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750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
背景技术
现有台湾第88207684号专利提供一种“可收折式置物箱”,是在以软质布构成的矩形箱体上端四边分别设有一个上水平杆,箱体下端相对两边分别设有一个下水平杆,箱体的四个垂直直边分别设有一根立杆,且该相邻的上水平杆端部之间、相邻的下水平杆端部之间,以及立杆与上下水平杆的端部之间保持有适当距离,该箱体的各个垂直壁面设有呈对角交叉的折线,使该软质箱体可以通过这些立杆、上水平杆和下水平杆支撑构成可以放置物品的置物箱,并可将其扭转后而折叠成扁平状;又,箱体的各个垂直侧壁面可分别设置四个三角形的板体,且板体的形状对应,但是小于上述的交叉折线形成的四个三角形形状,使该板体的各边分别与折线、上水平杆、立杆及下水平杆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从而达到相同的折叠效果,以及提高撑立后的强度。
上述专利的结构中,必须在箱体下端的相对两侧设置下水平杆,故,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方便,因而又申请了一项专利,但是,其只针对单一箱体结构进行改进,因此,使置物的广泛性受到了限制。即使所述的这项专利的结构可以将数个箱体串接,但是在收合时却必须将每一个箱体分离后再一一地折叠,这样,还是存在有不便之处。
为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针对现有专利产品结构的缺点,进行改进而再次提出91218017号专利并已获得专利权,所述第91218017号专利的结构是以软质布构成矩形箱体,每一箱体的上方设有开口,且每一箱体的四条垂直边分别设有立杆,以两个箱体连接在一起,相邻两个箱体之间共用两支立杆,每一箱体的底面设置一底板;由这种结构使箱体可以折叠成扁平状而便于收藏,而且可以方便组成箱体而供放置物品。该91218017号专利虽然具有较为精简的结构,但是,其箱体的垂直壁部分均只是由立杆支撑,故整体强度仍非十分充足,而且因为箱体侧壁均为软质布材的原因,箱体在折叠后也无法获得完全平整。再者,其底板是单一地放置于每一箱体的底部,因而在折叠箱体时,必须将每一底板取出而显得不方便;如果不取出底板,而只将底板翻转或垂直状态时,也因为底板实际上没有与箱体连接而有移位的现象,造成收折作业时的不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所述第91218017号专利的缺点再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将两个以上的箱体结合为一体,在连接为一体的箱体最外面的相对两侧结合设有硬质板体,而且在除了具有硬质板体以外的箱体上方的各个水平边均结合杆件,除了使该箱体不需要分离即可折叠成扁平状以外,其组立后的强度也提高,折叠后利用硬质板体的辅助作用而更为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将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设为通空状,并且依所连接的箱体数量而将对应数量的底板连结在一起,使底板可以相对地转折,再将连结为一体的底板从所述垂直壁下方的通空处穿过而放置于箱体底部,通过这种设计结构,使得在折叠箱体时,不需要将底板取出箱体,而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并且能够避免底板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位于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可以设成不通空状,并且直接在该垂直壁下方的侧边缝合底板,使底板可以和垂直壁相对翻转,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在折叠箱体时,不需要将底板取出箱体,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同时也能避免底板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具有奇数个连结在一起的箱体时,两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可以设为通空状,并且将利用连结元件连结在一起的两底板从垂直壁下方的通空处穿过而放置在箱体底部;另外一箱体的垂直壁侧可以设为不通空状,并且直接在该垂直壁下方的侧边缝合底板,使各个底板均可以和垂直壁相对地翻转,在折叠箱体时,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可以避免底板移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以软质布制成矩形箱体,每一箱体上方设有开口,且每一箱体底面设置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箱体连结在为一整体,两个箱体之间以一垂直壁予以区隔,整个箱体最外的相对两侧均结合有板体,该箱体的开口具有板体以外的其它水平边结合有杆件。
前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中垂直壁下方设成通空形状,所述底板以成对的方式连结在一起而相对转折,底板穿过该垂直壁的通空处而放置于箱体内底面。
前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中垂直壁的下方连接到箱体底部,底板一边缝合在该垂直壁下方一侧。
前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中箱体的外侧面设有侧袋。
前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中箱体两侧设有洞孔,该洞孔穿设有绳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将两个以上的箱体结合为一体,在连接为一体的箱体最外面的相对两侧结合设有硬质板体,而且在除了具有硬质板体以外的箱体上方的各个水平边均结合杆件,除了使该箱体不需要分离即可折叠成扁平状以外,其组立后的强度也提高,折叠后能利用硬质板体的辅助作用而更为平整;其可将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设为通空状,并且依所连接的箱体数量而将对应数量的底板连结在一起,使底板可以相对地转折,再将连结为一体的底板从所述垂直壁下方的通空处穿过而放置于箱体底部,通过这种设计结构,使得在折叠箱体时,不需要将底板取出箱体,而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并且能够避免底板移位;其位于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可以设成不通空状,并且直接在该垂直壁下方的侧边缝合底板,使底板可以和垂直壁相对翻转,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在折叠箱体时,不需要将底板取出箱体,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同时也能避免底板移位;其具有奇数个连结在一起的箱体时,两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可以设为通空状,并且将利用连结元件连结在一起的两底板从垂直壁下方的通空处穿过而放置在箱体底部;另外一箱体的垂直壁侧可以设为不通空状,并且直接在该垂直壁下方的侧边缝合底板,使各个底板均可以和垂直壁相对地翻转,在折叠箱体时,直接将底板翻折成垂直状态即可,可以避免底板移位。
