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出口部件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58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出口部件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包装袋,尤其是一种容纳经管经肠营养剂及经管经肠流动食物等 的包装袋,与通过切除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的局部来形成开口部用以开封的包装袋,或者 包含用来注出内容物的注出口并且将其安装到包装袋上的注出口部件以及使用该注出口 部件的包装袋相关。
背景技术
经管经肠营养剂(以下有时简称为营养剂)及经管经肠流动食物(以下简称为流 动食物)装在罐、纸制容器、囊袋、瓶等各种包装容器中使用,其中囊袋型包装袋由于其具 有出色的密封性且便于操作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囊袋型一般具有注出口,通过将软管连 接到该注出口来饲给,尤其如果是营养剂及流动食物,在初次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稀 释使用,待稳定后通常需要补充不足的药剂或水分。针对上述情形有公知的一种包装袋,事 先在包装袋的周边部安装成型部件等分体部件作为注入口(参照下面专利文献1),但这导 致材料及安装等成本增加,且由于在周边部夹有分体部件,尤其如果注入口的口径较大,当 堆积包装袋时存在体积增大导致操作困难等问题,所以广泛采用切除包装袋的局部来形成 注入口的结构(参照下面专利文献2)。但是,上述通过切除包装袋的局部来形成注入口的结构,在装有液状内容物的状 态如果不具有对囊袋进行操作所需的可靠的保持机构则不容易稳定地保持住囊袋,而且也 难以实施切除囊袋局部的操作及补充水或药剂的操作,可能发生将包装袋掉落、包装袋倾 斜洒掉内容物等问题,而且还可能由于触及包装袋内部等导致注入口污染或者开封时开封 口太大等发生卫生管理方面的问题。由于事先设在开口部的卡合密封(chuck seal)等锁闭机构,有可能在保管时或者 在运输时被内容物的内部压力解啮合,或内容物附着在啮合部分导致啮合不全,或者内容 物有可能被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有人开发出一种设有易剥离部(easy peel)的包装袋,在被 开封前该易剥离部将锁闭机构与内容物隔离,而在开封时将其剥离(参照下面专利申请3、 4)。以往,此类易剥离部是用剥离密封将构成包装袋的薄膜接合形成的,但是在保管 时或者在运输时因掉落等包装袋内部受到内部压力导致易剥离部被剥离,故达不到预期效^ ο另外,已知一种在形成开口部的部分设置易剥离部的包装袋,其目的在于通过剥 离易剥离部来提示开封或者防止易剥离部破裂导致内部压力减小的情况发生(参照下面 专利申请5、6),其目的并不在于防止易剥离部受到包装袋内部的内部压力而被剥离。另外,为了方便注出内容物,广泛使用事先在包装袋的周边部安装成型部件等分 体部件作为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如果在运输及保管等时注出口部件开封前露在包装袋外 侧,有可能因其暴露于外部空气及尘埃等而受到污染,并且可能从注出口部件进入H20、02 等,导致内容物的维生素受破坏等发生氧化及劣化等情况。由于卫生管理方面或者品质管
5理方面容易发生问题,已知一种将注出口部件在薄膜之间进行内部密封的方案(参照下面 专利文献7、8)。然而,下面专利文献中所述包装袋的注出口部件在开封时手指等均有可能接触到 注出口附近,而且在注出口部件开封后虽然可以重新密封,但必须从已分离的薄膜中取出 来使用,其且操作便利性及防污染性均存在问题。另外,在将其密封到包装袋内时其注出口部件容易活动,并且容易受到外力冲击 等破损。参考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0569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 2005-20622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15401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 开2005-40630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6-31576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 特开2002-225889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平10-305850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 本)特开平11-1301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注出口部件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所述包装袋通过切除 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的局部来形成开口部用以开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管时 或者在运输时保护用于打开和锁闭开口部的锁闭机构不受内容物污染,并且该保护性能在 包装袋内部受到内部压力时仍然出色,所述包装袋在操作方面和卫生管理方面具有出色的 便利性,当饲给水或药剂等时便于在使用前后及使用中途从外部补充水分等,本发明的目 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备注出口的包装袋的注出口部件,所述注出口部在其被开封前和 被开封后均具有出色的防污染性,并且在开封后便于操作。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所述结构。(1) 一种包装袋,其通过将薄膜的多个周边部密封而成,该周边部具有注入部以及 注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部通过切除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的局部,由未密封部形成开 口部,该开口部被开封后形成注入口 ;在所述注入部附近的周边部且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 侧形成至少两个孔,该孔既是可吊挂包装袋的吊挂机构,同时也是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 构。(2)如(1)所述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入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 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的刚性设得比其余部分更大。(3)如( 所述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入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 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形成能够打开和锁闭的线状卡合部。(4)如(1) ( 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是直径在8 30mm之 间的呈圆形或大体呈圆形的孔。(5)如(1) (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结构为,所述孔的周边部留 出一部分,并且留出的周边部形成缝针孔或半切穿状,使用时将该缝针孔或半切穿破裂,形成薄膜局部与包装袋主体相连的孔。(6)如(1) (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呈长度在30 60mm 之间的狭缝形状。(7)如⑴ (6)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的周边部的薄膜未被密封。(8)如(1) ( 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在被用做可用手指保 持的保持机构时,其上缘部分呈向下凸出的形状。(9)如(8)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上缘部的薄膜未被密封。(10)如⑴ (9)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个在将该 孔作为吊挂机构用来吊挂时,所述注出部配置成大致垂直向下的方向。