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坯以及可由所述盒坯形成的带有插舌-袋的底部组合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751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坯以及可由所述盒坯形成的带有插舌-袋的底部组合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盒坯以及可由所述盒坯形成的带有插舌_袋的底部组合的
盒子。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片材制成的盒子(或容器),一种用于制成盒子的盒坯,以及 一种用于组装盒子的方法。人们希望生产一种可以以平放的状态被存放或被运输到使用地点的盒子。现在 这种盒子的例子有很多,但是不幸地是,这些盒子通常难于通过操作者手工地或由机器 人自动地将其从平放状态竖立至完全直立的盒子状态。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子,它可以简单地从平放状态竖立至完全 直立的盒子状态。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子,它处于完全直立状态时 能够运输相对于盒子制作材料本身的强度来说比较重的负荷。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个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弹性材料的片材制作 的盒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盒子,该盒子具有盒子侧壁和盒子底壁,盒 子侧壁由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构成,所述盒子侧壁限定具有所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 形状的管子,每个所述侧壁形成板均具有单独的底边,这些底边共同限定所述管子的一 端,盒子底壁从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并封闭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 所述盒子底壁由多个单独的并排的底壁形成板构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可铰接地悬 挂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上,每个底壁形成板具有从其一侧横向伸出的插舌及一个 从其相对侧横向向内伸出的插舌接收袋,通过使一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插舌容纳在相邻的 底壁形成板的袋内而使相邻的底壁形成板彼此相互连接。每个底壁形成板可以包括一对重迭层,在这对层之间形成间隔,底壁形成板一 侧上的所述层之间的间隔限定所述的插舌接收袋,所述底壁形成板的相对侧上的一对层 限定所述的插舌。每个底壁形成板可为翼片的形式,所述翼片具有中间折线,所述中间折线和沿 着与所述翼片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的铰接线平行,所述中间折线将所述翼片分成 第1翼片部和第2翼片部,所述第1翼片部位于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和中间折线之 间,所述第2翼片部位于所述中间折线和所述翼片的终端边缘之间,所述第1和第2翼片 部沿中间折线折叠以限定所述的底壁形成板的一对重迭层,折叠后的中间折线限定所述 底壁形成板的内终端边缘。中间折线可以和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间隔一段距离,以使每个底壁 形成板的内终端边缘位于或紧邻管子的轴线。翼片的终端边缘可以与中间折线平行并与其相距一段距离,以使终端边缘位于 靠近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处。毗连的端翼片可以可折叠地附接到所述翼片的终端边缘,所述毗连的端翼片重 迭在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内表面上。一对或多对相应的底壁形成板上形成有闩锁接合装置,所述闩锁接合装置相配合以阻止每个底壁形成板绕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可铰接地运动。所述的系列由奇数个侧壁形成板组成,所述的侧壁形成板中的一个及与其相关 联的底壁形成板各具有中间折线,所述中间折线沿与所述侧壁形成板之间的铰接连接处 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中间折线用于使一个侧壁形成板及与其相关联的底壁形成板折叠 以使侧壁形成板具有平放状态,所述盒子能从该平放状态立起。盒子可以由片材的单个盒坯制成。所述片材可以是卡片、纸板、塑料或它们的 组合(包括上覆有塑料的卡片或纸板)。所述片材可以是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可以是塑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 所述弹性材料可以是层压有一层或多层塑料膜的卡片或纸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单个片材形成的用于形成上述盒子的盒 坯,所述的盒坯形成为限定一系列开放的侧壁形成板,相邻的侧壁形成板通过相应的折 线可铰接地连接,所述盒坯还形成为限定可铰接地悬挂在每个侧壁形成板的底边上的相 应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其中位于所述的系列终端处的侧壁形成板适于彼此可铰接地连 接以当被连接时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相对于彼此可铰接 地移动以构成所述的管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构造成具有从其一侧横向伸出的插舌 以及从其相对侧横向向内伸出的插舌接收袋,在形成盒子的过程中,通过使一个底壁形 成板上的插舌容纳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袋内而使相邻的底壁形成板彼此相互连接。基壁形成板可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以伸出于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所 述基壁形成板可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以伸出于连接后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盒坯形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的盒子, 其中所述的基壁形成板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上以伸出于所述的一系列侧壁形 成板。