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079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带扣,尤指一种按压座可置入本体产生扇形活动位移时,可使按压座穿孔及本体穿孔能形成相互对位或错位,以利绳带穿入并呈现咬合或释放的夹持状态。
背景技术
现今用来接设绳带、织带或其它物品的扣具的方式,大多是以弹性夹持、挤压固定、错位固定及穿设定位等技术为之,其目的在于绳带可穿设调整或作为末端固定上使用,并可应用于袋子、鞋子或衣物上使用,而大部分穿设绳带皆使用下述类型的扣具,请参阅图7所示,为现有绳带扣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该按钮A为一阶梯状设计,其中央柱身开设有一透空孔A1,而下端水平延设出一上方平整而下方为弧面的凸块A11,当按钮A底侧端所凸设的固定柱A2压入弹簧C的顶缘,并使弹簧C的顶端孔径对正于座体B的定位柱B3后,即可将按钮A的凸块A11沿座体B内径顶端凸出的二导斜面B2处推入,便使透空孔A1与座体B二对应壁面的透空孔B1相对正,再将一般绳带的二头部穿入,以利按钮A可通过弹簧C受挤压后的覆位弹性来将绳带固定于透空孔A1及透空孔B1处,故由上述得知,现有绳带扣虽可以将绳带夹持固定不脱落,但却衍生出下列缺陷(一)现有绳带扣以按钮与座体形成垂直正向力的方式来施力按压或释放,如此必须克服按钮进入座体的行程及弹簧的反作用力,而让使用者于操作时的力量增加。
(二)现有绳带扣以按钮与座体形成垂直正向力的方式来施力按压或释放,当按压时,因圈状弹簧会挤压堆叠成一高度,即使绳带扣的整体体积增加。
(三)现有绳带扣以按钮与座体形成垂直正向力的方式来施力按压或释放,当按压时,因圈状弹簧会挤压堆叠成一高度,甚至会产生扭曲,即容易产生按钮及座体的透空孔于对位时的困难度。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绳带扣,利用按压座可于本体容置空间内产生相对式位移,令按压座穿孔及本体穿孔能形成相互对位,以利绳带能轻易穿入,而按压座则会被弹性元件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以扇形位移方式在本体内作限位移动,来使绳带呈现咬合或释放的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带扣,尤指一种按压座可于本体内产生扇形活动状态,其包括本体及按压座;其中该本体内部设有一侧呈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本体于外部表面二侧设有可贯通容置空间的穿孔;活动枢接于本体容置空间内的按压座,该按压座表面设有贯穿按压座的穿孔;及该弹性元件设立于本体容置空间内及按压座间,使本体穿孔及按压座穿孔能形成相互对位或错位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绳带扣可改善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于(一)本实用新型本体上弹性元件以小角度的扇形挤压方式使按压座与本体形成相对位移,而令按压的力量降低,即可让使用者轻易操作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本体上弹性元件以小角度的扇形挤压方式使按压座与本体形成相对位移,而令按压行程有效增加,即可使整体体积缩小。
(三)本实用新型本体上弹性元件以小角度的扇形挤压方式使按压座与本体形成相对位移,当按压座穿孔及本体穿孔形成相互对位时,其按压座的止挡部直接抵靠于本体的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而可达到轻易对位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按压动作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设绳带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绳带的剖面图;图7为现有绳带扣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符号说明1 本体11容置空间12穿孔111 定位孔 13枢接孔2 按压座21枢接部 23挡止部211 置放空间24按压部22穿孔25侧壁3 弹性元件31抵持部A 按钮A1透空孔 A2固定柱A11 凸块B 座体B1透空孔 B3 定位柱B2导斜面C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同时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后的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绳带扣主要由本体1、按压座2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本体1内部设有一侧呈开放式的容置空间11,此容置空间11的内壁设有一定位孔111,且本体1于外部表面二侧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11贯通的穿孔12及枢接孔13。
该按压座2表面设有具置放空间211的枢接部21及贯穿状的穿孔22,其置放空间211位于枢接部21的侧边,而接近枢接部21的外缘延伸出一挡止部23,远离穿孔22的另侧形成有外露于本体1容置空间11的按压部24,于接近穿孔22的侧边则具有侧壁25,并使上述的穿孔22可与本体1的穿孔12形成相互对位或错位,另枢接部21则可与枢接孔13枢接。