(11) 一种包装袋,其通过密封一张或多张薄膜周边部形成收容部,通过切除被密 封薄膜的所述周边部的局部,由未密封部形成用以开封的开口部,其特长在于,所述开口部 包括跨越开口部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且能够打开和锁闭的锁闭机构,以及易剥离部,其中,所 述锁闭机构由相互啮合的第1、第2部件所构成,所述易剥离部跨越开口部的整个宽度延 伸;在被开封前所述易剥离部将所述锁闭机构与收容部隔离,在开封时通过将所述易剥离 部剥离来开封所述开口部;其中,具备所述第1部件的第1基体部件的上部和具备所述第2 部件的第2基体部件的上部,分别与形成所述开口部且相对而置的各薄膜的内侧相接合形 成所述锁闭机构;并且,其中一个基体部件的下端部设置得比另一方的基体部件更长,该下 端部通过易剥离密封与相对而置的另一方薄膜相接合形成易剥离部。(12)如(11)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第1及第2基体部件未暴露于通过将 薄膜的周边部密封形成的密封部外缘部。(13)如(11)或(1 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锁闭机构为卡合密封,其中,所 述卡合由凸头第1部件及凹头第2部件所构成,所述凸头第1部件突出于密封基部。(14)如(13)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锁闭机构中,将凸头第1部件前端部垂 直于长边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状;将凹头第2部件前端部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 的凹部设置为与第1部件前端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当第1、第2部件相啮合时,仅 在第1部件基部附近的第1部件前端部与第2部件前端部之间形成缝隙。(15)如(11)乃至(14)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中,在形成所述开口 部的部分设置用于容易切除薄膜周边部的易开封部,该易开封部以如下方式形成,亦即利 用该易开封部切除开封端后的位置在两个薄膜上各不相同。(16)如(11)乃至(1 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在被密封的薄膜的所述 周边部具备注出部。(17) 一种注出口部件,其由注出部、密封部、以及盖部所构成,其中,所述注出部 由基部及从基部突出的筒部所构成,所述密封部介由可破裂的脆弱部密封所述筒部的前端 部;通过旋拧该盖部所述脆弱部破裂从而将密封部及盖部从注出部分离,同时筒部的前端 部被开封形成注出口,其特长在于,该盖部呈覆盖筒部整体的形状,盖部和注出部具备可将 盖部卡止到注出部的卡止机构。(18)如(17)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在注出部的筒部外面具备用来卡止软 管的多个环状凸部。
(19)如(17)或(18)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所述盖部可以重新密封所述注出口。(20)如(17)乃至(19)之任一项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所述脆弱部由厚度 0. 15mm以上0. 2mm以下的薄壁部所形成。(21) 一种包装袋,其由密封一张或多张薄膜周边部的第1密封部形成收容部,所 述周边部具备注出口部件密封部,其特长在于,其中,所述注出口部件密封部,以注出部的 筒部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的状态将(17)所述注出口部件配置在构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之 间,将注出部的基部固接在所述第1密封部的薄膜之间;并且所述注出口部件,使得盖部 以被夹在薄膜之间的状态,由将盖部周围的薄膜之间密封的第2密封部密封所述盖部来形 成;将位于所述注出口部件的基部的前端侧及构成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薄膜切除,并且通 过同时将薄膜和注出口部件的盖部一起旋拧来开封注出口,从而将盖部从注出部分离。(22)如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设有易开封部,所述易开封部用来切除位 于所述注出口部件基部的前端侧、构成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薄膜。(23)如或02)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易开封部呈如下弯曲形状,使 得在用所述易开封部切除后,开封端的中间部比开始开封位置以及结束开封位置更靠近注 出部的基部。(24)如乃至0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易开封部设在比盖 部的下摆部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25)如乃至04)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被密封的薄膜的所述周 边部具备注入部。(26)如(1)乃至05)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用于经管经肠流动食 物用或经管经肠营养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在注入部附近的周边部且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边形成至少 两个孔,该孔既是可吊挂包装袋的吊挂机构,同时也是对包装袋进行操作时的保持机构,当 饲给水或药剂等在使用前后及使用中途从外部补充水分等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包装袋从而 容易实施切除操作,十分便于操作及进行卫生管理;通过将具备锁闭机构的基体部件的下 端部与相对而置的另一张薄膜接合,在被开封前将用于打开和锁闭开口部的锁闭机构与内 容物隔离,因此在保管时或者在运输时保护其不受内容物的污染等,所以具有出色的卫生 管理性且便于操作;并且即使包装袋内部受到内部压力时,其结构使易剥离部不容易受到 使所述基体部件下端部接合被剥离的压力,故具有出色的耐压性。此外,由于利用具备锁 闭机构的基体部件可容易实现上述保护性及耐压性,因此容易制造,具有出色的成本性,本 发明的注出口部件,由于具有在被开封前密封注出口并且在开封后也可以覆盖注出口的盖 部,因此具有出色的开封时及开封后的防污染性且便于操作;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由 于注出口部件被密封并被夹在包装袋内,因此具有出色的开封前的卫生管理性及品质管理 性,密封注出口的密封部具有出色的抗破损性,而且在开封时不会接触到注出口部件,故具 有出色的防污染性能。


图1表示本发明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图2所示包装袋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包装袋中,以下悬状态注出内容物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在图1所示包装袋中,注入部被开封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另一例孔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另一例孔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7(a) (d)为本发明中另一例孔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图7(e)为将图7(a) (d)中的 缝针孔或者半切穿破裂后形成孔状态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另一例开封注入口机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 图13为图12所示包装袋中孔的放大图。[图14] 图14为本发明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 图15所示包装袋的X-X截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包装袋中,在开封时形成开口部部分的放大图。 图17表示锁闭机构的一例实施方式的卡合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图18表示开封时的开口部截面状态的图。
图19开封后开封端的位置在两张薄膜之间互相错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例实施方式注出口部件的正面图。 图21为从正面方向观察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的截面图。 图22为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的X-X截面图。
