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00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洁,使用简易、方便,可使不便搬动的重型或大型物体的捆包运作,具有更形简易、方便、快速且确实、安全效果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不便搬运的大尺寸或重型物体实施捆扎的方式,大抵均是以钢带配合手提式的手动打包工具为之,此种实施方式固然可以达到捆扎打包的效果,但是该钢带具有成本高、重量重及容易伤人手等缺失确是事实,尤其是,该操控钢带的打包工具是以手动进行,在实施上亦明显会发生工作效率低及操作较为麻烦、不便以及操作人员容易感到疲累等情形。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动打包工具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实际实施上的些许缺失,而亟待加以进一步再行突破改进。为了解决手动打包工具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手动打包工具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适用于具有较佳强度及重量较轻的PET(塑胶材质)材质捆包带运作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能够确实改进一般现有的以钢带为之的手动打包工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动打包工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该PET塑胶捆带缠绕在被捆物周面后可被拉带装置予以拉紧,以及该摆动装置又可对重叠捆带的上层带予行紧压及高速摆动,则该捆带重叠部便可在高速摩擦生热中相互熔接成一体,而可确实达到简易、方便、快速及安全的捆包运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该裁切装置的裁刀是呈锯齿形,且在摆动装置下压捆带时是一并以弹压状触压在重叠捆带的上层带表面,则该捆带重叠部的上层带受摆动装置驱动而高速往复摆动时,自然的,该裁刀便可以锯切形态快速且顺畅的将其裁断,且丝毫不会影响静止不动的下层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设置极为简洁,使用极为方便、简易、可使不便搬动的重型或大尺寸物体的捆包运作,具有更形简易、方便、快速且确实、安全的效果,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上端设有一容纳室,下端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容纳槽,该容纳室与容纳槽之间设有一贯通的导孔,在顶部安设有一外盖,而该外盖的中心设有一套孔,及在套孔的周缘设有一集气室;数个弹性元件,安设在本体的上端容纳室内;一活塞,是以气密状装设在本体的上端容纳室,下端为弹性元件往上弹性顶承着,中心往上凸设有一定位轴,该定位轴且滑设在固设于本体顶端的外盖的套孔处;一裁切装置,其设有一裁刀,滑设在本体下端一侧壁,中段设有一偌大的穿孔,邻上端设有一定位槽,底端设有锯齿形的刀刃;一弹性元件,安设在裁刀邻上端的定位槽内;一驱动杆,上端固设于活塞,下端穿设在裁刀邻上端的定位槽并为弹性元件顶承着,使裁刀呈随时具有弹性下压的作用力;一摆动装置,设有一摇臂,位于本体下端的容纳槽内,并为固设在本体下端一侧的侧盖予以隐蔽,上端穿设于本体的导孔并以定位销活枢于活塞,邻下端设有一长形导孔;一上摩擦块,以可左、右摆动的活枢状定位在摇臂下端;一偏心轴,中段偏心部是位设在摇臂下端的长形导孔位置,两端是以活枢状定位在本体下端的侧盖与侧壁位置;一驱动马达,固设在本体下端的一侧壁外侧并恰好呈对裁切装置的裁刀予以罩盖,中心轴穿