖22 限位凸块31内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运竹运输包装结构由装设开运竹1的包装桶2,即由桶身21、以及配合桶身21外形而套设在筒身21顶端的上盖22构成。
如图3所示,开运竹1由从长至短,由内而外依次围绕在中心管11外侧的开运竹个体经捆绑而组成。
如图1所示,桶身21是一具有设定深度的透明桶体,且桶身21底部固定有一内盆3,该内盆3底部中央位置突设一限位凸块31,藉此对开运竹的中心管11的底端进行限位;另外,在桶身21上端的适当部位设有一提带211,以供提拿整个包装完成之后的开运竹。
如图1、图3所示,桶的上盖22是配合开运竹1的高度而呈数级台阶状向下延伸的结构,且上盖22底端设有配合开运竹1的高度向下突出的卡抵凸起221,且卡抵凸起221恰可对开运竹1的中心管11的顶端进行限位;藉此,如图3所示,开运竹1的上端被限位在上盖22底端的卡抵凸起221上,而开运竹1的底端则限位在桶身21底部的限位凸块31上,使得开运竹的上/下两端均可分别被定位,而据此可确实将开运竹定位于桶身21内部,以避免开运竹在运输过程中倾倒,而造成植物干枯、死亡。
权利要求1.一种开运竹的运输包装结构,由桶身、套设在桶身顶端的上盖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为一具有适当深度的透明桶体,且桶身底部固定有一内盆,该内盆底部中央位置设一限位凸块;在所述上盖底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向下凸设一卡抵凸起;所述限位凸块和卡抵凸起恰好对开运竹的中心管的上端及下端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运竹之运输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桶身上端适当部位设有一提带,以供提拿整个包装完成后的开运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运竹之运输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而呈数级台阶状向下延伸的结构形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开运竹的运输包装桶结构,该包装桶由桶身、以及套设在筒身顶端的盖所组成;其中,该桶身底部固定有一内盆,且内盆底部中央位置设一限位凸块,藉此对开运竹的中心管的底端进行限位;该上盖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而呈数个台接状向下延伸的结构,而且上盖底端配合开运竹的高度向下凸设一卡抵凸起,该卡抵凸起恰可对开运竹的中心管的顶端进行限位;藉此,开运竹之上端与下端分别被限位在上盖的卡抵凸起与桶身的限位凸块上,使得开运竹之上/下两端均可分别被定位,通过该结构确实可以将开运竹定位在桶身内部,以避免开运竹在运输过程中倾倒。
文档编号B65D85/52GK2615072SQ0324213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8日
发明者林志和 申请人:林志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