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盒坯制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的盒子, 其中所述的基壁形成板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上以伸出穿过所述的一系列侧壁 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通过所述侧壁形成板的折线铰接以限定平放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盒坯制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的盒子, 其中位于所述的系列终端处的侧壁形成板可铰接地连结从而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 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可铰接地移动至这样一种状态相对的侧壁形成板彼此面对面 地紧密靠近从而形成所述的平放状态。所述平放状态这样得到在所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中,绕相应的侧壁形 成板的相应底边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底壁形成板,使得将相应的底壁形成板可铰接地夹 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之间。所述平放状态这样得到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绕相应的侧壁 的相应底边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底壁形成板,以使底壁形成板位于所述的相对的侧壁形 成板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作盒子的方法,包括形成上述的盒坯, 将位于开放的系列的相对端的侧壁形成板可铰接地连结以形成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 形成板,相对彼此移动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并朝着由侧 壁形成板的底边所限定的管子的所述端部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从而使一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每个插舌插入相邻的底壁形成板上的相配合的袋内。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 系列内部。所述的方法可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动底壁板至位 于闭合的系列内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作盒子的方法,包括形成上述的盒坯,所 述的方法包括相对彼此移动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并朝着 由侧壁的底边限定的所述管子的所述端部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以使一 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每个插舌插入相邻的底壁形成板上的相配合的袋内。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壁板至位于 闭合的系列内部。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动底 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盒子,该盒子具有盒子侧壁和盒子底壁,盒 子侧壁由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组成,所述盒子侧壁限定具有所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 形状的管子,每个所述侧壁形成板均具有一个单独的底边,这些底边共同限定所述管子 的一端,盒子底壁从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并封闭所述管子的所述一 端,所述盒子底壁由多个单独的并排的底壁形成板组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可铰接 地悬挂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上,每个底壁形成板具有限定翼片部和突片部的倾斜 的折线,所述倾斜的折线用于使所述突片部折叠在翼片部的上面从而形成复合厚度的底 壁,在直立的盒子中,所述突片部构造成靠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突片部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单个片材形成的用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的盒子的盒坯,所述盒坯形成为限定开放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邻的侧壁形成 板通过相应的折线铰接地连接,所述盒坯还形成为限定可铰接地悬挂在每个侧壁形成板 的底边上的相应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其中位于所述的系列终端的侧壁形成板适于彼此 可铰接地连接从而当被连接时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相对 于彼此可铰接地移动以限定所述的管子,每个底壁形成板具有限定翼片部和突片部的倾 斜的折线,所述倾斜的折线用于使所述突片部折叠在翼片部的上面从而形成复合厚度的 底壁,在直立的盒子中,所述突片部构造成靠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突片部上。所述盒坯构造成使得当相应的突片部绕相应的倾斜的折线折叠且产生的折叠后 的突片部/翼片部位于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的内部时,相邻的突片部以直立的构造 彼此依靠。所述的盒坯构造成使得当相应的突片部绕相应的倾斜的折线折叠且产生的折叠 的突片部/翼片部绕它们的相应的底边铰接地移动至位于所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 内部时,相邻的突片部以直立的构造彼此依靠。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作盒子的方法,包括形成本发明另一 方面的盒坯,将位于开放的系列的相对端的侧壁形成板可铰接地连结以形成所述的闭合 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 子,并朝着由侧壁形成板的底边限定的所述管子的所述端部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 底壁形成板从而使相邻的突片部彼此依靠以形成互锁的复合厚度的底壁。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动底壁 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作盒子的方法,包括形成本发明另一方面 的盒坯,所述的方法包括相对于彼此移动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 并且朝着由侧壁底边限定的所述管子的所述端部可铰接地移动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从而使 相邻的突片部彼此依靠以形成互锁的复合厚度的底壁。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壁板至位于 闭合的系列内部。