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86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封装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机 构。
背景技术
早期的极性电子元件封装作业方式多为以下两种其一为以机械手臂将反向填装的极性电子元件旋转至特定的极性方向,但此种包 装作业成本较高且保养不易,在设备损坏时,常需耗费较久的时间修复,以致影响产能,且 机械手臂直接夹持极性电子元件,常发生极性电子元件损伤的问题。其二则是在包装作业后,将极性相反而不能在包装流程中被连续包装的极性电子 元件重新排列并输送,重新进行包装作业,因此往往导致包装程序不能连贯地进行,从而衍 生出产能不佳、耗时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业内人士研发出一种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机构,主要包含有承 载装置及回转装置。承载装置为可旋转的转盘,且周缘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可定位极性电子 元件的容置槽;回转装置邻设于承载装置而和容置槽相对应连通,所述回转装置为具有入 口端及出口端的第一弧状通道,入口端设置有可吸气和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邻设于入口 端的极性检测器;出口端则设置有可吸气的第二气孔。当极性检测器检测出极性电子元件的极性为正确方向时,极性电子元件将直接被 承载装置带到相关的作业区予以包装;反之,当极性电子元件被检测为极性相反时,第一气 孔则由原本的吸气状态转换为吹气状态,将极性电子元件从入口端吹入第一弧状通道,并 利用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吹气和吸气形成空气动力,以推送极性电子元件,使其通过呈半 弧状的第一弧状通道,将反向极性的极性电子元件旋转成正确极性方向,而从出口端再次 落入原容置槽内,由承载装置连续旋转而将其运送至相关的包装作业区。然而,所述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机构,虽能使反向填装的极性电子元件在第一弧 状通道中作转向,但因第一弧状通道外型上的限制,使极性电子元件执行回转动作时,常和 回转通道内壁发生碰撞,使回转动作不流畅,加上回转通道入口端所对应的容置槽内的气 孔,是执行常开式(Normally-On)的真空吸引动作,因此常发生极性电子元件被吸回的问 题,导致所述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机构执行极性电子元件回转的成功率较难以掌握。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能提高极性电子元 件回转时顺畅度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主要包含承载装置,其为可旋转的转盘,所述承载装置周缘形成有两个以上供极性电子元 件定位的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气孔;[0012]回转通道,其邻设于承载装置一侧,所述回转通道为弧状通道,回转通道两端分别 形成有和容置槽相接设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感测器,出口端设置有第二 感测器;辅助气道,其设置于回转通道的一侧缘并和回转通道相连通,所述辅助气道内设 置有吹气孔;极性检测器,其邻设于回转通道的入口端处。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气道设置有两个以上和回转通道相连通的副辅助气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转通道另一侧缘设置有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内设 置有吹气孔,且辅助风道设置有两个以上和回转通道相连通的副辅助风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置槽呈等距相隔的形态。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极性电子元件为电感器、发光二极管或集成电路。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转通道呈类灯泡形状而具有适当大小的回转半径。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孔内设置有吸气孔及吹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有别于公知的极性电子元件包装作业是依赖机械手臂而将极性方向不一的极 性电子元件转向包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状通道和以空气作推力的方式,可直接将反 向填装的极性电子元件转成正确的极性方向,因此,作业成本相对较低,且维修保养也较容 易;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操作方式简易,因此检测、转向、包装的作业流程可快速且 连贯地进行,因此能显著提高包装效率、增加产能;3、本实用新型借由将回转通道设置成类灯泡形状,使回转通道具有适当大小的回 转半径,因此能让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更为顺畅;4、本实用新型配合极性电子元件的大小改变回转通道的宽度,能避免电子元件回 转时碰撞回转通道内壁而损伤,加上以空气为动力推送反向极性的极性电子元件而不是以 机械手臂夹持,能避免夹坏电子元件,因此能有效提高包装成品的成品率;5、本实用新型能借由辅助气道的设置,使极性电子元件在回转通道中回转时,能 有持续不断的输送推力,可有效避免极性电子元件被入口端处的真空吸力吸回,因此能确 保极性电子元件确实完成回转作业,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1的回转通道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1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中的实施 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1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后的示意 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2的示意图;[0033]图7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2的回转通道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2的气体流场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3的回转通道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实施例3的气体流场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装置;10容置槽;11 