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86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是提供一种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尤其指可稳固吸附软板进行输送 的吸附传输装置,由吸附模块一侧罩盖外所设抽气筒,以预设范围的抽气槽道,集中吸 附滚筒局部的抽气吸力,达到稳固吸附软板(软性电路板、光学薄膜、电子纸等)传送的 目的。
背景技术
按,在电子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亦不断扩增实用功能,为了配合电子产品 的使用,将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电路板,以软性电路板的方式呈现,以符合小型、薄型 电子产品的应用,或者供掀盖式的笔记型计算机、电子字典、语言翻译机等,通过软性 电路板的应用,将体积缩小、使用空间扩大,供电子产品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诉 求;而软性电路板(或称挠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是3C电子 产业中,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零件,软性电路板是将挠性铜箔基板,经过蚀刻等加工 制备工艺,以留下所需的传输线路作为电子产品讯号传输的媒介,且一般软性电路板结 构大致为三层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绝缘层、导电层、绝缘层的排列方式,将每一导 线相互分离设置,且部分外露于软性电路板二端以形成导接点,以供软性电路板连接于 二系统之间,软性电路板一端的导接点与其中一系统电性接触,而每一导接点所接收到 的讯号,即会传递至软性电路板另一端相对应的导接点,且向另一系统传递,达到二系 统间讯号传递的目的。而除了软性电路板之外,尚有以软性基板制成软性板材,以应用在各种电子产 品,如光学薄膜、电子纸、太阳能基板等薄形软性板材,在制备工艺的前段作业中,必 须经过许多的程序,将各种软性板材经过曝光、印刷、显影、蚀刻、剥膜、水洗、浸 泡、吹干、烘烤、干燥、涂布、贴合等制备工艺,才能制成软性板材的产品,但在软性 板材的制备工艺中,若将软性板材直接放置在加工载具或输送带上,不使用外力加以固 定,则软性板材将发生翘曲、卷绕、收缩或皱折等现象,导致不良品率提升,影响软性 板材的制备工艺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软性板材的制备工艺中,必须将过多道连续环 绕加压的作业,以防止翘曲或卷绕等现象发生,请参阅图7所示,是一般软性板材A在制 备工艺中,经由多数滚轮B呈不规则形式排列、环绕,以供软性电路板拉伸、延展后定 型,其中,在软性板材A输送至吸附滚轮Bl时,通过吸附滚轮Bl的吸力吸住软性板材 A,将软性板材A吸引、贴合在吸附滚轮Bl的圆周表面,而供软性板材A适度的受力进 行传输,即不致发生翘曲、卷绕、收缩或皱折的现象,但目前对于软性板材A的加压、 卷收制备工艺,在实际运作时,仍存在些许缺失,如(1)吸附滚轮Bl的圆周表面系设有复数洞孔B11,经由内部抽风机具抽风,而 造成复数洞孔Bll产生吸力,但软性板材A卷绕在吸附滚轮Bl的圆周表面,仅贴附在局 部表面,且未贴附软性板材A的另外复数洞孔B11,即形成空吸状态,如此将导致抽风 机具的抽风力增加,抽风机具的运作负载、耗能也加大。[0005](2)吸附滚轮Bl圆周表面仅局部贴附软性板材A,则吸附滚轮Bl在旋转输送软 性板材A时,容易发生复数洞孔Bll的吸力不平均,尤其吸附滚轮Bl的圆周表面在软性 板材A的进入侧B2、送出侧B3的位置,各洞孔Bll的吸力受到吸引、空吸的交换,容 易造成软性板材A的局部吸引、加压力量不平均,产生些许的皱折纹路。(3)吸附滚轮Bl的圆周表面,未吸引软性板材A的各洞孔B11,容易吸入周 边的灰尘、细屑或异物等,若进入抽风机具内,即影响抽风机具的运作、抽风效果不理
术g
;ο 因此,如何解决目前软性板材在加工过程中,因环绕加压而影响吸附滚轮及抽 风机具运作的问题,且吸附滚轮大部分未贴附软性板材的复数洞孔,造成抽风机具抽风 吸力增加、容易吸入异物的缺失,必须予以改善,即为本实用新型人及从事此行业的相 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以加强吸附软板的吸 力、避免吸入异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包括吸附模块、抽 风马达、驱动部,其中该吸附模块设有表面具复数吸孔的吸附滚筒,且吸附滚筒内部具有与复数吸孔 贯通的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内则收纳于转轴外部具复数吸气道的内滚筒,再于内滚筒 的转轴二侧分别套装有密封容置空间二侧的侧罩盖,并于一侧罩盖表面设有复数通气 孔,而于侧罩盖的复数通气孔外侧再设有具气室的抽气筒,则气室设有向外贯通的抽气 孔,而气室侧面朝向侧罩盖设有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该抽风马达连设于吸附模块侧罩盖的抽气孔,设有连接于抽气孔的抽气管路; 及该驱动部组装于吸附模块的转轴一侧,设有带动转轴旋转的传动体,而传动体 则连设有提供动力的动力马达。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于吸附空间二侧密封的侧罩盖,于 二侧罩盖相对内侧分别套设有与吸附滚筒二侧呈密封组装的防漏环衬。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于吸附滚筒表面设有复数等距或非 等距排列的吸孔。