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动底 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盒子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用于制作图1所示盒子的经裁切、压痕后的片材盒坯的平面图;图3是显示图2中的盒坯在形成为折叠的、平放状态的外部立体图,由此折叠 的、平放状态可以形成完全直立的盒子;图4是盒子从图3所示折叠状态立起的平面图(为清楚起见,只显示了 2个底壁 形成板);图5是图4所示的在两个底壁形成板的插舌和相配合的袋初步彼此插入后的部分 组装的盒子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部分直立的盒子的侧视图;图7与图6相似,显示的是当底壁形成元件向盒子底部移动时的直立过程的侧视 图;图8为显示盒子完全直立后处于适当位置的单个底壁形成板的平面图;图9与图8相似的俯视图,但是显示的是完全直立的盒子中的两个相邻底壁形成 板;图10与图2相似,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1与图2相似,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图12与图2相似,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图13和图13a与图2相似,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另外2个实施例;图14与图2相似,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图15显示的是在一系列侧壁形成板被连结以形成封闭的系列并且被移动以形成 管子后,图14的实施例的从下部看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从下部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显示的是处于被折叠以形成平放状态过程 中的由图14中的盒坯建立的盒子;图17显示的是从下面看的处于其折叠平放状态的图14的实施例的示意平面 图;图18是沿图17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9是沿图17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0-21所示为图14中实施例的变形;图22-24所示为由图20中盒坯制成的容器的结构。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盒子10,其具有四个边。所述盒子10包 括一个盒子底壁12,盒子底壁12具有从其外周延伸的盒子侧壁14;底壁12及侧壁14共 同围成盒子的封闭空间16。盒子侧壁14沿底壁12连续延伸从而实际上限定了管子,底 壁位于该管子的一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盒子”是指限定了封闭空间16的侧壁14和底壁12的 一般结构,不能解释为限定相关的侧壁与底壁的可能的尺寸比或者盒子的可能的用途; 即,术语盒子可以被解释为,例如,覆盖用于存放物品的容器,其中侧壁具有类似于底 壁宽度尺寸的轴向长度,或者是伸长的管状的容器,该容器具有远大于底壁宽度尺寸的 轴向长度,或者是一种侧壁的轴向尺寸远小于底壁宽度的结构,以此构成一种上面可以 放置物品的托盘或者构成一种容器的盖。类似的,术语“管子”不是用于限定相对于管子的横截面尺寸管子长度;艮口,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管子包括管子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或小于管子横截面宽度的情 况。侧壁14由一系列闭合的侧壁形成板18构成,其与彼此可铰接地连接的相邻的侧 壁形成板并排设置。每个侧壁形成板18与单独的底壁形成板19相关联;在由盒坯直立 成盒子时,相邻的可铰接地连接的侧壁形成板18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19彼此相互配合以 构成底壁12。在此,每个底壁形成板19具有第1侧部和第2侧部,第1侧部限定了从板 19横向伸出的插舌19a(如图9中虚线所示),第2侧部限定了从板19横向向内伸出的袋 19b,在直立的盒子10中,相邻的底壁形成板上的插舌插入所述的袋中。每个底壁形成板19铰接地悬挂在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的底边23上。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底壁形成板19由中间有间隔的两个叠加材料层组成,在底 壁形成板的第2侧部区域中该间隔形成用于容纳相邻底壁形成板上的插舌19a的袋19b ; 所述的两层分别形成袋的上侧和下侧。从图2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底壁形成板19为独立的翼片24 形式,翼片24铰接地连接在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的底边23上,所述的翼片24具 有位于底边23和翼片24的终端边缘29之间的中间折线28。因此,所述的翼片24被中 间折线28分成第1翼片部25,其位于底边23和中间折线28之间,和第2翼片部26,其 位于中间折线28和终端边缘29之间。在完全直立的盒子10中,第1和第2翼片部25、 26沿中间折线28折叠以彼此重迭,从而构成双层的底壁形成板19。折叠的中线28形成 底壁形成板19(图4、图8和图9)的内终端边缘3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侧壁形成板18和底壁形成板19 由片材41的单个盒坯40制成,盒坯40优选通过适当的裁切、压痕及/或折叠而形成, 以形成一系列开放的侧壁形成板18,其中相邻的板18通过折线44相互铰接地连接。位于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终端的侧壁形成板18a、18b适于可铰接地彼此固定在 一起,当固定在一起时,形成一系列封闭的侧壁形成板18,S卩,封闭的一系列侧壁形成 板能够形成围绕盒子底壁12的连续的侧壁14。为此,可以使用任何公认的传统的固定 方法。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侧壁形成板18a上形成有伸出的突片30,突片30 优选通过合适的胶(例如热熔胶)能够被固定在侧壁形成板18b的内表面上,从而使板 18a、18b适于可铰接地固定在一起。
在图2中,所显示的盒坯40的面形成直立盒子的侧壁和底壁的外面;因此,这 意味着为了在直立的盒子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都承载图形/信息,只需印刷这一侧。基板 26,由于它的折叠方式,翻转过来以显示在基形成板的内表面上的印刷内容。对于具有四个侧壁形成板18的盒子来说,封闭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可以沿折 线44自身折叠从而使相对的侧壁形成板相互重迭,它们的内表面非常接近;在这种情况 下,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处于平放状态。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也可以沿折线44 移动至完全直立的状态(见图4的实施例),此时侧壁形成板间隔开以形成具有所希望的 多边形横截面形状(在图2的实施例中,由于每个侧壁形成板18具有相同的宽度,所以 这里的多边形为正方形)的管子。从图3可以看出,盒坯40已被制成折叠的盒子(平放状态)形式,折叠的盒子 可以随时被竖立起来。