过裁刀的穿孔后安设于偏心轴,可驱动偏心轴转动,并致使摇臂暨安设在摇臂下端的上摩擦块呈可进行左、右摆动的结构;一拉带装置,包含有一底座,其固设在本体的底部,一侧往上凸伸设有一定位臂,在定位臂的下方设有一弧形状导孔;一变速箱,是以螺丝穿设在底座一侧的定位臂并呈可实施上、下摆动的结构,其内设有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其中,该定位蜗轮的轴杆且穿过底座定位臂的弧形状导孔;一拉带轮,是位于底座另侧上方并与蜗轮定位于同一轴杆;一变速箱侧座,是与变速箱一同为螺丝穿设定位在底座的定位臂,下端可供穿置蜗杆、拉带轮的轴杆定位,内侧设有一外盖罩设于拉带轮前上方;一止滑块,安设在底座并与拉带轮相对应;一下摩擦块,安设在底座并与摆动装置的上摩擦块相对应;一拉带马达,设置为长筒状并安设在变速箱的一端,可直接驱动蜗杆,使相啮合的蜗轮暨轴杆、拉带轮可一同转动;一弹性元件,安置在本体一侧,下端直接承于变速箱的上端面,拉带马达暨变速箱、拉带轮、变速箱侧座等是呈可以底座的定位臂为支点随时做弹性下压动作的结构;一握把,固设于本体一侧并恰位于长筒状拉带马达上方,使可相配合的供手扳动拉带马达暨变速箱、拉带轮、变速箱侧座等上、下摆动运作;一气压控制阀,安设在本体后端,可以由数只开关的控制,及经由本体的气道、驱动马达的入气口、拉带马达的气管的导引,而将压缩空气分别输送于本体上端的外盖的集气室及摆动装置的驱动马达以及拉带装置的拉带马达,可适时控制裁切装置、摆动装置及拉带装置运作;其特征在于该拉带装置具有一导带板,该导带板的上端是以自由摆动的活枢状结构定位在底座定位臂前端面,及受一弹系元件作动而呈随时具有往拉带轮方向摆动的弹压作用力,在下端设有一横向弧形槽,该横向弧形槽且可供一螺丝穿设及锁固在底座的定位臂处;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中所述的拉带装置的拉带马达被往上摆动致使拉带轮上摆时,该导带板是恰好挡止在变速箱侧座的外盖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藉该PET塑胶捆带缠绕在被捆物的周面后是可被拉带装置予以拉紧,以及该摆动装置又可对重叠捆带的上层带予行紧压及高速摆动,则该捆带重叠部便可在高速摩擦生热中相互熔接成一体,而可确实达到简易、方便、快速及安全的捆包运作。
2、本实用新型藉该裁切装置的裁刀是呈锯齿形,且在摆动装置下压捆带时是一并以弹压状触压在重叠捆带的上层带表面,则该捆带重叠部的上层带受摆动装置驱动而高速往复摆动时,自然的,该裁刀便可以锯切形态快速且顺畅的将其裁断,且丝毫不会影响静止不动的下层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极为简洁,使用极为方便、简易,可使不便搬动的重型或大尺寸物体的捆包运作,具有更加简易、方便、快速且确实、安全的效果,而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是一种将捆包带通过拉带装置、摆动装置及裁切装置等配合,而以摩擦熔接方式实施捆扎运作,使该包含各种不方便搬动的重型或大尺寸物体的捆包运作,具有实施简易、方便、快速、确实及安全等效果的手提式捆包机结构,其对于一般不便搬运的重型或大尺寸物体的捆包运作而言,显然提供了极符实际使用需要的的效能,其装置、结构虽不显得复杂、繁琐,然而整体运作设想却深富可实施性。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手动打包工具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塞上升的顶点实施捆包运作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带马达往上扳动实施捆包运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带马达下摆实施捆包运作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塞下降实施捆包运作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整螺丝顶承变速箱底部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带板被捆带内推摆动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导带板挡止在变速箱侧座的外盖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示意图。