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的吸附滚筒于容置空间二侧密封的 侧罩盖,分别设有供内滚筒的转轴穿出的轴孔,并于各轴孔内分别装设有供转轴二侧套 入的轴承。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的内滚筒于转轴外部设有复数分隔 板,则于任二相邻分隔板间形成吸气道,而各分隔板外缘再分别嵌设有与容置空间内壁 面形成摩擦接触的软衬体。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于抽气筒的气室侧面,为设有形成 1/2圆、1/3圆、2/3圆、1/4圆、3/4圆、1/5圆、2/5圆或3/5圆或小于全圆的预设抽气 范围的抽气槽道。[0018]所述软板 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吸附模块于相对侧罩盖的抽气筒侧缘,套设 有供侧罩盖与抽气筒呈气密状的气密环衬。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抽风马达于抽气管路末端设有抽气接头,以 利用抽气接头与抽气筒的抽气孔组装、套接。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中该驱动部设有套装于转轴一侧的传动体,而传 动体为皮带轮及皮带、复数齿轮、齿条及齿轮或链条与链轮。根据以上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的吸附模块,于吸附滚筒表面设有复数吸孔 贯通内部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收纳内滚筒,且内滚筒外部具复数吸气道、内部转轴二 侧分别穿设侧罩盖,并密封容置空间二侧,再于一侧罩盖表面设有复数通气孔,外侧再 设有抽气筒以气室的抽气孔向外贯通,侧面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朝向侧罩盖的复数 通气孔,即通过抽气孔供抽风马达的抽气管路连接,另侧的侧罩盖所穿出的转轴连设驱 动部,利用动力马达驱动传动体带动转轴旋转,则于吸附滚筒卷绕、贴附软板时,由抽 气筒的抽气槽道集中抽气吸力,达到紧固吸附软板的目的。根据以上所述的该吸附模块的吸附滚筒,于一侧的侧罩盖外所设抽气筒,为配 合吸附滚筒圆周表面吸引、贴附软板的范围,调整预设抽气槽道的抽气范围,供抽气槽 道形成1/2圆、1/3圆、2/3圆、1/4圆、3/4圆、1/5圆、2/5圆或3/5圆或小于全圆等, 各种型式的预设抽气范围,并将抽气吸力集中在预设抽气范围内,以增加抽风的吸力, 不造成抽风马达的运转负载、耗能。根据以上所述的该吸附模块的吸附滚筒,其圆周表面所设复数吸孔,部分未贴 附软板的吸孔,并未产生抽风吸力,不致吸入灰尘、细屑或异物等,避免异物进入抽风 马达影响抽风运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公知软性板材传输作业平面图。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吸附模块,10容置空间,11吸附滚筒,110吸孔,111表面,12内滚筒,121 转轴,122套筒,1220嵌合槽,123分隔板,124吸气道,125软衬垫,13侧罩盖,130轴 孔,131轴承,132防漏环衬,133通气孔,14侧罩盖,140轴孔,141轴承,142防漏环 衬,15抽气筒,150气室,1501抽气孔,151内轴孔,152气密环衬,153封盖,154抽气 槽道,2抽风马达,21抽气管路,22抽气接头,3驱动部,31传动体,32动力马达,310 套接轴孔,4软板,5输送机组,A软性板材,B滚轮,Bl吸附滚轮,B2进入侧,Bll 洞孔,B3送出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以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 其实施方式有进一步和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2、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 方向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 装置,包括吸附模块1、抽风马达2、驱动部3,其中该吸附模块1具有吸附滚筒11,而于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设有复数吸孔 110,且吸附滚筒1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分别与复数吸孔110贯通,则于吸附滚筒11 的容置空间10内收纳内滚筒12,并于内滚筒12设有转轴121,且转轴121外部设有套筒 122,再于套筒122的外表面,沿轴向设置复数嵌合槽1220,即利用复数嵌合槽1220分 别嵌设分隔板123,各相邻的分隔板123间即形成吸气道124,各分隔板123外缘分别设 有软衬垫125,以利用复数分隔板123外缘的各软衬垫125,呈摩擦接触式抵触于吸附滚 筒11的容置空间10内壁面,而容置空间10内收纳的内滚筒12,以转轴121伸出容置空 间10 二侧,并分别于转轴121 二侧套设侧罩盖13、14,二侧罩盖13、14分别设有轴孔 130、140,各轴孔130、140内为装设有轴承131、141,再分别套设于转轴121 二侧,且 二侧罩盖13、14相对内侧,为分别套设防漏环衬132、142,供二侧罩盖13、14密封于 容置空间10 二侧,另于一侧罩盖13表面设有复数通气孔133,并于一侧罩盖13外侧相 对设置抽气筒15,则抽气筒15利用内轴孔151套装于转轴121,侧面与一侧罩盖13间为 套设气密环衬152,供抽气筒15与一侧罩盖13紧密贴合,而抽气筒15另侧设有朝内部 凹陷的气室150,再于气室150外侧利用封盖153予以密封,且气室150设有抽气孔1501 贯通至抽气筒15圆周,而气室150内侧面设有限制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154,相对于一侧 罩盖13的复数通气孔133。