该弹性元件3设立于本体1的容置空间11与按压座2之间,而弹性元件3二侧形成的抵持部31分别位于定位孔111及置放空间211中。
当本实用新型的绳带扣欲组装时,先将弹性元件3套入按压座2的枢接部21并同时置入置放空间211内,再使按压座2活动枢接于本体1的容置空间11内,而让按压座2可于本体1内形成扇形往复式位移,进而完成按压座2及本体1于未使用的结合状态。
再者,请参阅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及于按压动作后的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先以手部抓握本体1及按压座2外侧,再对按压座2的按压部24及本体1同时施力形成相对位移,而按压座2的侧壁25则抵止于本体1的容置空间11内壁面挡止定位,使按压座2穿孔22及本体1穿孔12形成对位状态,此时,再请参阅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穿设绳带及固定绳带的剖面图,当绳带4穿过本体1穿孔12与按压座2穿孔22后,再释放按压座2中的按压部24的施力,即可让弹性元件3回复定位,而使被弹性元件3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以扇形位移方式在本体1内作限位移动,而按压座2穿孔22与本体1穿孔12形成错位状态,同时,按压座2的挡止部23抵持于本体1容置空间11内一侧的开放处,以使绳带扣具有夹持、释放绳带4的效果。
又,欲调整咬合夹持于绳带扣上的绳带4时,可利用手部以水平方式夹持绳带扣,令按压座2以活动式相对位移进入本体1内,来使本体1穿孔12及按压座2穿孔22形成对位,即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将绳带扣调整至适当的位置。
然而,该弹性元件3一侧的抵持部31可抵持于按压座2的置放空间211内,另侧抵持部31则抵持于本体1的容置空间11的定位孔111中,当使用者对本体1及按压座2同时施力时,本体1穿孔12及按压座2穿孔22则会形成相互对位,而弹性元件3则会随着本体1与按压座2相对位移而进入本体1的容置空间11内,此时抵持于容置空间11内的弹性元件3则会形成挤压变形状,而当释放本体1及按压座2的施力时,使按压座2于本体1的容置空间11处通过弹性元件3的弹性力回复原未挤压变形的状态,而本体1穿孔12及按压座2穿孔22便会形成错位。
另,该按压座2的上的枢接部21可与枢接孔13形成枢接状态,方便于本体1内的容置空间11产生按压式的扇形活动位移,由于枢接孔13与枢接部21能够将本体1及按压座2形成相互卡合状态,因此按压座2于本体1内往复位移时并不会脱离掉落,以能达到绳带扣稳固而不脱落的效果。
所以,本实用新型针对按压座2可置入本体1产生扇形活动位移时,可使本体1穿孔12及按压座2穿孔22能形成相互对位或错位为其主要特征,此外,上述弹性元件3亦可为圈状弹簧、弹片等具有扭转复位动作的等效构造所构成,然而,上述详细说明仅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进行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凡其它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绳带扣,尤指一种按压座可于本体内产生扇形活动状态,其包括本体及按压座;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部设有一侧呈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本体于外部表面二侧设有可贯通容置空间的穿孔;活动枢接于本体容置空间内的按压座,该按压座表面设有贯穿按压座的穿孔;及该弹性元件设立于本体容置空间内及按压座间,使本体穿孔及按压座穿孔能形成相互对位或错位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座表面设有枢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座于接近枢接部的外缘延设有挡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按压座于远离按压座穿孔另侧形成有按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于外部表面二侧设有与容置空间贯通的枢接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侧边形成有置放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扣,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亦可为圈状弹簧或弹片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带扣,包括本体及按压座,其中本体内部设有一侧呈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本体于外部表面形成有可贯通容置空间的穿孔,另按压座为活动枢接于本体容置空间内,且按压座亦具有可贯穿按压座的穿孔,并于按压座及本体容置空间内设有可产生扭转位移的弹性元件,以当按压座于本体内呈扇形活动位移时,可使按压座穿孔及本体穿孔形成对位或错位,以使绳带扣具有夹持、释放绳带的效果。
文档编号B65D63/10GK2892711SQ20052010521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宋展钧, 王秀帆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