图23 (a)为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开封后,盖部的正面图;(b)为(a)所示盖部的仰视图;(c) 为(a)所示盖部的俯视图。
图对(幻为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开封后注出部的正面图;(b)为(a)所示注出部的仰视图。 图25为具备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的一例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沈为图25所示包装袋的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放大图。 图27为图沈所示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Y-Y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一例实 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图2表示图1所示包装袋的A-A截面图。在图1、2中,将两张薄膜 IaUa的周边部2用熔接等方式密封作为密封部(图中斜线所示)以形成包装袋1的主体 部。填充内容物时,包装袋周边部的局部作为未密封部并形成其余部分,将所述未密封部作 为填充口填充内容物,再密封所述未密封部。图14表示本发明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 图,图15表示图14所示包装袋的X-X截面部分的结构,图16表示图14所示包装袋开封时 形成开口部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图14 16中,将两张薄膜53a、53a的周边部M用熔接 等方式密封作为密封部(图14中斜线所示)来形成收容部55并进而形成包装袋53的主 体部。填充内容物时,包装袋周边部的局部作为未密封部并形成其余部分,将所述未密封部CN 102143895 A
说明书
6/19 页 作为填充口填充内容物,再密封所述未密封部。图20为本发明一例实施方式注出口部件的 正面图;图21为从正面方向观察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时的截面图;图22为图20所示注 出口部件的X-X截面图;图23(a)为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开封后,盖部的正面图;图23(b) 为图23(a)所示盖部的仰视图;图23(c)为图23(a)所示盖部的俯视图;图为图20 的示注出口部件开封后注出部的正面图;图对…)为图所示注出部的仰视图。包装袋1的周边部2设有注入部3以及注出部4。注入部3设于周边部2的上边 部2a,由于上边部加两端部的密封部2b、2b设宽一些,因此未密封部在包装袋内部呈向上 方突出的形状,开封后所述未密封部形成注入口。注入部3设有易开封部6,该易开封部6 从密封部开始经由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横跨至相反侧的密封部,抓住该易开封部6的上 侧一端沿易开封部6用力拽以去除被密封的薄膜的上边部(周边部的局部),在由未密封部 形成的开口部形成注入口 3a,注入部被开封。易开封部6利用激光照射等方式形成半切穿 状。如果在形成包装袋1的两张薄膜la、la上分别形成轨迹不同的易开封部6,则可使沿易 开封部6被切除的开封端的位置在薄膜之间互相错开,便于夹住每张薄膜进而便于挤开注 入口。图1所示包装袋1在连接未密封部的后述孔5、5的连线上形成能够打开和锁闭的线 状卡合部7以及易剥离部8。设置线状卡合部7的目的在于,其在注入操作完成后闭合注入 口以便于卫生管理;而设置易剥离部8的目的在于提高开封注入口前的密闭性,实际上用 易开封部6切除薄膜的上边部并将易剥离部8剥离后注入口才完全被开封。在包装袋1的上边部两端部的密封部2b、2b上形成贯穿薄膜的两个孔5、5,该孔 5、5位于注入部3附近的周边部且该孔5、5位于注入口 3a的两边。该孔5、5为可吊挂包装 袋的吊挂机构。如图3所示,当从后述注出部注出等时,在孔5、5的其中一个通过钩挂夹具 (图3中符号20所示)等使包装袋1下悬,此时注出部4将位于下方,这样容易从注出部4 注出内容物(图3中箭头所示)。也便于从开封设在上方的注入部3而形成的注入口 3a来 补充水或药剂。孔5、5的尺寸可插入手指,因此还可作为保持机构,以便可靠地用手指操作 包装袋。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例如当开封注入部3时将拇指插入孔5、5的其中一个,另一 手指(如食指)插入另一个孔从而用一只手挂住保持包装袋1注入部3的上侧,另一只手 如上所述切除易开封部开封,形成图4所示的注入口 3a。如图4中箭头所示,可以从如上形 成的注入口 3a补充水或药剂。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边设置至少两个孔作为用手指 保持包装袋的的保持机构,可以牢固地保持包装袋尤其是注入口附近,因为可用一只手使 注入口保持开放状态,所以便于实施补充水分等操作,可以减少发生包装袋掉落或倾斜导 致内容物洒落等问题的概率,还可减少因接触到包装袋内部等导致注入口污染的问题,以 及打开的开封口过大种种问题的发生。另外,由于所述孔还作为可吊挂包装袋的吊挂机构, 因此无需增设其他部件等可以很容易形成保持机构。也可将其中的一个孔作为吊挂机构, 将手指插入另一个孔挂住来保持,也能实现稳定的开封操作。本发明包装袋的注入部结构,没有在周边部安装成型品等分体部件,而是通过切 除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部分由未密封部形成的开口部作为注入口。当注入口的口径较大 时,如使用成型品则部件体积增大,无论在容纳内容物前还是在容纳后,将其堆积保管及运 输时体积增大造成不便,如采上述结构体积不会增大,容易保管和运输,而且还能够以低廉 的成本制造大口径注入口包装袋。上述注入部的结构与采用成型品时相比较,如采用成型
10品由于用手牵拉薄膜或者用剪刀等进行切除,所以开封时容易不稳定,并且在补充水分等 时容易发生包装袋掉落及因倾斜导致内容物洒落等问题,还可能发生手触到包装袋内部等 层注入口污染的问题,而本发明由于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边形成至少两个孔,因此可以 稳定地保持。上述孔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边形成至少两个即可,但也可以例如根据包装袋的 尺寸及手的大小等差异设置3个以上的孔。孔的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用手指夹 住稳定地保持形成注入口的部分即可。上述孔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在操作包装袋时手指能够挂住即可,可例举 如图1所示包装袋中孔5的圆形或大体呈圆形的孔,或图5所示的狭缝形状(图5中符号 12所示)。至于孔的尺寸,如为圆形或大体呈圆形时,直径在8 30mm之间为佳,如设计为 狭缝形状,长度在30 60mm之间为佳,该尺寸强度上没有问题也便于用手指挂住。也可 以如图6所示将孔的周边部设为不密封薄膜的状态。图6中用符号16表示未被密封的部 分(未密封部)。由于孔周边部的薄膜未被密封,而未密封部比密封部更为柔软,用手指挂 住薄膜的端部会折弯等,因此手指不容易直接触到密封边缘所以不会导致手指痛。未被密 封的部分的宽度可根据包装袋及孔的尺寸等适当设置。也可以不贯穿薄膜,而是将孔的周 边部留出一部分,在留出的周边部形成如图7(a) (c)所示的缝针孔(图7(a) (c)中, 符号13,13’,13”所示。),或如图7(d)所示形成半切穿(图7(d)中符号13”’所示。)状 态,使用时如图7(e)所示将该缝针孔或半切穿破裂,使薄膜的部分(图7(e)中符号14所 示。)保持连到包装袋主体的状态。这样,与包装袋主体连在一起的薄膜将会弯折,薄膜的 端部不容易触到手指,不会导致手指痛。如果薄膜部分连到包装袋主体位置的上方,则用薄 膜弯折部分保持,则效果更佳。还可以将孔的局部设计为通孔,以便上述缝针孔或半切穿容 易破裂。所述孔在用作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构时,上缘部也可呈向下凸出的形状。如设 计为上述形状,当用手指保持时凸状上缘部将会折弯,利用薄膜的折弯部分保持,则薄膜端 部不容易接触到手指,不会导致手指痛,效果更佳。上述孔上缘部的薄膜还可设计为未被密 封的未密封部。如果采用孔的上缘部薄膜未被密封的方案,由于未密封部相对于密封部更 为柔软,凸状的上缘部更容易折弯,效果更佳。图12、13表示当上述孔用做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构时上缘部向下凸出的形状 时的实施方式。图12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图13为图12所示包装袋 孔的放大图。另外,图12所示包装袋为图1所示包装袋中不同形状孔5的实施方式,对于 与图1所示包装袋结构重复的部分用同一符号表示。在图12所示包装袋中孔50如图13 所示,当作为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构使用时下缘部50a呈半圆形,上缘部50b呈向下凸出 的形状(凸状部51)。