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突片30已被连接从而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 壁形成板,另外每个单独的翼片部25已经沿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 (例如,当形成 闭合的系列后通过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或在形成闭合的系列之前沿相应的底边23折 叠时)的底边23折叠以在平坦状态下位于折叠的管子内,且单独的翼片部26已经沿中间 折线28折叠以平放地靠在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的外表面。在这种结构中,每个 折叠的底壁形成板夹在与其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之间。所述的单独的翼片部/底壁形成 板25、26易于盒子10的折叠和最终成形。如图3所示,基壁形成板25、26伸出于该一 系列侧壁形成板——翼片部25容纳(虽然不必完全地)在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内。从图4、图5、图8和图9的例子可以看出,每个翼片24具有第1侧边50和第 2侧边52,第1侧边用于形成其底壁形成板19的插舌19a的终端边缘,第2侧边用于形 成由第2侧部构成的袋19b的口的入口边缘。优选的是,当移动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管子时(即,当闭合的系列 沿折线44移动至闭合的系列的完全直立状态时),第1侧边50和第2侧边52的形状易于 使一个底壁形成板的插舌插入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袋内。这一状况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被移动至 形成具有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在此情况下,底壁形成板19能够在箭头A所指的方向 沿底边23可铰接地向管子内移动。这样移动板19时,第1翼片部25绕其与相关联的侧 壁形成板18的底边23的铰接连接移动。同时,第2翼片部26沿折线28折叠,使翼片部26基本上位于横切管子延伸的 平面内。第2板部26首先在箭头A方向沿这一横平面向内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由折 线28构成的每个底壁形成板的边缘31向管子的中心轴线靠近,每个第2翼片部的终端边 缘29向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的内表面靠近。这种在箭头A方向的向内移动可以通过 使第2翼片部26向下压从而通过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部(即,在轴向朝着(由底边23 限定的)管子的底部)来实现。在第2翼片部26的该移动过程中,由一个底壁形成板的第1侧部限定的插舌19a 逐步位于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由底壁形成板的第2侧部区域内的相对的第1和第2翼片部 25、26之间的间隔限定的)的袋(槽)19b内。所述的第1和第2侧边50、52的形状使 得随着第2翼片部26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给定翼片部25在绕边缘23的翼片部25的 第1铰接位置处的侧边52在它和相邻的翼片部25的侧边50绕它们各自的底边23枢转时能够经过该相邻的翼片部25的该侧边50,但是同时,给定的第2翼片部26的侧边52与 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的侧边50部分重叠并且不能通过该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的该侧边 50。相应地,当翼片部25经过它们的第1铰接位置时,一个底壁形成板的插舌逐渐进入 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的袋内。当第2翼片部26在箭头A方向充分移动后,由折线28构成的边缘31优选地位 于邻近管子中心轴线的位置处,且终端边缘29位于邻近侧壁形成板18的内表面处。这 种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这种运动还使所述插舌进一步沿纵向移动,进入与其相配合 的袋内;在终端边缘29邻近侧壁形成板的内表面的位置处,插舌在纵向几乎全部插与它 们相配合的袋内。为使盒子直立,现在在轴向朝管子(由底边23构成)的底部压底壁形成板19。 这使得第1翼片部25绕底边23枢转、并且第1和第2翼片部26绕折线28枢转。所述的底壁形成板19在轴向朝管子底部移动,直到翼片部25、26互相接合成面 对面接触,此时底壁形成板19位于延伸通过管子底端(由底边23构成)的横平面内。在 此位置处,邻近终端边缘29处的第2翼片部26的毗连区域叠加在邻近底边23的第1翼 片部25的毗连部;从而为底壁12(图8、9)提供了较强的承重支撑。所述盒子的直立过程基本上包括三步(1)移动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使其形成管子;(2)绕底边23铰接地移动翼片24,使其通过形成的管子,并绕折线28折叠翼片 部26,使相应的侧壁形成板18位于翼片部25和26之间(侧壁形成板18有效地夹在翼片 部25和26之间);以及(3)将翼片24铰接地向回移向管子内部,使插舌(19a)和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 上的袋(1%)开始自动地相互接合,然后向管子底部移动相互接合的底壁形成板19,使 其构成盒子底壁12。此方法无论对于通过手工还是机器使盒子直立都很容易,而且对于由操作员手 工直立来说,这种方法很直观。基形成板25、26的独立本质使步骤(2)和(3)更容易。终端边缘29和相关联的底边23的重迭本质有助于阻止侧壁形成板之间的相对的 铰接运动,从而阻止管子折叠。在某些实施例中,翼片75可折叠地悬挂在每个终端边缘 29上,在完全直立的盒子中,终端边缘29与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18的内表面面对面地接 触。这有助于阻止第2翼片部26抬起,也有助于加强底壁12的承重能力。翼片75还 有助于阻止侧壁形成板弯曲。如果需要,终端边缘29和相关联的侧壁板18可以具有互锁的闩锁接合装置(例 如从边缘29突出的插舌和位于侧壁形成板18上、用于接纳插舌的槽),以阻止翼片部26抬起。为了提高底壁12的承重能力,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可以具有相互接合的闩锁装 置,防止底壁形成板19绕相应的底边23铰接地移动;这实际上将部分重叠的底壁形成板 锁定在一起,使它们保持在管子底部的横平面内。图10示出了一种合适的具有闩锁装置 的盒坯。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翼片部26具有伸出的突片91,在直立的盒子中,突 片91容纳在形成于相邻的翼片部26的翼片部26中的相配合的狭槽92内。为了便于说明,图2示出了能够使插舌和相配合的袋自动接合的侧边50和52的适当成形。第1侧边50由板部25的侧边60和板部26的侧边62构成。第2侧边52由 板25的侧边80和板26的侧边82构成。相对的侧边60和80优选以直线方式从底边23的相应的端部延伸至折线28, 边60、80分别与底边23形成锐角α,β。优选的是角α大于角β,使边60与边80 相比,以更陡峭的角度向远离底边23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是,角α小于90°但大于 45°。角α和β的选择使相邻的翼片部25向管子内铰接运动时,侧边80能够经过侧 边60。在下述附图的实施例中,角α和β具体例子为图αβ
277.4 度45.7 度
1077.4 度45.7 度
1148.1 度30.0 度
1275,83.6 度45.9,63.4 度
