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64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插入成型而将把手以侧凹状组装固定在双 轴拉伸吹塑成型的瓶主体上所形成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作为将分体成型的瓶主体和把
手组装而构成的PET (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瓶等大型的带把手 的合成树脂制瓶体的制造方法,广泛使用的有所谓的插入成型,即, 在握持部的上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组装臂,并且在各组装臂 的前端部突出设置卡定突片,将由此所形成的注塑成型的把手作为 嵌插件,通过对瓶主体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利用卡定突片将把 手以侧凹状牢固地组装在瓶主体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1745号公报
这里,在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等的合成树脂制瓶体的制造工序中, 通常是,在最后设置检查工序,即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通 过加压空气来检查是否有针孔,但是,尤其在像上述那样通过插入 成型而利用卡定突片以侧凹状牢固组装型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 体中,该卡定突片的顶端部附近被拉伸成型为薄壁状,因此树脂发 生破裂而产生针孔的机率很高。
然而,即使在像这样产生针孔的情况下,若该针孔的周缘部分 与插入成型的把手的表面紧密接触或粘接,则通过上述那样的检查 方法也有可能无法冲企查出针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课题是能够切实地检查出在构成上述的侧凹状组装结构的卡定突片附近所产生的针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不必担心有针孔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在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本发明中,第一方案是, 一种带把手的 合成树脂制瓶体,由瓶主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瓶主体是在瓶身部的 后部形成有凹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 是作为插入件以侧凹状组装在所述凹部中的、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 型品,在把手中,在纵长板状的握持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 方连续设置有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在上部组装臂的前端部设 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在下部组装臂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 和/或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其中,从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至 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的 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 方延伸的突条或凹槽,通过在所述瓶主体的瓶身部壁与所述突条或 凹槽之间形成的间隙,沿着该突条或凹槽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根据第一方案,设置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卡定 突片、和从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向下方和/或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 卡定突片,并通过插入成型将该卡定突片以侧凹状组装固定在形成 于瓶身部后部的凹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由此,能够获得没有+>动 的、牢固的组装强度。
另外,为了得到足够的组装强度而优选使卡定突片的突出高度 为数厘米的程度,在吹塑工序中,拉伸变形的树脂向卡定突片的前 表面冲去,而后进一步越过卡定突片的顶部并蔓延到该卡定突片的 背面,到达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 面。
在该过程中,由于拉伸变形的树脂挂在卡定突片的顶部,因此
尤其是在该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之间、或是在该顶部与下部 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容易产生针孔。
因此,根据第一方案的结构,由于从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 近开始,形成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是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突条或凹槽,因此,以越过卡定突片的顶部 并蔓延到该卡定突片的背面的方式拉伸变形的树脂能够在形成突条 或凹槽的区域内由于伴随着拉伸变形的拉伸硬化(变形硬化)效应 而不会沿着突条或凹槽的形状紧密接触地变形,而是在树脂与侧面 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突条的情况),或在树脂与凹槽的底壁 和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凹槽的情况),与上部组装臂的 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紧密地接触。
像这样,通过在与突条或凹槽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沿突条或 凹槽形成连通路,从而像前述那样,即使例如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 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 针孔,该连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排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该连 通路使针孔与瓶体外部连通,从而在使筒状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 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检查出针孔。
