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管回收卷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5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气管回收卷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用后的拉出较长的水管或气管重新卷曲回收的水、气管回收卷管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的园林浇灌都是拉出一条长长的水管进行作业,同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气动工具进行作业时,也须拉出一条长长的气管作业。这些水管或气管用完后,往往需用较长的时间进行收卷和整理,既费时、费力,且收卷、整理的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水管或气管用完后,需用较长的时间进行收卷和整理,既费时、费力,且收卷、整理的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对水管或气管进行收卷回收,且操作方便、快捷,回收效果好的水、气管回收卷管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包括挂墙部分、提手部分、回收部分、轴芯部分、传动部分、排管部分、止转部分和固封部分。
挂墙部分包括支承座18、销轴17。水、气管回收卷管器通过销轴17与支承座18相连。销轴17是一个铝管。
提手部分包括提手14、提手座12、圆柱销13。提手14通过圆柱销13固定在提手座12上,并通过螺丝将提手座12固定在外壳15上。
回收部分包括线芯9、水、气管19、卷簧20。水、气管19卷在线芯9上。卷簧20两端分别固定在卷簧轴16和线芯9上。
轴芯部分包括转轴部分和水、气流道部分转轴部分包括螺丝28、调节盖25、卷簧轴16、轴芯支承盖44、连接轴8。调节盖25和卷簧轴16通过螺丝28紧固在一起。卷簧轴16与连接轴8通螺纹紧固在一起。连接轴8通过六角头与轴芯支承盖44上的六角套连接在一起。轴芯两边的调节盖25和轴芯支承盖44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内侧盖3上,构成一条固定的旋转轴,线芯9和卷簧20围绕此轴旋转。
水、气流道部分包括出口接头26、密封圈1、旋转接头45、卡簧11、密封圈10、连接轴8、入口接头7。出口接头26和旋转接头45通过螺纹连接,并套在连接轴8上,用密封圈10密封,通过卡簧11定位。连接轴8与入口接头7通过螺纹连接,用密封圈1密封。出口接头26和水、气管19连接,入口接头7与水、气管42连接,形成水、气流通道。
传动部分包括主动轮22、主动轮盖24、同步带23、从动轮38。主动轮22固定在线芯9上。主动轮盖24固定在主动轮22上。同步带23套在主动轮22上,并与从动轮38连接。
排管部分包括双向螺杆40、从动轮38、端盖41、压盖39、换向块37、螺杆压块36、排管器下盖35、转轮34、排管器上盖33、转轮座32、导轨31。排管器由两个转轮34套在两个转轮座32上,并装在排管器上盖33和排管器下盖35之间,用螺丝紧固构成。水、气管19通过两个转轮34之间形成的空间。排管器的一端插在导轨31上,导轨31两侧固定在外壳15上,形成一条固定不动的导向槽。端盖41卡在双向螺杆40的另一端起限位作用,两个螺杆压块36通过螺丝把双向螺杆40固定在外壳15上,双向螺杆40通过压盖39压入了排管器下盖35上,且换向块37的细齿也刚好放入双向螺杆40的螺纹里,换向块37在双向螺杆40转动时就会带着排管器沿着双向螺杆40上的螺纹作来回运动。
止转部分包括棘轮43、棘爪6、棘爪转轴5、拉簧4。棘爪6通过棘爪转轴5固定在内侧盖3上。拉簧4固定在内侧盖3上。
