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管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991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管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进行升降及转动的纱管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绕线机将一送管机构对应于一移动机构,进而将一预定纱管传送至预定的绕 线作业位置。 该送管机构为达到自动送管的功能,是倾斜一预定角度,使该预定纱管可依本身 的重量滑入该移动机构中,再由该移动机构将该预定纱管传送至预定的绕线作业位置。 但现有绕线机的移动机构,至少需分别利用一水平移动机构及一垂直升降机构的 控制,才可达到该预定纱管的移动,再以一旋转机构来控制该预定纱管旋转至一水平状态, 与预定的绕线作业位置上的机构相对应。 由此可知,现有绕线机的移动机构,需借由多组机构的分段控制,才可达到该预定 纱管于空间中的移动及旋转,不但结构上较为复杂,且多段式的移动、旋转过程也较容易产 生偏差,耗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举例来说,现有绕线机的移动机构,至少需进行升降、平移 及旋转等三个程序,才可将该预定纱管传送至预定的绕线作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需多 段控制及耗时等缺点,而提供一种纱管移动装置,其兼具结构简单及单一行程即可达到定 位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纱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 及一限位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的轴心为一第一轴向;一连动架,具有一第三枢 接部、一第四枢接部、一底面,该底面维持一水平状态;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及一第 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三枢接部,该第二连杆的两端 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及该第四枢接部,该连杆组以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为转 轴,而于该壳体上作一第一预定角度的转动,且该连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连动而至少具有一 水平位置及一垂直位置;一移动机构,具有一座体、一臂部及一纱管置放部;该座体具有一 转动轴、一第五枢接部及一延伸部,该转动轴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而该第五枢接部的轴心 为一第二轴向;该转动轴枢接于该连动架上,使该座体以该转动轴为轴心,于该连动架上作 一第二预定角度的转动;而该臂部具有一第六枢接部,用以枢接于该座体的第五枢接部上, 使该臂部以该第五枢接部为轴心,而于该座体上作一第三预定角度的转动;又,该移动机构 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形下,维持一水平状态; 借此,当该连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转动而位于该水平位置时,该连动架连动该移动 机构于一第一高度,使该座体的延伸部及该臂部受到该限位部的限制,迫使该座体倾斜一第二预定角度,而该臂部则倾斜一第三预定角度,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形成开放状态;当连 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转动而位于该垂直位置时,该连动架连动该移动机构于一第五高度,使 该座体的延伸部及该臂部脱离该限制部而回复至水平状态,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形成封闭 状态。 前述的纱管移动装置,其中臂部又设有一回复部,使该臂部在未受该限制部限制 的情形下,可自动回复至与该座体平行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结构简单及单一行程即可达到定位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行程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行程二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动作分解一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动作分解二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动作分解三的示意图 图5D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动作分解四的示意图 图5E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管移动装置的动作分解五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壳体 30连杆组 ll第一枢接部 13限位部 21第三枢接部 23底面 32第二连杆 H水平位置 41座体 43纱管置放部 412第五枢接部 421第六枢接部 e 2第二预定角度 Hl第一高度 80自动送管机构 Pl第一位置 eii第一角度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20连动架 40移动机构 12第二枢接部 X第一轴向 22第四枢接部 31第一连杆
91第一预定角度 L垂直位置 42臂部 411转动轴 413延伸部 Y第二轴向
9 3第三预定角度 H5第五高度 70预定纱管 H2第二高度
9 12第二角度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0042] 85预定的后续加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纱管移动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壳体10、一连 动架20、一连杆组30及一移动机构40。 关于该壳体IO,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1、一第二枢接部12及一限位部13,该第一 枢接部11及该第二枢接部12的轴心为一第一轴向X。 该连动架20具有一第三枢接部21、一第四枢接部22、一底面23,该底面23维持一 水平状态。 关于该连杆组30,其具有一第一连杆31及一第二连杆32,该第一连杆31的两端 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11及该第三枢接部21,该第二连杆3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 枢接部12及该第四枢接部22,该连杆组30以该第一枢接部11及该第二枢接部12为转轴, 而于该壳体10上作一第一预定角度9 1的转动,且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连动而至 少具有一水平位置H及一垂直位置L。 该移动机构40具有一座体41、一臂部42及一纱管置放部43 ;该座体41具有一转 动轴411、一第五枢接部412及一延伸部413,该转动轴411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Y,而该第 五枢接部412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Y ;该转动轴411枢接于该连动架20上,使该座体41以 该转动轴411为轴心,于该连动架20上作一第二预定角度9 2的转动;而该臂部42呈一 L 型,其具有一第六枢接部421,用以枢接于该座体41的第五枢接部412上,使该臂部42以 该第五枢接部412为轴心,而于该座体41上作一第三预定角度9 3的转动;又,该移动机构 40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形下,维持一水平状态。 