另外,在吹塑成型中,树脂的膨胀变形沿着上部组装臂的上表 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从各个组装臂的前端部向 后方大幅推进,由于突条或凹槽是沿着该拉伸的推进方向形成的, 因此,树脂的拉伸能够不受这些突条或凹槽的影响而顺利地进行。
此外,尽管该突条或凹槽被形成为从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 近开始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向后方延伸、或是在下部组装臂的下 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但其前端部也可以根据需要延伸到卡 定突片的背面,其后端的位置也可以在考虑通过插入成型而与瓶主 体接触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使得能够充分发挥用于排空气的 功能。
这里,根据通常瓶体的凹部的形状,上部组装臂与下部组装臂 的形状不同,针孔的易发性也有差别,因此没有必要与上下双方的 卡定突片相对应地形成突条或凹槽,可以考虑针孔的易发性而只在 一方上形成突条或凹槽。
进一步,考虑到组装臂的强度以及在凹部的组装强度,也可以 采用在一方上形成突条在另一方上形成凹槽,或在一方上形成突条和凹槽的结构。
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中,从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至 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的 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 方延伸的突条,沿着该突条的侧表面形成有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第二方案的上述结构中,作为形成连通路的手段,采用了突条,
由于从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 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突条,因此以 越过卡定突片的顶部并蔓延到该卡定突片的背面的方式拉伸变形的 树脂能够在突条形成的区域中首先与突条的顶面接触,接着向该突 条的侧表面方向蔓延,然后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 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紧密地接触。
这里,当树脂向突条的侧表面方向蔓延而发生变形之际,由于 基于拉伸变形的拉伸硬化(变形硬化)效应,树脂不会沿突条侧面 紧密接触地蔓延到基端部,而是在树脂与突条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的状态下,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 表面紧密地接触。并且,通过该间隙,沿着突条形成了连通路,如 上所述,即使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 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针孔,该连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 排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该连通路使针孔与瓶体外部连通,在 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检查出针孔。
另外,通过形成突条能够提高组装臂的强度。另外,在吹塑成 型时,虽然拉伸变形的树脂像上述那样在其与突条的侧表面之间形 成间隙,但由于树脂在与突条的顶面接触之后,向突条的侧表面方 向蔓延,因此能够通过该突条发挥卡定功能,尤其能够更切实地防 止瓶主体在左右方向的松动。
第三方案是,在第二方案中,突条的截面形状是从基端向顶端 宽度变大的倒梯形。
7根据第三方案,由于使突条的截面形状成为从基端向顶端宽度 变大的倒梯形,因此能够在树脂与突条侧表面之间更可靠地形成间 隙,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第四方案是,在第一方案中,从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至 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的 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 方延伸的凹槽,将该凹槽作为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第四方案的上述结构中,作为形成连通路的手段,采用了凹槽, 由于从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 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凹槽,因此以 越过卡定突片的顶部并蔓延到该卡定突片的背面的方式拉伸变形的 树脂能够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 面紧密地接触。
此时,树脂处于基于拉伸变形的拉伸硬化(变形硬化)的状态, 树脂不会沿着凹槽的形状变形,而是成为以架桥状覆盖凹槽的上端 面的状态,因此,能够在该凹槽的底壁及侧壁之间更加可靠地形成间隙。
并且,通过该间隙,沿着突条形成了连通路,如上所述,即使 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 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针孔,该连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排空气的作用, 从而能够通过该连通路使针孔与瓶体外部连通,在使筒形口部成为 密封状态时,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检查出针孔。
在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中,第五方案是, 一种带把手的合成 树脂制瓶体,由瓶主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瓶主体是在瓶身部的后部 形成有凹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是作 为插入件以侧凹状组装在所述凹部中的、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 在所述把手中,在纵长板状的握持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 连续设置有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在上部组装臂的前端部设置 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在下部组装臂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和/或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其中,在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至少 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基端部后方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横 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或是横切下部组装臂的 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用于排空气的槽。