另外,孔50的上缘部的薄膜设计为未密封部52。当使用如上所述结 构时,如果作为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构使用时孔的上缘部呈向下凸出的形状,对于上缘 部以外的孔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采用圆形、大体呈圆形、椭圆形、大体呈椭圆形、大体 呈四角形等,还可以采用上述形状的组合。上缘部凸状的形状及未密封部的范围没有特别 的限定,只要不妨碍折弯后薄膜端部不易触到手指的效果即可。在本发明中,当用手指保持包装袋时,为了提高稳定性及方便操作,将注入部的形 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的刚性设计为大于其他部分为佳。采用上述结构后,开封时包装袋主体的薄膜不容易扭曲从而容易实施开封操作,并且在开封后用插 入到保持机构孔中的手指从左右将注入口向内侧轻轻用力便可打开注入口,从而稳定及便 于实施注入操作。注入操作完成后,只须减轻手指施加的力注入口便会恢复原状,在卫生管 理方面亦有较佳效果。将上述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边的孔之间的连线上的刚性设计得大于其他部分的 方法,可例举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上形成能够打开和锁闭的 线状卡合部。线状卡合部的优点是从注入口补充完毕后闭合注入口从而方便卫生管理,同 时还可提高上述连线部分的刚性。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线上呈带状安装刚性高于构成包装 袋的薄膜的部件。本发明包装袋在周边部2除了具有注入部外还具有注出部。注出时,由于利用吊 挂包装袋的机构吊挂,需要将其配置成吊挂时能够注出,因此将注出部设在与吊挂机构相 向的位置,即与注入口相向的位置为佳。在图1中,将包装袋主体的下边端部设计成朝内侧 切掉的形状,在该切掉部分的一边设有注出部4。当在兼作保持机构的其中一个吊挂机构孔 5中挂上夹具等使包装袋1下悬时,注出部4将会配置为大致垂直向下,这样方便从注出部 4注出内容物,并且便于从开封设在上方的注入部3形成的注入口 3a补充内容物。在根据 本发明的包装袋中,如上所述,将所述孔的至少一个该孔作为吊挂机构吊挂时使注出部配 置成大致垂直向下则效果更佳。在图1所示包装袋1中,注出部4是通过热粘接等将其基部安装在包装袋主体上 形成的,此时令成型注出口部件如的前端从包装袋主体突出。图中没有标出注出口部件如 的前端部,其在开封前被盖等密封。在注出时取下盖等将注出部开封作为注出口,通过在该 注出口上连接软管等将内容物注出到外部。在本发明中,注出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内容,此外还可例举,在构成包装袋主体的 薄膜之间夹持管,切除薄膜的部分后将管暴露出来,在该管的前端连接软管等将内容物注 出到外部的结构等。至于上述注出口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以及安装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 只要不对内容物产生影响、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密封性即可。在图1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注入部3,从密封部开始经由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 部横跨至相反侧密封部设有易开封部6,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设有用来开封注入部的 易开封部,因此可以稳定地实施开封操作,效果更佳。如图1上述实施方式,易开封部是在 密封部的端部形成曲线状的刻痕来形成的,并设有从该刻痕用手容易撕裂的直线状易撕裂 部分,刻痕也可以设计为直线状或三角形状。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形成如图8中符号6’ 所示的刻痕,还可以用印刷等标记开封位置以便于用剪刀等切断。除了上述兼用做保持机构的吊挂机构外,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也可以在密封部形 成通孔或单独设置挂钩等吊挂机构。[实施方式2]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作为吊挂时能够注出 的配置,还可例举以下注入部和注出部配置方案。图9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 正面图。在图9中,将两张薄膜周边部22用熔接等方式密封来形成密封部(图中斜线所 示)以形成包装袋21的主体部。包装袋21的周边部22设有注入部23以及注出部24。注 入部23设在周边部22的上边部2 侧的一角,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从包装袋的角部突 出。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两边的密封部形成贯穿薄膜的两个孔25、25,该孔25、25作为注
12出时的吊挂机构及用手指操作包装袋操作时的保持机构。注出部M设在与注入口相向的 侧边部。[实施方式3]图10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在图10中,将两 张薄膜周边部32用熔接等方式密封作为密封部(图中斜线所示)以形成包装袋31的主体 部。包装袋31的周边部32设有注入部33以及注出部34。注入部33的结构与图1所示包 装袋1中的注入部3相同,其设在周边部32的上边部3 侧,在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两 边的密封部形成贯穿薄膜两个孔35、35,该孔35、35作为注出时的吊挂机构及用手指操作 包装袋操作时的保持机构。注出部34设在与注入口相向的底边部。[实施方式4]图11为本发明另一例实施方式包装袋的正面图。在图11中,两张 薄膜周边部42用熔接等方式密封作为密封部(图中斜线所示)以形成包装袋41的主体部。 包装袋41的周边部42设有注入部43以及注出部44。注入部43设在周边部42的上边部 4 侧的一角,呈从包装袋的角部向斜上方突出的形状。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的两侧呈密 封部向左右突出的形状,在形成注入口的未密封部两边的密封部形成贯穿薄膜两个孔45、 45,该孔45、45成为注出时的吊挂机构及用手指操作包装袋时的保持机构。注出部44以及 填充口的结构与图1所示包装袋相同。通过将注入部设计为从包装袋的角部向斜上方突出 的形状,容易实施注入操作。[实施方式5]在图14所示包装袋53的上部形成开封时形成开口部的部分56。在 开封时形成开口部的部分56,从密封部开始经由形成开口部的未密封部57横跨至相反侧 密封部设有易开封部58,抓住该易开封部58上侧的一端沿易开封部58用力拽以去除被密 封的薄膜的上边部(周边部的部分),在未密封部57形成开口部,包装袋被开封。易开封 部58通过激光照射等以半切穿方式形成。在形成易开封部58时使包装袋53的两张薄膜 53a、53a轨迹各不相同,则两个薄膜沿易开封部58切除后的开封端的位置将会互相错开。 这便于夹住每张薄膜进而便于挤开注入口。图14所示包装袋53在开封时形成开口部的部分56设有能够打开和锁闭的锁闭 机构和卡合密封59,该卡合密封59由相互啮合的第1、第2部件所构成,并且跨形成开口部 的未密封部57的整个宽度延伸;在该卡合密封的收容部55侧设有易剥离部61。该易剥离 部61跨越形成开口部的未密封部57的整个宽度延伸,在被开封前将卡合密封59与收容部 55隔离开来,在开封时将其剥离后开口部被开封。设置上述卡合密封59的目的是根据需要 在开封后锁闭开口部。实际上,图14所示包装袋53用易开封部58切除薄膜的上边部、撑 开卡合密封59并将易剥离部61剥离后才完全开封。在图14所示包装袋中形成开口部部分56的结构如下。亦即,如图15、图17所示, 卡合密封59 (锁闭机构)由具有从基部69突出的凸头前端部67的第1部件60a和具有从 基部70突出的凹头前端部68的第2部件60b所构成,前端部67与68相互啮合而锁闭。第 1部件60a和第2部件60b分别与第1基体部件65和第2基体部件66 —体形成。如图15 所示,第1基体部件65的上部和第2基体部件66的上部,在形成包装袋的薄膜53a、53a的 内侧且形成开口部的相对而置的部分分别由密封部65a、66a接合;并且其中一个第2基体 部件66的下端部设置得比另一方的第1基体部件65更长,并由易剥离密封与该下端部的、 形成上部的密封部66a的面相反侧一面,在与其相对而置的另一张薄膜53a接合形成易剥 离部61。图18表示开封时开口部的截面状态。如图15所示,在被开封前,第2基体部件66的下端部作为隔壁将锁闭机构59与收容部55相隔离,因此在保管时或者在运输时保护 锁闭机构59不被内容物污染等。即使因掉落及堆积等受到包装袋内部的内部压力时,由于 第2基体部件66将受到箭头A所示方向的压力,该压力方向不容易使易剥离部剥离,因此 该易剥离部具有出色的耐压性,不会因为易剥离破裂等发生问题。