10本体 101容纳室102容纳槽 103导孔104侧壁 11外盖111套孔 112集气室12侧盖 20弹性元件
30活室 301气密环302定位轴 303盲孔304导气孔 40裁切装置401裁刀4011穿孔4012定位槽 4013刀刃50摆动装置 501摇臂5011定位销 5012长形导孔502摩擦块 503偏心轴5031偏心部 5032轴承504驱动马达5041中心轴5042入气口 60拉带装置601底座6011定位臂6012弧形导孔 6015螺丝602变速箱 6021螺丝6022蜗轮 6023蜗杆6024轴杆 603拉带轮604变速箱侧座 6041外盖605止滑块 606下摩擦块607导带板 6071螺丝6072弹性元件 6073横向弧形槽6074螺丝 608拉带马达70弹性元件 80握把90气压控制阀 901开关902开关903开关A气道 B气管KPET塑胶捆带 E被捆物K′重叠捆带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本体10,其上端设有一容纳室101,下端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容纳槽102,该容纳室101与容纳槽102之间设有一贯通的导孔103,另,在顶部是接设有一外盖11;其中,该外盖11的中心设有一套孔111,而在套孔111周缘设有一集气室112;数个弹性元件20,安设在本体10的上端容纳室101内;一活塞30,其是通过气密环301的配合装设在本体10的上端容纳室101,下端为弹性元件20往上弹性顶承着,中心往上凸设有一定位轴302,该定位轴302且滑设在固设于本体10顶端的外盖11的套孔111处,及在其中心设有一盲孔303,以及该盲孔303的下端设有一导气孔304连通于外;一裁切装置40,设有一裁刀401,其滑设在本体10下端一侧壁104,中段设有一偌大的穿孔4011,邻上端设有一定位槽4012,底端设有锯齿形的刀刃4013;一弹性元件402,安设在裁刀401邻上端的定位槽4012内;一驱动杆403,上端固设于活塞30,下端穿设在裁刀401邻上端的定位槽4012并为弹性元件402顶承着,使裁刀401是随时具有弹性下压的作用力;一摆动装置50,其设有一摇臂501,其位于本体10下端的容纳槽102内,并为固设在本体10下端一侧的侧盖12予以隐蔽,上端穿设于本体10的导孔103并以定位销5011活枢于活塞30,邻下端设有一长形导孔5012;一上摩擦块502,是以可左、右摆动的活枢状定位在摇臂501的下端;一偏心轴503,中段偏心部5031是位设在摇臂501下端的长形导孔5012位置,其周面且可安设一轴承5032穿设在该长形导孔5012,两端是以活枢状定位在本体10下端的侧盖12与侧壁104位置;一驱动马达504,固设在本体10下端的一侧壁104外侧并恰好对裁切装置40的裁刀401予以罩盖,中心轴5041是穿过裁刀401的穿孔4011后安设于偏心轴503,以可驱动偏心轴503转动,并致使摇臂501暨安设在摇臂501下端的上摩擦块502可进行左、右摆动;一拉带装置60,包含有一底座601,其固设在本体10的底部,一侧往上凸伸设有一定位臂6011,在定位臂6011的下方设有一弧形状导孔6012;一变速箱602,是藉螺丝6021穿设在底座601一侧的定位臂6011,并可实施上、下摆动,其内设有相互啮合的蜗轮6022、蜗杆6023,其中,该定位蜗轮6022的轴杆6024且穿过底座定位臂6011的弧形状导孔6012;一拉带轮603,是位于底座601另侧上方,并与蜗轮6022定位于同一轴杆6024