如上述第五方案所述,设置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的卡定突片、和从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向下方和/或向上方突出的卡 定突片,并通过插入成型将该卡定突片以侧凹状组装固定在形成于 瓶身部后部的凹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由此,能够获得没有松动的、 牢固的组装强度。
另外,为了得到足够的组装强度而优选使卡定突片的突出高度 为数厘米的程度,在吹塑工序中,拉伸变形的树脂向卡定突片的前 表面冲去,而后进一步越过卡定突片的顶部并蔓延到该卡定突片的 基端部的后方,到达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 和/或上表面。
在该过程中,由于拉伸变形的树脂挂在卡定突片的顶部,因此 尤其是在该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之间、或是在该顶部与下部 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容易产生针孔。
因此根据第五方案的结构,即使像上述那样在卡定突片的顶部 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 生针孔,也由于在卡定突片的基端部后方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 形成有横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是横切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 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用于排空气的槽,因此能够通过该槽使 该针孔与瓶体外部连通,从而在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能够 通过加压空气来更加切实地检查出针孔。
这里,根据通常瓶体的凹部的形状,上部组装臂与下部组装臂 的形状不同,针孔的易发性也有差别,因此没有必要与上下双方的 卡定突片相对应地形成槽,可以考虑针孔的易发性而只在一 方上形 成槽。
第六方案是,在第五方案中,在从握持部到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范围内,用中央肋连接前后两片板而将把手的截面形成为H 形结构,槽的两端部与在上部组装臂或下部组装臂的侧表面形成的 基于H形结构的侧表面凹部相连通。
使截面成为H形结构有助于减轻重量或缩减原料费用,像上述 那样,由于上下的组装臂都成为H形结构,因此在上部组装臂的侧 表面上形成侧表面凹部。
第六方案将在该上部组装臂或下部组装臂的侧表面形成的、基 于II形结构的侧表面凹部用作用于排空气的通路,由于在上部组装
臂或下部组装臂的侧表面延伸的用于排空气的槽与侧表面凹部连 通,因此能够切实地实施针孔的4企查。
第七方案是,在第五或第六方案中,在卡定突片的基端部后方 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横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 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突条,在该突条部 分上形成有用于排空气的槽。
根据该第七方案的上述结构,由于形成横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 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突条,并 且在该突条部分上形成槽,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在上部组装臂
臂或下部组装臂的强度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在第一方案中,由于伴随着拉伸变形的拉伸硬化(变形硬化) 效应,树脂不会沿着突条或凹槽的形状密接接触地变形,而是会形 成间隙,并能够通过该间隙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即使在卡定 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 表面之间产生针孔,该连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排空气的作用,从而 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更加切实地检查出针孔。
在第二方案中,即使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 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针孔,沿着突条形成的连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排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更 加切实地4企查出4十孔。
在第三方案中,由于突条的截面形状为从基端向顶端宽度变大 的倒梯形,因此能够在树脂与突条侧表面之间更加可靠地形成间隙, 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在第四方案中,即使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 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针孔,沿着凹槽形成连 通路也能够发挥用于排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更加 切实地4全查出针孔。
在第五方案中,即使在卡定突片的顶部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 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之间产生针孔,也由于在卡定突 片的基端部后方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横切上部组装臂的 上表面、或横切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 用于排空气的槽,因此能够通过该槽使该针孔与瓶体外部连通,从 而在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更加切实地 检查出针孔。