另外,由于在被开封前, 锁闭机构和易剥离部被包装袋的上部的密封部5 密封于包装袋内,因此锁闭机构59不会 受到外部的污染,也不会发生易剥离部61破裂导致内容物被污染或泄漏等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为了将锁闭机构安装到形成包装袋的薄膜上,将形成该锁 闭机构的基体部件向下延伸,仅靠与薄膜接合便形成易剥离部,因此用简易结构将锁闭机 构与内容物隔离从而防止锁闭机构受到污染,并且相比将两张薄膜接合的方式,本发明的 方式难以受到使易剥离部剥离的压力,具有出色的耐压性、卫生管理性、且便于操作。另外, 由于利用具备锁闭机构的基体部件能够简单地实现上述特性,因此容易制造,具有出色的 成本性。也可以在锁闭机构的第1部件或者在第2部件上形成所述使下端部比另一个基体 部件更长而形成易剥离部的基体部件。在图14所示的包装袋53中,在形成开口部的部分56附近的密封部形成贯穿薄膜 的孔62,作为可吊挂包装袋的吊挂机构。在从后述注出部注出等时,通过将夹具挂在孔62 等使包装袋53下悬,将注出部配置在下方,这使内容物容易从注出部注出。根据本发明的 包装袋,根据其用途也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用于吊挂等的上述孔。尤其是如果具有注出部 且用于注出操作,则具备上述孔为佳。可根据包装袋的用途、尺寸、结构材料等适当设置孔 的形状、尺寸、配置等。也可以设置单独形成的挂钩等作为吊挂机构。在图14所示包装袋53中,将包装袋主体的下边端部设为向内侧切掉的形状,在该 被切掉部分的周边部M的一边设有用来注出内容物的注出部63。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如 用于容纳用途可只设开封时形成开口部的部分即可,但如用于注出营养剂及流动食物等内 容物时则可以设置上述注出部。注出部的配置及结构,根据包装袋的用途等适当设置。尤 其如果内容物为营养剂及流动食物时,由于注出时用吊挂机构吊挂包装袋,因此需要配置 成在吊挂时能够注出的状态,将注出部设为与吊挂机构相向的位置为佳,如图14所示包装 袋53的孔62。对于注出部的结构材料、形状、尺寸、配置、安装方法等没有特别的限定,使用 通常使用的即可。在图14所示包装袋53中,注出部63以如下方式形成,亦即利用热粘接 等将成型注出口部件6 的基部安装在包装袋主体上,其中,所述注出口部件6 在开封时 形成注出口 ;安装时使所述注出口部件6 的前端从包装袋主体突出,注出口部件6 的前 端部被密封直到其被破裂并由可开封的密封部件64b开封为止。注出口部件64a以及密封 部件64b配置在从包装袋主体突出形成的两张薄膜之间,该薄膜周边部(图14中符号54’ 所示)被密封,并且注出口部件64a以及密封部件64b被密封于该薄膜之间。在将注出口 部件64a以及密封部件64b密封的薄膜基部设有易开封部58’,该易开封部58’便于切除薄 膜。在注出时,利用易开封部58’切除将注出口部件64a以及密封部件64b密封的薄膜,同 时旋拧密封部件64b使密封位置破裂,除去密封部件64b和薄膜后,注出口部件6 暴露, 于是注出口被开封。该注出口可连接软管等将内容物注出到外部。通过利用薄膜将注出口 部件64a以及密封部件64b密封,可防止注出口在被开封前受到污染。注出部的结构还可 例举如下形式,亦即将管夹在构成包装袋主体的薄膜之间,切除薄膜部分使管暴露,在该管前端连接软管等将内容物注出到外部。在图14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开封时形成开口部的部分56,从密封部开始经由 形成开口部的未密封部57横跨至相反侧的密封部设有易开封部58,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 的有利之处在于,在形成开口部的部分设有便于去除薄膜周边部的易开封部从而稳定地实 施开封操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的端部形成曲线状刻痕作为易开封部,并设有直 线状的易撕裂部分便于从该刻痕手撕裂,该刻痕也可以是直线状或三角形状。为了降低成 本,也可以只形成刻痕或者通过印刷等标记开封位置以便于用剪刀等切除。在本发明中,在 形成易开封部时使利用该易开封部切除的开封端的位置在两个薄膜上不同为佳,具体方法 可例举,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形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分别形成轨迹不同的半切穿等易开 封部,两张薄膜沿易开封部切除后开封端的位置互相错开等。图19表示开封后开封端的位 置(图19中符号71a、71b所示)两张薄膜互相错开的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的结构,形成锁闭机构的第1、第2部件的所述第1及第2基 体部件不暴露在将薄膜周边部密封的密封部外缘部为佳。由于基体部件不暴露在密封部外 缘部,亦即锁闭机构及易剥离部的端部不暴露在密封部外缘部,因此不会降低密封部的强 度,并且不易发生掉落时等包装袋破裂导致内容物泄漏及密闭性降低等情况。尤其是,由于 易剥离部的易剥离性,如果其端部暴露于密封部外缘部,当掉落及操作时受损伤等导致剥 离时等,包装袋内部将与外部连通导致内容物泄漏及发生卫生方面的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中,当锁闭机构采用如上述实施方式、亦即由从基部突出 的凸头第1部件及凹头第2部件所构成的卡合密封的方式时,形成开口部部分的密封性将 会更加有效。如果卡合密封没有采用如本发明的用易剥离部隔离的方案,可能在保管时或 者在运输时内容物的内部压力导致解啮合而使内容物附着在啮合部分导致啮合不足。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中,卡合密封将凸头第1部件前端部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截 面形状设计为椭圆形状,将垂直于凹头第2部件前端部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的凹部设计 得与第1部件前端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当第1、第2部件啮合时,第1部件的前端 部与第2部件前端部之间仅在第1部件的基部附近形成缝隙为佳。图17表示卡合密封结 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7所示的卡合密封,由在第1基体部件65上一体形成的凸头第 1部件60a以及在第2基体部件66上一体形成的凹头第2部件60b所构成。第1部件60a 由前端部67以及与基体部件相连的基部69所构成;第2部件60b由前端部68以及与基体 部件相连的基部70所构成。垂直于第1部件60a前端部67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 形状;垂直于第2部件60b前端部68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凹部,该凹部与第1部件前 端部67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在第1、第2部件啮合时,第1部件前端部67和第2部件前 端部68之间仅在第1部件基部69附近形成缝隙。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当第1、第2部件啮 合时,前端部67贴紧前端部68从而提高密闭性,并且通过将啮合部分的截面形状设计为椭 圆形状,增强第1部件前端部67与第2部件前端部68之间的啮合强度,则即使收容部的内 部压力上升时也不容易发生解啮合的情况。在解啮合时,用手指钩一下上述缝隙便容易解 开卡合密封。[实施方式6]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S主要由盖部72和注出部73以及密封部81 所构成。注出部73由基部85以及从基部85突出的筒部80所构成。密封部81介由可破 裂的脆弱部81a将注出部73中筒部80的前端部密封,所述密封部81如后所述在盖部72的前端部内侧受到支持。通过将盖部72如图20箭头A所示向左或向右旋转使脆弱部81a 破裂并将盖部72和密封部81从注出部73分离,与此同时筒部80的前端部被开封形成注 出口。盖部72呈覆盖筒部80整体的形状,盖部72和注出部73具备可将盖部72卡止到注 出部73的卡止机构。在本发明的注出口部件中,「可破裂脆弱部」是指,从材质方面着手加工成降低强 度的部分、或者通过设置薄壁部或局部变细的部分从而使该部分的强度低于其他部分。图20所示注出口部件S中的盖部72主要由盖部主体74、设在盖部主体74前端部 内侧的支持部75、辅助开封部76所构成,在盖部下部设有法兰部77和刻痕部78。法兰部 77以及刻痕部78与后述注出部73中的卡止部83及突起部84,共同构成盖部72分离后能 够卡止到注出部73的卡止机构。盖部主体74呈整体覆盖并保护注出口部件S的筒部80的形状,盖部主体内面和 筒部外面之间的空隙不超过可重新密封的程度为佳,这样有利于抗破损性。支持部75支持 密封部81,所述支持密封部81将筒部80的前端部密封;在开封后所述支持部75还可防止 密封部81脱落。如图21、22所示,密封部81在被开封前介由可破裂脆弱部81a将筒部80 的前端部密封,所述可破裂脆弱部81a形成于筒部前端部的周方向。在密封部81的侧面上 侧设有横向突起部81b,其由盖部支持部75所支持。