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881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轨并列式轨道混凝土小车运输方式下的中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 涉及一种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
背景技术
双轨并列式轨道混凝土小车运输方式是混凝土搅拌站向混凝土构件预制车间运 输混凝土的较好的运输方式。但并列的两条轨道宽度较宽,超过搅拌站的净空宽度,致使运 输小车不能到达搅拌机出料口下接混凝土。而现有是采用串联式轨道混凝土小车运输方 式,两个小车放在一条轨道上,小车虽可以到达搅拌机出料口处,但需前一个斗接满混凝土 后,向前方移动腾出位置,等另一个斗接满混凝土后一起向车间运输,因此和浇筑混凝土衔 接不上,现场有等待混凝土的间隙时间,效率低,生产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双轨并列式到混凝土小车运输混凝土效率低、速度慢的问 题,提供了 一种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溜槽、旋转装置以及操作 平台,操作平台上安装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转动溜槽;所述的转动溜槽倾斜设置并安 放在溜槽托架上;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式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转轴、转轴之外的套管以及 滚轮;溜槽托架焊接在套管上,滚轮安装于转动溜槽的底部并支撑于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 设置滚轮滚动的圆弧形滚道。转动溜槽的断面为圆弧形。本发明安装于搅拌机出料口下方,混凝土出机后通过转动溜槽溜入料斗。转动溜 槽可以整体旋转,将溜槽口旋转对位到需要接混凝土的料斗上,从而实现了一个搅拌机给 两条轨道上的运输小车料斗供混凝土,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搅拌运输效率。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1、构思新颖,突破以往溜槽固定设置的模式,将转动溜槽设计为旋转式,解决了双 轨并列运输小车料斗接混凝土的难题。2、旋转装置设计新颖,采用旋转轴和滚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溜槽槽体的轻便 灵活的旋转。3、操作平台设计新颖,既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作业面,又作为溜槽下部的承重支架 和滚轮的滚动平面,实有多功能之妙。4、体量大,可满足目前国内最大型号的混凝土搅拌机最大排放量排放混凝土需要。5、转动溜槽放置坡度根据试验确定的坡度设计,达到最佳效果,排放4M3混凝土 仅用十几秒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侧立面示意2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中1-卷扬机,2-操作平台,3-溜槽托架,4-套管,5-转轴,6-搅拌机出料斗, 7-滚轮,8-转动溜槽,9-混凝土料斗,10-运输小车,11-钢轨,12-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由溜槽槽体、旋转装置和操作平台组成。操作平台2 上安装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转动溜槽8 ;所述的转动溜槽8倾斜设置并安放在溜槽托 架3上;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式固定在操作平台2上的转轴5、转轴5之外的套管4以及滚 轮7 ;溜槽托架3焊接在套管4上,可以转轴为中心旋转,滚轮7安装于转动溜槽3的底部 并支撑于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上设置滚轮7滚动的圆弧形滚道12。转动溜槽3由钢板卷制而成,断面设计为圆弧型,尺寸根据4M3搅拌机最大排放量 排放混凝土需要设计,可保证搅拌机最大量排放时,混凝土不会溢出槽外。溜槽长度可使溜 槽口达到接混凝土料斗的中心。槽体倾斜放置,槽体下端位于运输小车的混凝土料斗入口 上方,槽体上端位于搅拌机出料口的下方。操作平台由型钢焊接而成,为操作人员提供作业 平台,高度根据料斗高度而定。
权利要求
一种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溜槽(8)、旋转装置以及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上安装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转动溜槽(8);所述的转动溜槽(8)倾斜设置并安放在溜槽托架(3)上;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式固定在操作平台(2)上的转轴(5)、转轴(5)之外的套管(4)以及滚轮(7);溜槽托架(3)焊接在套管(4)上,滚轮(7)安装于转动溜槽(3)的底部并支撑于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上设置滚轮(7)滚动的圆弧形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旋转式混凝土旋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溜槽(8)的断面为圆弧形。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双轨并列式轨道混凝土小车运输方式下的中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解决了现有双轨并列式到混凝土小车运输混凝土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大型旋转式混凝土输送溜槽,包括转动溜槽、旋转装置以及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安装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上安装转动溜槽;所述的转动溜槽倾斜设置并安放在溜槽托架上;旋转装置包括可转动式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转轴、转轴之外的套管以及滚轮;溜槽托架焊接在套管上,滚轮安装于转动溜槽的底部并支撑于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设置滚轮滚动的圆弧形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构思新颖,解决了双轨并列运输小车料斗接混凝土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G11/02GK101879976SQ20101020253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4日
发明者刘延良, 吴仁友, 宋超, 张志刚, 王新宏, 王旭琴, 王积慧, 王贤荣, 田东升, 罗伟, 范文东, 郝建伟, 郝永阔 申请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