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399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盒,特别是涉及一种藉由复数个凹折线,使包装盒易于压平,而可以达到便于进行资源回收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电脑)、扫描器与计算机周边配备等)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配备。为了防止高精密度且相当脆弱的电子产品在运送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例如水、灰尘与撞击力等)影响而受损,因此会将电子产品容置于一包装盒内加以包装后,再将其运送。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现今的包装盒大多是以纸板作为包装材料,以达到兼具有环保及保护功能的目的。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分别为现有习知的包装盒1的展开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包装盒1是由一纸板折合而成,其具有四个侧板11、一底板12以及一盖体13,将该等侧板11折合后,即可形成包装盒1,用以容置包装一物体(例如一电子产品)。然而,现有习知的包装盒1如欲丢弃时,使用者常常因为懒得将包装盒1拆开摊平,就直接将包装盒1丢弃,而造成回收空间的浪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包装盒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包装盒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包装盒,提供便于消费者进行回收的包装盒,实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包装盒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包装盒,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包装盒,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包装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包装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便于资源回收的包装盒,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包装盒,其包括一盒体,其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该第一例板与该第二侧板相对设置,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相对设置,该第一侧板具有一第一凹折线与一第二凹折线,该第二侧板具有一第三凹折线与一第四凹折线;以及一盖体,其连接该第一侧板,且具有一第五凹折线与一第六凹折线,该第五凹折线与该第一凹折线对应设置,该第六凹折线与该第二凹折线对应设置,其中将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朝向该底板处折压,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沿该第一凹折线、该第二凹折线、该第三凹折线与该第四凹折线朝盒体外部压折,使该盒体呈一扁平状,以形成一开口,并且沿第五凹折线与该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的一端面分别连接该底板的周围。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第一凹折线自该第一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一侧板的一另一端面,该第二凹折线自该第一侧板、该第四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一侧板的该另一端面,该第三凹折线自该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二侧板的一另一端面,以及该第四凹折线自该第二侧板、该第四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二侧板的该另一端面。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第一凹折线与第二凹折线分别朝向该第一侧板的中心处斜向设置。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第三凹折线与该第四凹折线分别朝向该第二侧板的中心处斜向设置。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盖体其更具有一第七凹折线与一第八凹折线,分别自该盖体与该第一侧板的连接处延伸至该盖体的外缘处。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盖体先沿该第七凹折线与该第八凹折线折合后,再沿该第五凹折线与该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处。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一折边与一第二折边,该第二侧板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三折边与一第四折边,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压合部与一第二压合部,且该第一压合部与第二压合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嵌合部与一第二嵌合部,该底板设有一第一嵌合孔与一第二嵌合孔,该第一折边、该第二折边、该第三折边与该第四折边折合后,再藉由该第一压合部、该第二压合部、该第一嵌合部、该第二嵌合部、该第一嵌合孔以及该第二嵌合孔组合成该盒体。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更包括一扣合片,其是连接该盖体的外缘,该扣合片的两端各具有一第一插边部与一第二插边部,当该盖体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时,该第一插边部插入该第一压合部所形成的空隙内,该第二插边部插入该第二压合部所形成的空隙内。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扣合片具有一第九凹折线与一第十凹折线分别对应该第七凹折线与该第八凹折线。