固封部分包括外壳15、内侧盖3、外侧盖2、出管封口盖21、封口盖29。两个外壳15通过螺丝、螺母紧固在一起,两个内侧盖3也通过螺丝紧固在外壳15上。外侧盖2通过内钩把内侧盖3钩住。出管封口盖21封住外壳15的出管口,水、气管19从中间孔位伸出,封口盖29封住另一个外壳15的出管口。
此外,水、气管回收卷管器还包括上位球30和弹簧27。上位球30分左右两半,把水、气管19夹在中间,用螺丝紧固。弹簧27装于水、气管19与出口接头26的连接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外力把水、气管19拉出时,利用棘爪6卡住棘轮43后,水、气管19就在伸出的范围内使用。使用完毕后,再用力拉动水、气管19,让棘轮43超过棘爪6后,再让力消失,这样由于卷簧20的回弹力,带动线芯9回转,线芯9回转时对水、气管19进行回收,与此同时,固定在线芯9上的主动轮22也与线芯9同步转动,也同时让双向螺杆40转动。双向螺杆40转动使换向块37沿着双向螺杆40的双向螺丝来回运动,同时带动整个排管器来回运动。由于排管器的另一端插在导轨31上,故排管器就在双向螺杆40和导轨31形成的双导轨之间同步来回运动。导轨31只起稳定排管器的作用,双向螺杆40的转动对排管器提供动力,这样便可实现整齐排管的目的。水、气则通过由入口接头7、连接轴8、旋转接头45、出口接头26、密封圈10、密封圈1、卡簧11、水、气管42与水、气管19构成的水、气通道进行输送。另外由于螺丝28将调节盖25紧固在卷簧轴16上,卷簧轴16通过螺纹与连接轴8紧固在一起,使整个轴芯形成一整体,从而使线芯9和卷簧20可平稳地运转,避免转动时的摆动现象,使得排管整齐有序,水、气流顺畅。
本实用新型可对水管或气管进行收卷回收,操作方便、快捷,回收效果好,水管或气管排管整齐有序,水、气流顺畅。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气管回收卷管器的构造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轴芯的构造图;图4是排管器的构造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气管回收卷管器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水、气管回收卷管器的分解图;图7是轴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包括挂墙部分、提手部分、回收部分、轴芯部分、传动部分、排管部分、止转部分和固封部分。
如图2、图6所示,挂墙部分包括支承座18、铝管17。水、气管回收卷管器通过铝管17与支承座18相连,并用爆炸螺栓固定在墙壁上。
如图2、图6所示,提手部分包括提手14、提手座12、圆柱销13。提手14通过圆柱销13固定在提手座12上并通过螺丝将提手座12固定在外壳15上。可通过提手14将整个水、气管回收卷管器提起。
如图1、图2、图6所示,回收部分包括线芯9、水、气管19、卷簧20。水、气管19卷在线芯9上。卷簧20固定在线芯9上。当水、气管19被外力拉出时,带动线芯9转动,线芯9带动卷簧20收紧转动,当外力消失时,由于卷簧的回弹力使线芯9回转,从而对水管进行回收。
如图1、图3、图6、图7所示,轴芯部分包括转轴部分和水、气流道部分转轴部分包括内六角螺丝28、调节盖25、卷簧轴16、轴芯支承盖44、连接轴8。调节盖25和卷簧轴16通过内六角螺丝28紧固在一起。卷簧轴16与连接轴8通螺纹紧固在一起。连接轴8通过六角头与轴芯支承盖44上的六角套连接在一起。这样就组成了一条完整的轴芯。轴芯两边的调节盖25和轴芯支承盖44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内侧盖3上。这样就构成一条固定的旋转轴。线芯9和卷簧20就围绕此轴旋转。由于此轴芯各个部件是连在一起固定不动的,因此旋转时就不会形成摇摆现象。如果卷簧轴16不与连接轴8连接在一起,则整个线芯9就会摆动摇晃,会影响排管质量。