1377.5 度45.7 度
1445.0度(至第二折线)45.0 度80.8 度(至边缘 6O)在板部26上,相对的侧边62、82中的每个优选具有分别自终端边缘29向内延 伸的肩部62a、82a,以及分别自折线28向外延伸、连接相应的肩部62a、82a的倾斜部 62b、 82b。相对的肩部62a、82a与折线44共线,并优选地设置成在直立的盒子中紧靠在相 邻的侧壁形成板18的内表面上从而有助于阻止相邻的侧壁形成板之间的可铰接地移动。侧边部62b、82b各自以相应的角度相对于折线28倾斜,所述角度使得侧边62b 能够在翼片24向管子内铰接地移动过程中容易地进入相邻的翼片部26的侧边部82b的下 面,同时阻止侧边部82b进入侧边部62b的下面。在上述的示例中,折线可以通过折叠及/或例如通过穿孔和/或压痕而产生弱接 线而形成。图11中的例举了一个由折叠和穿孔组合形成的折线的例子。在这个实施例 中,折线28由自槽形孔83向两侧延伸的折痕构成。这种类型的折线有助于释放折线附 近的应力,可用于利用弹性材料,因为在折叠时,弹性材料会具有较高的弹性从而产生 绕折线的偏压,使被折叠的材料返回至未折叠状态。如图11所示的应力释放折线28能 够削弱这种绕折线的偏压。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系列的侧壁形成板18具有偶数个这样的 板,,从而在形成闭合的系列后,可以很容易地折叠成平放状态。可以想象,本发明适用于横截面具有任意条边的盒子,为了举例说明,图11显 示了具有奇数个边的盒子的盒坯。在图11中,所示的盒坯具有3个侧壁形成板18,为了 在形成闭合的系列后能够使一系列三个侧壁形成板折叠成成平放状态,其中一个板18c及 与其相关联的翼片24具有中间折线94,中间折线94使板18c及与其相关联的翼片24自 身折叠。相同的原理(即,提供一个具有中间折线94的侧壁形成板)适用于具有任意奇 数个侧壁形成板的板的系列。在图1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盒子具有底壁12,底壁12具有4个长度相等的侧边23,S卩,底壁12为正方形。如上所示,还可以采用其它四边形形状,例如,如图 12示出了能够形成具有矩形形状底壁12的盒子的盒坯。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形成盒子的窄侧壁的侧壁形成板相关联的底壁形成 板19c的翼片部25、26的长度大于与形成盒子的宽侧壁的侧壁形成板相关联的底壁形成 板19d的翼片部25、26的长度。在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侧壁形成板18具有沿直线延伸的顶边。但是, 可以想像,相应的侧壁形成板的顶边的轮廓可以设置成限定直立的盒子中的侧壁定边的 任意期望形状;例如,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一系列的4个侧壁形成板,其中有 3个侧壁形成板均具有相应的弯曲的顶边。另外,图13a显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其中侧 壁18被延伸且其轮廓被构造成其中3个侧壁板18上的终端边缘41被折线702代替。另 外,板700设置成从侧壁18/折线702中的一个的伸出,当盒子10竖立起来时,所述的 板700能够作为盖。突片/锁定构件703可设置在另一板704上,该板704可从盖板700 可折叠地延伸使得它能与在相对侧壁18上的适当定位的槽701接合。。在图1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侧壁形成板18具有小于相应的翼片部25 的长度(即底边23和折线28之间的距离)的高度;这使得在平放状态下,每个底壁形成 板19的翼片部26位于侧壁形成板18的外侧上。如图6-图8所示,以及参考图6-图8 所描述的那样,这又使得盒子能够自管子的上端直立起来。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某些侧壁形成板18的高度超过了相应的翼片部25的 长度。对于这种结构(每个或某些翼片部25的长度小于相应的侧壁形成板18的高度), 其平放状态与图3所示的不同,因为每个底壁形成板19的翼片部25、26在同一平面内 (即,它们不绕中间折线28折叠)。从这种结构的平放状态直立盒子与图1至图12的实 施例类似,即,侧壁形成板先绕折线44移动以限定管子,然后操纵底壁形成板19 (通过 沿边缘23折叠翼片部25,沿折线28折叠翼片部26)从而使一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插舌19a 插入到相邻底壁形成板19的袋19b内,然后按图5-图7所示的方式,将互相接合的底壁 形成板从管子的上端向下移动至其底端。用于图1至图13所列举的类型的盒子的从折叠的平放状态直立的方式也适用于 底壁和侧壁分别足够宽、足够矮以在直立过程中能够从管子的上端接触底壁板的盒子。但是,当盒子的侧壁形成板18的高度远远超过相应的翼片部25的长度时,该直 立方法变得不可行或者非常困难。取而代之的是,优选采用图14 图19所示的直立方法。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要直立的盒子具有细长的形状,可以用于例如包装瓶子。开始时,图14中所示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和图1至图12中的实施例那样形 成闭合的系列。然后侧壁形成板18绕相应的折线44移动以形成管子,每个底壁形成板 的翼片部25、26沿纵向延伸越过管子的底端。然后,绕翼片部26和与其相关联的翼片 部25的折线28,朝管子内侧折叠每个翼片部26,使得翼片部26和与其相关联的翼片部 25面对面地接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底壁形成板19。这种状态如图15所示。对于处于图15中所示的直立状态的管子来说,使每个底壁形成板绕其相应的侧 壁形成板18的底边23,向管子的内部折叠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底壁形成板位于横切管子底部的同一平面内以限定构成盒子底壁12。在底壁形成板19的这一移动过程中, 每个底壁形成板19的插舌19a塞入到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的袋19b内,从而形成一个完 全直立的盒子。设置从底壁形成板一端的一个(或多个)中心位置向另一端的外部位置 延伸的斜的折线34、35从而便于使相邻的插舌19a塞入袋19b内。为了形成图17所示的折叠、平放的盒子,绕相应的折线44移动侧壁形成板18, 使相对的侧壁形成板朝彼此移动,同时,底壁形成板19绕相应的边缘23移动至管子内 部。这一过程在图16的进程中示出。在图中,通过按压相对的折线44同时向管子内部 按压底壁形成板19 (这种动作使相对的折线44彼此靠近,并使相对的折线44a、44b离得 更远)来使管子折叠。最后,达到如图17-19所示的完全折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折叠的折线44a、44b构成折叠的盒子的末端边缘。对于分别由 折线44a、44b连结的每对相邻的侧壁形成板18来说,一个侧壁形成板18的插舌19a位 于相邻的侧壁形成板18的袋19b内。为使插舌19a能够这样定位,通过使分别形成在翼 片部25、26上的倾斜折线34、35重叠而将插舌19a铰接地连接在底壁形成板的其余部分 上。这种相互接合的插舌19a和袋19b的布置在图18、19中显示得更清楚。再如图18和19所示,在平放状态下,位于折线44a、44b内侧的折线44附近的 插舌19a和槽19b没有接合。但是,当移动侧壁形成板形成管子而将盒子直立起来时, 这些相配合的插舌19a和槽19b会由于底壁形成板绕底边23朝盒子的底壁位置移动而重 新接合。底壁形成板19朝着盒子的底壁位置移动通过两个动作来实现(1)随着侧壁形 成板移动至管子完全直立状态,由于相应的插舌19a和袋19b相互接合,靠近折线44a、 44b的底壁形成板自动朝底壁位置移动,以及(2)通过将直立的管子保持竖立并将要存放 的物品插入管子内,从而将底壁形成板19偏压(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向盒子的底壁位置。