;一变速箱侧座604,是与变速箱602一同为螺丝6021穿设定位在底座601的定位臂6011,下端可供穿置蜗杆6022、拉带轮603的轴杆6024定位,内侧设有一外盖6041罩设于拉带轮603前上方;一止滑块605,安设在底座601并与拉带轮603相对应;一下摩擦块606,安设在底座601并与摆动装置50的上摩擦块502相对应;一导带板607,上端是藉螺丝6071以活枢状结构安设在底座定位臂6011前端面而可自由摆动,在该螺丝6071处且安设有一弹性元件6072(可为扭转弹簧),及该弹性元件6072的一端且靠持在导带板607内侧,使导带板607随时具有往拉带轮603方向弹压的作用力,下端设有一横向弧形槽6073,该横向弧形槽6073且可供螺丝6074穿设及锁固定位在底座定位臂6011前端面;一拉带马达608,是设为长筒状,并安设在变速箱602一端,可直接驱动蜗杆6023,使相啮合的蜗轮6022暨轴杆6024、拉带轮603可一同转动;一弹性元件70,是安置在本体10一侧,下端直接承于变速箱602的上端面,使拉带马达608暨变速箱602、拉带轮603、变速箱侧座604等是可以底座601的定位臂6011为支点随时做弹性下压动作;一握把80,固设于本体10一侧并恰位于长筒状拉带马达608上方,以可相配合的供手扳动拉带马达608暨变速箱602、拉带轮603、变速箱侧座604等上、下摆动运作;一气压控制阀90,安设在本体10后端,可藉由数只开关901、902、903的控制,及经由本体10的气道A(如图3所示)、驱动马达504的入气口5042(如图2所示)、拉带马达608的气管B的导引,而将压缩空气分别输送于本体10上端的外盖11的集气室112及摆动装置502的驱动马达504以及拉带装置60的拉带马达608,以可适时控制裁切装置40、摆动装置50及拉带装置60运作;即,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请再配合参阅图4所示,当PET塑胶捆带K缠绕于被捆物E后,操作者可将一手的拇指定位于把手80,而其余四手指则握于拉带装置60的拉带马达608并将其往上扳动,使该拉带装置60的变速箱602、拉带轮603及变速箱侧座604等,可一并以螺丝6021为轴点在底座定位臂6011上进行上摆动作,并致使该拉带轮603上摆后是直接与止滑块605具有偌大间距对应的不相啮合状;继之,利用该活塞30平时是受弹性元件20的作动而被往上弹升至顶点,并致该摆动装置50的摇臂501暨上摩擦块502及裁切装置40的驱动杆403暨裁刀401是连带被上提呈内缩状,则操作者便可将捆带K缠绕被捆物E后的重叠部K′直接置入拉带装置60的底座601一侧,并使恰好位于拉带轮603、上摩擦块502及裁刀401下方;继之,请再配合参阅图5、图6所示,当捆带K的重叠部K′确实位于拉带轮603、上摩擦轮502及裁刀401下方后,操作者可将拉带马达608下放,使该拉带轮603可连带下压触及捆带K,而利用该安设在本体10一侧的弹性元件70是随时弹压着拉带装置60的变速箱602上端,则该拉带马达608下放致使拉带轮603下压时,必然的,该重叠的捆带K′便可确实被弹性压着并直接被拉带轮603及止滑块605触压咬合着;继之,当操作者按动气压控制阀90的第一道开关901,使压缩空气驱动拉带装置60的拉带马达608转动时,以其动力可通过蜗杆6023、蜗轮6022、轴杆6024传输至拉带轮603,自然的,该被拉带轮603直接触及压着的捆带重叠部K′的上层带便可逐一被驱动位移行拉紧动作;继之,当捆带K对被捆物E完成束紧动作后,操作者可松开气压控制阀90的第一道开关901并接续按动第二道开关902,使该压缩空气同时进入本体10的外盖11的集气室112(如图6所示)与驱动摆动装置50的驱动马达504,而以该置于本体容纳室101内的活塞30可被压缩空气挤压适时下移,并致使活枢于其下端的摆动装置50的摇臂501暨上摩擦块502亦可连带下压,及该上摩擦块502下移后且恰好可触压到捆带重叠部K′的上层带,则以该同时被驱动的驱动马达504是可藉偏心轴503将动力传输于摇臂501,并致使该摇臂501暨活枢于其下端的上摩擦块502可连带被驱动做微幅的高速左、右摆动配合,自然的,该被上摩擦块502的重叠捆带K′的上层带便可在高速摆动摩擦中瞬即产生高热,并直接与重叠的下层捆带相互熔接呈一体。