在盖部主体74的内侧形成4条凸状 导向部79,如图23(b)所示,密封部81由盖部导向部79支持侧面部以防止密封部81横向 移动。如图23所示,开封后,支持部75以及导向部79支持密封部81,防止盖部向下脱落。 盖部上面如图23(c)所示密封。密封部81的下面呈盖部分离后能够与后述注出口 82嵌合 的形状,通过密封部81与注出口 82的嵌合能够重新密封。通过将脆弱部81a设计成厚度 0. 15m m以上0. ^ii m以下的薄壁部,可使破裂后的筒部前端部(注出口内侧)形成没有毛 刺的平滑的破裂面。本发明如上所述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在将盖部分离后可用盖部重新 密封注出口,这在操作性等方面效果更佳。辅助开封部76为盖部前端部左右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板状部分。辅助开封部设为 方便开封时旋拧盖部为佳。辅助开封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了图20中注出口部件向 斜下鼓起的形状外,还可例举大体呈四角形状、半圆形状等,也可以仅设在左右其中之一上图20注出口部件S中的注出部73主要由基部85以及从基部85突出的筒部80 所构成。在筒部80的侧部外面具有用来卡止软管的环状凸部80a、80b、80c。如上所述,旋 拧盖部使密封部破裂后筒部前端部被开封,形成图M所示注出口 82。基部85呈向左右延伸的船形,为提高强度并使密封部贴紧,在侧部有多个线状加 强部85a。基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因船形容易制造且能紧贴密封部,设计为该形状为 佳。基部85的上面设有两个卡止部83,在筒部80的侧面设有两个突起部84。这些与 盖部72的法兰部77以及刻痕部78构成卡止机构。盖部72的法兰部77由注出部73的卡 止部83卡止,防止盖部72朝上下方向移动。盖部72中刻痕部78由注出部73的突起部84 卡止,防止盖部72朝左右旋转方向运动。通常,当盖部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左右旋转方向 的力时,盖部72被注出部73卡止,当盖部受到左右旋转方向的力时,由于刻痕部78和突起 部84的可挠性被解除卡止,法兰部77沿卡止部83的凹部旋转,当刻痕部78旋转90度到卡止部83时,盖部与注出部之间的卡止在法兰部77的缺口处被解除。由于在开封时密封 部的密封在此阶段已经破裂,可将盖部分离及注出口被开封,进行相反的操作可将盖部卡 止到注出部且重新密封注出口。本发明的卡止机构并不限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注出口部件如上述实施方式在注出部筒部外面具备多个用来卡止软管 的环状凸部为佳。由于与注出口连接的软管管径有多种,因此用来卡止软管的环状凸部可 事先根据软管的内径设置多个不同外径的环状凸部,无须使用连接夹具便可连接各种软管 且无脱落之虞。当然,如只使用特定的软管,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环状凸部。本发明的注出口部件一般可使用用于注出口部件的聚乙烯及聚丙烯等热可塑性 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型等进行成型制造。只要具有上述形态,在不阻碍本发明的作用的范 围内,对其整体及各部分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根据所要注出的内容物的粘度及注出速 度等酌情设置。以下进一步说明采用本发明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的实施方式。图25为具备图20 所示注出口部件的包装袋的正面图;图沈为图25所示包装袋的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放大 图,图27为图沈所示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Y-Y截面图。图25所示包装袋86通过熔接两 张薄膜周边部等进行密封作为第1密封部87以形成收容部88。填充内容物时,包装袋周边 部的局部作为未密封部并形成其余部分,将所述未密封部作为填充口填充内容物,再密封 所述未密封部。图25 27所示包装袋86中,将收容部88的下边端部设置为内侧被切掉的形状, 在该切掉部分的周边部87的一边设有用来注出内容物的注出口部件密封部95。注出口部 件密封部95如下形成使注出部的筒部80呈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状,将图20所示注出口部 件S配置在构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图27中符号95a、%a所示)之间;在第1密封部87 的薄膜之间形成第1密封部时,将注出部的基部85通过热粘接等固接;并且由被密封的第 2密封部96,以盖部72被夹在薄膜95a、%a之间的状态将盖部72的周围的薄膜之间。图25 27所示包装袋中,将位于注出口部件S的基部85的前端侧、构成注出口 部件密封部95的薄膜95a、9 切除,同时旋转薄膜95a、9 连同注出口部件的盖部72,将 盖部72和密封部81与注出部73分离且注出口随即被开封,并且注出口部件的筒部将会暴 露,可以实施连接注出用软管等操作。注出口部件的盖部,以保持密封部的状态且以容纳在 被切除的薄膜之间的状态被分离。盖部呈覆盖筒部整体的形状,根据需要可以卡止到筒部, 因此在开封后仍能保持注出口的卫生。由于盖部以被夹在薄膜之间的状态被分离,因此可 减少分离后不小心从薄膜之间脱落或掉在地板等受污染的可能性,如盖部不需要重新使用 则可以和薄膜一起丢弃。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由于注出口部件被薄膜密封在包装袋上,在注出口部件被开 封前具有出色的卫生管理性,并且注出口部件即使由环聚烯烃等阻隔性低的材质形成,亦 可通过使构成包装袋的薄膜具有阻隔性从而增强作为注出部的阻隔性,并且遮光性等因受 注出口部件材质的制约难以实现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构成包装袋的薄膜具有该功能从而使 包装袋整体具有该功能,具有出色的品质管理性。由于另外注出口部件被薄膜所夹持,所以 注出口部件在包装袋内不易运动,可防止脆弱部破损等导致意外开封等,具有出色的抗破 损性。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开封时无须接触到注出口部件,所以具有出色的防污染性,并且 容易开封。
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中,所谓盖部被夹在薄膜之间是指,在设置第2密封部范 围时盖部没有与薄膜固接,而是由周围的密封部所保持。如将第2密封部设计为沿盖部的 外侧形状的形状可提高保持性及提高抗破损性并容易开封,因此尤其当如上述实施方式盖 部为具有辅助开封部的形状时,如图26所示在辅助开封部的下侧也可以设置第2密封部突 出的形状及第2密封部局部分离的辅助密封部。当需要将盖部从薄膜之间取出、因而盖部 的形状需要具有辅助开封部时,设计为第2密封部不突出到辅助开封部下侧的形状为佳。在所述注出口部件密封部95设有易开封部97,该易开封部97用来从注出口部件 的基部85切除前端侧的薄膜95a、95a。在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中,通过在注出口部件密封 部设置如上所述易开封部,便于切除薄膜从而容易开封,并且可防止发生因不小心切除注 出口部件密封部的前端附近导致手指接触到被密封在内部的注出口部件等情况。易开封部 的形成方法可例举,在构成包装袋的薄膜上利用激光等形成半切穿沟的方法;在薄膜的底 材薄膜上穿设缝针孔后形成其他层的方法;在密封部的端部形成曲线状、直线状、三角形状 等刻痕的方法;为降低成本,通过印刷等标记开封位置方便用剪刀等剪切等等,也可以组合 使用上述方法。另外将易开封部97设在注出口部件盖部的下摆部(图20的注出口部件S 中相当法兰部77及其附近)的前端侧即注出口侧的位置,则切除薄膜从而分离后,盖部的 下摆部将从薄膜暴露,容易重新密封注出口。本发明中,在形成易开封部时,使得用所述易开封部切除的开封端弯曲,从而使中 间部比开始开封位置及结束开封位置更接近注出部的基部形状,则可以用较小的力与薄膜 一道开封注出口部件,为较佳方案。在本发明中,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配置及结构可根据包装袋的用途等适当设置。 尤其如果内容物为营养剂及流动食物,因在注出时用吊挂机构吊挂包装袋,所以需要采用 吊挂时能够注出的配置,尤其将注出口部件密封部设置在与吊挂机构和相向位置为佳,如 后述图25所示包装袋86中孔94。至于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结构材料、形状、尺寸、配置、安 装方法,则使用上述本发明的注出口部件,根据目的适当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如果内容物为营养剂及流动食物等需要补充药剂及水分等 时,也可以将注入部设在密封薄膜的所述周边部。图25所示包装袋86的上部形成注入部 89。注入部89通过切除被密封的薄膜上边部(周边部的局部),便由未密封部90形成开口 部。注入部89从密封部起开始经由未密封部90横跨至相反侧的密封部设有易开封部91, 抓住该易开封部91上侧的一端沿易开封部91用力拽以去除密封薄膜的上边部(周边部的 局部)。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在注入部设有便于切除薄膜周边部的易开封部为佳,其可以 更稳定地实施开封操作。易开封部可以使用与上述注出口部件密封部中的易开封部相同的 形态。如图25所示,在密封部的端部形成曲线状刻痕,为了方便用手从该刻痕撕裂,设置直 线状的易撕裂部分则容易撕裂,并且在形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分别形成轨迹不同的易开封 部,则沿易开封部切除后开封端的位置薄膜互相错开,便于抓住每张薄膜从而容易挤开注 入部。具体方法可例举,在形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上分别形成不同轨迹的半切穿等易开封
