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桶灌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4793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桶灌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液输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桶灌油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及其它方面油液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多数油液 运输或更换首先要通过把油分装入油桶来实现的,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装置或工具,因此 众多的使用油液的部门和单位存在着向油桶大规模装油困难。油液在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应用比较广泛。在中大型企业中,生产线中应用的润 滑系统较多,每年都要对部分油箱油液进行更换,由于油箱容量大,往往采用大容量泵抽取 的方式进行油液更换,但由于所用管道的口径差别,使得油液从油管进入油桶的操作比较 困难;传统的向油桶灌油的方式为在油桶上放置凳子作为支架,然后将一个大口径的漏 斗放在支架上,漏斗下嘴对准油桶口,同时需两个操作人员蹲在油桶上,一人扶住漏斗及凳 子,一人扶稳与泵相连接的油管,才能向油桶内灌油,中途还要把泵停掉,移开凳子、漏斗和 油管,观察油桶中的油位,一般油箱容量在50 60桶,年均更换2-3箱油,传统工作方式产 生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灌油过程必须由三个人配合,其中一人负责油泵的启动与关闭,另两人负责 扶稳漏斗、凳子及油管,灌油时间长引起较多的人力及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二是灌油过程 中,要不断的停下泵,移开支架观察油桶中油位,引起额外的时间、体力消耗,操作也存在诸 多不便;其三是灌油过程复杂、容易导致油液外漏、污染环境、减少了回收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的油 桶灌油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横向进油管和竖向进油 管,所述横向进油管与竖向进油管固定连接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进油管上固定连 接有上、下定位盘,上、下定位盘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圆孔,在下定位盘的下方设有浮子,该 浮子上设有标杆,该标杆与上、下定位盘上的圆孔活动配合,在竖向进油管上设有输入口, 该输入口位于下定位盘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竖向进油管上固定连接有上、下定位盘,上、下定位盘上分 别设有相对应的圆孔,在下定位盘的下方设有浮子,该浮子上设有标杆,该标杆与上、下定 位盘上的圆孔活动配合,在竖向进油管上设有输入口,该输入口位于下定位盘的上方的结 构,使用时油液从横向进油管输入到竖向进油管,然后由输入口输送至油桶中,当灌入油桶 中的油液到达一定高度时,浮子能够向上浮起,人们可以从浮标上判断装入油桶中的油量, 因而它是一种高效、方便、实用的新型灌油工具,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有 利条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横向进油管4和竖向进油管3,所述横向进油管4与竖向进油管3固定连接且相通,所述竖向进油管3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盘2、下定位盘6,上定位盘2和下 定位盘6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圆孔10、5,在下定位盘6的下方设有浮子7,该浮子7上设有 标杆1,该标杆1与上定位盘2的圆孔10和下定位盘6上的圆孔5活动配合,在竖向进油管 3上设有输入口 8,该输入口 8位于下定位盘6的上方;所述竖向进油管3上设置有排气槽 9,该排气槽9位于输入口 8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者先将竖向进油管3插入油筒加油口中,让浮子7位于油 筒内,加油时油液经横向进油管4到达竖向进油管3,然后从输入口 8流进油筒中,在油筒即 将盛满油液时,浮子7在浮力作用下上浮,操作者能够从标杆1上升的高度判断油筒内已经 加入的油液量。 使用本实用新型向油桶灌油过程中只需要一人操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灌 油变得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节约了灌油时间,每桶从传统6 7分钟,降低为2 3分钟,提 高了灌油效率,以容积为60桶的油箱为例,传统方式需10 12小时,降低为4 5小时, 因而它是一种使用效果较理想的油桶灌油器。
权利要求油桶灌油器,包括横向进油管和竖向进油管,所述横向进油管与竖向进油管固定连接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进油管上固定连接有上、下定位盘,上、下定位盘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圆孔,在下定位盘的下方设有浮子,该浮子上设有标杆,该标杆与上、下定位盘上的圆孔活动配合,在竖向进油管上设有输入口,该输入口位于下定位盘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桶灌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进油管上设置有排气槽, 该排气槽位于输入口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液输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桶灌油器;包括横向进油管和竖向进油管,所述横向进油管与竖向进油管固定连接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进油管上固定连接有上、下定位盘,上、下定位盘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圆孔,在下定位盘的下方设有浮子,该浮子上设有标杆,该标杆与上、下定位盘上的圆孔活动配合,在竖向进油管上设有输入口,该输入口位于下定位盘的上方;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67C3/02GK201567213SQ20092029493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岳高东, 管启曙, 葛金木 申请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