如图1、图2、图6所示,水、气流道部分包括出口接头26、密封圈1、旋转接头45、卡簧11、密封圈10、连接轴8、入口接头7。出口接头26和旋转接头45通过螺纹连接,然后套在连接轴8上,通过卡簧11定位。连接轴8与入口接头7也通过螺纹连接,且各环节用密封圈1和密封圈10密封,防止泄漏。另外,出口接头26和水、气管19连接,入口接头7与水、气管42连接,形成水、气通道。
如图1、图5、图6所示,传动部分包括主动轮22、主动轮盖24、同步带23、从动轮38。当线芯9转动时,固定在线芯9上的主动轮22和固定在主动轮22的主动轮盖24也同步转动,并带动套在主动轮22上的同步带23运动,同步带23运动的同时也带动从动轮38同时运动,达到传动的目的。
如图2、图4、图5所示,排管部分包括双向螺杆40、从动轮38、端盖41、压盖39、换向块37、螺杆压块36、排管器下盖35、转轮34、排管器上盖33、转轮座32、导轨31。排管器由两个转轮34套在两个转轮座32上,并装在排管器上盖33和排管器下盖35之间,用螺丝紧固构成。水、气管19通过两个转轮34之间形成的空间,随着整个排管器的移动而排列。排管器的一端插在导轨31上,导轨31两侧固定在外壳15上,形成一条固定不动的导向槽。这样,排管器才会沿着导轨4来回移动,不会摇摆,以免影响排管质量。端盖41卡在双向螺杆40的另一端起限位作用,两个通过螺丝把双向螺杆40固定在外壳15上,双向螺杆40通过压盖39压入了排管器下盖35上,且换向块37的细齿也刚好放入双向螺杆40中的螺纹里,这样,换向块37在双向螺杆40转动时就会带着排管器沿着双向螺杆40上的螺纹作来回运动,从而达到排管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止转部分包括棘轮43、棘爪6、棘爪转轴5、拉簧4。当外力把水、气管19拉出时,带动线芯9向前转动时,棘轮43也作同步转动,棘轮43遇到通过固定在内侧盖3上的棘爪6的同时,外力消失,则由于卷簧20的回弹作用带动线芯9往回转,此时棘轮43也同步往回转,这时棘爪6会卡住棘轮43,防止棘轮43和线芯9往回转,担当向前转过棘爪6,外力同时消失时,由于固定在内侧盖3上的拉簧4已把棘爪6拉回另一方向,故棘爪6卡不住棘轮43而让棘轮43和线芯9继续往回转。如果要再次止转,则要把水、气管19再往外拉,使棘轮43再次遇到棘爪6时,再取消外力,才可达到再次止转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固封部分包括外壳15、内侧盖3、外侧盖2、出管封口盖21、封口盖29。当全部结构部件组装好后,两个外壳15通过螺丝、螺母紧固在一起,两个内侧盖3也通过螺丝紧固在外壳15相应部分,外侧盖2通过内钩把内侧盖3钩住,从而达到封好内侧盖3的效果。出管封口盖21则封住外壳15的出管口,让水、气管19在它的中间孔位伸出,封口盖29则封住另一个外壳15得出管口,从而达到美化外观的效果。
此外,如图2所示,还包括上位球30和弹簧27。上位球30分左右两半,把水、气管19夹在中间,用螺丝紧固。这样水、气管19有了止位装置,不会全部水、气管19都缩到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内。弹簧27用来防止水、气管19与出口接头26连接好后有折弯的现象。以避免堵塞水、气流流通。
权利要求1.一种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墙部分、提手部分、回收部分、轴芯部分、传动部分、排管部分、止转部分和固封部分;挂墙部分包括支承座(18)、销轴(17);水、气管回收卷管器通过销轴(17)与支承座(18)相连;提手部分包括提手(14)、提手座(12)、圆柱销(13);提手(14)通过圆柱销(13)固定在提手座(12)上,并通过螺丝将提手座(12)固定在外壳(15)上;回收部分包括线芯(9)、水、气管(19)、卷簧(20);水、气管(19)卷在线芯(9)上;卷簧(20)两端分别固定在卷簧轴(16)和线芯(9)上;轴芯部分包括转轴部分和水、气流道部分转轴部分包括螺丝(28)、调节盖(25)、卷簧轴(16)、轴芯支承盖(44)、连接轴(8