该抽风马达2设有抽气管路21,再于抽气管路21末端设有抽气接头22。该驱动部3设有传动体31,且传动体31设有套接轴孔310,并通过传动体31连 设于动力马达32。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是于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 一侧罩盖13外侧连接的抽 气筒15,利用抽气孔1501供抽风马达2的抽气管路21末端抽气接头22套接、组合,再 于吸附滚筒11另一侧罩盖14穿出外侧的转轴121,套设驱动部3的传动体31,供传动体 31的套接轴孔310套设于转轴121,而由驱动部3的动力马达32驱动传动体31,再 带动 转轴121、内滚筒12于吸附滚筒11的容置空间10内转动,以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吸附传 输装置。而上述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于圆周表面所设的复数吸孔110,是呈等距 或非等距的排列方式,设置于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上;且内滚筒12于复数分隔 板123外缘所设的软衬体125,为软性材质的橡胶衬体、塑料衬体、泡棉衬体、硅胶衬体 等,各式软性材质制成的软衬体125 ;至于吸附滚筒11的一侧罩盖13外侧组装的抽气筒 15,于侧面所设限制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154,形成1/2圆、1/3圆、2/3圆、1/4圆、 3/4圆、1/5圆、2/5圆或3/5圆或小于全圆等,各种型式的预设抽气范围,并将抽气吸力 集中在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154内,以增加抽风的吸力,不造成抽风马达2的运转负 载、耗能。[0040]且上述驱动部3的传动体31,可为皮带轮及皮带、复数齿轮或链条与链轮,再 于传动体31另侧以另一皮带轮、齿轮或链轮等连设动力马达32。请参 阅图3、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 的平面图、局部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传输装置于 实际应用时,是在软板4(可为软性电路板、光学薄膜、电子纸或太阳能基板等,各式 软性基材)的输送机组5中,于适当位置设置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以供软板4贴 附在吸附滚筒11的局部圆周表面111,且软板4贴附在圆周表面111上的局部复数吸孔 110,则被罩覆的复数吸孔110—侧的侧罩盖13,外侧的抽气筒15于侧面所设的抽气槽道 154,即相对被罩覆的复数吸孔110的范围相对设置,即当抽风马达2通过抽气管路21对 抽气筒15进行抽气时,即由抽气筒15侧面的抽气槽道154,通过所相对的侧罩盖13的复 数通气孔133,对侧罩盖13另侧于容置空间10内的部分吸气道124进行抽气,则部分被 抽气的吸气道124所相对的复数吸孔110,即产生抽气吸力,而将软板4紧密的吸附在吸 附滚筒11的局部圆周表面111,以供软板4在经过吸附模块1时,受到吸附滚筒11的局 部复数吸孔110吸引,产生集中的吸力、更不易脱离,保持软板4在经过吸附滚筒11的 圆周表面111,形成稳定的抽风、吸引,不会造成软板4产生皱折、翘曲、卷绕或收缩的 现象。且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于圆周表面111未罩覆软板4的局部复数吸孔 110,并不受到抽风马达2的抽风,不会造成圆周表面111的各吸孔110产生吸力不平 均状况,且不会吸入外部的灰尘、细屑或异物等,不会造成抽风马达2的运转负载、耗 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 围,本实用新型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是以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内部容置空间10 收纳内滚筒12,内滚筒12的转轴121—侧套设的侧罩盖13外部,设置抽气筒15,以利 用抽气筒15侧面所设限制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154,对位于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 的局部复数吸孔110,而抽气马达2对抽气筒15进行抽气时,通过抽气槽道154对内滚筒 12的局部吸气道124抽气,达到对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贴附软板4部分,进行局 部复数吸孔110抽气的目的,并集中抽气吸力将软板4紧固吸附在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 面111,而圆周表面111未被软板4罩覆的复数吸孔110,即不会产生抽气吸力,亦不会 吸入外部的灰尘、细屑或异物等,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 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内。