气孔;110 吸气孔;111 吹气孔;2回转通道;20 入 口端;200第一感测器;21 出 口端;210第二感测器;3辅助气道;30吹气孔;31副辅助气道;4极性检测器;5辅助风道;50吹气孔;51副辅助风道;6极性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益效果以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 的了解,列举出如下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所述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主要包含承载装置1,其为可连续旋转的转盘,所述承载装置1周缘形成有两个以上供极性 电子元件6定位的容置槽10,且容置槽10内设置有气孔11,气孔11内设置有吸气孔110 和吹气孔111,因此气孔11能同时执行吸气和吹气;其中,容置槽10呈等距相隔的形态,且 极性电子元件6为电感器、发光二极管(LED)、及集成电路(IC)等,见图1、图4及图5。回转通道2,其邻设于承载装置1 一侧,所述回转通道2为弧状通道,且回转通道2 两端分别形成有和容置槽10相接设的入口端20及出口端21,入口端20内设置有第一感测 器200,靠近出口端21的位置上则设置有第二感测器210 ;其中,所述回转通道2呈现类灯 泡形状而具有适当大小的回转半径,见图2及图3。
5[0063]辅助气道3,其设置于回转通道2的一侧缘并和回转通道2相连通,所述辅助气道 3内设置有吹气孔30,见图2。极性检测器4,其邻设于回转通道2的入口端20处,主要用来检测极性电子元件6 的极性方向,见图3。因此,当承载装置1的容置槽10中的极性电子元件6被极性检测器4判断为正向 填装时,极性电子元件6将直接被承载装置1运送到相关作业区以进行包装。反之,当承载装置1的容置槽10中的极性电子元件6被极性检测器4判断为反向 填装时,承载该反向填装的极性电子元件6的容置槽10中的气孔11,将从原本只有吸气孔 110产生吸气的动作,额外加上使吹气孔111执行吹气的动作,破坏了原本只由吸气孔110 吸气所产生的真空状态,从而将极性电子元件6直接由入口端20吹入回转通道2内,随后 吹气孔111就停止吹气,使气孔11再度恢复成只有吸气孔110执行吸气的作业状态。同时, 在极性电子元件6进入回转通道2并通过第一感测器200后,辅助气道3的吹气孔30将产 生吹气,对在回转通道2中的极性电子元件6提供顺向的输送推力,能有效避免极性电子元 件6被入口端20处容置槽10内常开式(Normally-On)的吸气孔110所提供的真空吸力所 吸回,因此能确保极性电子元件6确实完成回转作业,同时也提高了极性电子元件6的回转 效率,见图3及图5。回转后,当设置在靠近出口端21的第二感测器210感测到极性电子元件6通过 后,辅助气道3中的吹气孔30将停止吹气以避免能源的浪费;而极性电子元件6将由和出 口端21相对的容置槽10内的气孔11吸入容置槽10中并呈正向填装的形态,再被承载装 置1输送至包装作业区。借此,使极性电子元件6的回转作业能一次定位完成,以提高极性 电子元件6包装作业的产能,见图4。其中,本实用新型更能借由将回转通道2设置成类灯泡形状形态而具有适当大小 的回转半径,加上配合极性电子元件6的大小改变回转通道2的宽度,让极性电子元件6的 回转更为顺畅,且不会和回转通道2互相碰撞而毁损,见图2。实施例2请参阅图6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大致上同于实施例1,其主要差异为实施例2在辅助气道 3周缘加设有两个以上和回转通道2相连通的副辅助气道31。通过在回转通道2周缘的适当位置上加设副辅助气道31,可增强回转通道2内部 空气的推送力量,在极性电子元件6执行回转动作的过程中,适时地提供持续的辅助推进 力,除了可避免极性电子元件6被入口端20处的真空吸力吸回,还能使极性电子元件6快 速且确实地通过回转通道2以提高其回转效率。实施例3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大致上同于实施例2,其主要差异为实施例3在回转通道 2外缘处,再增设了辅助风道5及两个以上和回转通道2相连通的副辅助风道51,且所述辅 助风道5内设置有吹气孔50。通过在回转通道2的内缘及外缘的适当位置上加设副辅助气道31及副辅助风道 51,以从回转通道2两侧向回转通道2内部提供气流,增强回转通道2内部空气的推送力量,在极性电子元件6执行回转动作的过程中,适时地提供持续的辅助推进力,除能避免极 性电子元件6被入口端20处的真空吸力吸回,还能使极性电子元件6快速且确实地通过回 转通道2以提高其回转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包含承载装置,其为可旋转的转盘,所述承载装置周缘形成有两个以上供极性电子元件定 位的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气孔;回转通道,其邻设于承载装置一侧,所述回转通道为弧状通道,回转通道两端分别形成 有和容置槽相接设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感测器,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感测 器;辅助气道,其设置于回转通道的一侧缘并和回转通道相连通,所述辅助气道内设置有 吹气孔;极性检测器,其邻设于回转通道的入口端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气道设 置有两个以上和回转通道相连通的副辅助气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通道另 一侧缘设置有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内设置有吹气孔,且辅助风道设置有两个以上和回 转通道相连通的副辅助风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呈等 距相隔的形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元 件为电感器、发光二极管或集成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内设置 有吸气孔及吹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封装作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主要包含承载装置、回转通道、辅助气道及极性检测器;所述承载装置为可旋转的转盘,且周缘形成有两个以上的可定位极性电子元件的容置槽;所述回转通道和容置槽互相对应连通;所述辅助气道,其设置于回转通道的一侧缘并和回转通道相连通,所述辅助气道内设置有吹气孔;所述极性检测器邻设于回转通道。本实用新型借由将回转通道设置成具有适当大小的回转半径形态,让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更为顺畅;加上辅助气道的设置,使极性电子元件在回转通道中回转时,能有持续不断的输送推力,以确保极性电子元件能确实完成回转作业,同时也提高了极性电子元件的回转效率。
文档编号B65B35/56GK201864069SQ20102054219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万兆麟 申请人:万兆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