在第六方案中,由于在上部组装臂或下部组装臂的侧表面延伸
的用于排空气的槽与基于H形结构的侧表面凹部连通,因此能够切 实地实施针孔的一企查。
在第七方案中,由于形成有横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 组装臂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突条,并且在该突条 部分上形成槽,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 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直接刻设形成槽而导致的上部组装臂的强度降 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瓶体的上部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5 (a)是图2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俯视图,
图5 (b)是沿图5 (a)中的A-A线的突条的纵剖视图。
图6 (a)是示出了上部组装臂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图6 (b)
是示出了突条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瓶体的上部侧视图。
图8 (a)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把手的主视图,图8 (b)是图
7所示的实施例的对巴手的侧一见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11 (a)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俯视图,
图11 (b)是沿图11 (a)中的B-B线的凹槽的纵剖视图。
图12(a)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上部组装臂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
图12 (b)是示出了凹槽附近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
图13 (a)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下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13 (b)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下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
13 (c)是图8所示的把手的下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仰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瓶体的上部侧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把手的上部组装臂附近的放大俯视图。 图19是示出了上部组装臂的前端部分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瓶主体
2— —凹部
3— --把手
4— —握持部
5— —中央肋6…-上部组装臂
61----上表面 6s画…侧表面 6sd-—-侧表面凹部
7— …卡定突片 7t——顶部
7b…画背面
8— —下部组装臂
8t——上表面 8u——下表面
9— —加强肋
10— …卡定突片 10t-…卡定突片
11— --突条
lit——(突条的)顶面 lis——(突条的)侧表面
12— --连通路
13 ( 13t、 13u)画…凹槽 13s——(凹槽的)侧壁 13b——(凹槽的)底壁
15— 槽
16— -突条 R…-树脂 PH-…针孑L S—--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按照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图l是瓶体的上部侧视图,图2是在图l的瓶体中使用的把手3
的侧视图,图3、 4、 5(a)分别是对该把手3的上部组装臂6附近 进行了放大的侧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瓶体是容量为1.8L的瓶体,是在形成于瓶主体1的 瓶身部后部的凹部2中组装作为插入件的把手3而构成的,其中, 所述瓶主体1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 所述把手3同样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注塑成型品。
把手3是从握持部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上 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而构成的,把手3的截面以在从握持部4 到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范围内用中央肋5 —体地连接前 后两片板状部分的方式形成为H形结构(参照图2的附加剖视图)。
在上部组装臂6的前端设有卡定突片7,所述卡定突片7以该上 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为基端向上方突出,其突出高度为4.5mm。 另外,由于在吹塑成形时朝后方对卡定突片7作用有很大的力,因 此出于加强的目的,使该卡定突片7的背面7b的下端部形成为斜坡 状。
并且,从卡定突片7的背面7b的左右中央位置的上述斜坡状的 下端部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向后方延伸的突条11。
该突条11的截面形状如图5(b)所示,是从基端朝着顶端宽度 变大的倒梯形,其后端经过上部组装臂6的基端部一直延伸到握持 部4的前表面顶部。
另外,下部组装臂8以向上方弯曲且其前部的壁厚逐渐变薄的 方式形成,在其前部的下表面中央部,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有用于 防止该下部组装臂8变形的加强肋9。
另外,在下部组装臂8的前端一体地设有卡定突片10,所述卡 定突片10的下端部与加强肋9的下表面相比更加突出。
将这样的把手3作为插入件,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如图1 所示,能够得到上部组装臂6的卡定突片7和下部组装臂8的卡定突片IO分别以侧凹状牢固地组装固定在瓶主体1的凹部2的上端部 和下端部上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这里,图6 (a)是示出了上部组装臂6附近的插入状态的说明 图,其示出了树脂R向卡定突片7、上部组装臂6蔓延的状态。
在以把手3为插入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中,纵向拉伸的树脂R 在周向上发生拉伸变形并向卡定突片7的前表面冲去,而后越过突 出高度为4.5mm的卡定突片7的顶部7t,蔓延到背面7b,从该背面 7b以桥状跨过卡定突片7的后部基端部,与后方的上部组装臂6的 上表面6t相接触。(参照图6(a))