为了便于插舌19a进入邻近位于折线44a、44b内侧的折线44的相邻袋19b内, 优选的是翼片部26上形成有侧延伸部26a,在侧壁形成板18开始移动以从平放状态形成 管子时,侧延伸部26a能够阻止插舌19a从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的后面经过,以此引导 插舌19a朝着袋19b移动,然后进入袋19b的口内。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插舌19a由在相关联的翼片部25、26绕中间折线28折叠 时产生的叠加的两层材料形成;可以理解,插舌19a可以以其它方式形成,例如,通过 翼片部25、26的侧部的适当成形以形成包括单层材料(即,翼片部25或26的材料)的 插舌伸出部。还是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类似地,通过折叠翼片部25、26以使一个在另一个 上面从而在其间形成用作袋的空间而形成袋1%。可以理解,每个底壁形成板19上的袋 19b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例如,在翼片部25的上面可以放置单独的一层材料,将此 材料的外周的一部分与翼片部25面接触地固定,在单独的一层材料和翼片部25之间形成 袋状空间。图20-21所示为所讨论的图14-19A所示实施例的多个变形。在这些实施例中, 改进的高容器的尺寸可以与图14-19中的容器的尺寸具有相同的量级,并具有下面常见 的优点/特征
1.具有‘单独的’底部形成板;2.提供一种易于从平放状态竖立至完全直立状态的盒子;3.既可以手动竖立,也可以自动竖立;4.在运输及/或存放时可以‘平放堆放’;5.放入物品时能够展示,并能承受满瓶(或类似容器)的重量;6.顶端可以通过任何工业标准方法例如折底,突片和插槽等进行封闭;7.可以用纸板或塑料材料制作;8.可以制成从125微米(micron) 1000微米(micron)的各种重量。图20和21的设计在操作时实质上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点是底部封闭突片的大 小和轮廓;图20的结构适合于塑料产品,图21的结构适合于纸板产品。但是,应该注 意的是,图21的结构既适合于塑料,也适合于纸板,但是在要求强度和牢固性时,塑料 更适合于图20中更长轮廓。纸板基产品使用图21的结构会很牢固,但是在使用图20中 的较长的突片情况下,在插入物品时会弯折因而可能失效。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 这两种设计进行选择。两种形式的盒子的组装实质上相同,因此下面主要以图20的实施例为例,结合 图22-24进行说明。产品从平的冲切状态开始,如图20所示,沿垂直的折线F和F’折 叠,使终端边缘‘g’位于粘合翼片‘h’上以形成闭合的系列。然后按下述方式折叠 底部形成板190 (图22)。底壁形成板190的具有特定轮廓的突片部‘a’ /260(具有前缘500和后缘 510),沿斜的折线‘C,/340向内折叠,从而位于三角形翼片‘b,/250的顶部;然后 将这整个组件沿底部折线‘d’ /230向内折叠至其最终位置‘j’ (图20/21)。每个底 壁形成板190都这样操作。此时,产品可以沿折线E和E,或者FandF’ (440)折叠,形成适于运输或存 放的“平放”的产品。为了从这种状态制成盒子,将相对的边Ε、E’或F、F’向彼 此相对的方向推,形成具有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 由于每个侧壁形成板具有相同的宽度,所以其截面为正方形。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在 沿折线340/230折叠后,将端部边缘‘g’结合在粘合翼片‘h’上,形成闭合的系列。 即,先不形成闭合的系列(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可如此)。在此状态下,所有的底壁形成板190以弹簧样的动作向产品的中心轴线移动, 它们相互不啮合/锁定/平放,而是以特定的直立方式靠在一起以允许“锁定”和“加 载”(图23/23A)。可以理解,底壁形成板190在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180内直立。 可以发现,弹簧动作由折线230(和形成盒坯的材料的性质)提供。在其它用途较少的 实施例中,折线230(或23)可不用于产生将突片260向中央的纵轴线移动的弹簧动作。 底壁形成板190的尺寸/形状(特别是突片260的尺寸/形状)使得在竖立结构中(图 23A),突片260的每个前缘能够准依靠在(或实际上靠在)相邻的突片260的前缘上或朝 着相邻的突片260的前缘。此时,由于产品的几何形状(细长管子),很难通过用手向下推来将底壁形成板 190锁定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装载动作使其锁定。由于内容物(例如瓶子)从 上部开口(由图20中的边“I”构成,图22中的Y方向)插入,产品自身的重量及其向下运动向下“推动”底壁从而形成(锁定)板190,使其在最终的锁定位置处(图24)互 相啮合,从而形成一个牢固的底壁。插入的负载件(例如产品/瓶子)向下推动直立的 底壁形成板190,使底壁形成板190绕折线230向回移动。由于它们特定的直立结构(由 特定形状/尺寸的突片提供),在形成底壁的状态下,突片260的终端移动至盖住相邻突 片260的基端(图24)。可以理解,沿倾斜的折线340折叠形成双层(或厚度复合的)壁 厚的底板(在翼片250的横截面上),一个突片260叠加在相邻的突片260上形成三层壁 /厚度(或更厚)的底。可以通过传统的关闭方法,例如折底、突片和插槽等封住产品的顶部“I”。与所讨论的其它实施例一样,沿折线(即,c/340)折叠可以提供至少2层底壁 形成板190。但是,与其它实施例不同,折线是斜的,而不是中间折线28。线c/340是 倾斜的,其倾斜度使得当每个相邻的翼片b/250共同形成底部(即,它们位于相应的最后 位置上)时,它们不彼此交迭(图24A)。在某些实施例中,它们的尺寸使它们沿对角线 接触(或形成小的间隔,例如Im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邻近的翼片250 (图24A)不彼此交迭或覆盖,如上所述,但 是邻近的突片260彼此交迭以形成锁紧结构(图24)。此锁紧结构与所揭示的其它实施的 不同之处在于,沿折线c/340折叠不形成相邻的互相锁紧的插舌和袋。用作形成上述各种盒坯的材料可以是纸、纸板、塑料或它们的组合。例如,可 以使用下述类型的材料(1)板材(a)重量为 I5O 微米(micron)至 6δ0 微米(micron)的折合纸板(Folding box boards);(b) 2mm至6mm厚的瓦楞纸板。(2)聚合物(a)重量为180微米(micron)至1200微米(micron)的聚丙烯平片材;(b)重量为125微米(micron)至500微米(micron)的聚酯平片材;(c)重量为125微米(micron)至500微米(micron)的PVC平片材;(d) 250微米(micron)至750微米(micron)的HIPS (耐冲击聚苯乙烯)。(3)复合材料(a)上述材料的适当组合,例如带125微米(micron)聚酯盖的450微米 (micron)折合纸板基体。上述材料的类型和重量可以被认为是满足本文件中实施例的最常用的材料。但 是,材料的选择是以“适合于目的”为基础,因此,在情况出现时,可以考虑上述类型 和重量以外的材料,并相应地调整制造公差。
权利要求