BP寸。图25所示包装袋86在注入部设有卡合密封92,该卡合密封92作为能够打开和锁 闭的锁闭机构跨越未密封部90的整个宽度延伸;在该卡合密封的收容部88侧设有易剥离 部93。该易剥离部93跨越未密封部90的整个宽度延伸,在被开封前将卡合密封92与收容
18部88隔离,而在开封时通过剥离来开封注入部。设置上述卡合密封92的目的是根据需要 在开封后锁闭注入部。图25所示包装袋86实际上用易开封部91切除薄膜的上边部并将 易剥离部93剥离后才完全开封。注入部的形态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将成型部 件安装在注入口部件的结构。此时,与根据本发明的注出口部件密封部一样,由于用薄膜密 封注入口部件,所以具有出色的卫生管理性、品质管理性、注入口部件的抗破损性。
图25所示包装袋86在注入部89附近的密封部形成贯穿薄膜的孔94,作为可吊挂 包装袋的吊挂机构。在从注出部注出等时,通过将夹具挂在孔94等使包装袋86下悬,注出 部将会配置在下方,这将便于从注出部注出内容物。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根据其用途也可 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用于吊挂等的上述孔。尤其是如果具有注出部且用于注出操作,则具备 上述孔为佳。可根据包装袋的用途、尺寸、结构材料等适当设置孔的形状、尺寸、配置等。也 可以设置单独形成的挂钩等作为吊挂机构。在本发明中,构成包装袋主体的薄膜可用一张薄膜折弯使用,也可接合多张薄膜。 该薄膜的结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以往用于囊袋的材料。此类材料可例举,双 轴定向环聚烯烃系树脂薄膜、双轴定向聚酰胺系树脂薄膜、双轴定向聚酯系树脂薄膜、乙 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等各种薄膜底材,在这些底材上层压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 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等烯烃系热粘接树脂作为密封剂层的复合薄膜等。 为了提高对内容物的保护性能等,还可以使用在上述复合薄膜上层压多层单层薄膜、金属 箔、复合薄膜以及层压氧化硅、氧化铝等的薄膜。尤其底材如果使用在双轴定向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或双轴定向聚酰胺的层压薄膜上层压氧化铝层的薄膜则具有出色的阻隔性及保 香性,在填充后可以使用针孔试验机或金属探知机以及用微波炉加热。各薄膜的厚度可以 使用通常的10 150 μ m的厚度,整体尺寸也可以根据容量适当设置。形成包装袋时,根据 薄膜的结构通过热粘接密封剂层等来密封周边部。如需要进行蒸煮杀菌处理时,可事先选 择构成包装袋的薄膜、注出部等的材质。至于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收容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将薄膜周边部密封 即可,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用来容纳经管经肠营养剂及经管经肠流动食物等,则考虑 到运输时及热水烫化时的易操作性,可在底面部等设置站立部(gusset)。如设置站立部,则 包装袋的自立性提升,并且容量也增大。站立部例如仅在构成主体部主要部分的两张薄膜 之间的底面部夹持配置形成站立部的薄膜,站立部除形成角撑状外,并且可以在注入部及 注出部以外的侧面部或者顶面部设置站立部以增大容量。在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的收容部时,对于薄膜周边部的密封形状及密封宽 度,只要能够密封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改变形状及宽度以形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孔以 及挂钩部等。实施例1将厚度为12μπ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具有阻隔性的氧化铝(Α1203) 含薄膜的厚度为12 μ 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厚度为15 μ m的聚酰胺(PA)薄 膜、厚度为100 μ 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介由粘接层按顺序层压的层压薄膜 作为图1所示包装袋1中的薄膜la、la,其中,将LLDPE薄膜侧作为密封剂层将其周边部进 行热熔接,在注入部形成线状卡合部7和易剥离部8,从而制造出与图1相同的包装袋1。此 时,在周边部的一边,将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系树脂所构成的注出口部件如的基部以其 被夹在薄膜的状态进行热粘接后作为注出部4。在形成注入口 3a的未密封部两侧密封部打开两个孔形成通孔5、5作为吊挂机构以及保持机构。包装袋的大体尺寸为,宽度200mm(收 容部分的宽度约180mm)、高240mm、密封宽度5 10mm、形成通孔部分的密封宽度为40 50mm。通孔呈直径为20mm的圆形。填充内容物时,将包装袋的周边部作为未密封部在形成 其他部分后,以未密封部作为填充口填充内容物,将未密封部以热熔接方式密封。注入口在 撕裂注入部的易开封部6并剥离易剥离部8后开封,形成注入口 3a。用两根手指挂住通孔 5、5,使该注入口 3a开口后向包装袋内部补充水。补充结束后,利用线状卡合部7封闭注入 口。然后进行包装袋的下悬操作,以用两根手指挂住通孔5、5的状态移到下悬台,用夹具挂 住与注出口 4相向的通孔5并使包装袋1下悬,将注出口部件如开封后注出内容物。实施 例2将厚度为12μπ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具有阻隔性的氧化铝(Α1203) 含薄膜的厚度为12 μ 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厚度为15 μ m的聚酰胺(PA)薄 膜、厚度为100 μ 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介由粘接层按顺序层压的层压薄膜 作为图14所示包装袋53中的薄膜53a、53a,其中,将LLDPE薄膜侧作为密封剂层将其周边 部进行热熔接。此时,如图14所示,在开封时形成开口部部分56的薄膜内侧,设置卡合密封 59和易剥离部61作为锁闭机构,其中,所述易剥离部61用来在被开封前保护卡合密封59。 如图15所示,将具备卡合密封59的凸头第1部件60a的第1基体部件65和、具备凹头第 2部件60b的第2基体部件66配置在形成开口部且相对而置的各薄膜的内侧;将各基体部 件的上部分别与薄膜的内侧接合;并且将下端部设计得比第1基体部件65更长的第2基体 部件66的下端部,在相对而置的另一张薄膜的锁闭机构的下侧部用易剥离密封接合,从而 形成易剥离部61。另外,卡合密封的第1、第2部件以及基体部件均使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形成,在第2基体部件66的下端部接合有易剥离胶带。另外,如图14所示,在注出 部63中,将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系树脂所构成的注出口部件6 及其前端部的密封部 件64b配置在以从包装袋主体突出状形成的两张薄膜之间;将注出口部件64a的基部用热 粘接方式安装在包装袋主体来密封薄膜的周边部;在该薄膜之间密封注出口部件64a以及 密封部件64b。另外,以冲压方式形成通孔62作为吊挂机构。包装袋的大体尺寸为,宽度 200mm (收容部分的宽度约180mm)、高MOmm、密封宽度5 10mm、形成通孔部分的密封宽度 为40 50mm。通孔呈直径为20mm的圆形。填充内容物时,将包装袋的周边部作为未密封 部在形成其他部分后,以未密封部作为填充口填充内容物,将未密封部以热熔接方式密封。 开口部在撕裂易开封部58、撑开卡合密封59剥离易剥离部61后开封,未密封部57形成开 口部。用夹具挂住通孔62使包装袋53下悬,撑开开口部的卡合密封向包装袋内部补充水 后,闭合卡合密封,将注出部63开封后注出内容物。