此时,由于形成有突条ll,因此与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相 接触的树脂R首先与突条11的顶面llt相接触,接着向侧表面lis 方向蔓延,然后与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紧密接触,但由于突条 7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因此拉伸变形的树脂R并不会沿着突条11 的侧表面lis紧密接合地蔓延到其基端部,而是如图6 (b)所示, 成为在与侧表面lls之间形成间隙S的状态,因此,由于该间隙S 而沿着突条11形成了连通路12。
这里,在拉伸变形中,由于拉伸变形的树脂R部分挂在卡定突 片7的顶部7t,因此尤其是在该顶部7t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6t之 间容易如图6 (a)所示产生针孔,但是,由于瓶主体1的内部与外 部通过上述的连通路12连通(参照图6 ( a)中的双点划线箭头), 因此能够在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检 查出该4十孔PH。
此外,在吹塑成型时,树脂R的膨胀变形沿着上部组装臂6的 上表面从前端部向后方大幅推进,由于突条11是沿着该拉伸的推进 方向形成的,所以树脂R的拉伸能够不受这些突条11的影响而顺利 地进行。
另外,通过形成突条11能够提高组装臂的强度。另外,虽然像 上述那样,在吹塑成形时拉伸变形的树脂R在其与突条的侧表面lis 之间形成间隙,但是由于树脂R在与突条11的顶面llt接触之后,
15向突条11的侧表面lls方向蔓延(参照图6(b)),因此通过该突 条11能够发挥卡定功能,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抑制瓶主体1在左右方 向上的松动。
接着,图7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带把手的合成树 脂制瓶体,图7是瓶体的上部侧视图,图8 (a)是把手3的整体主 视图,图8(b)是整体侧视图,图9、 10、 ll(a)是将上部组装臂 6附近放大了的侧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1 (b)是沿图11 (a)中的B-B线示出的凹槽13t的纵剖视图。
另外,图13(a) 、 (b)、 (c)分别是将下部组装臂8附近放 大了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仰视图。
本实施例的瓶体,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是容量为1.8L的瓶体, 是在形成于瓶主体1的瓶身部后部的凹部2中组装作为插入件的才巴 手3而构成的,其中,所述瓶主体1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 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3同样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的注塑成型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把手3是在上部组装臂6 的上表面6t和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8u上形成凹槽13,以代替第 一实施例的把手3中的突条11,该凹槽13是用来排空气的。
把手3是从握持部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上 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而构成的,把手3的截面以在从握持部4 到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范围内用中央肋5 —体地连接前 后两片板状部分的方式形成为H形结构(参照图8(b)的附加剖视 图)。
在上部组装臂6的前端设有卡定突片7,所述卡定突片7以该上 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为基端向上方突出,其突出高度为4.5mm。 另外,由于在吹塑成形时朝后方对卡定突片7作用有很大的力,因 此出于加强的目的,使该卡定突片7的背面7b的下端部形成为斜坡状。
并且,从卡定突片7的背面7b的左右中央位置的上述斜坡状的 下端部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向后方延伸的凹槽13t。该凹槽13t的截面形状如图11 (b)所示,大致为矩形,其后端
经过上部组装臂6的基端部一直延伸到握持部4的前表面顶部。
另外,下部组装臂8向上方弯曲地形成,并且在其前部的下表 面中央部,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有用于防止该下部组装臂8变形的 加强肋9。在下部组装臂8的前端一体地设有卡定突片10,所述卡 定突片10的下端部与加强肋9的下表面相比更加突出,在下部组装 臂8的前端还突出设置有以上表面8t为基端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 10t。
并且,从卡定突片10的后方基端部的左右中央位置(在本实施 例中为加强肋9的左右中央位置)开始,形成有在下部组装臂8的 下表面8u向后方延伸的凹槽13u。该凹槽13u的截面形状与凹槽13t 的截面形状相同(参照图11 (b)),也是其后端经过下部组装臂8 的基端部一直延伸到握持部4的下端。
将这样的把手3作为插入件,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如图7 所示,能够得到上部组装臂6的卡定突片7和下部组装臂8的卡定 突片IO及卡定突片10t以侧凹状牢固地组装固定在瓶主体1的凹部 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这里,图12 (a)是示出了上部组装臂6附近的插入状态的说明 图,示出了树脂R向卡定突片7、上部组装臂6蔓延的状态。
在以把手3为插入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中,纵向拉伸的树脂R 在周向上发生拉伸变形并向卡定突片7的前表面冲去,而后越过突 出高度为4.5mm的卡定突片7的顶部7t,蔓延到背面7b,从该背面 7b以桥状跨过卡定突片7的后部基端部,与后方的上部组装臂6的 上表面6t相接触。(参照图12(a))
此时,由于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上形成有凹槽13t,因此 拉伸变形的处于拉伸硬化状态的树脂不会沿该凹槽13t的形状发生 变形,而是成为以架桥状覆盖在凹槽13t的上端面的状态,于是在该 凹槽13t的底壁13b和侧壁13s之间形成有间隙S(参照图12(b)), 从而沿凹槽13t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12。这里,在拉伸变形中,由于拉伸变形的树脂R部分挂在卡定突
片7的顶部7t,因此尤其是在该顶部7t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6t之 间容易如图12 (a)所示产生针孔PH,但是,由于瓶主体l的内部 与外部通过上述的连通路12连通(参照图12 (a)中的双点划线箭 头),因此能够在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通过加压空气来切 实地冲全查出该针孔PH。