前述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的盒体与该盖体的材质为纸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具有一盒体以及一盖体;其中,该盒体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且第一侧板具有一第一凹折线与一第二凹折线,第二侧板具有一第三凹折线与一第四凹折线;该盖体连接第一侧板,且具有一第五凹折线与一第六凹折线,且第五凹折线对应第一凹折线,第六凹折线对应第二凹折线;将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朝向底板处折压,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沿第一凹折线、第二凹折线、第三凹折线与第四凹折线朝盒体外部压折,使盒体呈一扁平状,以形成一开口,并且将盖体沿第五凹折线与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盒体的开口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包装盒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为依本发明的一种包装盒,其是藉由复数个凹折线,使包装盒易于压平,而可以达到便于消费者进行资源回收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包装盒,包括一盒体以及一盖体,该盒体及盖体分别具有复数条可使包装盒便于压平回收的凹折线,而提供了一种便于资源回收的包装盒,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包装盒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一种现有习知的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现有习知的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与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压平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与图9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的压平动作示意图。
1包装盒 11侧板12底板 13盖体2包装盒 20盒体30盖体 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 23第三侧板24第四侧板 25底板211第一凹折线 212第二凹折线213第一折边 214第二折边221第三凹折线 222第四凹折线223第三折边 224第四折边231第一压合部 232第一嵌合部241第二压合部 242第二嵌合部251第一嵌合孔 252第二嵌合孔31第五凹折线32第六凹折线33第七凹折线34第八凹折线40扣合片41第一插边部42第二插边部43第九凹折线44第十凹折线2’包装盒30’盖体40’扣合片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包装盒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盒2,其包括一盒体20以及一盖体30。其中,盒体20具有一第一侧板21、一第二侧板22、一第三侧板23、一第四侧板24以及一底板25。
此外,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以及第四侧板24的一端面分别连接底板25的周围。并且该第一侧板21与该第二侧板22相对设置,而该第三侧板23与该第四侧板24相对设置。
该第一侧板21,具有一第一凹折线211与一第二凹折线212。第一凹折线211自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与底板25的连接处朝第一侧板21的中心处斜向延伸至第一侧板21的一另一端面。第二凹折线212自第一侧板21、第四侧板24与底板25的连接处朝向第一侧板21的中心处斜向延伸至第一侧板21的另一端面,并且第一侧板21的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一折边213与一第二折边214。
该第二侧板22,具有一第三凹折线221与一第四凹折线222。该第三凹折线221,自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与底板25的连接处朝第二侧板22的中心处斜向延伸至第二侧板22的一另一端面。该第四凹折线222,自第二侧板22、第四侧板24与底板25的连接处朝向第二侧板22的中心处斜向延伸至第二侧板22的另一端面,并且第二侧板22的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三折边223与一第四折边224。
该第三侧板23,延伸出一第一压合部231,并且该第一压合部231具有一第一嵌合部232。
该第四侧板24,延伸出一第二压合部241,并且该第二压合部241具有一第二嵌合部242。
该底板25,开设有一第一嵌合孔251与一第二嵌合孔252。该第一嵌合孔251与第二嵌合孔252分别对应第一嵌合部232与第二嵌合部242。
本实施例的盖体30是连接第一侧板21的另一端面,并且该盖体30具有一第五凹折线31、一第六凹折线32、一第七凹折线33以及一第八凹折线34。其中,该第五凹折线31与第一凹折线211对应设置,该第六凹折线32与第二凹折线212对应设置。该第七折线33与第八折线34分别自盖体30与第一侧板21的连接处延伸至盖体30外缘处。
本实施例的包装盒2的盒体20与盖体30为一纸板组合而成的一立体结构。当一使用者如欲使用本实施例的包装盒2以作为包装之用时,首先将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以及第四侧板24折起。接着,将第一折边213、第二折边214、第三折边223与第四折边224折合,将第一压合部231压合第一折边213与第三折边223以藉由将第一嵌合部232嵌入第一嵌合孔251加以固定,以及将第二压合部241压合固定第二折边214与第四折边224以藉由第二嵌合部242嵌入第二嵌合孔252加以固定,以形成本实施例的包装盒2(如图4所示),即可用以容置包装一物体(图中未示)。
此外,本实施例的包装盒2更可包括一扣合片40,是连接于盖体30的外缘,并且扣合片40的两端各具有一第一插边部41与一第二插边部42,并且该扣合片40更具有一第九凹折线43以及一第十凹折线44,是分别与第七凹折线33以及第八凹折线34对应设置。当盒体20组立完成即形成一开口,而可将第一插边部41插入第一压合部231与第三侧板23所形成的空隙内,以及将第二插边部42插入第二压合部241与第四侧板24所形成的空隙内,使盖体30可固定覆盖于盒体20的开口处。