总之,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通过上述的设计结构,使该箱体不需要分离即可折叠成扁平状,操作简便,其组立后的强度高且平整,箱体体折叠时能够避免底板移位,折叠效果理想。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体底板结构,以及底板与箱体的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将底板组合于置物箱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底板掀起,进而将其中一箱体扭转的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4为将图3所示的两个箱体均扭转的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5为将图4所示状态的箱体折叠成扁平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箱体设为单一个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三个箱体连结在一起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在两箱体间的垂直壁下方缝合两底板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在两箱体一侧的板体设置数个洞孔,并且在这些洞孔穿设绳索,将箱体垂直竖立时绳索吊挂于杆件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箱体两侧板体设置数个洞孔,并且在这些洞孔穿设绳索,在箱体横向放置时,将两侧绳索吊挂于挂钩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箱体、10洞孔、11侧袋、12垂直壁、13通空、2板体、3杆件、4底板、41连接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包括箱体1、两板体2、数个杆件3和底板4。其中,箱体1以具有足够强度与韧性的布料(例如帆布)车缝构成,并且车缝构成将二个以上箱体1连结为一体的形状,再者,每一箱体1的上方均设有开口,在车缝成一体的箱体相对最外两侧的内部均包覆结合一板体2;又,相邻两箱体1之间共同以一垂直壁12连接,该垂直壁12可以采用软质布制成,也可以采用硬质板制成,该垂直壁的下方可以设为通空13形状。所述箱体1除了结合板体2的部分以外,其余部分的开口上方水平边均结合有杆件3。箱体1内的底部可以放置一块底板4,以做为整个箱体的重心,所述底板4采用成对的方式连结而成,两底板4之间通过连结元件41予以连接,该连结元件41可以是具有足够强度与韧性的帆布或任何适当的挠性面材,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连结元件41连接两底板,使两底板可以相对地转折;箱体1外侧可以设置侧袋11,以供放置小物品。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当箱体1被完全撑立成矩形箱体时,可由该两板体2先支撑起箱体1,并将底板4放入箱体1的内底部并穿过垂直壁12的通空处13而放置于箱体底面,即可借助板体2与底板4共同支撑箱体(如图2所示),而后即可将物品放置于该箱体1内。
如图3所示,当不使用而欲将箱体1折收时,只要将底板4往上翻转而靠置于箱体1的垂直壁面后,即可将箱体1扭转(本实施例是扭转九十度)而令箱体1的垂直壁扭曲而降低高度,其它的箱体也以相同的方式扭转而折叠(图4所示),而后再继续扭转到最后,即能将箱体1折叠成扁平状(图5所示),以构成利于收藏、携带的小体积。
所述底板4除了可以采用两两成对的方式连结在一起之外,也可以将底板4的一边直接缝合在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下方,以使底板4可以和垂直壁12相对地翻转(图8所示);利用此种方式进行结合,所述垂直壁12的下方最好是设为不通空的形状,使底板4在缝合后能尽量靠合于箱体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其可以将箱体1设为单一个的形状,该实施例中,在单一的箱体相对两侧均结合一板体,而另外的相对两侧上方水平边结合杆件,箱体内放置一底板,也能达到相同的折叠效果。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将三个箱体车缝连结为一体的形状,这种实施例除了箱体的数量与
图1所示有差异之外,其余的结构均与
图1所示相同;在该实施例中,两两箱体之间的垂直壁12下方可以设为通空形态,并且将利用连结元件连结在一起的两底板4从所述垂直壁12下方的通空处穿过而放置于箱体底部;另外一箱体的垂直壁可以设为不透空,并且直接在该垂直壁下方的侧边缝合底板4,使各个底板4均可以和垂直壁12相对地翻转而能折叠箱体。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在箱体1一侧的板体2设置数个洞孔10,并且在这些洞孔10穿设绳索,将箱体垂直竖立时,使缝合于箱体的底板4自然翻转成水平状态而靠置于垂直壁12,使用者可以将绳索吊挂于杆件(如图9所示),以供放置鞋子、衣物和其它小物品。或是在箱体1两侧的板体2设置数个洞孔10,并且在这些洞孔穿设绳索,当在箱体横向放置时,将两侧的绳索吊挂于预先固定的墙上的挂钩(
图10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以软质布制成矩形箱体,每一箱体上方设有开口,且每一箱体底面设置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箱体连结在为一整体,两个箱体之间以一垂直壁予以区隔,整个箱体最外的相对两侧均结合有板体,该箱体的开口具有板体以外的其它水平边结合有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壁下方设成通空形状,所述底板以成对的方式连结在一起而相对转折,底板穿过该垂直壁的通空处而放置于箱体内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壁的下方连接到箱体底部,底板一边缝合在该垂直壁下方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侧面设有侧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侧设有洞孔,该洞孔穿设有绳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式置物箱,以软质布制成矩形箱体,每一箱体上方设有开口,且每一箱体底面设置底板;两个箱体连结在为一整体,两个箱体之间以一垂直壁予以区隔,整个箱体最外的相对两侧均结合有板体,该箱体的开口具有板体以外的其它水平边结合有杆件,该箱体不需要分离即可折叠成扁平状以外,其组立后的强度也提高,折叠后能利用硬质板体的辅助作用而更为平整。
文档编号B65D6/16GK2680596SQ20032010289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7日
发明者王文灿 申请人:王文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