1.一种盒子,所述盒子具有盒子侧壁和盒子底壁,所述盒子侧壁由闭合的一系列侧 壁形成板构成,所述盒子侧壁限定具有所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每个所述侧 壁形成板均具有底边,这些底边共同限定所述管子的一端,所述盒子底壁从所述管子的 所述一端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并封闭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所述盒子底壁由多个单独的 并排的底壁形成板构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可铰接地悬挂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 边上,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具有从其一侧横向伸出的插舌及从其相对侧横向向内伸出 的插舌接收袋,通过使一个底壁形成板的插舌容纳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所述袋内而使 相邻的底壁形成板彼此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子,其中每个底壁形成板包括一对重迭层,在这两层之间 形成间隔,所述底壁形成板的一层上的所述两层之间的该间隔限定所述的插舌接收袋, 而所述底壁形成板的相对侧上的一对层限定所述的插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子,其中每个底壁形成板为翼片形式,所述翼片具有中间 折线,所述中间折线平行于沿着与所述翼片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的铰接线,所述 中间折线将所述翼片分成第1翼片部和第2翼片部,所述第1翼片部位于所述相关联的侧 壁形成板的底边和中间折线之间,所述第2翼片部位于所述中间折线和所述翼片的终端 边缘之间,所述第1和第2翼片部沿中间折线折叠从而限定所述底壁形成板的所述一对重 迭层,折叠后的中间折线限定所述底壁形成板的内终端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子,其中所述翼片的终端边缘与所述中间折线平行且与所 述中间折线间隔一定距离使得所述终端边缘位于靠近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底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子,其中毗连的端翼片可折叠地附接到所述翼片的所述终 端边缘,所述毗连的端翼片重迭在相关联的侧壁形成板的内表面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子,其中一对或多对相应的底壁形成板上设 置有闩锁接合装置,所述闩锁接合装置相配合以阻止每个底壁形成板绕与其相关联的侧 壁形成板的底边的可铰接的运动。
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盒子,其中所述系列由奇数个侧壁形成板组成, 所述的侧壁形成板中的其中一个及与其相关联的底壁形成板各具有中间折线,所述中间 折线沿与所述侧壁形成板之间的铰接连接处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中间折线用于折叠一 个侧壁形成板及与其相关联的底壁形成板以使侧壁形成板呈现平放状态,所述盒子能够 从该平放状态立起。
8.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子由单个片材的盒坯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子,其中所述的片材为弹性材料。
10.—种由单个片材形成的、用于制作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盒子的盒坯,所述盒 坯形成为限定开放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邻的侧壁形成板通过相应的折线可铰接地连 接,所述盒坯还形成为限定可铰接地悬挂在每个侧壁形成板的底边上的相应的单独的底 壁形成板,其中位于所述系列的终端的侧壁形成板适于彼此可铰接地连接从而当其被连 接时形成所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相对于彼此可铰接地移动 从而限定所述的管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被设置成具有从其一侧横向伸出的插舌以 及从其相对侧横向向内伸出的插舌接收袋,在形成盒子的过程中,相邻的底壁形成板被设置成通过使一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插舌容纳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所述袋内而彼此相互 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坯,其中所述基壁形成板铰接到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 边以伸出于所述一系列侧壁形成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坯,其中所述基壁形成板铰接到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 边以伸出于连接后的所述一系列侧壁形成板。
13.由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坯制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的盒子,其 中所述的基壁形成板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上以伸出于所述的一系列侧壁形成 板。
14.由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坯制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的盒子,其 中所述的基壁形成板铰接在每个相应的侧壁板的底边上以伸出于所述的一系列侧壁形成 板,所述侧壁形成板通过所述侧壁形成板的折线铰接以限定平放状态。
15.由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坯制成的平放状态的折叠 的盒子,其中位于所述系列的终端处的侧壁形成板被可铰接地连结以形成所述闭合的一 系列侧壁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可铰接地移动至这样一种状态相对的侧壁形成 板彼此面对面地紧密靠近从而形成所述的平放状态。
16.—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的盒子,其中所述的平放状态这样得到绕相 应的侧壁的相应的底边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底壁形成板使其通过所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 形成板,使得所述的底壁形成板位于所述的相对的侧壁形成板之间。
17.—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的盒子,其中所述平放状态这样得到在形成 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绕相应的侧壁的相应的底边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底壁形 成板,使得底壁形成板位于所述的相对的侧壁形成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的盒子,其中所述系列由奇数个侧壁 形成板组成,所述的侧壁形成板中的其中一个及与其相关联的底壁形成板各具有中间折 线,所述中间折线沿与所述侧壁形成板之间的铰接连接处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一个侧 壁形成板及与其相关联的底壁形成板可以绕所述中间折线折叠以使侧壁形成板能呈现平 放状态。