借此,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位于该水平位置H时,该连动架20 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一高度Hl,使该座体41的延伸部413及该臂部42受到该限位 部13的限制,迫使该座体41倾斜一第二预定角度9 2,而该臂部42则倾斜一第三预定角度 9 3,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43形成开放状态;当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位于该垂 直位置L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五高度H5,使该座体41的延伸部413 及该臂部42脱离该限制部13而回复至水平状态,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43形成封闭状态。 关于该臂部42,其又设有一回复部(图中未示),使该臂部42在未受该限制部13 限制的情形下,可自动回复至与该座体平行的状态,达到该纱管置放部43的封闭。 如图3所示,当该连杆组30于该水平位置H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 于该第一高度Hl,该纱管置放部43形成开放状态,且对应于一 自动送管机构80,该自动送 管机构80用以将一预定纱管70送入该纱管置放部43中;如图4所示,当该连杆组30于该 垂直位置L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该第五高度H5,该纱管置放部43形成封 闭状态,且该纱管置放部43中的预定纱管70对应至该预定的后续加工装置85,以进行后续 加工(即绕线作业)。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请参阅图5A至图5B,其分解为五个动作来作为说 明 1、动作一 如图5A所示,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而位于该水平位置H时,该 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一高度Hl,使该座体41的延伸部413及该臂部42受到该限位部13的限制,迫使该座体41倾斜该第二预定角度9 2,而该臂部42则倾斜一第三
预定角度9 3,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43形成开放状态,供该预定纱管70滑入。 2、动作二 如图5B所示,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位于一第一位置
Pl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二高度H2,该座体41的延伸部413及该臂部
42仍受到该限位部13的限制,迫使该座体41倾斜一第一角度e 11,而该臂部42则倾斜一
第二角度ei2;当然,该预定纱管70随该座体41而倾斜该第一角度eii。 3、动作三如图5C所示,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由该第一位置Pl
移动至一第二位置P2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三高度H3,该座体41的延
伸部413及该臂部42已脱离该限位部13的限制,进而使该座体41及该臂部42回复至水
平状态;另外,该臂部42回复至水平状态,亦同时将该纱管置放部43封闭;当然,该预定纱
管70随该座体41而呈水平状态。 4、动作四如图5D所示,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由该第二位置P2 移动至一第三位置P3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一第四高度H4,该座体41的延 伸部413及该臂部42则维持水平状态。 5、动作五如图5E所示,当该连动架20随该连杆组30的转动而由该第三位置P3 移动至该垂直位置L时,该连动架20连动该移动机构40于该第五高度H5,该座体41的延 伸部413、该臂部42及该预定纱管70皆维持水平状态。 由上述的动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仅需借由该连杆组30的转动,即可带动该预 定纱管70同时进行移动及转动,将该预定纱管70输送至该预定的后续加工装置85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可归纳为 1、结构简单。现有绕线机的移动机构至少需包括一水平移动机构、一垂直升降机 构及一旋转机构,才可达到所需移动及转动,在结构上较为复杂;而本实用新型利用该连杆 组30及该限位部13,即可使该移动机构40达到所需移动及转动,不需复杂的机构进行传 动,故,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2、单一行程即可达到定位。现有绕线机的移动机构,至少需进行升降、平移及旋转 等三个程序,才可将该预定纱管传送至预定的绕线作业位置;而本实用新型利用该连杆组 30的转动及该限位部13的限制,可同时带动该移动机构40移动及旋转,只需单一行程即可 达到所需的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纱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限位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的轴心为一第一轴向;一连动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一第四枢接部、一底面,该底面维持一水平状态;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三枢接部,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及该第四枢接部,该连杆组以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为转轴,而于该壳体上作一第一预定角度的转动,且该连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连动而至少具有一水平位置及一垂直位置;一移动机构,具有一座体、一臂部及一纱管置放部;该座体具有一转动轴、一第五枢接部及一延伸部,该转动轴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而该第五枢接部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该转动轴枢接于该连动架上,使该座体以该转动轴为轴心,于该连动架上作一第二预定角度的转动;而该臂部具有一第六枢接部,用以枢接于该座体的第五枢接部上,使该臂部以该第五枢接部为轴心,而于该座体上作一第三预定角度的转动;又,该移动机构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形下,维持一水平状态;借此,当该连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转动而位于该水平位置时,该连动架连动该移动机构于一第一高度,使该座体的延伸部及该臂部受到该限位部的限制,迫使该座体倾斜一第二预定角度,而该臂部则倾斜一第三预定角度,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形成开放状态;当连动架随该连杆组的转动而位于该垂直位置时,该连动架连动该移动机构于一第五高度,使该座体的延伸部及该臂部脱离该限制部而回复至水平状态,进而使该纱管置放部形成封闭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纱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又设有一回复部,使该 臂部在未受该限制部限制的情形下,可自动回复至与该座体平行的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纱管移动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限位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的轴心为一第一轴向;一连动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一第四枢接部、一底面,该底面维持一水平状态;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三枢接部,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枢接部及该第四枢接部;一移动机构,具有一座体、一臂部及一纱管置放部;该座体具有一转动轴、一第五枢接部及一延伸部,该转动轴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而该第五枢接部的轴心为一第二轴向。本实用新型兼具结构简单及单一行程即可达到定位等优点及功效。
文档编号B65H67/06GK201473117SQ20092016393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纪永俊, 纪永昌, 纪永琪 申请人:泰能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