);调节盖(25)和卷簧轴(16)通过螺丝(28)紧固在一起;卷簧轴(16)与连接轴(8)通螺纹紧固在一起;连接轴(8)通过六角头与轴芯支承盖(44)上的六角套连接在一起;轴芯两边的调节盖(25)和轴芯支承盖(44)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内侧盖(3)上,构成一条固定的旋转轴,线芯(9)和卷簧(20)围绕此轴旋转;水、气流道部分包括出口接头(26)、密封圈(1)、旋转接头(45)、卡簧(11)、密封圈(10)、连接轴(8)、入口接头(7);出口接头(26)和旋转接头(45)通过螺纹连接,并套在连接轴(8)上,用密封圈(10)密封,通过卡簧(11)定位;连接轴(8)与入口接头(7)通过螺纹连接,用密封圈(1)密封;出口接头(26)和水、气管(19)连接,入口接头(7)与水、气管(42)连接,形成水、气流通道;传动部分包括主动轮(22)、主动轮盖(24)、同步带(23)、从动轮(38);主动轮(22)固定在线芯(9)上;主动轮盖(24)固定在主动轮(22)上;同步带(23)套在主动轮(22)上,并与从动轮(38)连接;排管部分包括双向螺杆(40)、从动轮(38)、端盖(41)、压盖(39)、换向块(37)、螺杆压块(36)、排管器下盖(35)、转轮(34)、排管器上盖(33)、转轮座(32)、导轨(31);排管器由两个转轮(34)套在两个转轮座(32)上,并装在排管器上盖(33)和排管器下盖(35)之间,用螺丝紧固构成;水、气管(19)通过两个转轮(34)之间形成的空间;排管器的一端插在导轨(31)上,导轨(31)两侧固定在外壳(15)上,形成一条固定不动的导向槽;端盖(41)卡在双向螺杆(40)的另一端起限位作用,两个螺杆压块(36)通过螺丝把双向螺杆(40)固定在外壳(15)上,双向螺杆(40)通过压盖(39)压入了排管器下盖(35)上,且换向块(37)的细齿也刚好放入双向螺杆(40)的螺纹里,换向块(37)在双向螺杆(40)转动时就会带着排管器沿着双向螺杆(40)上的螺纹作来回运动;止转部分包括棘轮(43)、棘爪(6)、棘爪转轴(5)、拉簧(4);棘爪(6)通过棘爪转轴(5)固定在内侧盖(3)上;拉簧(4)固定在内侧盖(3)上;固封部分包括外壳(15)、内侧盖(3)、外侧盖(2)、出管封口盖(21)、封口盖(29);两个外壳(15)通过螺丝、螺母紧固在一起,两个内侧盖(3)也通过螺丝紧固在外壳(15)上;外侧盖(2)通过内钩把内侧盖(3)钩住;出管封口盖(21)封住外壳(15)的出管口,水、气管(19)从中间孔位伸出,封口盖(29)封住另一个外壳(15)的出管口;此外,水、气管回收卷管器还包括上位球(30)和弹簧(27);上位球(30)分左右两半,把水、气管(19)夹在中间,用螺丝紧固;弹簧(27)装于水、气管(19)与出口接头(26)的连接部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其特征在于销轴(17)是一个铝管。
专利摘要一种水、气管回收卷管器,包括挂墙部分、提手部分、回收部分、轴芯部分、传动部分、排管部分、止转部分和固封部分。水、气管回收卷管器通过铝管17与支承座18相连。提手14固定在外壳15上。水、气管19卷在线芯9上。卷簧20两端固定在线芯9和卷簧轴16上。卷簧轴16与连接轴8紧固在一起。出口接头26和旋转接头45连接。连接轴8与入口接头7连接。水、气管19通过排管器的两个转轮34之间。止转部分包括棘轮43、棘爪6、棘爪转轴5、拉簧4。固封部分包括外壳15、内侧盖3、外侧盖2、出管封口盖21、封口盖29。此外,还包括上位球30和弹簧27。本实用新型可对水管或气管进行收卷回收,操作方便、快捷,回收效果好,水管或气管排管整齐有序,水、气流顺畅。
文档编号B65H75/34GK2740577SQ200420112470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9日
发明者游庆广 申请人:游庆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