19.一种用权利要求10或11的盒坯制成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位于开放的 系列的相对端的侧壁形成板可铰接地连结以形成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使所 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管子,并朝着由侧壁的底边 限定的管子的端部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以使一个底壁形成板的每个插 舌插入到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相配合的袋内。
20.—种用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盒坯形成盒子的方法,包括相对彼此移动闭合的所 述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并朝着由侧壁的底边限定的管子的端部可铰接 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以使一个底壁形成板上的每个插舌插入相邻的底壁形成 板上的相配合的袋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 板之前,移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的内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的内部。
23.—种盒子,该盒子具有盒子侧壁和盒子底壁,所述盒子侧壁由闭合的一系列侧壁 形成板构成,所述盒子侧壁限定具有所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每个所述侧壁 形成板均具有单独的底边,这些底边共同限定所述管子的一端,所述盒子底壁从所述管 子的所述一端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并封闭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所述盒子底壁由多个单 独的并排的底壁形成板构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可铰接地悬挂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 的底边上,每个底壁形成板具有用于限定翼片部和突片部的倾斜的折线,所述倾斜的折 线用于使所述突片部折叠在翼片部的上面从而形成复合厚度的底壁,在直立的盒子中, 所述突片部构造成靠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突片部上。
24.—种由单个片材形成的、用于形成权利要求23所述盒子的盒坯,所述盒坯形成 为限定开放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邻的侧壁形成板通过相应的折线可铰接地连接,所 述盒坯还形成为限定可铰接地悬挂在每个侧壁形成板的底边上的相应的单独的底壁形成 板,其中位于所述的系列的终端处的侧壁形成板适于彼此可铰接地连接从而当被连接时 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所述侧壁形成板能够相对于彼此可铰接地移动以限定所 述的管子,每个底壁形成板具有用于限定翼片部和突片部的倾斜的折线,所述倾斜的折 线用于使所述突片部折叠在翼片部的上面从而形成复合厚度的底壁,在直立的盒子中, 所述突片部构造成靠在相邻的底壁形成板的突片部上。
25.—种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盒坯,其中所述的盒坯构造成使得当相应的突片部绕 相应的倾斜的折线折叠且产生的折叠后的突片部/翼片部位于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 内部时,相邻的突片部以直立的构造彼此依靠。
2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盒坯,其中所述的盒坯构造成使得当相应的突 片部绕相应的倾斜的折线折叠且产生的折叠后的突片部/翼片部被绕它们的相应的底边 可铰接地移动至位于所述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的内部时,相邻的突片部以直立的构 造彼此依靠。
27.—种使用权利要求24的盒坯制作盒子的方法,包括将位于开放的系列的相对端的 侧壁形成板可铰接地连结以形成所述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 的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并朝着由侧壁形成板的底边限定的管子 的端部可铰接地移动所述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从而使相邻的突片部彼此依靠以限定互锁 的复合厚度的底壁。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 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 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
3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盒坯制成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相对于彼此移 动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以形成所述的管子,朝着由侧壁的底边限定的管子的端部可 铰接地移动单独的底壁形成板从而使相邻的突片部彼此依靠以限定互锁的复合厚度的底 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前,移动底 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形成闭合的一系列侧壁形成板之后,接着移 动底壁板至位于闭合的系列内部。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盒子侧壁的盒子(10),包括一系列闭合的侧壁形成板(18),其构成具有所期望的多边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所述的侧壁形成板(18)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底边(23),所述底边(23)构成管子的一端,以及从所述管子的所述一段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并封闭所述管子的所述一端的盒子底壁(12),所述的盒子底壁(12)由多个并列的、单独的底壁形成板(19)构成,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铰接地悬挂在相应的侧壁形成板(19)的底边(23)上,每个单独的底壁形成板(19)具有从其一侧横向伸出的插舌(60,62)和从其相对侧横向向内突出的插舌接收袋(80,82b),一个底壁形成板(19)上的插舌(60,62)插入相邻的底壁形成板上的槽(80,82b)内,从而使相邻的底壁形成板(19)彼此互相连接。
文档编号B65D5/10GK102015467SQ200880129036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P·C·W·奈顿 申请人:伊时拜德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