将实施例2的包装袋开口部开封,从开口部填充600ml水,在啮合卡合密封及闭合 开口部的状态下,横向静置,如表1所示不加压或加压后10分钟,肉眼确认从卡合密封泄漏 的情况。试验数为30袋。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具有出色的卡合密封耐压性。[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袋,其通过将薄膜的多个周边部密封而成,该周边部具有注入部以及注出 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部通过切除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的局部,由未密封部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 被开封后形成注入口;在所述注入部附近的周边部且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形成至少两个孔,该孔既是可吊 挂包装袋的吊挂机构,同时也是可用手指保持的保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入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 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的刚性设得比其余部分更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入部,形成注入口部分的两侧且连 接所述孔的连线部分形成能够打开和锁闭的线状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1乃至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是直径在8 30mm 之间的呈圆形或大体呈圆形的孔。
5.如权利要求1乃至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结构为,所述孔的周边部 留出一部分,并且留出的周边部形成缝针孔或半切穿状,使用时将该缝针孔或半切穿破裂, 形成薄膜局部与包装袋主体相连的孔。
6.如权利要求1乃至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呈长度在30 60mm 之间的狭缝形状。
7.如权利要求1乃至6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的周边部的薄膜未被 密封。
8.如权利要求1乃至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在被用做可用手指保 持的保持机构时,其上缘部分呈向下凸出的形状。
9.权利要求8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上缘部的薄膜未被密封。
10.如权利要求1乃至9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个在将 该孔作为吊挂机构用来吊挂时,所述注出部配置成大致垂直向下的方向。
11.一种包装袋,其通过密封一张或多张薄膜周边部形成收容部,通过切除被密封薄膜 的所述周边部的局部,由未密封部形成用以开封的开口部,其特长在于,所述开口部包括跨越开口部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且能够打开和锁闭的锁闭机构,以及易 剥离部(easy peel),其中,所述锁闭机构由相互啮合的第1、第2部件所构成,所述易剥离部跨越开口部的整个宽 度延伸;在被开封前所述易剥离部将所述锁闭机构与收容部隔离,在开封时通过将所述易 剥离部剥离来开封所述开口部;其中,具备所述第1部件的第1基体部件的上部和具备所述第2部件的第2基体部件的上部, 分别与形成所述开口部且相对而置的各薄膜的内侧相接合形成所述锁闭机构;并且,其中一个基体部件的下端部设置得比另一方的基体部件更长,该下端部通过易剥离密 封与相对而置的另一方薄膜相接合形成易剥离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第1及第2基体部件未暴露于通过将 薄膜的周边部密封形成的密封部外缘部。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锁闭机构为卡合密封(chuck seal),其中,所述卡合由凸头第1部件及凹头第2部件所构成,所述凸头第1部件突出于密封基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锁闭机构中,将凸头第1部件前端部 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状;将凹头第2部件前端部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截面形状的凹部设置为与第1部件前端部的 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当第1、第2部件相啮合时,仅在第1部件基部附近的第1部件前端部与第2部件前端 部之间形成缝隙。
15.如权利要求11乃至14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中,在形成所述开口部 的部分设置用于容易切除薄膜周边部的易开封部,该易开封部以如下方式形成,亦即利用 该易开封部切除开封端后的位置在两个薄膜上各不相同。
16.权利要求11乃至15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在被密封的薄膜的所述周 边部具备注出部。
17.—种注出口部件,其由注出部、密封部、以及盖部所构成,其中,所述注出部由基部 及从基部突出的筒部所构成,所述密封部介由可破裂的脆弱部密封所述筒部的前端部;通 过旋拧该盖部所述脆弱部破裂从而将密封部及盖部从注出部分离,同时筒部的前端部被开 封形成注出口,其特长在于,该盖部呈覆盖筒部整体的形状,盖部和注出部具备可将盖部卡止到注出部的卡止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在注出部的筒部外面具备用来卡止 软管的多个环状凸部。
19.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所述盖部可以重新密封所述注出□。
20.如权利要求17乃至19之任一项所述注出口部件,其特长在于,所述脆弱部由厚度 0. 15mm以上0. 2mm以下的薄壁部所形成。
21.一种包装袋,其由密封一张或多张薄膜周边部的第1密封部形成收容部,所述周边 部具备注出口部件密封部,其特长在于,其中,所述注出口部件密封部,以注出部的筒部从所述收容部突出的状态将权利要求17所 述注出口部件配置在构成包装袋的两张薄膜之间,将注出部的基部固接在所述第1密封部 的薄膜之间;并且所述注出口部件,使得盖部以被夹在薄膜之间的状态,由将盖部周围的薄膜之间 密封的第2密封部密封所述盖部来形成;将位于所述注出口部件的基部的前端侧及构成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薄膜切除,并且通 过同时将薄膜和注出口部件的盖部一起旋拧来开封注出口,从而将盖部从注出部分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设有易开封部,所述易开封部用来切除位 于所述注出口部件基部的前端侧、构成注出口部件密封部的薄膜。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易开封部呈如下弯曲形状,使得 在用所述易开封部切除后,开封端的中间部比开始开封位置以及结束开封位置更靠近注出 部的基部。
24.如权利要求21乃至23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所述易开封部设在比盖部的下摆部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1乃至M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被密封的薄膜的所述周 边部具备注入部。
26.如权利要求1乃至25之任一项所述包装袋,其特长在于,其用于经管经肠流动食物 用或经管经肠营养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出口部件及使用该注出口部件的一种包装袋,其中,所述包装袋在操作方面和卫生管理方面性能出色,当用于饲给水或药剂等时便于在使用前及使用中途从外部补充水分等;所述包装袋在保管时或者运输时能够保护一锁闭机构不被附着内容物,其中,所述锁闭机构用来打开及锁合一开口部,所述开口部通过切除被密封的薄膜周边部的局部来形成,并且即便包装袋内部存在压力时该保护性能仍然出色;所述注出口在其被开封前和被开封后均具有出色的防污染性且被开封后便于操作。
文档编号B65D33/08GK102143895SQ20098013427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日
发明者小国盛稔, 小山贵广, 小野松太郎, 森哲志, 森敏彦, 武田安弘, 池田广隆, 高田康治, 鹫田贤司 申请人:森永乳业株式会社,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