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 点,如(一 )吸附模块1的吸附滚筒11于一侧罩盖13外部,设有抽气筒15通过抽气马 达2进行抽气,且抽气筒15侧面设有限制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154,针对吸附滚筒11的 圆周表面111被软板4罩覆的局部复数吸孔110抽气,而未被软板4罩覆的另外复数吸孔 110,则不进行抽气,可以集中抽气范围,减少抽气马达2的运作负载、耗能。(二)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仅在被软板4罩覆的部分吸孔110产生抽气 吸力,另外部分未被软板4罩覆的复数吸孔110,则不产生抽气吸力,即不会造成吸附滚筒11的复数吸孔110,产生吸力不平均的状况,而将抽气吸力集中在被软板4罩覆的复 数吸孔110处,可以加强对软板4的吸引,避免软板4发生皱折、翘曲、卷绕或收缩的现象。(三)吸附滚筒11的圆周表面111,仅在被软板4罩覆的部分吸孔110产生抽气 吸力,另外部分复数吸孔110则不产生抽气吸力,也不会吸入外部的灰尘、细屑或异物 等,则不会影响抽风马达 2的抽气运作。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的设计,是于吸附模块的吸附滚筒 的一侧罩盖外,设置抽气筒并利用抽气马达进抽气,以利用抽气筒侧面所设限制抽气范 围的抽气槽道,而对吸附滚筒的圆周表面被软板罩覆的局部复数吸孔进行抽气为主要保 护重点,并集中抽气吸力将软板稳固吸引在吸附滚筒上,乃仅使软板输送过程中具有稳 固的吸引力的优势,供软板不易发生皱折、翘曲、卷绕或收缩的现象,惟,以上所述仅 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 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包括吸附模块、抽风马达、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设有表面具复数吸孔的吸附滚筒,且吸附滚筒内部具有与复数吸孔贯通 的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内则收纳于转轴外部具复数吸气道的内滚筒,再于内滚筒的转 轴二侧分别套装有密封容置空间二侧的侧罩盖,并于一侧罩盖表面设有复数通气孔,而 于侧罩盖的复数通气孔外侧再设有具气室的抽气筒,则气室设有向外贯通的抽气孔,而 气室侧面朝向侧罩盖设有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该抽风马达连设于吸附模块侧罩盖的抽气孔,设有连接于抽气孔的抽气管路;及该驱动部组装于吸附模块的转轴一侧,设有带动转轴旋转的传动体,而传动体则连 设有提供动力的动力马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于吸附空间 二侧密封的侧罩盖,于二侧罩盖相对内侧分别套设有与吸附滚筒二侧呈密封组装的防漏 环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于吸附滚筒 表面设有复数等距或非等距排列的吸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的吸附滚筒 于容置空间二侧密封的侧罩盖,分别设有供内滚筒的转轴穿出的轴孔,并于各轴孔内分 别装设有供转轴二侧套入的轴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的内滚筒于 转轴外部设有复数分隔板,则于任二相邻分隔板间形成吸气道,而各分隔板外缘再分别 嵌设有与容置空间内壁面形成摩擦接触的软衬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于抽气筒的 气室侧面,为设有形成1/2圆、1/3圆、2/3圆、1/4圆、3/4圆、1/5圆、2/5圆或3/5 圆或小于全圆的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附模块于相对侧罩 盖的抽气筒侧缘,套设有供侧罩盖与抽气筒呈气密状的气密环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抽风马达于抽气管路 末端设有抽气接头,以利用抽气接头与抽气筒的抽气孔组装、套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部设有套装于转 轴一侧的传动体,而传动体为皮带轮及皮带、复数齿轮、齿条及齿轮或链条与链轮。
专利摘要一种软板的吸附传输装置,该吸附传输装置的吸附模块于吸附滚筒表面,设有复数吸孔贯通至内部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收纳内滚筒,且内滚筒外部具复数吸气道、内部转轴二侧分别穿设侧罩盖,并密封容置空间二侧,再于一侧罩盖表面设有复数通气孔,外侧再设有抽气筒以气室的抽气孔向外贯通,侧面预设抽气范围的抽气槽道朝向侧罩盖的复数通气孔,通过抽气孔供抽风马达的抽气管路连接,另侧的侧罩盖供穿出的转轴连设驱动部,利用动力马达驱动传动体带动转轴旋转,则于吸附滚筒卷绕软板时,由抽气筒的抽气槽道集中抽气吸力,达到紧固吸附软板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H20/12GK201801214SQ20102054218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谢淑日 申请人:台湾恒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