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00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可利用链条或时规皮带等传动装置带动转动,用以输送物品,采用组合式设计,并将轮体分设于两端的滚轮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滚轮输送机主要用以输送物品,该滚轮输送机在机座上间隔枢设有多个滚轮组8(请参阅图1),滚轮组8各具有一轮体81,轮体81以塑料材料制成,轮体81的至少一端设于传动部82,可用以连接链条或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等传动装置9,可通过传动装置9带动轮体81转动,以便通过该轮体81来输送物品。
上述滚轮组81为一长型体,在输送物品时若承载板产生变形、翘曲的现象,则轮体81与承载板之间会由线接触变成单点的接触,使得轮体81难以确实地带动承载板前进,且承载板与轮体81单点接触,造成承载板容易产生歪斜。
并且,滚轮组8的轮体81为一长型体,较为耗费材料,制造成本较高,且其重量较重,使得马达或气缸等驱动装置升降移动的负载增加。
滚轮组8的轮体81为一长型体,也会造成滚轮组8之间的间隙减少而不便于在滚轮组8之间装置其它对象(如监测组件)。
滚轮组8的宽度固定,难以变化,因此需针对不同宽度准备多种不同尺寸(宽度)的轮体81,这也会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滚轮输送机的滚轮组,在产生制造及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很多不便和缺点,而有待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确保承载板与滚轮组之间具有两点接触,使得轮体可确实地带动承载板前进,且承载板比较不会歪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使轮体长度大幅地缩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且其重量较轻,使得驱动装置升降移动的负载减轻。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使滚轮组之间的间隙较大,而便于在滚轮组之间装置其它对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使其宽度不受限制而具有弹性变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安装于滚轮输送机上,利用传动装置带动转动,其特点在于,包括两个本体,其设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两个轮体,其套设于所述两个本体上;一套管,其两端分别插置固定于两个本体中,使所述两个轮体通过所述两个本体固定于所述套管两端处;以及一心轴,穿设于所述两个本体的中心孔及所述套管中,且所述两个本体并以轴承枢接于所述心轴上,所述心轴两端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两个轮体内部各固设有内圈,所述两个轮体通过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两个本体上。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的传动部为链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链条,所述链轮与链条啮合连接。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的传动部为皮带轮,所述传动装置为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所述皮带轮与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啮合连接。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内缘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所述套管内壁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接槽相对应的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一卡接体相互卡接。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外缘设有多个补强凸肋。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所述轮体的内圈内缘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及第二卡接槽相互卡接。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多个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卡接于所述内圈一端。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一凸缘,所述轮体抵触于凸缘而定位。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孔内部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内缘嵌设固定有轴承套,而所述心轴穿设于所述轴承套中。
上述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心轴两端分别以螺丝锁附于轴扣上,所述两个轴扣并以所述螺丝锁附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如下1)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确保承载板与滚轮组之间具有两点接触,使得轮体可确实地带动承载板前进,且承载板比较不会歪斜。
2)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使轮体长度大幅的缩减,可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且其重量较轻,因此使得驱动装置升降移动的负载减轻。
3)使滚轮组之间的间隙较大,而便于在滚轮组之间装置其它对象。
4)其宽度较不受限制而具有弹性变化,因此也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现有滚轮组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的轴向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的断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本体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组安装予滚轮输送机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8-滚轮组,81-轮体,82-传动部9-传动装置
1-滚轮组11-本体,111-传动部,112-中心孔,113-容置空间114-第一卡接槽,115-补强凸肋,116-第二卡接槽117-弹性卡钩,118-凸缘12-轮体,121-内圈,122-第二卡接体13-套管,131-第一卡接体14-轴承,15-轴承套,16-心轴,17-螺丝,18-轴扣2-传动装置3-机座31-升降座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滚轮组1安装于滚轮输送机上(如图7),而便于利用链条或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等传动装置2带动该滚轮组1转动,用以输送物品。
