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9916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凸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凸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特定行程导引槽的凸轮机构。
背景技术



图1及图2所示,现有导纱凸轮91具有一导引槽911,当现有导纱凸轮91开始 转动时,一举臂92的连动部921随该导引槽911的轨迹变化而动作。 但现有导纱凸轮91一般由塑钢制成,再以喷射成型法或热压成型(Sheet Molding Compound,简称SMC)等方式成型,之后再进行表面修整等工作。其缺点在于 1、塑钢的材料成本极高。 一般的塑钢在零售市场是以数十公克(例如60g台币79 元)或数百公克(例如250g台币209元)来报价的,所以,当要制造一般直径约25至30 公分的导纱凸轮91时,假设厚度为3公分,则其体积约为(25x25) x3. 14x3 = 5887. 5cm2,若 密度以lg/cm3来保守推估,其重量约为6公斤,若以250g台币209元计算,则材料的成本 即高达(6000/250)x209 = 5016元。 2、加工成本较高。除材料成本外,加工时需制作模具(要有特定路径的沟槽),一 般至少万元起算,而成型后的表面修整等加工的费用也要考虑,因此,加工成本较高。 3、塑钢材料的耐磨耗性较一般钢材差,在使用时的容易产生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凸轮机构,其兼具成本低、加工容易及磨损率低等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凸轮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侧表面;一 配合部;具有一内侧表面;一底盘,该凸轮盘及该配合部固定于该底盘上,且该配合部的内 侧表面与该凸轮盘的一预定角度范围的侧表面间形成一导引槽。 前述的凸轮机构,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一传动轴,而该连动轴借由一驱动部 来达到驱动。 前述的凸轮机构,其连动一举臂机构;该举臂机构具有一转轴、一举臂及一弹性元 件,该举臂具有一枢转部、一连动部及一固定部;该枢转部枢接于该转轴,使该举臂以该转 轴为轴心而作一第一预定角度的转动,该连动部设于该凸轮盘的侧表面上,而弹性元件设 于该举臂的固定部上,对该举臂产生一向下的拉力。 前述的凸轮机构,其中凸轮盘、所述配合部及所述底盘的材质为钢材。 前述的凸轮机构,其为塑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成本低、加工容易及磨损率低等优点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6] 图l是现有导纱凸 图2是现有导纱凸 图3是本实用新型 图4是本实用新型 图5是本实用新型 图6是本实用新型 图7是本实用新型 图中标号说明 11凸轮盘 112侧表面 121内侧表面 e预定角度 20举臂机构 22举臂 221枢转部 223固定部 71传动轴 91现有导纱凸轮 92举臂
轮的连动方式的示意图 轮的连动关系的分解示意图 的凸轮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的凸轮机构的示意图
的凸轮机构与举臂机构的连动关系示意图
举臂机构的示意图
举臂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lll第一连接部 12配合部 13底盘 14导引槽 21转轴 23弹性元件 222连动部 91第一预定角度
911导引槽 921连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凸轮机构,其包括 —凸轮盘ll,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11及一侧表面112 ; —配合部12 ;具有一内侧表面121 ; —底盘13,该凸轮盘11及该配合部12固定于该底盘13上,且该配合部12的内侧 表面121与该凸轮盘11的一预定角度e范围的侧表面112间形成一导引槽14(如图4所 示)。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设置于一绕线机中,并连动一举臂机构20 ;该举 臂机构20具有一转轴21、一举臂22及一弹性元件23,该举臂22具有一枢转部221、一连动 部222及一固定部223 ;该枢转部221枢接于该转轴21,使该举臂22以该转轴21为轴心而 转动,该连动部222设于该凸轮盘11的侧表面122上,而弹性元件30设于该举臂22的固 定部223上,对该举臂22产生一向下的拉力;如图7所示,该举臂22可随该侧表面112的 变化而作一第一预定角度91的转动。 更详细的说,该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一传动轴71,而当该绕线机中的一驱动部驱 动该传动轴71转动时,该凸轮盘11亦随之转动,且该弹性元件23拉力,使该举臂22的连 动部222贴合于该凸轮盘11的侧表面112,并随该侧表面112的变化而进行一预定轨迹的 动作。 