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4868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管,是对现有纱管结构的改进,属于纺织领域纱线机整理纱线如卷/退绕纱线用的纺织用构件。
背景技术
周知,天下衣被,纱管先行,这说明纱管在纺织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者角色。中国专利号97219134.8公开了一种纱管,这种纱管的结构如


图1所示,由一中空的圆柱状的下管10连接一喇叭状的上管11构成,下管10的端部为一凸缘12,而喇叭状的上管11的端部为较凸缘12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13;在上管11的管面上设有纱环面111。这种结构的明显的优点和积极的效果如其说明书所述,在于使制成的纱锭具有不易落圈、出纱平顺、且管芯的结构兼有减少卷纱机纱芯用材和稳定纱锭成型外观的功效。通过对这种结构的纱管的卷绕过程及卷成后的纱锭形状以及出纱(又称退绕)的情况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喇叭状的管部即上管11的部位对于防止纱线落圈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圆柱状的下管10的部位对于绕纱过程和制成纱锭时的纱锭成型的外观效果也比较理想。问题在于下管10的部位所制成的纱锭中部的外层纱线会受纱线卷绕后的压力影响而往中心方向陷入,使其与内层纱线产生纠结,这种现象难以从纱锭外观判别,而往往是在出纱至该纱圈时因张力突然聚升剪断该纱线才被发现,当中断出纱时,不得不由人力来重新接线,对自动化的纺纱或织布工作影响颇巨。
鉴于上述专利技术方案所揭示的纱管所存在之缺陷,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9207692.7公开了一种纱管,这种纱管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专利技术方案与前述专利技术方案之区别在于上、下管11、10各为喇叭状,下警10的大头对应于凸缘12,而上管11的大头对应于出纱端缘13;在上、下管11、10之间设置一段圆柱形的直管。整体的截面形状呈哑铃状。优点如其说明书第2页第2段所述,纱线在管上卷绕后,其内层纱线会被纱环面所嵌掣且纱线沿喇叭向上渐缩卷绕,使得纱线一方面被撑绕在纱管上,另一方面张力向上逐次分布,使外层纱线不致压陷入内层纱线造成绞线现象。该专利结构似乎仅注意到了将纱线卷绕于纱管上的有利之处,但忽略了退绕所带来的问题,因为如此结构,当对位于下管10上的纱线退绕时,极易造成纱线向圆柱状的直管部位松塌,导致纱线之间的缠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不论是纱线处于卷绕还是退绕状态,都能有效地防止松塌的纱管。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纱管,它包括由上、下管11、10构成的管体1、位于下管10管端的凸缘12、位于上管11管端的较凸缘12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13、管芯2,所述的上、下管11、10分别为锥形管,下管10的小头对应于所述的凸缘12,大头则对应于上管11的小头,上管11的大头对应于所述的出纱端缘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管11、10的材料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管11、10为一体模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管11、10的锥度分别为1∶10~1∶6和1∶150~1∶25。
本实用新型具有在纱线卷绕或退绕时都能确保纱线不会松塌打缠的优点。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纱管的剖视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纱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纱管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绕纱后的纱锭形状及重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3,上、下管11、10根据它们的形状可以称之谓上锥形管和下锥形管,上、下锥形管分别用塑料一体模制成形,并且在管体1外通体地形成有纱环面(图中未示出)至于纱环面的作用以及设于管腔14中的具中心轴孔21的管芯2的作用因在专利号为97219134.8的说明书中介绍,属已有技术,故而申请人不再对其叙述。下管10的小径的锥头对应于凸缘12,而大径的锥头对应于上管11的小径的锥头,上管11的大径的锥头对应于出纱端缘13。上管11的锥度为1∶10~1∶6,较好地为1∶6.3,更好地为1∶7.8;下管10的锥度为1∶150~1∶25,较好地为1∶120,更好地为1∶75,最好地为1∶37.5。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形成为日常所见的倒置的圆台形烟囱状。凸缘12以及出纱端缘13与管体1一体地用塑料模制成形。
请见图4,该图示意了纱线卷绕于管体1上形成纱锭以及所表现出的重心。不论纱线3的出纱端靠近出纱端缘13还是凸缘12,出纱时均能沿着出线端缘12顺利地进行,不会因纱锭的径度改变而有所不同。
如是将本实用新型处于退绕纱线状态,则不论从管体1的任一点(部位)开始退绕,由于存在二个锥面,使对应于下管10部位的纱线不容易往下游塌,而对应于上管11部位的纱线不容易往上游塌,始终集中于中部;卷绕的道理同上,由于管体1存在双锥面,从任一点(部位)开始卷绕,不会致纱锭松塌而发生缠结。
权利要求1.一种纱管,它包括由上、下管(11)、(10)构成的管体(1)、位于下管(10)管端的凸缘(12)、位于上管(11)管端的较凸缘(12)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13)、管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管(11)、(10)分别为锥形管,下管(10)的小头对应于所述的凸缘(12),大头则对应于上管(11)的小头,上管(11)的大头对应于所述的出纱端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管(11)、(10)的材料为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管(11)、(10)为一体模制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管(11)、(10)的锥度分别为1∶10~1∶6和1∶150~1∶25。
专利摘要一种纱管,属于纺织领域纱线机整理纱线如卷/退绕纱线用的纺织用构件。它包括由上、下管11、10构成的管体1、位于下管10管端的凸缘12、位于上管11管端的较凸缘12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13、管芯2,所述的上、下管11、10分别为锥形管,下管10的小头对应于所述的凸缘12,大头则对应于上管11的小头,上管11的大头对应于所述的出纱端缘13。本实用新型具有在纱线卷绕或退绕时都能确保纱线不会松塌打缠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H75/04GK2712872SQ200420062890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王京 申请人:王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