滚轮组1包括有两个本体11、两个轮体12、一套管13、四个轴承套15及一心轴16所组成,其中本体11是以塑料材料制成,其大致呈一不等径的中空圆柱体,其外壁一体成型设有一传动部111及一凸缘118,传动部111为与传动装置2相对应的链轮或皮带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传动装置2为链条,而传动部111为与该传动装置2相对应的链轮。本体11内部具有一中心孔112,且在本体11一端形成有一环形的容置空间113(如图6),该容置空间113位于中心孔112外围,并伸入本体11内部适当深度。容置空间113内缘及外缘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114及补强凸肋115,第一卡接槽114及补强凸肋115沿轴向延伸适当长度。本体11半部外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116及弹性卡钩117,该第二卡接槽116沿轴向延伸适当长度,弹性卡钩117一端形成自由端,可作内外摆动。
两个轮体12是以塑料材料制成,并呈一中空轮体,内部固设有一金属材料制成的内圈121,该内圈121呈一中空圈体,内圈121内缘突设有多个与第二卡接槽116相对应的第二卡接体122。轮体12以内圈121套设于本体11上,且轮体12及内圈121可抵触于凸缘118而定位,并令第二卡接体122及第二卡接槽116相互卡接,且利用弹性卡钩117卡接于内圈121一端,使轮体12及本体11稳固地连接,并可防止轮体12与本体11之间产生转动及轴向位移。
套管13以金属材料制成,其内壁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接槽114相对应的第一卡接体131,第一卡接体131沿轴向延伸适当长度。该套管13两端分别插置固定于两个本体11的容置空间113中,并令第一卡接槽114及第一卡接体131相互卡接,使套管13及本体11稳固地连接,并可防止套管13在本体11之间产生转动。两个轮体12可通过两个本体11固定于套管13两端处,并使两个轮体12分开有一定的距离。
轴承14分别设置于两个本体11的中心孔112内部两端处。轴承套15以塑料材料制成,呈一中空套体,轴承套15的一半部分嵌设固定于轴承14内缘,而心轴16穿设于轴承套15、本体11的中心孔112及套管13中,使得两个本体11、两个轮体12及套管13得以通过轴承14枢接于心轴16上,而能作一回转自如的转动,心轴16两端则分别通过螺丝17锁附于两个轴扣18上,且两个轴扣18并可利用螺丝17锁附,适当地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的机座3上方。
如此,即可将多个滚轮组1以适当的间隔设置安装于滚轮输送机上,并令传动装置2与本体11的传动部111啮合连接,而便于利用传动装置2带动滚轮组1的本体11、轮体12及套管13同步转动,用以输送物品,且滚轮组1也可设置于一由汽缸(图略)驱动升降座31上,使滚轮组1可作一升降控制;通过上述组成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滚轮组1采用一组合式设计,并将轮体12分设于套管13两端,使轮体12长度得以大幅的缩减,如此两个轮体12可与物品承载板形成两点接触,即使输送物品时承载板产生变形、翘曲的现象,两个轮体12与承载板之间仍会有两点接触,使得轮体12仍可确实地带动承载板前进,且两点摩擦接触,使两侧的摩擦系数相同,避免承载板的歪斜现象。
并且,本实用新型滚轮组1的轮体12长度大幅缩减,可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且其重量较轻,使得马达或汽缸等驱动装置升降移动的负载减轻。
本实用新型滚轮组1仅于两端设有轮体12,两个轮体12间为外径较小的套管13,使得滚轮组1之间的间隙较大,而便于在滚轮组1之间装置其它对象(如检测组件)。
本实用新型只需更换不同长度的套管13,即可改变滚轮组1的宽度,使得滚轮组1的宽窄不受限制,而能实现弹性变化,可轻易地组合成各种不同尺寸(宽度)的滚轮组1,也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心轴16外部套设有以金属材料制成的套管13,可使得整体强度增加,有效地增加负载强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安装于滚轮输送机上,利用传动装置带动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本体,其设有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两个轮体,其套设于所述两个本体上;一套管,其两端分别插置固定于两个本体中,使所述两个轮体通过所述两个本体固定于所述套管两端处;以及一心轴,穿设于所述两个本体的中心孔及所述套管中,且所述两个本体并以轴承枢接于所述心轴上,所述心轴两端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体内部各固设有内圈,所述两个轮体通过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两个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传动部为链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链条,所述链轮与链条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传动部为皮带轮,所述传动装置为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所述皮带轮与时规皮带或三角皮带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内缘设有多个第一卡接槽,所述套管内壁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接槽相对应的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一卡接体相互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容置空间外缘设有多个补强凸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多个第二卡接槽,所述轮体的内圈内缘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及第二卡接槽相互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多个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卡接于所述内圈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壁设有一凸缘,所述轮体抵触于凸缘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孔内部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内缘嵌设固定有轴承套,而所述心轴穿设于所述轴承套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两端分别以螺丝锁附于轴扣上,所述两个轴扣并以所述螺丝锁附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输送滚轮组结构,其安装于滚轮输送机上,利用传动装置带动转动,包括两个本体,其设有传动部,传动部与传动装置连接;两个轮体,其套设于两个本体上;一套管,其两端分别插置固定于两个本体中,使两个轮体通过两个本体固定于套管两端处;以及一心轴,穿设于两个本体的中心孔及套管中,且两个本体并以轴承枢接于心轴上,心轴两端固定设置于滚轮输送机上。本实用新型可使轮体确实地带动承载板前进,且承载板不会歪斜,并且可使轮体长度大幅地缩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且其重量较轻,因此使得驱动装置升降移动的负载减轻。
文档编号B65G23/04GK2717886SQ20042006669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9日
发明者谢火盛 申请人:广运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