再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所示,当使用者如欲将包装盒2回收时,只需将第三侧板23与第四侧板24向底板25处折压,且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分别沿第一凹折线211、第二凹折线212、第三凹折线221以及第四凹折线222朝盒体20外部压折,使盒体20呈一扁平状,并且将盖体30与扣合片40沿第七凹折线33、第八凹折线34、第九凹折线43以及第十凹折线44内折(如图5所示),并且盖体30再沿第五凹折线31与第六凹折线32折合覆盖于盒体20的开口处,即可将包装盒2压平(如图6所示),以达到便于回收的目的。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与图3中的相同元件,给予相同的符号名称,并且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的包装盒2’与图3的包装盒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盖体30’以及扣合片40’不需具有第七凹折线33、第八凹折线34、第九凹折线43以及第十凹折线44。
请另参阅图8与图9所示,包装盒2’回收时,只需将第三侧板23与第四侧板24朝向底板25处折压,且第一侧板21与第二侧板22分别沿第一凹折线211、第二凹折线212、第三凹折线221以及第四凹折线222朝盒体20外部压折,使盒体20呈一扁平状(如图8所示),并且盖体30’沿第五凹折线31与第六凹折线32折合覆盖于盒体20的开口处,即可将包装盒2’压平(如图9所示),而可以达到便于资源回收的目的。
承上所述,因为依本发明的一种包装盒,其是藉由复数个凹折线,使包装盒容易压平,以达到便于消费者进行资源回收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盒体,其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相对设置,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相对设置,该第一侧板具有一第一凹折线与一第二凹折线,该第二侧板具有一第三凹折线与一第四凹折线;以及一盖体,其连接该第一侧板,且具有一第五凹折线与一第六凹折线,该第五凹折线与该第一凹折线对应设置,该第六凹折线与该第二凹折线对应设置,其中将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朝向该底板处折压,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沿该第一凹折线、该第二凹折线、该第三凹折线与该第四凹折线朝盒体外部压折,使该盒体呈一扁平状,以形成一开口,并且沿第五凹折线与该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的一端面分别连接该底板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凹折线自该第一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一侧板的一另一端面,该第二凹折线自该第一侧板、该第四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一侧板的该另一端面,该第三凹折线自该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二侧板的一另一端面,以及该第四凹折线自该第二侧板、该第四侧板与该底板的连接处斜向延伸至该第二侧板的该另一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凹折线与第二凹折线分别朝向该第一侧板的中心处斜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凹折线与该第四凹折线分别朝向该第二侧板的中心处斜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盖体更具有一第七凹折线与一第八凹折线,分别自该盖体与该第一侧板的连接处延伸至该盖体的外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盖体先沿该第七凹折线与该第八凹折线折合后,再沿该第五凹折线与该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一折边与一第二折边,该第二侧板的两端处分别延伸出一第三折边与一第四折边,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压合部与一第二压合部,且该第一压合部与第二压合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嵌合部与一第二嵌合部,该底板设有一第一嵌合孔与一第二嵌合孔,该第一折边、该第二折边、该第三折边与该第四折边折合后,再藉由该第一压合部、该第二压合部、该第一嵌合部、该第二嵌合部、该第一嵌合孔以及该第二嵌合孔组合成该盒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括一扣合片,其是连接该盖体的外缘,该扣合片的两端各具有一第一插边部与一第二插边部,当该盖体覆盖于该盒体的该开口时,该第一插边部插入该第一压合部所形成的空隙内,该第二插边部插入该第二压合部所形成的空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扣合片具有一第九凹折线与一第十凹折线分别对应该第七凹折线与该第八凹折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盒体与该盖体的材质为纸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包装盒,其包括一盒体,具有一底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及一第四侧板,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具有一第一凹折线与一第二凹折线,第二侧板具有一第三凹折线与一第四凹折线;以及一盖体,其连接第一侧板,且具有一第五凹折线与一第六凹折线,第五凹折线与第一凹折线对应设置,第六凹折线与第二凹折线对应设置,其中将第三、第四侧板朝向底板处折压,第一、第二侧板分别沿第一凹折线、第二凹折线、第三凹折线与第四凹折线朝盒体外部压折,使盒体呈扁平状,形成一开口,并沿第五凹折线与第六凹折线折合覆盖于盒体开口处,藉由复数凹折线,使包装盒易于压平,可达到便于进行资源回收的功效。
文档编号B65D5/20GK1927663SQ200610072058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7日
发明者何京树 申请人: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