当然,该举臂22的连动部222虽可借由该弹性元件23拉力而贴合于该凸轮盘11 的侧表面112上,但当该凸轮部11的侧表面112将该举臂22的连动部222带动至该预定轨迹的最高点而往下移动时,该弹性元件23的拉力的带动可能无法使该连动部222实时对应该侧表面112的变化,使该连动部222与该凸轮部11的侧表面112发生短暂脱离(微小的脱离)的现象,因此,该导引槽14的位置及范围设计,对应于该举臂22的连动部222由该预定轨迹的最高点往下移动行程,迫使该连动部222由轨迹最高点往下移动时(利用该配合部12的内侧表面121对该连动部222作限制),限制于该导引槽14而避免脱离。[0042]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机构,该凸轮盘11、该配合部12及底盘13的材料为一般的钢材,其制成方式列举以下三种作为说明 1、激光切割制作该凸轮盘11、该配合部12及底盘13可以一般回收或切割后剩余的钢材,再利用激光切割来达到所需的形状及尺寸,可有效的节省材料及成本(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皆低于塑钢),且钢材的耐磨性佳(优于塑钢),在成本及实用上皆优于传统的塑钢凸轮。 2、铸造制作该凸轮盘11、该配合部12及底盘13的材料为钢材,且以铸造的方式制作,完成后再进行组装工作。 3、射出成型该凸轮盘11、该配合部12及底盘13的材料为塑胶材料,且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完成后再进行组装工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导引槽14行程仅需对应该举臂22的连动部222由轨迹最高
点往下移动行程,即可达到对该连动部222的限制,材料上的使用也相对较少。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机构,该凸轮盘11、该配合部12及底盘13可利用螺锁或
焊接等方式来达到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为 1、成本低。现有导纱凸轮91 一般由塑钢制成,除材料成本外,加工时需制作模具(要有特定路径的沟槽),而成型后的表面修整等加工的费用也要考虑,因此,加工成本较高;而本实用新型的材质选自一般回收或切割后剩余的钢材,再利用激光切割来达到所需的形状及尺寸,不仅达到回收利用,且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2、加工容易。现有导纱凸轮91的材质为塑钢,需制作模具来达到成型,不仅成本较高,且加工程序较多;而本实用新型的材质为一般的钢材,利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即可成型,无需复杂的加工程序,故,具有加工容易的优点。 3、磨损率低。现有导纱凸轮91的材质为塑钢,其耐磨耗性较差,在使用时的容易产生磨损,降低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的材质为一般的钢材,具有较高的耐磨耗性,在使用时的磨损率自然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凸轮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侧表面;一配合部;具有一内侧表面;一底盘,该凸轮盘及该配合部固定于该底盘上,且该配合部的内侧表面与该凸轮盘的一预定角度范围的侧表面间形成一导引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一传动轴, 而该连动轴借由 一驱动部来达到驱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连动一举臂机构;该举臂机构具有 一转轴、一举臂及一弹性元件,该举臂具有一枢转部、一连动部及一固定部;该枢转部枢接 于该转轴,使该举臂以该转轴为轴心而作一第一预定角度的转动,该连动部设于该凸轮盘 的侧表面上,而弹性元件设于该举臂的固定部上,对该举臂产生一向下的拉力。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盘、所述配合部及所述底盘 的材质为钢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为塑胶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凸轮机构,包括一凸轮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侧表面;一配合部;具有一内侧表面;一底盘,该凸轮盘及该配合部固定于该底盘上,且该配合部的内侧表面与该凸轮盘的一预定角度范围的侧表面间形成一导引槽。本实用新型兼具成本低、加工容易及磨损率低等优点及功效。
文档编号B65H54/00GK201485123SQ20092016393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纪永俊, 纪永昌, 纪永琪 申请人:泰能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