另外,像前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 8u也同样形成有凹槽13u,从而在由于下端部向下方突出的卡定突 片10而产生针孔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险查出该 针孔。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在下部组装臂8的上表面8t形成用 于排空气的凹槽或突条,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向上方突出的卡定 突片10t相对应地形成凹槽或突条。
此外,在吹塑成型时,树脂R的膨胀变形沿着上部组装臂6的 上表面6t或是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8u从这些臂的前端部向后方大 幅推进,由于凹槽13是沿着该拉伸的推进方向形成的,所以树脂R 的拉伸能够不受这些凹槽13的影响而顺利地进行。
接下来,图14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带把手的合 成树脂制瓶体,图14是瓶体的上部侧视图,图15是在图14的瓶体 中使用的把手3的侧视图,图16、 17、 18分别是将该把手3的上部 组装臂6附近放大了的侧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瓶体是容量为1.8L的瓶体,是在形成于瓶主 体1的瓶身部后部的凹部2中组装作为插入件的把手3而构成的, 其中,所述瓶主体1是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双轴拉伸吹塑成 型品,所述把手3同样是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注塑成型品。
把手3是从握持部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上 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而构成的,把手3的截面以在从握持部4 到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范围内用中央肋5连接前后两片 板的方式形成为H形结构(参照图15的附加剖视图)。在上部组装臂6的前端设有卡定突片7,所述卡定突片7以该上
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为基端向上方突出,其突出高度为4.5mm。 并且,在该卡定突片7的基端部的后方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 有横切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6t而向两侧表面6s延伸的突条16, 在该突条16部分上形成有用于排空气的槽15,该槽15的两端在两 侧表面6s上延伸到与截面H形结构的侧表面凹部6sd相连通的位置。
另外,下部组装臂8以向上方弯曲且其前部的壁厚逐渐变薄的 方式形成,在其前部的下表面中央部,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有用于 防止该下部组装臂8变形的加强肋9。
另外,在下部组装臂8的前端一体地设有卡定突片10,所述卡 定突片10的下端部与加强肋9的下表面相比更加突出。
将这样的把手3作为插入件,通过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如图14 所示,能够得到上部组装臂6的卡定突片7和下部组装臂8的卡定 突片IO分别以侧凹状牢固地组装固定在瓶主体1的凹部2的上端部 和下端部上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
这里,图19是上部组装臂6附近的放大纵剖侧视图,是示出了 该上部组装臂6的插入状态的说明图,示出来树脂R向卡定突片7、 上部组装臂6蔓延的状态。
在以把手3为插入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中,纵向拉伸的树脂R 在周向上发生拉伸变形并向卡定突片7的前表面沖去,而后越过突 出高度为4.5mm的卡定突片7的顶部7t并蔓延,并且进一步发生拉 伸变形以到达该卡定突片7的基端部后方的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 6t,由于在该拉伸变形中,拉伸变形的树脂R部分挂在卡定突片7 的顶部7t,因此,尤其是在该顶部7t与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6t之间 容易产生针孔。
因此,例如图19所示,即使在顶部7t与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 6t之间的位置产生了针孔PH,也由于瓶主体1的内部与外部通过用 于排空气的槽15和侧表面凹部6sd连通(参照图19中的箭头线) 而能够在使筒形口部成为密封状态时,通过加压空气来切实地检查
19出该针孔PH。
以上按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
限于该实施例。
例如,作为排空气的手段,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上部组装
臂6上形成突条11的例子,在第二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上部组装臂6 和下部组装臂8双方上形成凹槽13的例子,但考虑到容易产生针孔、 对各组装臂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必要性、松动的抑制效果、把手的注 塑成型性、及插入成型性等因素,可以选择各种方式将突条11和凹 槽1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形成在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中的任 一方或双方上。
另外,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将突条11从卡定突片7的基端开 始延伸设置,经过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6t以及上部组装臂6的基端 部一直延伸设置到握持部4的前表面顶部,但是考虑在插入成型中 与瓶主体11接触的范围,可以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用于排空气的功能 而对突条11或凹槽13的设置范围进行设定。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切实地形成间隙S而使突条11 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但由于树脂在向突条的侧表面方向蔓延时, 存在基于拉伸变形的拉伸硬化(变形硬化)效应,因此即使突条11 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也能够形成间隙S。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在上部组装臂6的卡定突片7的基端 部后方形成有槽15,但考虑到容易产生针孔,也可以在下部组装臂 8的卡定突片10的基端部后方形成用于排空气的槽,或在两个卡定 突片7、 IO的基端部后方形成槽。