上述结构中,当活塞30被驱动下移并致使摆动装置50对重叠的捆带K′进行熔接动作时,由于该裁切装置40的驱动杆403是同样固设在活塞30而可随着下移,及该被驱动杆403穿置的裁刀401又是受弹性元件402顶承,而可在一并下移中以弹压状触及捆带重叠部K′的上层带,则在裁刀401的刀刃4013是呈锯齿形,及该重叠捆带K′的上层带又是受摆动装置50的上摩擦块502摆动运作,而连带呈高速左、右摆动配合下,自然的,该裁刀便可以锯切形态快速且确实的将该重叠捆带K′的上层带裁断,以确实完成被捆物E的捆包运作。当然,由于该捆带重叠部K′的下层带并不被摆动装置50的上摩擦块502驱动,而是保持束紧的静止不动状,故当前述该摆动的上层带被弹性下压的裁刀401锯断后,该裁刀401对静止不动的下层带将完全不会产生任何锯切动作,而可确保捆带K捆扎的确实性。
继之,当捆包于被捆物E的捆带K完成熔接与裁切运作后,操作者可放开气压控制阀90的第二道开关902并接续按压第三道开关903,使该摆动装置50的驱动马达504不被驱动及致使本体外盖11的集气室112内的空气排出,则如图3所示,该活塞30便可被弹性元件20弹压复归,并致使上摩擦块502、裁切装置40的裁刀401均上移复归而便于脱离捆包的捆带K。
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该拉带装置60的底座601一侧底部且安设有一调整螺丝6015,而该调整螺丝6015并以外露状顶承着变速箱602底部并可实施高、低调整,操作者放松拉带马达608致变速箱602暨拉带轮603一并下压时,利用该调整螺丝6015外露的高度调整,将可连带控制变速箱602暨拉带轮603下压的幅度,进而使得拉带轮603可以最佳的高度触压捆带K,使捆带K被驱动拉紧的运作具有更形确实、顺畅的效果。换言之,以该调整螺丝6015的高低调整运作,该拉带轮603将可以最佳的高度触压捆带K,使各种厚度的捆带K的拉紧动作均可达到实际所需的顺畅、确实的效果。
请再配合参阅图8、图9所示,由于该安设在拉带装置60的底座定位臂6011前端面的导带板607是受弹性元件6072作动,而随时具有往拉带轮603方向弹压的作用力,故当缠绕在被捆物E的捆带K置入拉带装置60的底座一侧并位于拉带轮603下方时,该具有弹性作用力的导带板607自可以定位螺丝6071为轴点直接被捆带K内推摆动,而完全无碍拉带轮603对捆带K的驱动运作。反之,请再配合参阅图10、图11所示,当拉带马达608被往上扳动并致使拉带轮603连带上摆不咬合于对应的止滑块605,及捆带K亦尚未置入的拉带轮603下方时,由于该导带板607是随时具有往拉带轮603方向弹压的作用力,故其在不受捆带K内推及该拉带轮603暨变速箱侧座604又呈上摆的情形下,必然的,其将可自动的往拉带轮603方向弹压摆动且恰好挡止在变速箱侧座604的外盖6041处,而致使与变速箱侧座604同轴的拉带轮603是连带不会下摆,进而,该拉带轮603便可藉以恒与对应的止滑块605不相咬合,当不慎发生误触气压控制阀90的第一道开关901而致使拉带马达608驱动时,该拉带轮603与止滑块605将完全不会发生相互直接摩擦的损坏现象。
当然,由于该导带板607的下端是设有横向的弧形槽6073,故应实际使用的需要,使用者亦可通过螺丝6074将其锁固,可以最恰当的位置保持不摆动的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上端设有一容纳室,下端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容纳槽,该容纳室与容纳槽之间设有一贯通的导孔,在顶部安设有一外盖,而该外盖的中心设有一套孔,及在套孔的周缘设有一集气室;数个弹性元件,安设在本体的上端容纳室内;一活塞,是以气密状装设在本体的上端容纳室,下端为弹性元件往上弹性顶承着,中心往上凸设有一定位轴,该定位轴且滑设在固设于本体顶端的外盖的套孔处;一裁切装置,其设有一裁刀,滑设在本体下端一侧壁,中段设有一偌大的穿孔,邻上端设有一定位槽,底端设有锯齿形的刀刃;一弹性元件,安设在裁刀邻上端的定位槽内;一驱动杆,上端固设于活塞,下端穿设在裁刀邻上端的定位槽并为弹性元件顶承着,使裁刀呈随时具有弹性下压的作用力;一摆动装置,设有一摇臂,位于本体下端的容纳槽内,并为固设在本体下端一侧的侧盖予以隐蔽,上端穿设于本体的导孔并以定位销活枢于活塞,邻下端设有一长形导孔;一上摩擦块,以可左、右摆动的活枢状定位在摇臂下端;一偏心轴,中段偏心部是位设在摇臂下端的长形导孔位置,两端是以活枢状定位在本体下端的侧盖与侧壁位置;一驱动马达,固设在本体下端的一侧壁外侧并恰好呈对裁切装置的裁刀予以罩盖,中心轴穿过裁刀的穿孔后安设于偏心轴,可驱动偏心轴转动,并致使摇臂暨安设在摇臂下端的上摩擦块呈可进行左、右摆动的结构;一拉带装置,包含有一底座,其固设在本体的底部,一侧往上凸伸设有一定位臂,在定位臂的下方设有一弧形状导孔;一变速箱,是以螺丝穿设在底座一侧的定位臂并呈可实施上、下摆动的结构,其内设有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其中,该定位蜗轮的轴杆且穿过底座定位臂的弧形状导孔;一拉带轮,是位于底座另侧上方并与蜗轮定位于同一轴杆;一变速箱侧座,是与变速箱一同为螺丝穿设定位在底座的定位臂,下端可供穿置蜗杆、拉带轮的轴杆定位,内侧设有一外盖罩设于拉带轮前上方;一止滑块,安设在底座并与拉带轮相对应;一下摩擦块,安设在底座并与摆动装置的上摩擦块相对应;一拉带马达,设置为长筒状并安设在变速箱的一端,可直接驱动蜗杆,使相啮合的蜗轮暨轴杆、拉带轮可一同转动;一弹性元件,安置在本体一侧,下端直接承于变速箱的上端面,拉带马达暨变速箱、拉带轮、变速箱侧座等是呈可以底座的定位臂为支点随时做弹性下压动作的结构;一握把,固设于本体一侧并恰位于长筒状拉带马达上方,使可相配合的供手扳动拉带马达暨变速箱、拉带轮、变速箱侧座等上、下摆动运作;一气压控制阀,安设在本体后端,可以由数只开关的控制,及经由本体的气道、驱动马达的入气口、拉带马达的气管的导引,而将压缩空气分别输送于本体上端的外盖的集气室及摆动装置的驱动马达以及拉带装置的拉带马达,可适时控制裁切装置、摆动装置及拉带装置运作;其特征在于该拉带装置具有一导带板,该导带板的上端是以自由摆动的活枢状结构定位在底座定位臂前端面,及受一弹系元件作动而呈随时具有往拉带轮方向摆动的弹压作用力,在下端设有一横向弧形槽,该横向弧形槽且可供一螺丝穿设及锁固在底座的定位臂处;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拉带装置的拉带马达被往上摆动致使拉带轮上摆时,该导带板是恰好挡止在变速箱侧座的外盖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其包括一本体、数个弹性元件、一活塞、一裁切装置、一摆动装置、一拉带装置、一弹性元件、一握把以及一气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该拉带装置具有一导带板,导带板的上端以自由摆动的活枢状结构定位在底座定位臂前端面,以及受一弹系元件作动而呈随时具有往拉带轮方向摆动的弹压作用力,在下端设有一横向弧形槽,横向弧形槽且可供一螺丝穿设及锁固在底座的定位臂处;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手提式捆包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捆包带通过拉带装置、摆动装置及裁切装置等配合,而以摩擦熔接方式实施捆扎运作,使各种不方便搬动的重型或大尺寸物体的捆包运作,具有实施简易、方便、快速、确实及安全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B65B13/00GK2709313SQ20042006680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8日
发明者陈有福 申请人:陈有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