工业实用性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能够切实地检 查出在把手的内挖安装部分附近产生的针孔,从而能够提高检查工 序的精度,作为大型瓶,期待其在广阔的领域内展开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由瓶主体(1)和把手(3)构成,所述瓶主体(1)是在瓶身部的后部形成有凹部(2)的、合成树脂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3)是作为插入件以侧凹状组装在所述凹部(2)中的、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型品,在所述把手(3)中,在纵长板状的握持部(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有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在所述上部组装臂(6)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7),在所述下部组装臂(8)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和/或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10),从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至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突条(11)或凹槽(13),通过在所述瓶主体(1)的瓶身部壁与所述突条(11)或凹槽(13)之间形成的间隙(S),沿着该突条(11)或凹槽(13)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1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 从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至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向后方 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 突条(11 ),沿着该突条(11 )的侧表面(lis)形成有用于排空气 的连通路(12)。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 突条(11)的截面形状是从基端向顶端宽度变大的倒梯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 从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至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向后方 延伸的、或是在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凹槽(13),将该凹槽(13)作为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12)。
5. —种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由瓶主体(1) 和把手(3)构成,所述瓶主体(1)是在瓶身部的后部形成有凹部(2)的、合成树脂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3)是作 为插入件以侧凹状组装在所述凹部(2)中的、合成树脂制的注塑成 型品,在所述把手(3)中,在纵长板状的握持部(4)的上端部和 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有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 在所述上部组装臂(6)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片, 在所述下部组装臂(8)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和/或上方突出的 卡定突片,在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至少一方的卡定突片 的基端部后方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横切上部组装臂(6 ) 的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或是横切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和 /或上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用于排空气的槽(15)。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在于, 在从握持部(4)到上部组装臂(6)和下部组装臂(8)的范围内,用中央肋(5)连接前后两片板而将把手(3)的截面形成为H 形结构,槽(15)的两端部与在所述上部组装臂〖6)或下部组装臂 (8)的侧面形成的基于所述H形结构的侧表面凹部相连通。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特征 在于,在卡定突片的基端部后方的紧邻该基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横 切上部组装臂(6)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8)的下表面和/或上 表面而向两侧面延伸的突条(16),在该突条(16)上形成有槽(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其技术课题是使得能够切实地检查在构成侧凹状组装的卡定突片附近产生的针孔,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由瓶主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瓶主体是在瓶身部的后部形成有凹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品,所述把手是,在纵长板状的握持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向前方连续设置有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从设置了卡定突片的上部组装臂和下部组装臂的至少一方的卡定突片的后方基端部附近开始,形成有在上部组装臂的上表面、或下部组装臂的下表面向后方延伸的突条或凹槽,沿着该突条或凹槽形成用于排空气的连通路。
文档编号B65D23/10GK101541640SQ2008800005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松尾宣典, 糸川淳一, 饭塚高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